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
李贤(655年-684年),字仁(一说字明允),祖籍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唐朝宗室大臣,为李世民李世民之孙,李治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第二子,李显李显与李旦李旦之兄。
李贤自幼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容貌端庄,深受高宗李治的喜爱。出生于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次年初封为潞王,后改封为沛王与雍王,曾改名为李德,累任幽州都督、武威郡牧、扬州市大都督、凉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等职。上元二年(675年),因太子李弘病逝,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屡次监国处理朝政,深得高宗李治与群臣的称赞。调露二年(680年),因明崇俨被杀事件,遭到武后猜忌,后以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今巴中市)。文明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临朝称制,派遣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检视李贤府邸,被迫自杀,死于巴州的公馆,终年三十一岁(《旧唐书》称年32,《新唐书》又称年34)。后武则天追封其为雍王;李显李显复位后,追赠为司徒,陪葬于乾陵;李旦李旦复位后,追谥为“章怀”,追赠为皇太子,史称“章怀太子”。李贤有子三人,长子李广顺爵封安乐郡王,后被杀;次子李守礼,爵封嗣雍王,后进封王;三子初封犍为郡王,后改封永安郡王,病逝而亡。
李贤才华出众,担任太子期间,曾招募官员注释《后汉书》,对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著有《列藩争论》《君臣相起发事》《春宫(指东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作品,今已失传。今存诗《黄瓜台辞》一首与文章《西明寺钟铭》一篇。
个人生平
屡获升迁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李治李治与武则天前往昭陵祭拜的途中,为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次年,册封为潞王,获封食邑一万户。显庆元年(656年),皇太子李忠被废,改立赵代王嘉李弘,后李贤被授予岐州刺史之职;六月,加授其为武威郡牧与幽州都督。龙朔元年(661年),改封李贤为沛王,加授扬州市都督,同时兼任左武卫大将军,依旧担任雍州牧;次年,晋升为扬州大都督。麟德二年(665年),李贤加授右卫大将军,后于咸亨三年(672年)再次改封为雍王,晋升为凉州大都督,同时依旧担任雍州牧与右卫大将军之职,改名为李德,获得实封一千户的食邑。上元元年(674年),改回原名李贤。李贤自幼才思敏捷、天资聪颖,长大后仪容俊秀、举止端庄,深得李治李治的喜爱与赞赏;高宗李治曾跟司空李夸赞李贤,认为他熟读经书、过目不忘,天生聪慧。
太子监国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跟随高宗李治巡幸合璧宫,不久后突然病逝。六月,李贤被册立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不久后命令太子李贤监国;李贤处理朝政明察精细而审慎,深得朝臣及高宗李治的称赞。高宗李治于次年下诏赞扬李贤,认为其监国时间虽短,但能够留心政务,处事尽心,好善正直,并赐予其五百段绢帛的赏赐。此外,太子李贤曾召集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阳市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官员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书籍注释完成后呈奏给李治李治。高宗李治将书籍珍藏于秘阁,并厚赐李贤三万段赏物。
当时正议大夫明崇俨深受武则天信任,曾暗中散布“英王李显相貌与李世民李世民相似”和“李旦最尊贵”的言论,又在皇宫中议论“太子李贤是武后姐姐韩国夫人所生”的流言,李贤听闻后猜疑恐惧。后太子李贤被武则天赐予《少阳政范》和《孝子传》,并数次斥责李贤,导致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被废流放
调露二年(680年),正议大夫明崇俨被杀,武后猜疑是太子李贤所为。李贤平日喜好声色,户奴赵道生为其男宠,经常赐予大量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劝谏,太子李贤没有采纳。后武则天派人检举太子李贤图谋不轨,并于东宫马坊搜出数百具甲,李治李治下诏命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一同办理此案。高宗李治喜爱太子李贤,欲宽恕其罪,武后认为谋逆之罪不可赦免。于是李贤被废黜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幽禁于别处的府邸,并将搜出的兵器甲胄与天津桥南焚烧,以昭告天下的官吏百姓,同时贬黜太子李贤的近臣张大安为普州刺史,刘讷言被流放于振州(今海南三亚),一同被流放的人多达十余人。永淳二年(683年),幽禁京城多年的李贤被流放于巴州。
身后追封
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黜李显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李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武则天派遣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李贤的府宅,用以消除隐患。二月,李贤被丘神勣囚禁于别室,被逼自杀,终年三十一岁(旧唐书称年32,新唐书又称年34)。武则天得知李贤去世的消息后,前往显福门举行哀悼活动,并贬黜丘神勣为叠州刺史。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追赠其为雍王,追谥为“悼”,葬于巴州化城县境内。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复位后,再次追赠李贤为司徒公,并派遣李贤之子李守礼前往巴州迎其灵柩返京,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李旦李旦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并与其妃房姓合葬。
个人作品
李贤著有《列藩正论》三十卷、《春宫(东宫)要录》十卷、《修身要览》十卷及《君臣相起发事》三卷,今已失传。
李贤为太子期间,曾组织官员张大安、刘讷言等人为《后汉书》注释,主要采用注音、释义、校勘和补遗等方法,为范晔的《后汉书》注释大量唐朝通行语言,理清词义发展脉络,运用综合、分析及校勘等方法考证史料,补充大量史料,使得李贤注《后汉书》版本具有重要历史学价值,不仅对研究东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也对研究唐代具有重要意义。
李贤现存作品,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黄瓜台辞》,以及《全唐文》录有其文章《西明寺钟铭》。
历史评价
后晋的刘昫在《旧唐书·李贤传》中认为,太平盛世,以李贤最具仁德,李治的八个儿子,武则天杀掉四人,李贤以母子间的亲情,聪慧过人的贤能,也不能避免被杀的命运。北宋的宋祁在《新唐书·李贤传》中认为,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读书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高宗李治曾对李勣评价李贤,认为其天资聪颖,聪敏异常。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秘书、博士洪海安认为,李贤担任太子期间,处理政务明审,为时论称赞,虽然政务上未能取得很大成果,但文化上却做出突出贡献,李贤注《后汉书》,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个人争议
去世时间争议
根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李贤于弘道二年三月死于巴州。《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文明元年三月,李贤死于巴州。《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光宅元年二月改元文明,杀庶人李贤于巴州。《旧唐书·酷吏传·丘神勣传》记载,弘道元年李治病逝,武则天派遣其于巴州害死章怀太子。此外《章怀太子李贤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记载,李贤于文明元年二月七日死于巴州之公馆;而《雍王李贤墓志铭》记载,李贤于文明元年二月廿日死于巴州之别馆。根据《巴州志》记载,嗣圣元年,太后杀故太子李贤。根据历史记载,李显683年12月改元弘道,684年初改元嗣圣,李旦684年2月更元文明,9月武则天改元光宅。四川省文物管理文员会研究员、学者古今认为,李贤死于2月,两“墓志铭文”记载的文明元年更为准确。
年龄争议
根据《新唐书卷八十一·李贤传》记载,李贤去世时为34岁;而《旧唐书卷八十六·李贤传》记载,其去世时为32岁;而《章怀太子李贤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及《雍王李贤墓志铭》记载的内容为李贤去世时为31岁。此外根据《旧唐书卷四·高宗本纪上》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发京师遏昭陵,路生皇太子贤。四川省文物管理文员会研究员、学者古今认为,从永徽五年到文明元年,正好是三十一年,与两“墓志铭”内容相符,新旧《旧唐书》应为错误记载。
去世原因争议
关于章怀太子李贤之死的原因,史书记载多认可为武则天杀害李贤,《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中记载,李贤死于文明元年三月。《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六·丘神勣传》记载,嗣圣元年,丘神勣被武则天派往巴州杀害李贤。而《旧唐书卷八十六·李贤传》记载更为详细,认为文明元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派遣丘神勣前往巴州,李贤被丘神勣囚禁于别室,并逼迫他自杀。《新唐书卷八十一·李贤传》记载,武则天下诏命令丘神勣前往巴州逼死李贤。《新唐书卷四·则天本纪》记载,杀李贤于巴州。《资治通鉴卷203》记载,光宅元年二月,太后命令丘神勣前往巴州,幽禁李贤于别室,逼迫他自杀。《新唐书卷二百九·丘神勣传》记载,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派人杀死李贤,并归罪于丘神勣。这些史料除《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仅记载李贤死于文明元年三月外,其余史料采用武则天杀死李贤的说法或者丘神勣幽禁李贤,李贤被迫“自杀”,但与武则天有关。
此外《章怀太子李贤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虽未明确记载死因,但使用西汉刘彻太子刘据、晋朝怀太子司马遹与申生等三位太子遭谗被废,隐喻李贤的遭遇,但没有涉及三位太子被杀的记载说法,仅阐述被废之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军政教研所人文教研室的高文文认为,李贤被废流放巴州,远离京城,外加丘神勣前往巴州将他幽禁,使李贤感觉恐慌,所以他忧郁自杀。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在戏剧《武则天》中对武则天杀害章怀太子李贤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是裴炎派人杀害的李贤。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中心主任梁子、乾陵博物馆文博馆员张鑫和固原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程云霞认为,如果李贤属于被杀身死,李显李显及韦皇后等人是最大嫌疑人,李贤被废前有“李显类似李世民”的流言,李贤被废后第二天李显便被册立为太子,这说明李显不可能置身事外。此外从时间上看,李显不可能比丘神勣提前七天到达巴州,《章怀太子李贤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比《雍王李贤墓志铭》记载李贤死亡时间晚了七天来看,李贤应是中宗李显在位时被逼“自杀”的,在分析李贤死亡原因时,不应该忽略诸王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李贤与中宗李显没有史料证明兄弟间关系融洽,李旦李旦在二次继位后,直接给予李贤追赠“章怀太子”,并重新改造李贤墓,对比李显形成鲜明对比。
轶事典故
檄英王鸡
李贤身为沛王时期,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于是征召王勃前往沛王府担任修撰之职,对他十分器重。李贤等诸王之间经常玩耍将军虫的游戏,双方之间也是互有胜负的,有次李贤与弟弟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便写了《檄英王鸡文》。后来这件事情被李治李治知晓,非常生气,认为王勃这是在挑拨二王相争,于是将王勃贬出沛王府,并命令他永远不能进入王府。
忧愤谱曲
章怀太子李贤精通音乐,根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李嗣真传》记载,李贤身居东宫时,李嗣真曾经前往太清观演奏乐曲,听到乐曲十分悲伤,便询问身旁的道士刘概与辅俨乐曲怎么如此哀怨,刘概二人告诉李嗣真这首乐曲是太子李贤所作的《宝庆乐》,后来太子李贤被废后,刘概等人将这件事情奏报给高宗李治,李治听闻后非常惊奇,便将刘概授予司礼丞,加授中散大夫,爵封为常山子。
章怀寺
在巴州区和仪陇县交界处,有座天平山,此山纵横几十里,山势险峻,风景秀丽。据传李贤被贬巴州,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派人逼迫李贤自杀,后被葬于城南南龛坡下。等到武则天死后,李贤被李旦追赠为章怀太子,当地人为纪念李贤勤政为民,巴州官民筹款为他修建了一座庙,便位于太平山主峰之上,被人们称为“章怀寺”,唐宋之后,这座章怀寺便取代了天平山,称为远近闻名的建筑。
叛军义旗
李治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废黜李显李显,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大权完全由武则天把控,后来李勣的孙子英国公李敬业率先在扬州市起事,因为李贤已经被杀,便派人寻找一个相貌很像太子李贤的人,并告诉众人李贤没死,已经逃到扬州城中,这次起事也是奉李贤的命令才实行的。于是李敬业便打着李贤的名气打出“反武”的旗号。
个人关系
墓葬与纪念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县乾陵镇杨家洼村,属于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为章怀太子李贤与其妃房氏合葬墓。整个墓封土呈现覆斗形,底边长43米,高18米。章怀太子墓原有围墙,南北长为180米,东西宽143米,地宫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小、甬道和墓室构成。其中陪葬品共发现600多件,有陶立俑、伎乐俑、男女骑俑、动物俑、武士俑等样式;发现壁画五十多组,其中有狩猎出行图、马球图、观鸟捕蝉图及客使图等,以马球图为代表,为唐朝壁画艺术的佳作,展现唐代高超的绘画艺术水平,章怀太子墓壁画,从绘画技法来看,为唐代壁画的代表。
墓志铭
章怀太子墓出土墓志两合,分别为两次放入,一合为“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为神龙二年(706年)由巴州迁回长安,并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隆的墓志,放置于后室甬道口,志盖长宽均为90厘米,厚20厘米,中间阳刻篆书“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9字,共3行,每行3字,志文为楷书,共40行,每行41字,除去空格,共1416字。二合为“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为景云二年(711年)李旦李旦追赠其为章怀太子后,与其妃房氏合葬时放入,放置于后室东部,志盖长宽为87厘米,厚为17厘米,志盖呈覆斗状,中间竖行阴刻篆书“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16字,共4行,每行4字;志石楷书,共34行,每行32字,除去空格,共990字,墓志铭文为卢粲撰,岐王李范书。两合墓志均为四六骈体文,它的出土详细介绍李贤生前的官职及婚娶情况,补充了史书的不足,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
巴中李贤墓
李贤去世于巴州后,武则天为了安抚人心,归罪于丘神勣,同时于垂拱元年(685年)于显福门为李贤举行哀悼活动,并册封李贤为雍王,后将李贤葬于巴州城南化山麓,这座李贤的初葬之墓,历经千年依旧保持完整,明朝时依旧墓地开阔、神道完整;经过明末战乱后巴州李贤墓遭受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屡次遭到破坏,并被开垦成为农田,此墓如今已经受到保护,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七太子庙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朝天宝六年(747年)正月,李隆基下诏将章怀、节愍、惠庄、惠文、李业与隐太子和李重润同列一庙,被称为“七太子庙”,一同享受祭祀。此庙位于长安永崇坊东街,在大历三年(768年)时,又增加靖恭太子(玄宗第六子李琬),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停止四时享献,只留下每年夏季的一祭,同太庙享受相同的礼仪。直到太和四年(830年)彻底享停。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纪十八.识典古籍.2023-05-10
武则天 武则天 (1984).豆瓣电影.2023-05-01
武则天 (1995).豆瓣电影.2023-05-01
上官婉儿 (1998).豆瓣电影.2023-05-01
大明宫词 (2000).豆瓣电影.2023-05-01
无字碑歌:武则天传 (2006).豆瓣电影.2023-05-01
日月凌空 (2007).豆瓣电影.2023-05-01
神探狄仁杰前传 (2010).豆瓣电影.2023-05-01
武则天秘史 (2011).豆瓣电影.2023-05-01
武媚娘传奇 (2014).豆瓣电影.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