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筹建于2003年,2004年迎来第一批学生。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与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一起构建了华南师范大学“一校三区”的局面。
历史沿革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坐落在番禺区小谷围岛内。华南师大大学城校区从2003年初开始酝酿、筹备,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上下的艰苦奋斗,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于2004年金秋之际,伴随着首批17个院系4071名同学的迁入,华南师大大学城校区正式启用,华南师大的发展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2005年9月9个学院顺利进驻大学城,大学城校区全日制学生现达12575人,师生数量已经初具规模。
前景
“沧海变桑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成为了一个充满现代理念和人文情怀的学园。华南师大大学城校区正用优美的环境、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设施、一流的师资、赤诚的服务浇注着这片神圣热土。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大学城校区拥有一支由国内外学术带头人、省内外著名学者、优秀教授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校区现有高等教育教师81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学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教授151名,副教授近189名,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280人。这些学术带头人和导师队伍的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极大有利于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校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学科体系
大学城校区具有相当数量的学科专业支撑。2005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9个学院整体进入大学城校区后,共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26个;共有52个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名牌专业。同时,利用合作办学、大学城资源共享、学院组建等契机,在大学城培植了一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专业。如,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管理科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科学教育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等。另外,学校对进入校区办学的学科专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对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办专业和影响力大的专业。
人才培养
校区从2004级新生开始,试行全面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开设的时间、学科专业、任课教师,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同时,学生信息、教学计划、课程信息、课表、成绩、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全部纳入网络管理。2004年下半年后学生可根据推荐课表、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计划及课程简介、教师简介等信息,实行网络选课,每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份个性化课表,赢得学生普遍赞同。另外,校区还进行了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全面实行选项制。公体部教师开设了18个体育选项,90%以上学生选修到可以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大学城校区学生管理始终高扬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德育人与依法治校相结合、教育管理与自教自律相结合、注重继承借鉴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院系、专业、年级、班组层层落实的分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学生处(处)和校团委以职能延伸的方式在大学城校区合署办公,成立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大学城校区学生管理的目标是构建和完善八个工作体系,即: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助学帮困工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团建工作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学生自教自律组织体系及学生教育管理规范体系。目前,大学城校区,学生管理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尝试:试行了学生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辅导员每周一次例会制度;学生政工干部校区夜班轮值制度;学生信息报送制度;早读、早操制度;上课考勤及外出请假制度等。同时,校区还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新校区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积极探索多校区学生组织的构建,组建了相对完善的学生自教自律组织。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大学城校区秉承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认真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大学城校区风景秀丽,环境优雅,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校区东靠大学城体育公园,南有西汉南越王墓,西临赢洲生态公园,北近珠江。校园内湖泊、绿廊点缀;数座山丘,错落有致;各项建设都体现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花样年华的青春乐园。同时,大学城校区临近华南快速路、大学城中部枢纽汽车总站,设有多路公交车始终点站,交通便捷。目前,大学城地铁4号已开通、7号专线正在紧张建设。地铁的开通,将给校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校内环境
在大学城内,政府将投资建设各种大型基础设施,作为各大学的共享资源。如商业金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级图书馆、音乐厅以及位于岛中心的大型生态公园、体育中心等;而进入大学城各个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则以自愿为原则,由学校自主决定是否共享,和谁共享。办校单位教师可以实行互聘,学生教育资源可以实行大学城内共享,学分将获得办校单位的互相承认,形成多样化、交叉式的教学网络。同时,广州大学城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为进驻大学城的10所大学构建了便捷的沟通与合作渠道,极大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便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扩展学生视野,培养优秀人才。
校区定位
大学城校区于2003年开始筹建,华南师范大学根据“高层次、多功能、新制度”的发展定位,在保持与学校整体发展一致性的同时,依据“新校区、新体制、新机制”的思路,按照“做强、做新、做优、做特”的要求,使之成为拥有完善的办学条件、优化的用人机制、共享的资源平台、励进的竞争环境、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校区。
基建情况
至2005年底,大学城校区已建成40栋建筑单体和一批体育场地,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学生食堂、13栋学生公寓、4栋教师公寓、后勤综合楼、7栋理科实验楼、3栋文科楼、3栋艺术体育楼。综合实验楼、学生活动中心、综合体育馆正抓紧建设。如今巍然屹立的校区教学主楼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犹如彩蝶般翩翩起舞迎接莘莘学子。现已成为整个大学城地标性的建筑,展示出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一流的建设水平。
网络情况
大学城校区将给广大师生带来高速、方便的网络信息环境。校区与校本部采用千兆互连(一年后将升级为万兆),网络信息点覆盖校区所有楼宇,学生宿舍达到每个床位一个信息点。这无疑将会给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办公、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图书馆
目前,校区现有藏书85万册,报纸期刊目前共有1992种,预计今后总数可达200多万册。校区图书馆每天开放13.5小时,每周开放88小时,远远超过了石牌校区及其它多所高校的标准。图书借阅已开通异地借还书服务,大学城校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后在校区图书馆登记借阅石牌校区图书馆的书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才。
后勤服务
大学城校区的后勤保障采用“请进来”的社会化管理运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加强协调管理为学校提供物业管理、安全保卫、饮食服务、商业服务、供冷供热、通讯等后勤服务保障。
目前,校区饮食服务多层次、多形式、成配套。校区食堂可容纳18000多人就餐,饭菜花色品种多达322种,价格与石牌校区基本一致;公寓实行物业管理,各栋楼门岗实行24小时值班制,还成立了学生宿管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住宿环境;大学城集中供冷和水电供应运作正常,能保证校区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活需要;生活区引进了包括银行、超市、邮局等多个服务项目,商业服务得到了完善;校区安防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高科技安全防御系统,覆盖了整个校区,各个楼宇的主要出入口还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重要楼宇的外墙安装了红外对射系统,保障了校园的安全稳定。至今,校区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刑事案件。
校区管理
大学城校区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地组成部分,目前,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校区实行了“统一领导、直线指挥、职能延伸、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设立了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财务管理办公室、后勤管理办公室、安防保卫办公室等职能办公室。各职能办公室的业务归口学校相应的职能部处统一领导。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学城校区设立了个别管理岗位,做到工作延伸、有力保证了校区正常运行。
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管理创新的重点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建立精简高效的党政管理体系,二是实行全面学分制、实现大学城高校间资源共享,三是强化跨学院、跨学科的新兴学科群生长点,四是全方位加强学生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五是加大人事聘用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六是全力推进后勤保障系统社会化。
校园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在中共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是代表广大同学利益的全校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
我校学生会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秉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原则和“团结、务实、创新”的服务精神,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繁荣科技学术文化,促进广大同学全面发展;并且,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学生正当权益。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由石牌校区学生会、大学城校区学生会和南海校区学生会组成。其中,大学城校区学生会下设秘书处、学习部、公关实践部、宣策部、网编部、文体部、生活部和权益部(前宿保部),共八个职能部处。
参考资料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华南师范大学.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