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5
轰-5(英语:Harbin H-5,北约代号:Beagle)是以苏联伊尔-28轰炸机为原型机参照设计生产的中国第一种亚声速轻型喷气式战术轰炸机。该机可以在昼夜及各种复杂气象和地理条件下,执行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及进行轰炸任务,是航空兵部队对敌人实施战术攻击的利器。
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岛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杜-2和伊尔-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此事令中国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归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解放军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轰炸机,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厂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
轰-5采用两台WP-5甲型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公斤)。轰-5既可挂载核弹,亦可挂载各种航空炸弹,正常载弹量1000公斤,最大载弹量3000公斤,即250公斤炸弹12枚或5000公斤炸弹6枚。机上还设置有自动驾驶仪、机械操纵系统和电传动操纵系统,以及各种比较完善的电气、仪表、无线电等特种设备,保证飞机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飞行。
轰-5是中国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飞机之一,可以在昼夜及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及战术轰炸任务,是中国空军、海军对敌方实施战术突击的利器。中国还将轰-5飞机用于军援贸易,其中罗马尼亚空军14架(轰-5飞机12架,轰教-5飞机2架),柬埔寨6架(轰-5飞机4架,轰教-5飞机2架),朝鲜20架。随着中国空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轰-5型于1987年开始退役,1987年~2009年,空军共有308架轰-5型飞机使用到寿退出现役。从1967年3月29日首批4架轰-5飞机装备部队投入使用,到2009年5月31日,最后一批9架轰-5型飞机转场至编余飞机储存中心封存,轰-5型飞机共在中国军队服役42年。装备空军372架,海军92架,援外41架。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1950年“五一”节伊尔-28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生产几千架。伊尔-28轰炸型是伊尔-28的基本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小型核武器。此外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机头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航空机炮。当时哈尔滨飞机厂在维修护理苏式轰炸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当的技术经验。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岛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图-2和伊尔-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此事令中国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规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轰-5。
研制历程
1954年,中国向苏联购买了200架伊尔-28飞机,伟建机器厂承担了该机修理及零部件制造的任务。经过几年的摸索,伟建机器厂基本掌握了该机的工艺技术特点。同时,经过仿制轰6的技术练兵,伟建机器厂基本具备了试制轻型战略轰炸机的条件。在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仿制和改型制造轰-5的任务正式提上日程。1963年3月,伟建机器厂在空军及兄弟院所的协助下,对全机图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自行设计的图样达到40%,重新设计了机翼,并采用国产部件解决了铸造镁合金驾驶舱盖大件、气密座舱铆接等技术关键,轰-5的试制工作进展顺利。
飞机试制初期代号40号机,1964年,国家正式为其定名轰-5轰炸机,工厂开始进行工装制造并进行零件生产,1965年开始部件装配,至1966年上半年基本完成部装配件,并开始对各部件进行工艺鉴定。同年7月,01号机装配完毕,定为400001号。通过对01号机进行静力试验证明,按照自行改进的图纸技术条件生产的01号机身机翼乃至全机各部件的强度完全符合轰-5静力试验任务书及首批静力试验大纲的要求。02号机也于1966年9月17日完成总装和总检。18日,在工厂总装车间召开庆祝大会,并将该机交付试飞。1966年9月25日,由驾驶员吴世寿、领航员胡执田、通信射击员刘汉文机组驾机首飞成功,并在机场上举行了试飞典礼。
装备历程
1967年4月,轰-5通过国家鉴定,投入批量生产,随后装备中国空军部队。该机于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545架。轰-5型飞机于1987年开始退役,1987年~2009年,空军共有308架轰-5型飞机使用到寿退出现役。从1967年3月29日首批4架轰-5飞机装备部队投入使用,到2009年5月31日,最后一批9架轰-5型飞机转场至编余飞机储存中心封存,轰-5型飞机共在中国军队服役42年。装备空军372架,海军92架,援外41架。
基本设计
机身结构
轰-5在伊尔-28轰炸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110千克。机载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的尾炮塔,引起了机尾结构的一些变化。
轰-5飞机采用流线型机身,机身结构为全金属半硬壳式,横截面呈圆形。机身内有10个舱,其中飞行员舱、领航员舱、通信射击员舱为密封舱,其余为非密封舱。飞行员和领航员舱装备应急弹射跳伞装置,通信射击员舱装备应急打开舱门机构。此外,前、后座舱风挡均采用加厚的防弹玻璃。为缩短着陆滑跑距离,该机装有减速伞。机翼为悬臂式、双梁、单块式结构,平面呈梯形。机翼后段装有轴式补偿差动副翼和普通开缝襟翼。尾翼由单垂直尾翼和后掠水平尾翼组成。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为双轮单支柱,主起落架为单轮单支柱。正常刹车使用液压,应急刹车由冷气经传压室推动液压刹车。
座舱设计
轰-5机组包括3名乘员,领航员舱在机头,驾驶员在其身后气泡形驾驶舱内。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机尾有与前方不连通的通信射击员舱。
动力系统
轰-5采用两台WP-5甲型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公斤)。该发动机由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于1954年根据苏联BK-1φ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仿制,于1956年6月完成定型鉴定,是第一种投入使用的中国国产涡喷发动机。其采用单级双面离心式压气机、分管燃烧室、单级反力式涡轮等结构设计,属于第一代军用涡轮发动机的代表机型。该发动机额定推力能达到2354daN,加力推力达到3315daN,主要装备歼-5、米格-15战斗机、歼教-5、米格-17战斗机、轰-5等机型。
航电系统
轰-5主要设备包括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机上还设置有自动驾驶仪、机械操纵系统和电传动操纵系统,以及各种比较完善的电气、仪表、无线电等特种设备,保证飞机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飞行。轰-5在伊尔-28轰炸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使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达探测距离加大,新瞄准具扩大了瞄准角和观测角,轰炸精度和敌我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大。
武器系统
轰-5炸弹舱在机身中部,正常载弹量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3000千克。机头一门固定航空机炮,机尾炮塔有两门活动航炮。轰-5新炮塔系统电气操纵随动性好,备弹量增加,射速大、射程远。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23mm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性能参数
衍生型号
轰-5甲(H-5A)
1969年1月13日,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和三机部计划司联合下发了《关于轰-5改进问题意见》。认为:在轰-5飞机上增设整体油箱,并采用准备改进的涡喷6发动机,这种方案设想是好的,是可行的。燃油增加了2.5吨,航程可提高50%~70%,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因此,空军是积极支持的,希望早日改装出来。
1976年122厂在1架苏联伊尔-28飞机基础上改型而成的轰炸机被称为轰-5甲(苏轰-5甲),目的在于提高性能。这架苏联伊尔-28飞机采用BК-1A发动机,改型中将此发动机更换为涡喷6甲发动机。改型后低空航程增加8%,中空航程增加12%,高空航程增加18%,并缩短起飞滑跑距离。重新设计了座舱空调系统,解决了冬冷夏热的问题。其他系统也有所更改。但由于发动机的冷却散热问题未能解决,加之总体性能提高有限,所以该改型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轰侦-5(RB-5)
轰侦-5(RB-5)是1970年研制的,1971年4月开始试飞,同年7月交付部队。主要改进是加装了可以在昼、夜间和高空条件下实施空中侦察的航空照相设备;增设了整体油箱,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时间都有显著增加。
轰教-5(HJ-5)
轰教-5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轰炸机教练机,以满足军种轰炸机飞行员的培训需求。为了改善机组人员的环境,空调系统被重新设计,以适当地加热或冷却驾驶舱。HJ-5原型机于1967年5月开始生产,1970年12月12日首飞,1972年4月获得政府颁发设计证书。总共生产了186架HJ-5。HJ-5开发的成功填补了轰炸机教练机领域的空白,并结束了轰炸机飞行员训练依赖于进口外国教练机的历史。
轰-5鱼雷型
在海军内使用的是轰-5鱼雷型,主要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可外挂鱼雷和副油箱。轰-5鱼雷型装备了普通直航鱼雷和“鱼-2”空投火箭动力鱼雷。其中“鱼-2”鱼雷是苏联PAT-52鱼雷的仿制品,60年前已开始试制,直至71年正式装备部队,命名“空舰-1”(KJ-1),后规范命名为“鱼-2”。弹径450mm,长3.89米,重627千克。该鱼雷投放后在减速伞作用下缓慢入水,随后启动火箭发动机,速度高达60到70节。虽然“鱼-2”射程仅有5000米,但是由于速度高,舰艇基本上无法躲避。在最初的规划中,曾计划生产2000条该型鱼雷,后随着时间推移,投掷火箭鱼雷的轰-5面对的防空火力越来越强,基本上不可能接近投弹。且“鱼-2”没有制导能力,命中率低。为此1976年海军希望“鱼-2”能由突防能力更强的强-5Ⅱ发射。随后的试验不太成功,1986年后海军停止订货,直至停产只生产了200余条实战型“鱼-2”。
轰-5核武器运载机
1967年9月,科研人员将轰-5改装成核武器试验和装备用的运载机,该机于1968年12月27日用于投掷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
轰-5弹射试验机
轰-5弹射试验机是试飞院在轰-5飞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的中国第一架空中弹射救生试验机。该机为飞行弹射救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手段。投入使用后,先后承担歼6、歼7、歼8、强5、轰-5、轰6等机种的座椅定型和预研弹射试验任务。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服役事件
实战运用
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由轰-5等155架战机组成的空中受阅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67年9月开始,伟建机器厂历时半年,将轰-5改装为核武器运载机,于1968年12月27日成功执行空投氢弹试验。
1974年1月20日,3架轰侦-5侦察机完成了对西沙群岛的空中照相任务。
轰-5自1964年投产,至1984年停产。除了用于部队飞行员训练、核试验以外,还曾参加保卫西沙群岛、海南岛人工增雨作业等任务。
援助外国
中国将轰-5飞机用于军援贸易,其中罗马尼亚空军14架(轰-5飞机12架,轰教-5飞机2架),柬埔寨6架(轰-5飞机4架,轰教-5飞机2架),朝鲜20架。
1971年,中国经海运向友好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输出了首批总共4架轰-5,并由中、罗两国的技师在罗马尼亚巴库(Bacau)进行了组装。该型机这后被送到第38搜索航空中队,罗国唯一的独立靶机单位服役。1974年,罗接收了第二批共8架轰-5。时隔5年,罗方又接收了第三批共2架轰教-5教练机。罗马尼亚空军除了拥有中国制造的轰-5/轰教-5外,还拥有苏联产的伊尔-28轰炸机/伊尔-28R(侦察型)/伊尔-28T(反舰型),轰-5和伊尔-28在同一国服役颇为罕见。到2001年罗空军只剩下轰-5能够继续飞行,执行侦察和拖靶任务。罗马尼亚空军原先要派一架HZ-5参加2001年7月的英国空军空中纹身展(AirTatoo2001,即‘老虎会’,参展的战机都采用虎纹涂装),但是在航展前的一次飞行事故中被毁,飞行员幸免。
2006年,欧洲军事爱好者在位于罗马尼亚巴库郊区的第95空军基地拍摄到了一组被遗弃的中国造轰-5型轰炸机的图片。1971年起,中国向罗马尼亚分3批共计军援了12架轰-5与2架轰教-5轰炸机。
参考资料
Harbin H-5.aviatia.2024-06-07
资料:中国空军之轰5轰炸机.新浪网.2024-06-07
轰-5轰炸机介绍.中国航空旅游网.2024-06-07
轻型轰炸机,也是“狠角色”.澎湃新闻.2024-06-07
头顶上咋有鼓包?罗马尼亚空军退役的中国轰5.新浪网.2024-06-07
轰-5 轰炸机.凤凰网.2024-06-07
“功臣战机”轰-5.科普湖南在线网.2024-06-18
[科普中国]-轰5轻型轰炸机.科普中国网.2024-06-07
罗马尼亚的轰-5.空军之翼.2014-11-28
WP5(涡喷5).云南航空航天大学.2024-06-07
轰5.新浪网.2024-06-07
轰-5.中华网.2024-06-07
国产轰-5最大载弹量3000公斤曾成功实施核试验.新浪网.2024-06-07
带你云打卡:中国试飞功勋飞机园.澎湃新闻.2024-06-07
新中国航空工业纪事:1967年航空装备服务核武器试验.学习强国.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