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圣元年
嗣圣(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是唐朝李显李显第一次在位时使用的唯一年号,历时仅一个月零六天。在此期间,皇太后武则天实际上掌控了朝廷的大权。尽管如此,大多数历史文献仍将这一时期视为唐中宗的年号。684年2月26日,唐中宗因一句戏言被武则天废黜,次日李旦李旦继位,改元文明。同年9月6日,因哈雷彗星出现,再次改元光宅。
事件背景
嗣圣元年(684年)正月,唐中宗立妃韦氏为皇后,提升其父亲普州参军韦玄贞为河南省刺史。唐中宗还想授予韦玄贞侍中职位以及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衔,但遭到中书令裴炎的坚决反对。李显对此表示愤怒,并声称即使把天下交给韦玄贞也无所谓,为何不舍弃侍中职位。裴炎感到恐惧并告知了太后。二月六日,太后召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等人率领军队进入皇宫,宣布太后的命令,废除唐中宗的帝位,将其贬为庐陵王。唐中宗询问自己的罪过,太后回答他想要将天下交给韦玄贞,怎能没有罪责。随后,唐中宗被幽禁起来。八日,皇太孙李重润也被废为庶人,韦玄贞被流放至钦州市。
人物经历
武则天废中宗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七日,武则天立武威郡牧豫王李旦为皇帝,妃肃明皇后为皇后。李旦居住在别殿,不参与政事,所有政务均由太后决定。李旦是李治第八子,也是武则天生下的孩子。最初封为司马卬,后来多次更改封号,最终恢复为豫王。同日,立李旦长子永平郡王李宪为皇太子。
改元文明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七日,因为新立皇帝和皇太子,改元文明。
告密之风起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有十多名飞骑兵在街巷饮酒。有人提到如果早点知道入宫废除皇上不会得到奖赏,还不如效忠庐陵王。其中一人起身告密。酒席还未结束,所有人都被捕,关押在羽林军监狱。说话的人被处决,其他人因知情不报被判绞刑,告密者被授予五品官职。从此,告密之风兴起。
文明
胡商杀路元睿
文明元年(684年)七月九日,广州市都督路元睿被昆仑人杀害。广州地处南海,每年都有昆仑国的商船前来贸易。都督府官员贪污无度,掠夺商船。商人向路元睿投诉,但他不仅没有惩罚下属,反而囚禁胡商治罪。胡商们愤怒不已,一名胡商暗藏短剑闯入都督府,杀死路元睿及其身边十多个人,乘船逃往大海。
哈雷彗星出现
文明元年(684年)七月二十二日夜,哈雷彗星出现在西方天空,长约两丈,持续四十多天才消失。具体说法有三十四日、四十二日和四十九日三种版本。
改元光宅
文明元年(684年)九月六日,改元光宅,实行大赦天下。
光宅
改东都名及文华殿大学士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六日,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更名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六曹改为天地四季六官;门下省更名为鸾台,中书省更名为凤阁,侍中改为纳言,中书令改为内史;御史台更名为左肃政台,增设右肃政台;其他省、寺、监、率的名称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此外,规定八品以下官员原穿青色服装的,改为碧绿色,旗帜一律采用金色。
增置右肃政台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唐朝设立左右肃政台。左肃政台原本是御史台,专门负责监督京城百官及监管各军旅事务。右肃政台则是新增设的机构,专门负责监督各州的巡查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派出使者,春季称为风俗使,秋季称为廉察使,按照地官尚书韦方质拟定的四十八条科目的标准对州县官吏进行监察。这是武则天首创的一项制度,旨在加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延载元年(694年),武则天改唐为周,正式称帝,地位稳固后,便停止了定期派使巡视,恢复为奉敕出巡。风俗、廉察使实际上是唐朝最早的省级监察职务,光宅至延载年间是唐朝监察使职制定发展的第一阶段。在此之前,巡使一般是皇帝派遣监察地方的临时差遣官。此后,监察使职发展成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拥有印信、治所,常驻地方,并有权废置官吏等。
立武氏七庙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武承嗣请求武则天建立武氏七庙,追封祖先为王。中书令裴炎引用西汉吕雉失败的例子进行劝谏,指出吕后将权力委托给外戚导致失败,而现在追尊的是已逝之人,有何妨害。二十一天,武则天下令追尊,并在文水县修建了五代祠堂。裴炎因此触怒了武则天。
李敬业起兵讨武后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等人起兵反抗武则天。徐敬业是名将李勣的孙子,曹州离狐人。年轻时跟随李绩征战,以勇敢著称,曾任太仆少卿、眉山市刺史,继承英国公爵位。光宅元年,武则天废除李显,立李旦李旦为帝,自己独掌大权,武氏家族成员当权。徐敬业因受贿被贬为柳州市司马,途径扬州市时遇到同样被贬的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盩厔县令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盩厔尉魏思温和奉命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仲璋,共同谋划起兵反叛。当时扬州没有都督,李敬业派人指控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逮捕并处死了陈敬之,徐敬业自称扬州司马,宣称奉密旨招募士兵讨伐高州叛乱首领,打开府库,释放囚犯,驱赶工匠和劳工数百人占领扬州,开设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三个府署,任命唐之奇等人担任长史、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召集民众十余万人,以匡扶李显为口号,发布了骆宾王撰写的《讨武曌檄》,并寻找了一个面貌类似前太子李贤的人,宣称李贤并未去世,奉其为王。淮安区三县均响应起义。武则天剥夺了李敬业的赐姓,下令摧毁他的祖父坟墓,并派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市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当时薛仲璋建议前往金陵,那里有帝王之气,而且有长江天险,建议徐敬业南下夺取常州、镇江市,奠定霸业基础,然后再北上攻打中原地区,这样无论前进还是撤退都有保障。魏思温则认为天下英雄豪杰因武则天专制而心怀不满,应该直接北上进攻洛阳市,让天下人知晓此次行动是为了保卫君主,从而获得四方响应,建立丰功伟业。如果只考虑自身安全,那么远近的人都会失去信心。李敬业没有采纳薛仲璋的意见,而是依照魏思温的建议,进攻润州。李孝逸的军队逼近扬州市,徐敬业回军抵抗,驻扎在高邮市的阿溪。十一月四日,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支援李孝逸讨伐徐敬业。李孝逸几次作战失利,畏惧不前,但在殿中侍御史魏元忠的激励下,奋勇作战,先击败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和韦超,又采纳魏元忠的计策,采用火攻战术,徐敬业的部队损失七千多人,淹死者无数,轻装骑兵逃入江都,带着家人逃往润州,打算渡海投靠高丽。唐军追赶他们。十八日,李敬业到达海陵区边界,被部将斩杀,徐敬猷、骆宾王的首级也被献上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抓获,扬州市、润州、楚州三州得以平定。
裴炎被杀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叛,武则天询问中书令裴炎的对策,裴炎建议太后将政权交还给皇帝,这样徐敬业等人的理由就不成立了。监察御史崔詧指责裴炎接受遗嘱,掌握了大权,却劝太后归政,有异心;又指裴炎的外甥薛仲璋是徐敬业的同党,将裴炎逮捕入狱。裴炎在狱中态度坚定,有人劝他谦卑一些或许能免于一死,裴炎回应说:“宰相一旦入狱,哪有什么活的道理!”当时侍中刘景先及胡元范、程务挺等文武大臣证明裴炎并非谋反,人数众多,但武则天不予理会,十月八日,将裴炎斩首于都亭,没收了他的财产,并将刘景先、胡元范逮捕入狱,斩杀了程务挺。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少年时补为弘文馆学生,同学们放假出游,只有他独自留在馆里读书。有关部门准备推荐他,他认为学问尚未精通而拒绝。在馆里将近十年,特别精通《春秋左氏传》、《汉书》。考中明经科,补任濮州司仓参军,历任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郎。调露二年(680年),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侍中。弘道元年(683年),李治逝世,裴炎受遗诏辅佐李显,任中书令。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嗣圣元年(684年),唐中宗想授予韦皇后父亲韦玄贞侍中职位以及乳母儿子五品官衔,裴炎坚决反对,与武则天合谋废除唐中宗,拥立李旦,因定策之功被封为永清县侯,后封河东县男。武承嗣等人请求追封武氏祖先为王,建立武氏七庙,裴炎以吕雉为例进行劝谏,武则天不悦。承嗣、武三思提议诛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断绝宗室的希望,裴炎又单独反对,武则天大怒。等到李敬业的事发生后,裴炎被下狱,侄子太仆寺丞裴伯先年仅十七岁,上奏章见武则天,批评她把持朝政,更换嗣子,排斥李姓,推崇武氏,而裴炎忠诚于国家,却被诬陷犯罪,株连子孙。劝武则天早日归还朝政,保全宗族。裴伯先被杖打后流放到远方。李旦即位后,追赠裴炎为太尉、益州大都督,谥号忠。
程务挺被斩
光宅元年(684年),中书令裴炎因徐敬业起兵之事被下狱,程务挺上表为其辩护,证明裴炎并无谋反之实。程务挺平时与徐敬业的同党唐之奇、杜求仁关系密切,被人诬告与徐敬业秘密勾结,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则天派遣将领到军中将程务挺斩首,没收了他的家产。程务挺是洺州平恩人,父亲名为程振,曾任唐右卫大将军。程务挺从小跟随父亲征战,以勇气和力量著称,被任命为右领军卫中郎将。曾在云中郡打败突厥六万人。永隆二年(681年),任定襄道副大总管,俘获东突厥阿史那伏念,因功被封为右武卫将军,平原公。永淳二年(683年),率兵镇压绥州部落稽白铁余的起事,晋升为右骁卫大将军,检校羽林军。嗣圣元年(684年),率兵进入宫殿,参与废除李显,拥立李旦。转任右武卫大将军,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抵御突厥。程务挺善于安抚治理,突厥害怕他的威势,不敢入侵边境。当他去世时,突厥举行宴会庆祝,为他建立了聂氏宗祠,每次出兵都会祈祷。
王方翼死
光宅元年(684年)十二月,武则天因王方翼与程务挺在同一职位任职,两人关系亲密,且王方翼是被废除的皇后的亲属,将其逮捕入狱,流放至崖州,在途中去世。王方翼字仲翔,是并州祁人。他的祖母是李渊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父亲早逝,母亲被祖母斥责,住在凤泉的别院。王方翼从小就与佣人一起开荒种树,修理房屋,勤奋节俭。祖母去世后,回到京师。李世民提拔他为右千牛。永徽年间(650年至655年)被任命为安定令。在州内诛杀大姓,杜绝奸诈豪强,被称为善政。迁任瀚海都护府司马,因事被贬为朔州尚德府果毅,再次升任酒泉市刺史。肃州城墙损坏,没有壕沟,敌人经常攻击,王方翼发动士兵修复壕沟,城市因此坚固。仪凤年间(676年至679年),河西地区发生蝗灾,许多州的百姓饿死,百姓迁移到肃州,王方翼拿出私人钱财建造水磨,征收利息用来供养百姓,又修建房屋让他们居住。调露元年(679年),任安抚大食副使兼安西都护,讨伐突厥李遮匐,取得胜利,修建碎叶城以镇守。后来升任庭州刺史。永淳初年(682年),率兵解救弓月城,与突厥阿史那车簿在伊丽河作战,又与三姓咽面十万兵作战,均获胜,平定了西域。因功被封为太原公。同年,东突厥阿史那·骨笃禄反叛,王方翼擒获突厥两大将,降服桑乾、舍利两部。去世时享年六十三岁。神龙年间(705年至707年),李显为他追复官职。
参考资料
李显.李显.2024-11-01
嗣圣[View] [Edit] [History]ctext:520157.ChineseTextProject.2024-11-01
本纪·卷六.国学梦.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