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伏苓
土伏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状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作用。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病,肿,,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形态特征
土茯苓
攀援灌长,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1-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暗色菝葜
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生长环境
1.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2.生长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
分布范围
1.分布于甘肃省(南部)、长江流域以南以及台湾、海南省、云南省等地。2.分布于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等地。
近种区别
根状茎近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状,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凹凸不平,突起尖端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时外表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鳞叶。质坚硬,难折断。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中间微见维管束点,并可见沙砾样小亮点(水煮后依然存在)。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散出,以水湿润有粘滑感。气微,味淡、涩。以断面淡棕色、粉性足者为佳。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下皮为3-5列黄棕色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木化,有的具壁孔。皮层散有大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薄壁细胞径向延长;散列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心分布较密;木质部常有两个大导管及数个小导管;韧皮部含少量纤维。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化学成分
根状茎中含落新妇(astilbin),黄杞甙(engeletin),3-O-咖啡莽草酸(3-O-caffeoylshikimicacid),莽草酸(shikim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葡萄糖(glucose)。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1.1对大鼠膀胱化学致癌的影响实验动物雌Wistar大鼠,体重70-110g,致癌剂N-J基一N(4-羟丁基)亚硝胺(BBN),实验时以20%乙醇将BBN原液配成36%的溶液。正常对照组:在乙醚浅麻醉下,单纯以溶剂(20%乙醇)0.25ml经导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对照组:36%BBN溶液0.25ml(90mg)ig,每周2次,共12wk、每只鼠BBN总剂量2.16g。土茯苓组:BBN处理同病理对照组,以每lkg含120g土茯苓干粉的饮食饲养。至wk30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膀胱、输尿管、肾盂,肾、肝和脾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土茯苓组对BBN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因此在使用本品防治膀胱肿瘤时,应持慎重态度。
2.对棉酚的解毒作用采用土茯苓水煎剂(剂量:每鼠每日相当生药1g和0.5g两种),土茯苓稀醇制剂(剂量:相当生药1g和2g),土茯苓粗黄(剂量:50mg和100mg),土茯苓多糖(剂量:0.5ml和1.0ml),硫酸亚铁(剂量8mg),每组用药3d后分别igl次纯棉酚650mg/kg、850mg/kg和100mg/kg,观察解毒作用。结果,土茯苓水煎剂、稀醇制剂和粗黄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P\u003c0.05,P\u003c0.001和P\u003c0.001)。一般棉酚中毒时可用硫酸亚铁拮抗,但能影响抑精作用。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
禁忌
土茯苓的服用禁忌有:首先,肝部阴亏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土茯苓。其次,肾脏阴亏的患者也要谨慎服用土茯苓。肝肾阴虚的患者土茯苓很容易发生土茯苓过敏症状。同时,服用土茯苓时不要饮茶,二者相克,会使土茯苓发挥不出药效。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在60度水浴上加热10min,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ml,置带寒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多数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不明显减少。(检查皂苷)②取滤液2ml置试管中蒸干,加乙酸酐0.5ml,再沿试管壁加浓硫酸,两液面交界呈紫红色环。(检查皂甙)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50ml,于水浴中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残渣加硫酸20ml,回流水解3h,放冷,用三氯甲烷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用少量水洗去残存的酸,脱水后,蒸去氯仿。残渣加少量己烷溶解,作供试液。以薯蓣皂甙元、替告皂甙元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7.5%硝酸银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9:1)展开。用饱和磷钼酸的乙醇溶液喷雾后,于110度烘5min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临床运用
1.治疗梅毒及潜伏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苓1.5-2两,水煎,2-3次分服,以10-20日为1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2-8两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2.防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ml,3-5岁50-60ml,分3次服,连服3日。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3.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4-8两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腊肠,7日为1疗程。
4.治疗急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每日3两,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5.治疗颈淋巴结结核:每日用鲜品1斤,水煎分2次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食用方法
土伏苓煲猪汤
材料:猪踭460克、土伏苓40克、地黄20克、赤小豆80克。
做法:猪踭出水过冷河;把适量之水煲滚,放下猪踭、土伏苓、生地、赤小豆煲滚,慢火煲三至四小时,下盐调味。
土伏苓湿汤
功效:去肝火旺,去湿,清热毒
材料:土伏苓(一斤),葛根参茶(一斤),赤小豆(二两),扁豆(二两),果皮(1个),水(15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冬瓜土伏苓袪湿汤
功效生津消暑、清热利水。
材料:冬瓜3斤,康仁堂土伏苓袪湿汤料半包,赤小豆少许,扁豆少许,薏米少许
做法:1.冬瓜去籽切块;土伏苓汤料、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净。
2.将所有原料放入电砂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煲2小时即可。
材料:老鸭1个,新鲜土伏苓100克,绿豆100克,醋,盐
做法:1.鸭子先用水加少许醋略浸泡一下。
2.浸好后洗净,放进瓦罐,还有装土伏苓的袋子加大半锅水烧开。
3.撇去浮沫,放入绿豆,再大火开后转小火,期间不断捞掉浮上来的绿豆空壳,然后煲三个多小时后落盐即可饮用。
小诀窍:
土伏苓并没有什么药材味道,不象很多其他药材入馔,北方人可能喝不惯,而它不会,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喝。
煲汤选材如果想要功效强记得:宁老勿嫩,老鸡、鸭、鸽、龟滋补的效力比嫩的要强。
你们可以看到老鸭没什么皮下脂肪,适合煲汤,不会油腻,不过所需时间也就长。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说鸭子有臊味,我觉得不是过于敏感就是没做好吧。鸭子一定要切掉整个鸭屁股,还有鸭脖子的皮最好也去除,这样就连带去掉了很多淋巴结。
土伏苓薏米瘦肉汤
功效健脾袪湿。
材料:土伏苓30克,薏米30克,瘦肉250克,姜1片,盐适量
做法:1.瘦肉洗净后切块焯水。
2.土伏苓及薏米洗净。
3.将土伏苓、薏米、瘦肉、姜片放入电砂煲中,加入清水1升煲2小时。
4.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袪湿
材料:土伏苓25克,扁豆25克,赤小豆25克,袪湿豆25克,猪肉1斤,姜1片,盐适量
做法:1.猪肉洗净后切块焯水;扁豆、赤小豆、袪湿豆洗净用清水浸2小时;土伏苓洗净。
2.将土伏苓、扁豆、赤小豆、袪湿豆、猪肉、姜片放入电砂煲中,加入1升清水煲2小时。
3.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文献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土茯苓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土萆三两,或加皂苷、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黄帝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汞、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5、《本草图经》:敷疮毒。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7、《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类风湿性关节炎,利关节,止腹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朱砂毒。8、《本草正》: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9、《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10、《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11、《陆川本草》:治脚气。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13、《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14、《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