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用
范用(1923-2010)是中国著名出版家,出生于江苏镇江。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和《傅雷家书》等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和《新华文摘》等杂志。范用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人物介绍
个人简介
范用1923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镇江市告急,范用中断学业去武汉投奔舅公。三个月后,舅公去世,15岁的范用被读书生活出版社的经理收留,成了一名练习生。1939年,年仅16岁的范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辗转武汉、桂林市、重庆市等地。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皖南事变,范用赴桂林用“新光书店”店招牌重建桂林分社。三年后,日本人打到桂林,范用又回到重庆。1946年,被调往上海市。在上海的三年时间,党组织派范用调查中国国民党的书店、印刷厂、出版社的情况,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上海战役时,就按调查的材料去接收。曾先后担任读书出版社桂林、重庆分社经理,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1949年8月,范用被调至北平市的中宣部出版委员会。
建国后,历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科长,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
1989年离休。2010年9月14日晚逝世。
1989年离休。曾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等一大批在中国图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图书。一生为编书、写书、读书、藏书,至老不辍。家中四壁触目可及的是各种图书和期刊。简朴的书架已经不堪重负,被压得变形弯曲。其中收藏有手抄本《镇江沦陷记》,是国内印数极少的珍品。“文革中”他的藏书被运走了3车。后来又继续收藏,积存下来的书,约3万余册。书房有一书法作品题为“毕生事业献三联,读书求知几十年。一颗童心长不老,白发执笔忆穆源。”写有自传体文本《我爱穆源》等。编辑出版图书40余种。
主要成就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
发表著作
《我爱穆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文人饮食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爱看书的广告》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买书琐记》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我很丑也不温柔——漫画范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叶雨书衣》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凭画识人》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泥土脚印》(续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买书琐记》(续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相约在书店》(范用著,汪家明编)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趣闻逸事
三多先生
范用有“三多先生”之称,“书多,酒多,朋友多”。夏衍曾经说:“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没人会否认这是个多么热爱生活的老头儿;因为爱书,因为爱做书,范用生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跟他的朋友们在一起。他是最早出版中国最好作家作品的出版家之一,他住过的东总布胡同的小院子,曾是他从事出版工作时和好朋友们精神沟通的“交通枢纽”,汪曾祺、杨宪益、丁聪、叶浅予、黄永玉、黄苗子、郁风、罗孚、冯亦代、黄宗江、黄宗英、许觉民……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不在人世。范用的朋友当然也包括王蒙、张洁、李黎等年轻一点或更年轻的朋友,当年范用出版《随想录》一字未删,被巴金称为“是你们用辉煌的灯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
最爱美出版家
他被朋友们笑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老年的范用喜欢在天冷时头顶深色贝雷帽,穿戴红色毛衣和红色围巾,一副黑框眼镜显出“范用式”的书卷气,走路飞快笑容可爱。可惜,时光总在不知不觉中露出狰狞面目,据范用的朋友、同样从事出版工作的陈蝶衣回忆,多年前,范用出门时摔了一跤,痊愈后走路速度被迫放慢,再后来范用乐天派的老伴丁仙宝突然去世,如同生命激烈的鼓点突然哑声,范用的精神急转直下,不再出门,也不再留意自己的仪表。虽然好几年前已写好回忆录提纲,也已整理甚至重新抄写了部分他与中国最优秀作家和艺术家长期往来的书信,但这一切彷如钟摆在经过漫长的摆动后戛然而止。
黄离情缘
作者:黄离
范用,江苏镇江(古称镇江市、丹徒等)人氏,小学毕业时14岁,为了有书可读15岁便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做学徒,一路走来,范先生直做到国家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一手创办了《读书》和《新华文摘》,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等经典图书。早在傅聪还不敢踏上祖国大地的时候,范用就开始为《傅雷家书》的出版而奔波了,范用读完《傅雷家书》底稿时感慨:“竟有这样为儿子写信的父亲。我们应该让天下的人都想想,应该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由于长时间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担纲总经理,京城文化圈内老人尊其为“范老板”。
“范老板”不是大作家,虽然身为三联出版社总经理,有近水楼台之便,一生却仅留下寥寥几部集子——《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范用堪称编辑家、出版家这是毋容置疑的。不过据悉其16岁时在重庆,曾在端木蕻良指导下写过小说,故而端木先生曾赠范用诗云:“文坛失落一支笔,枣林凭君作渡船。”
范用还有一别号——“三多先生”,哪三多?“书多,酒多,朋友多”。书多自不必多提,据去过范用家的人讲,进了范宅,就置身于一个大书库中,成捆成摞的书顶到了天花板。酒多,范用好酒,喜欢慢慢啜饮,范用的外孙女许双幼时曾撰小文描述范用之好酒:他做什么事情都快,看书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就是喝起酒来,慢慢的。……外公喜欢收集酒瓶,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各样的酒瓶……范用有专门的酒室,中外名酒琳琅满目,范用自己曾说:“客人到此,大多是冲我珍藏的酒来的。”朋友多,范用朋友里有名有号的有汪曾祺、杨宪益、丁聪、叶浅予、黄永玉、黄苗子、郁风、罗孚、冯亦代、黄宗江、黄宗英、王世襄、许觉民、王蒙、张洁、李黎等等,也有“无名无号”的,如《读书》、《新华文摘》的“小”编辑们,范用高兴时,便挟上一瓶白酒,拉上三五“小编”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附近小酒馆里喝上一壶。黄永玉曾题赠范用一幅画,诗曰:“除却借书沽酒外,更无一事扰公卿。”
我曾有缘离范先生无限近,数年以前我在《语文世界》杂志任编辑部主任,编辑部有一校对,她曾在范先生手下司校对之职。其时,我们每期杂志有一扉页人物,因范用先生便于联系,也同在东城区著名的东四左近,又因其满是童心童趣的《我爱穆源》,便想用范用先生做当期扉页人物,编辑部编辑小邬也是镇江市人氏,范先生同乡,遂遣小邬与该校对同去拜访范先生,据称范先生见到小老乡心情大好,滔滔不绝,思乡之情溢于言请。拍照,赠书,留之共餐。我仰慕先生久矣,完全是追星似的敬仰,非垂涎先生家的美酒美肴,遂让该校对代约改日登门造访。
说到美肴,范家曾有“范用酒馆”之称,档次颇高,此酒馆里最常见的是王世襄与汪曾祺,这两位可是京华有名的大美食家。作为美食家的汪曾祺绝非小浪,可是编过《知味集》的;而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老先生每次来“范用酒馆”必带齐全副家什,从炒菜的锅到下锅的菜,与老伴推着自行车向胡同深处的范宅走来,像考古一样考究地做起主厨。范用更是有一份手写菜谱,肴馔杂陈,五味俱全,且都一一操刀铲验证过。
我那时不谙世事,年少气盛,负气离开《语文世界》,心气有所减衰,遂爽约于范用,现在想来,愧憾之极。唯那位校对送我一本范先生已题赠完的《我爱穆源》,成为与范先生唯一的联系。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但是到了晚年,老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离去,老伴丁仙宝突发脑出血辞世,范用精神倍受打击。有一次骑车又摔伤了腿,以致后来一直腿脚不便,便不复出门,也不再留意仪表。他经常跟来探望他的人反复念叨:“我的朋友都走了,我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范用好酒,余亦曾好酒,性格使然,喜痛饮,饮少辄醉,屡教不改。近年浪子回头,戒之,不复饮。唯还喜欢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看书,看倦了,便在书店一傍的小酒馆里吃米线、吃馄饨,顺便追思范用。而每闻酒香,屡屡几不能自持。酒伤身,但益心,对于有几份文人情怀或喜怀旧的人,酒更是文章引子,是怀思良药。范用卒于2010年9月14日,虚岁恰是米寿。天地遥隔,终究无缘一见,冒昧做此文,以纪念前辈编辑。
遗嘱与讣闻
自拟遗嘱
偶见本社正在拟订离退休干部后事料理办法,想到老人每有猝然发病不辞而别,特将自己的后事安排预告如下:
一、本人与家属对组织无任何要求,子女早已自立,老妻有退休金可领,不虞衣食,只请协助接洽火化,并取回骨灰交付家属收存。
二、我自拟讣闻,请用稍微好一点的纸张铅印一二百份,并请按照我留下的名单寄发。务请不要印发任何行述。我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一生所作所为不足道,何况还说过不少错话,办了不少蠢事。生于今世,很难有人能够逃脱这种历史的嘲弄,绝非一篇行述清算得了。诿过饰非,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日后若搬家,请借用汽车,免不了还有其它一些麻烦事,统请关照,为托。
致
诚挚的敬礼!
范用
一九八九年二月一日
所拟讣闻
家父范用(鹤)于 月日 时 分辞世。遵从他的嘱咐,不追悼,不去八宝山,遗体捐供医用。他留下的话:“匆匆过客,终成归人。在人生途中,若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
范里 范又
一九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