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圣水祠

圣水祠

圣水祠位于青州城东八里东圣水村西北,始建于唐朝,为纪念孝女范氏而立。祠内有泉水二泓,《齐乘》等古籍中称为“圣水”。两泉一名马踏泉,一名圣水泉。泉眼周围形成圣水祠建筑群,有大殿、廊房、配殿、厢房、过亭,鼓楼等,正门为两层建筑文昌阁,上悬圣水祠石匾,另有东西角门。祠内原有诸多名木古树,多已不存。

详情介绍

圣水祠位于东圣水社区西北,是为了纪念一位姓范的烈女而建,后更名“圣水祠”。在聂氏宗祠院落正中央有两泉眼,北名“马踏泉”,南名“圣水泉”,二泉实属一脉,此消彼长。“马踏泉”四壁以青石砌成,外有汉白玉护栏,四角饰以莲台宝瓶,形成一池,呈正方形,池水青碧深,因为“马踏泉”相传为李世民坐骑踩踏而出,太宗饮用,被人们认为是“圣泉”,所以村民从不饮用,每逢干旱季节,在此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祈祷上苍普降甘霖,所以此池名“祈雨池”,村民俗称“后池”。南面“圣水泉”周围开辟成长方形池塘,中间有石拱桥相隔,名“圣水池”,村民俗称“前池”,池内睡莲盛开,鱼虾嬉戏。“圣水泉”全年喷涌,旱季愈盛。四邻八乡视之为“甘泉”,煎药多以之为汤,相传有奇效。两泉中间,有一方形过亭,名“祈雨亭”,建筑精美。“马踏泉”出于“祈雨池”,过“圣水池”与“圣水泉”携手从一暗沟流出祠外小河中。从聂氏宗祠的正门文昌阁、游廊、圣水池、沁泉亭、马踏泉、过堂直达正殿为祠堂的中轴线。祠堂的正殿内供奉圣水娘娘的金身,正殿前为东西厢房,厢房外是东西配殿,分别供奉“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和“东海龙王”,祠堂内香火不断。

烈女懿德

天宝武德年间,青州市东郊有一小村(东圣水村的前身),村中有一户康姓人家,夫妇年过半百得一子,视若珍宝,家中有田地几亩,房舍几间,过着中等生活。康老因夫妻年迈,子尚幼,家中人丁稀薄,便在儿子15岁那年买城北范王村一范姓贫苦佃农13岁的女儿为童养媳。从此,一家四口,男耕女织,生活可以。范女虽年幼,但十分懂事,孝敬公婆,努力料理家务,全村无不称赞。二老很是满意,只待儿子稍微年长,便令其圆房。谁知好景不长,未圆房的丈夫不到一年得病死去,二老伤心过度,重病在床。范女细心照顾,熬汤煎药,侍奉病床前。祸不单行,公爹去世,婆母哭瞎双眼,家中生计一日难似一日,婆母怕耽误范女的青春,便劝其改嫁。范女含泪道:“我既入康家,生为康家人,死是康家鬼,自当侍奉婆母于堂上,绝无二心。”范女的父亲听说康家败落,东拼西凑,四处借当,攒够银子想把女儿赎回家。范女对父亲说:“婆婆年迈,双目失明,女儿不忍离去。”范父无奈,只能让女儿在此照顾婆婆。村中无赖贪恋范女美貌,几番调戏。范女刚正不阿,不肯就范。为了让婆母放心,让无赖死心。范女做出了“抱灵成亲”的决定,四邻八乡为之感动。但无赖仍不死心,范女怀揣剪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年后,青州市大旱,田中颗粒无收。米商囤积居奇,以谋求暴利。范女典当衣物,不够为婆母买米吃。此时,康氏老妇人又卧病在床,为了不使婆母挨饿,范女想尽办法。一日,挖食用野菜回家,发现粮商家的狗偷吃了米不消化,又随便排出。范女大喜,便将狗屎拾起,在村后的小河内淘洗数遍,然后用嘴漱过,防止有余味。不料此时被村中的无赖发现,以此为要挟,让范女嫁他为妻,范女严词讽刺,无赖愤愤而去,蓄意报复。

不料康氏老妇人病情不见好转,为了不拖累儿媳,服毒自尽。范女为婆母带孝发丧,入土安葬。

康氏老妇人的内侄女想继承姑母的房产和地产,便一纸状子告到了青州府,说范女将其姑母毒死,然后又用钱收买无赖作伪证。青州府尹派仵作开棺验尸,康氏妇人果然死于剧毒,便下令将范女捉拿归案,关押于青州府大牢内。

堂上,青州府尹道:“大胆康范氏,先食婆母狗屎,后又毒杀,大逆不道,斩立决。”范女大喊冤枉:“所谓狗屎,民妇已经淘洗数遍,并且用口含过,婆母中毒身亡之事,民妇不知情。”青州府尹道:“你婆母之死,若不是你所杀,也与你有关,方才你已承认给你婆母吃的是狗屎,想必你婆母知道真情后,越想越,羞愧自杀,改判康范氏秋后处决。”范女浑身是口也说不清。

青州府的大牢里,善良的范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蒙冤,她听人说好人有好报,自己从没有做过恶,怎么会沦落的如此田地。

在刑场上,范女哭着对观刑的群众说:“范女自嫁入康家三年来,孝敬公婆,料理家务,一日不敢疏忽,无奈蒙冤。我死后尸不倒地,滴血不出,以昭示我的清白。”就这样,16岁的范女蒙冤而死,果如其言,尸不倒地,滴血未出,几个刽子手想要扳倒尸体,纹丝未动。青州知府走到范女尸体前道:“范女,本官一定重差此案,缉拿真凶,汝若有冤,必为昭雪”。言罢,尸体倒下,但从此,青州市的旱情更加严峻。同村的乡亲因感念范女平时孝敬公婆,帮助邻里,便把她装殓,葬在她平时洗衣淘米的小河旁。知府回家后,范女临死时的情景时时浮现于眼前。他便化妆成百姓微服来到村子内了解情况,得知范女之冤。不久,再次升堂审理,知府作了如下判决:

第一、抓拿真凶正法,告慰范女冤魂。

第二、知府引咎辞职回家。

第三、知府拿出多年的积蓄为范女建聂氏宗祠,以警示和教育后人,因积蓄有限,号令乡亲捐款。

消息传出,乡亲捐款踊跃,不久一座小巧别致的祠堂建成了,知府亲自为祠堂书写“贞节烈女祠”匾额挂于门上,从此青州市风调雨顺,旱情缓解。

太宗东征

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皇帝御驾亲征,平定高丽倭寇,行至青州府东一小村附近,兵困马乏。时值八月,骄阳似火,酷热难当。然小村仅有寥寥几户人家,无法供应军需水源。太宗无奈,只好下令驻军休息。此时,太宗坐骑受惊跳起,前蹄着地处踏出一坑,顿时清水喷涌,汩汩不断。太宗甚喜,取而饮之,甘甜可口。士兵又在此坑南面挖掘,又出一泉,千军万马,饮而不尽。太宗感叹曰:“真乃天助我也,他日得胜回归,必在此建庙,感谢天赐甘泉之恩。”太宗率军继续东征,所向披靡,一载得胜,班师回朝。

当大军行至青州府西郊,漫天黄蜂犹如乌云,挡住去路,军士多为之所伤。李世民正在不解之时,徐公谏言曰:“皇帝当日有言在先,今过而忘之。”太宗想起当日所立之誓,曰:“举头三尺有神明,出口成愿,着尉迟敬德速回城东泉水喷涌处,筹划建庙事宜。”说来也怪,话一出口,黄蜂开始散去,打军方得前行。蜂虽散去,但此处从此叫做马蜂崖,后聚族成村,村民嫌名称不雅,遂取谐音“马棚崖”,就是现位于青州市西南五里镇的马棚崖村,此时后话。尉迟恭经过调查,便向太宗汇报:“启禀陛下,在预建的正殿基址上有一小聂氏宗祠,名曰贞节烈女祠,因建筑不大,当年行军至 此未曾发现,此为武德年间官方资助,民间集资所建。不知迁至别处,还是就地翻盖,请皇帝定夺。”李世民问其来历,尉迟敬德便一一道来,太宗听完陈述,颇为感动:“好个贞节烈女,我唐朝女子之楷模,传旨从国库调拨银翻修贞节烈女祠,因范女于行军途中赐甘泉相助于朕,今敕封为圣水娘娘,祠前二泉赐名为‘马踏’、‘圣水’”,因是敕命翻修,圣水祠更加气派,飞檐雕栋。圣水娘娘金身身着一品命服色供于正殿内,四壁墙上绘有“抱灵成亲、漱米救母、含冤致死、烈女昭雪、黄蜂警约、立庙封神、普雨济世、行医救人”八大情节。聂氏宗祠的正门为上下两层,上层供奉张亚子,还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过堂,圣水池,过亭,拱桥等等。李世民皇帝亲自书写“万世女宗”匾额挂于正殿之上。

祠内圣火起

时光荏苒,圣水祠几毁几修,目睹了青州城的变迁。祠堂内松柏森森,殿堂隐秘,成为了革命者组织活动的理想场所。圣水祠东面有一老绅士,名魏楣。在村中办理私立小学,教员都是魏老先生子侄,由于同姓,学生们便按家族排序称呼他们大先生、二先生……,魏老先生受新思想的影响积极推进新思潮的教育过程中。其子魏复中,也积极投身于革命。

魏复中,字心斋,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任中共青州支部宣传委员。同年10月兼任东圣水村党支部书记。1926年秋因病逝世。中共一大以后,邓恩铭来到了圣水祠内组织革命活动,得到了魏氏父子的大力帮助和资助。并成立了青州市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

1925 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益都东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党、团组织的发展问题。邓恩铭、刘俊才、延伯真丁君羊、王用章、孙秀峰、朱蓉、张玉山等出席会议。

1926年10月 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山东区委)派宋伯行驻青州圣水村,代表区委领导益都、寿光市临淄区广饶县临朐县昌乐县6县的党、团工作。

1927 同月 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在青州西圣水村成立,直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下辖益都县委、寿光县委、广饶特支和临淄、临朐、昌乐等县党组织。

1927 5月 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团山东区委联合在青州市圣水村举办青州地方各县党、团负责人短期训练班。益都、潍县、寿光、广饶等县党、团负责人参加,历时10天。

东圣水村的圣火越烧越大,融化了青州大地的寒冰,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趣闻四则

千年豆松无枯枝

圣水祠内原有古柏树一棵,因品种奇特,被村民们称为豆松。相传为圣水祠建成时,李世民下令从别处移栽而来,故又称为“王松”。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霜以后,这棵古柏仍然是枝繁叶茂,笔直挺拔,主干无结疤,树冠无枯枝,耸立在马踏泉的东南方向。树径四个成年人手拉手不能合围,树身几十米,成了东圣水村的一个显著的地标。在空旷的平原的地带,十几里之内便能看到它的树冠,云门山上远眺即可望到。文革期间,圣水祠改建成学校,由于缺乏木材打造课桌搬凳,便将其伐倒用了木材,而砍伐工作用了整整半个月。

秦桧头像来祈雨

马踏泉中常年浸泡着两具头像,真人大小,相传为秦桧和其妻子的头像。是圣水祠祈雨仪式的道具,每到了干旱季节,便举行祈雨大典,这时候,便把两具头像打捞上来,放到祈雨亭前的香案上供起来,在太阳底下暴晒,用石像上面的是否起水珠来判断祈雨成功与否。如果石像上面水珠密集,那么村民就抓紧回家挖阳沟,顺水道,据说大雨不久便会来临。

观音菩萨倒着坐

圣水祠的东配殿位于马踏泉的正东方向,是“观音殿”,但是奇怪的是观世音菩萨并不是坐北朝南面向正门,而是背对着门口而坐。相传尉迟敬德奉旨修建圣水祠的时候,模糊得记得老家庙宇的观世音菩萨都是背对着大殿而坐,称为倒坐观音。说法有三个,第一个是因为从正门进去后,走到后墙,不回头看不到观世音菩萨,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回头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得到她的点化。第二个说法是,如果观世音菩萨倒着坐,大家都会说“观世音倒了”,听上去像是“观音到了”,取一个谐音。第三个原因是,观世音菩萨是倒驾慈航,因为在无数劫以前她已经成佛,称“正法明如来”,做过释迦牟尼佛的老师,而她为了度化世人,从来不现佛身,而降格以菩萨身份示人,称为倒驾慈航,所以她要倒着坐。因此,圣水祠的观世音菩萨延续了这一传统,背对着门口而坐,同时,东配殿的后墙上又开了后门,方便香客出入。

臭椿侥幸封树王

相传李世民御驾亲征到圣水祠的时候,不仅口渴而且饥饿,在饮用了马踏泉的水解除干渴之后,饥饿难耐,正好,泉水旁边有一株桑树,便取下黑桑葚来充饥,食用后发现桑椹酸甜可口,于是许诺:“东征得胜归来,一定册封为树王”。等到圣水祠建成以后,唐太宗按照约定写了一道圣旨,册封树王,让监修圣水祠的尉迟敬德来颁旨,等到尉迟敬德到来后,正直初秋,椹果已经凋落,搞不清楚唐太宗说的是哪棵树,此时旁边的臭椿树正好结出翅果,红彤彤一片,于是误以为臭椿树便是皇帝口中的树王,便对着臭椿树宣读圣旨。宣读完以后,把圣旨挂到旁边的树上供奉。这样一来,可把桑树气坏了,想着就委屈,不仅再也长不粗壮,而且经常破肚子,传说是因为气得破了肚子。而臭椿毫无建树,白白捡便宜封了树王,自然是偷着乐,因为太高兴了,笑断了筋骨,即使生长特别快,但是木质较脆,容易折断,并且寿命不长,是高兴过了头。因为桑树气死了,臭椿乐死了,剩下的挂圣旨的楸树,便成了“王楸“,世世代代守候着马踏泉。所以,圣水祠内楸树长得很好,却不见桑树和臭椿的影子。如今,古代的”王楸"也多不存,二门旁边仍有棵大楸树,树龄也近百年,传说就是当年”王楸“的子孙。

如今现状

文革期间,圣水祠被拆除,“圣水娘娘”金身被砸碎,其原址改为学校,人们怀念圣水娘娘,保住“圣泉”,便将“马踏泉”用大石碑盖住,上面铺砖为地面,成了两个校舍之间的过道,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从这里走过,他们也不会想到脚底下是喷涌千年的马踏泉。校园内剩下的唯一的建筑就是圣水池,圣水泉清澈见底的池水,浸润着学生们的心,讲着传统道德和革命圣火的故事。

1994年,圣水小学西迁,圣水祠修复工作开始。

1995年,安置泰山碧霞元君(泰山老母)与南海观世音菩萨塑像于校舍改建的配殿内,暂定为碧霞殿与观音殿

1996年,重修马踏泉与祈雨池。

1997年,重修圣水泉与圣水池并石桥。

2002年,在原祈雨亭的位置重修六角凉亭,更名“沁泉亭”。

2003年,修整二门并协刻圣水娘娘事迹于墙壁之上,建游廊。

2010-2011年,重修大殿,塑圣水娘娘金身,绘制大殿壁画。

2013年,东圣水村村庄搬迁,圣水祠得以保留。2015年,由相关部门投资整体修复,将龙王殿、观音殿迁址于大殿两侧原东西廊房的位置重修,修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其他部分正在修缮当中,相信很快就能恢复原来宏伟的面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