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庙
张巡(708~757),生于南阳市邓州,祖籍蒲州河东(今芮城县),因抗击叛军战死于河南睢阳。张巡殉国时,身首支离,惨不忍睹。李亨诏赐张巡为“杨州大都督”。邓州市、芮城、睢阳三地民众皆招魂葬之,并奉为神灵。
唐代名将张巡
张巡,中原地区古代100名将、唐代爱国名臣。
鄱阳县不仅仅只有芝山寺,还有有着名人书法家颜真卿在鄱阳修建的张王庙。
鄱阳不仅仅只有范仲淹,鄱阳还需要有忠义大将军张巡。
原来的鄱阳县张王庙位于鄱阳县城永平关外街市东之秦家山高地。张王庙又名靖忠王庙,坐落在鄱阳县城东鄱江北岸。
庙北背秦家山,南临鄱江码头。从江边至张王庙南门共九九八十一级台阶。
张王庙祀奉的主神为唐代爱国各臣靖忠王张巡,伴神为爱国名臣睢阳知府许远以及张巡部将雷万春、南霁云,殿后祀祭柳母娘娘。
张巡生前官职低微,只担任过河北清河县令、河南真源(今南鹿县)县令。
李隆基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张巡奉命抗击叛军,因有战功,才被朝廷奉为主客郎中兼河南省节度副使。
至德二载(757),张巡与睢阳区太守许远共同死守睢阳。当时战斗非常残酷。
史载,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血面,嚼齿皆碎”。睢阳被围旷久,张巡及部将终不敌叛军,壮烈殉国。
李亨李亨下诏“赠巡扬州市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新唐书·张巡传》)
张巡殉国后,周至县为其建“老王会”,祭祀孝王张巡、许远。山西省(今芮城县)建“张睢阳祠”,邓州市(今河南邓州)建“双忠祠”,真源(今河南鹿邑)建“精忠祠”,在莆田市,张巡被尊奉为司马圣王。在江西饶州鄱阳张巡则被誉为靖忠王,并建庙,俗称张王庙,岁时致祭。
唐乾元元年(758),也就是张巡殉国的第二年,颜真卿贬为饶州刺史。
对于张巡刚毅的血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颜真卿了如指掌,敬重有加,加上自身及家人的特殊遭遇这一心理因素,他自然而然地将张巡的事迹传颂给饶州人民。
对于重教化作用的政治家来说,这是再顺理成章的事不过。作为府治,在鄱阳立靖忠王庙丝毫不足为奇。
据《饶州府志》《鄱阳县志》记载,张王庙在元明之季两度大修,清代三次重建。
明清至民国时期,张王庙的规模恢弘,肃穆庄严,前后三楹。张王殿正中有张王座像,两旁配祀有名臣许远、名将雷万春、南霁云塑像。
殿后有后金钟阁(又名夫人阁),祀祭柳母娘娘。
金钟阁东侧有观音堂及庙祝沙弥的厢房。庙前榕树遒劲,枝繁叶茂;庙后苍松翠柏,直耸云天。
鄱阳县城浮舟寺口原为一片柳林,传说这里是柳娘娘的娘家。早年,这位鄱阳美眉因恋慕张王爷排场(鄱阳方言,意谓张巡俊美,潇洒,有风度,有气质)而得相思病。
她临死前向家人坦然表白深爱张爷,并说张王托梦于她,要娶她为妻。
十八岁的柳姑娘死后,好事者将其塑成菩萨像,奉为“张王娘娘”。
二门口有清朝鄱阳税卡官张珂撰写的对联:
赫赫威灵唐朝战功光史
凛然正气韩文书后挟风霜
张王殿上有两幅对联
一为清朝拔贡谢桂芬撰写的对联:
千秋不朽睢阳齿
一字之褒正气歌
一为清末民国初鄱阳县文人谭椿寿撰写的对联:
名山祀唐代忠贞,欲买良金写遗像
此地异睢阳祠庙,不教顽铁范神奸
柳母娘娘殿亦有佚名者书写之对联: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历史沿革
鄱阳当地史料文献明确记载,张王庙经历元、明、清、民国、解放时期。但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颜真卿时任饶州刺史,将唐代爱国名将,张巡的英雄事迹,为大家称赞。
告诫后人,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舍小家为,为大家。让后人学习。
张王庙在鄱阳历史上,有兴有废。最惨败的时期有民国二十九年,日军飞机轰炸鄱阳城,张王庙对炸毁。以及文革时期,破四旧,张王庙庙内大小菩萨都被损毁。庙内文献资料及祭祀用品全部毁灭,无一幸免。
鄱阳县张王庙被毁灭,是鄱阳历史文化上巨大的损失。
张王庙在鄱阳镇解放街,为县内著名寺庙,祀唐朝忠臣张巡等名将。始建年不详,明永乐八年(1410)知府李益重修。庙额横匾上书“天地正气”4字,系太平天国时举人戴涵芳所书。二门有楹联
曰:“赫矣威灵唐代战功光史册;凛然正气韩文书后挟风霜。”庙内原有旌忠阁、大佛殿、观音堂、财神殿、禄姑堂、清虚堂等殿宇,前后三楹,前有戏台,中为正殿,后为夫人殿,最后为高楼。大殿正中有张巡座
像,两旁有名将南霁云、雷万春、姚IJ、许忠等塑像配享。民国22年(1933),县人舒达祺募建三楼。后因风雨颓败,改为1层。新中国成立后,庙宇改为激扬小学校。2004年,在距原址200米处建大雄宝殿、观音堂,仍称张王庙。
新中国成立前,张王庙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举办盛大的庙会,为县内著名的大型宗教文化活动。民间传说张巡是“安澜王”,祭其在鄙阳湖行船就一帆风顺,故而香火鼎盛,历代不衰。不仅当地居民经常点香叩拜,往来渔民船户也常到庙中献油供香祈祷。此种宗教崇拜,在每年1次的迎神赛会“张王菩萨出行”时达到顶峰。出行前,先张贴告示,通知居民。出行时,队伍前面3对大锣,接着地方士绅队伍,个个衣冠楚楚,神情严肃。接上是县城工商4大帮(徽、抚、昌、饶)的队伍,每帮都备有铜锡制的斧、干戟、金瓜、锡状和丝绸制的凉伞、掌扇,还有香亭、香炉、香案等迎接。每帮都有一二套仪仗执事,几组乐队。乐队八音齐备,曲牌转换,以不重复者为能手。各队的演奏技巧、曲牌变化以及排场气派,都暗自攀比竞赛,使之成为全县民间乐队集中表演的盛会。一般香亭在前,香炉继之,4人一排,鱼贯而行。接着是斧钺、旌旗、凉伞等仪仗,最后是张王菩萨坐轿行台。沿途居民每家每户都要摆香案,放鞭炮迎送。
当天,自县城东门口以上,万人空巷,爆竹喧天,许多家住城郊的男女老少也赶来观光,场面热闹非凡。
因交通阻滞,虽仅三四里行程,往往整天功夫都不能毕礼。新中国成立后,因张王庙改为学校,此活动不再举办。
文革对于鄱阳张王庙是一场浩劫,更是一场灾难。虽然鄱阳县张王庙被毁,但是张巡爱国主义精神,却一直没有在鄱阳人心中破灭。
文革大动荡过后,鄱阳老街解放街,一批资深居士,江凤梅、刘腊梅以及鄱阳本土民间知名艺人牛子等,偷偷在自己家内,设立张王爷牌位,虔诚膜拜。就这样,张巡爱国主义精神,张王庙名俗文化,才保留至今。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到了国家的落实,信仰自由。在以老一批资深居士江凤梅、刘腊梅号召下,又选址重修了张王庙,1995年建成,现鄱阳解放街上首。鄱阳张王庙,荣光焕发,千年历史。2004年,又新建大雄宝殿。
2010年5月28日,鄱阳湖文化研究会张巡研究分会在鄱阳县张王庙挂牌成立,来自鄱阳县统战部、民族宗教局、湖城办、文联和鄱阳湖文化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同张巡研究分会的会员、张王庙管委会的宗教界人士一道参加了揭牌仪式。成立张巡研究分会,对挖掘鄱阳湖庙文化,研究张巡忠烈文化对鄱阳民俗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宣传张巡爱国主义精神,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2010年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三日),为了策应环鄱阳湖经济区建设,打造鄱阳文化名城,纪念爱国英雄,弘扬爱国思想,倡导忠烈、忠贞精神,发展鄱阳县经济,推动鄱阳旅游,鄱阳镇举办了张巡诞辰1300年寿庆,张王庙庙会暨张巡文化研讨会。庙会期间,鄱阳青年赣剧团公开首演了大型忠贞神话赣剧《柳母传》(饶河戏)。
张巡是一个为捍卫国家统一、拯救民族危亡而艰苦卓越、英勇顽强的大英雄。他与敌人决战到最后一息。有着忠勇品质慷慨悲壮、宁死不屈精神,在他心中永远都洋溢着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由来
原来的鄱阳县张王庙位于县城永平关外街市东之秦家山高地,主祀唐朝忠烈张巡。
张巡(709~757),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出为清河令,后调任真源令。天宝十四年(755)冬,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市。在此危难关头,心系国家,博通群书,晓战阵法的张巡,奋起勤王,率兵平叛,至睢阳区与知府许远协守,奉诏任职河南省节度副使、御史中丞。后城陷被执,忠贞不屈,身殉国难。唐乾元元年(758),肃宗在平定叛乱后,封赏将士。张巡因有屏障江淮,为郭子仪等军争取了平叛战争的空间和时间之功,被追赠为扬州市大都督,配享春秋二祭。于是大江南北多建祠以祀之,鄱阳县城老城区因为有座张王庙,张王庙地域名也因此而得来。
解放街
正街余韵
一湾傍城而过的饶河水,一条历经风雨的古街市,一座饱经沧桑的老城庙,一幢幢古色古香、融注着浓郁水乡的老城楼,这就是鄱阳正街,鱼米之乡的一幅大写意泼墨画,一幅被时光无意间遗落在鄱阳湖畔的历史画卷。
一、街市
她是鄱阳历史上一笔最湿润的注释,那窄窄的,弯曲如绸带般飘向大街的青石板上,书写着古饶州的繁华和嘈杂——老街。
行走在铺满麻石的老街路面,细数着石板上一条条车轮年复一年碾出的深深印道,无不让人体会到这个古老街市身后的历史。那些依街而建的老城房,它不是空置的摆设,那曾是明清至解放时期鄱阳府县首屈一指的繁华商业街市。
鄱阳老街绵延约五华里,横亘整个鄱阳镇,为东西走向。鄱阳解放街原为旧城正街,称中正街或直街。十里长街,百姓人家,万家灯火,说的就是这老街的旧时繁华。今天,在解放街东端左家巷至张王庙一带仍尚留有一段古街市,其中清晰可辨的那清代鼎盛时期遗存。从老街两旁飞檐翘脚的豪宅边,人们仍可以窥见当年古饶州的富足,那些古屋脊尽是土灰的砖瓦精雕,古柱基承载着古饶州厚重的历史,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往日的繁华。
昔日的老街两旁是热闹非凡的,各种店铺如栉如鳞,有专卖土特产的店铺,有摆放了字画墨宝的古董店,有出售精美工艺品的旺铺,有浮梁县的茶、景德镇的瓷,也有现卖现作的各式小吃的美食店,豆皮、珍珠圆子、伦教糕、油条包麻子、米饺子等。当然还有一些当地有名的茶馆涌金全和涌锦泉,整个街市透着明清时代的醇雅风格,真有“锦秀江南鱼米乡”的繁华神韵。
鄱阳老街有许多特色,最有特色的还是长街深巷。老街道两旁有很多幽长的巷,它们是见证老街辉煌的老者,至今鄱阳县老城仍保留宋代的街巷城市格局。老街那里有筷子巷、鲜鱼巷、夹积巷、大巷口、景德寺巷、水巷口、华光巷、中和巷、巡官巷、明辉巷、瓷器巷、柴家巷等巷弄。巷弄的名字也彰显出它的包容性。
走进清幽的小巷,心有种莫名的平静,弯曲的小巷如一条鬼魅的隧道,逶迤迂回,穿行其中,两侧是高耸的屋宇深院,光线从夹缝中射入,斑驳的光点投影在参差横排的石条路上,显得十分雅静,石条摆布正好是一巷之宽,一条挨着一条的向远处蔓延,古人却故意放置得参差不齐,也却又显示出一种差落之美,给小巷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每当雨水打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那溅起的水花,都给烟雨环绕的小巷,留有一种道不尽的江南水乡味。那景、那情、那声、那韵,叫人回味!
街市、古宅、小巷,是老街最美的水墨画。如今,古时的繁华已渐行远去,被今天的安静所取代。老街,它丧失了在鄱阳县的商贸中心地位,就像古老的饶州一样,给鄱阳人带来了无尽地念想。那种怀念,就像是一杯饶州酒,清澈而乙二醇,在每一个鄱阳人的心中久久回荡。
二、古庙
老街是一位哲人,给人无限启示。它的历史是辉煌的,老街的文化同样。繁华的老街始终注有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在老街文化中最辉煌最有代表的是有一位英雄人物。唐朝爱国名臣——张巡。
在鄱阳老街上首,有一座气宇轩昂的古庙,它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鄱建的张王庙。张王庙在鄱阳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和老街一样,有兴有衰。
最早的张王庙毁于战乱时期。现今的张王庙于1995年选址重修在鄱阳老街上首。
古时,鄱阳名人洪迈在著作《容斋随笔-》中写到张巡大义感人事迹。今时,鄱阳人流传道:“张王庙庙会,鄱阳人的狂欢节。”从古至今,张巡都深受鄱阳人民的爱戴,尤其是老街人。其中一件最为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动乱的年代,张王庙内存档的文献史料及祭祀用的器皿被毁灭。后来,一群虔诚信徒弟子在资深居士江凤梅、刘腊梅等带动下,为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为了更好地保留鄱阳县外来历史文化,老街人民自发捐款出力重建张王庙,修成现今庙宇。就这样,张巡爱国主义精神与鄱阳民俗文化,在老街历史里无生无息的延续,在鄱阳湖畔鄱江流域保留至今。
张巡他不是老街人,却让老街人民虔诚膜拜,足以可见他在每一个老街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在鄱阳人的心中他一直是平易近人、消灾除病的“神”。在战乱中“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着老街人民。张巡在安史之乱为保护了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齿咬千军、死守睢阳区、为江淮屏障的爱国爱民英雄事迹,一直在老街人民口中流传、赞颂。以此,每年这条老街上的人都要纪念这位英雄,自发组织、举行一个盛大的张王出行仪式,爆竹声、锣鼓声、欢笑声使鄱阳县的大街小巷沸腾起来。如今,在每年的农历11月23日鄱阳张王庙都会举行庙会,那热闹的场面,真是鄱阳人的狂欢节。
现在的张王庙对于老街人民来说,它是一座庙、一个地域名、一个鄱阳民俗展现平台、一张鄱阳商旅文化名片。张王庙它不仅仅是鄱阳人信仰的庙宇,更多的是成为鄱阳地域文化根深蒂固的代表符号,是鄱阳人民爱国爱家乡的美好精神寄托。
三、余韵
有一种景色是行走在哪都忍不住会想念的。多少次梦里水乡,多少回“小桥、流水、人家”,多少次穿行的渔舟在奔腾不息的鄱江中留下一漾一漾的波纹,古风扑面的小城、老街、古庙,留下了闲散的足迹,宁静的江南芝城在飘带般柔软的鄱江中扑朔迷离。
鄱阳正街,这是一条充满余韵的千年老街,繁华的街市,幽静的小巷,古色的老房,淳朴的民风,还有那老街人崇敬的爱国英雄——张巡。
一湾水,一条街,一座庙。造就了鄱阳正街一段最灿烂的历史。
饶州第一街
鄱阳老街原为旧城正街,称中正街或直街。解放初改名为解放街,长2949米,平均宽5米。位于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中心地带。解放街为东西走向。它自东向西,绵延约五华里多,横穿整个鄱阳镇。旧时私商多云集于此。“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这是这条老街的真实写照。
鄱阳老街历史悠久。历史上,鄱阳古称饶州,自秦始皇统一中原地区,均为郡、州、路、府、县治所,是饶州文化的中心、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在鄱阳湖东岸再次崛起的中心城市。鄱阳历来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饶州文化,繁华的商贾文化,独具特色的渔俗文化”闻名于世。鄱阳城因江而兴,因市而繁荣,成为赣东北区重要商贸文化名城。鄱阳解放街见证了鄱阳城的兴起与繁华。解放街是鄱阳县城内最长、历史最为悠久、最为繁华的商业主街区,是宋至解放时期鄱阳府内最为繁华的一条传统商业街。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造就了鄱阳老街的繁华。“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鄱阳老街,古迹遍布,古庙、古城楼、古聂氏宗祠、古民居、古街道、古巷子,以及成片保留下来的古街区,或规模宏大,或气势磅礴,或精美绝伦,或匠心独具。”解放街保留的是明清建筑,沿街部分为青瓦盖顶的木质两层楼,多是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前店后作坊结构,店后宅院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精美别致,令人赏心悦目。鄱阳老街,距今仍然保留了木工、雕刻、刻印、打铁、竹器、乐器、裱画、纸扎、裁缝、绣品、酿酒、屠宰、饮食、理发等百十种传统手工业,其中不乏百年老店。
鄱阳县老街是几千年鄱阳商贸文化最繁华的典型代表,这条主街道可以说是每一个鄱阳镇人最怀念的地方,它可以说在整个鄱阳发展史上带动了鄱阳城市的发展。鄱阳沿河路临近鄱阳人的母亲河鄱江,是鄱阳水运发展起来的中心地带,这里是鄱阳人的水源处。老城区,无论如何变化,都是每一个鄱阳人追忆的源头,是古老饶州繁华的代表,多少鄱阳人,一直希望饶州复兴,鄱阳应该拿到自己应有的地位,多么希望鄱阳老城区能荣光焕发,多少鄱阳人一谈到,古老饶州的地位,都会怀念起老街,在谈到鄱阳老街时,满是骄傲。值得惋惜的是那些鄱阳县老街的百年老字号也伴随着老街没落,在鄱阳历史上退出舞台。
把鄱阳县城借“鄱阳”2字,把鄱阳县城鄱阳镇打造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历史文化的中心城区,在鄱阳县城内打造一条江西省最长商贸文化最深厚的为鄱阳湖旅游游人观光旅游、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与品会饶州文化历史的步行街道。
历史文化
鄱阳老街的药店老字号:上有张致和,下有太和春。太和春药店是徽派建筑、张致和建筑是西洋风格。
鄱阳老街的茶文化:鄱阳茶馆有“涌金泉、长三园、一品香、和春园、长三园、玉峰园、聚仙楼”等,鄱阳老街茶叶店有“协和昌茶叶店、舒记商号”。当然鄱阳茶馆会有包罗鄱阳老街各种美食。
鄱阳老街的饮食文化:素三鲜饺子、烧麦、春卷、柳叶糕、伦教糕、油条、油条包麻子、东至米饺、清汤、切面、小笼包子、年糕、白糕、藕圆子、米酒等,在老街的大街小巷都能吃到。
鄱阳县老街会馆:从鄱阳老街来看,只要是临街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商铺,可见鄱阳商贸多么繁荣,当然鄱阳商业的佼佼者,也有些被那些商帮占据着,鄱阳商帮有:徽、抚、南、饶四大帮。他们的商铺遍及鄱阳老街,给鄱阳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繁荣。
鄱阳老街的传子:鄱阳大鼓,旧时又称传子。鄱阳大鼓主要流行在80年代前的鄱阳老街,在老街最有名的艺人是牛子,他是鄱阳老街大鼓艺术文化的代表。在鄱阳的大街小巷,书场遍布,鼓声不断。鄱阳大鼓,现今鄱阳县,只有一人,牛子传人徐安举,却没有牛子那般水平。
鄱阳老街的寺庙观:张王庙、景德寺、总管庙、杨泗巷、巡官巷、年王庙、郭西庙、水府庙。当然在鄱阳老街这些寺庙中,有很多早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名字还在每一个鄱阳人的记忆里,这些寺庙,在鄱阳老街里存在,无不体现鄱阳老街人,信仰的多样性,无不体现鄱阳文化的包容性。
鄱阳老街的张王庙庙市:张王庙庙市可以说是每一个鄱阳人最向往的地方,这个地段汇集了各类商店、作坊、文化娱乐等各种行业,是鄱阳县商贾云集,市肆遍及所在地,在鄱阳仅次于东门口。每当逢年过节,这里耍猴戏、拉西洋景片、杂耍、杂技等,这里又是鄱阳民间艺人演出场所,若到了张王庙庙会,那就更热闹。
鄱阳老街也曾经走出过文人雅士,毕竟大多是市井男女,百姓人家。如果追踪脚印足迹,只有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化作一阵青烟散去了。然而,老街要的是那份从容,不必寻找功名的桂冠戴在头上,也不必追逐什么王侯世袭,永远的微闭着一双半醉半醒的眼睛与世无争,丢下一街长长的清影,客客气气的迎接每一个鲜活的清晨。
老街在岁月的淘洗下,造就了这里特有的文化风韵和古朴淡雅的灵气;陶冶了鄱阳淳朴子民的优良品德,锤炼了为生存而勤奋、拼搏的倔强精神。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种文化、每一种精神都曾经伴随着人们度过了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