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霁云

南霁云

南霁云(?-757年),别名“南八”,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县南寨村)人,也有说法称其为幽州范阳(今北京西南)人。是唐朝著名将领。

南霁云年少时因家中贫困而撑船谋生,喜好拉弓射箭,因行侠仗义而受到尊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南霁云被钜野县尉张沼提拔为将领,后又追随右散骑常侍尚衡攻打汴州叛军李廷望,担任先锋,立下战功。之后南霁云被派往睢阳,因防御使张巡待人推心置腹,遂留在其麾下至德元年(756年)南霁云又被派往宁陵应战安禄山的部将杨朝宗,率唐军斩杀万余名燕军。至德二年(757年),汴州刺史尹子奇率燕军攻打睢阳区。南霁云随张巡前往睢阳支援,在宁陵县遭遇燕军突袭,南霁云等将领带兵冲锋攻破了燕军防线。睢阳之战爆发后,南霁云率军斩将拔旗,曾一箭射瞎尹子奇左目。

由于睢阳被多次围困,张巡派南霁云突围求援。南霁云率精锐至许叔冀贺兰进明处求援未果,断指明志。后又在真源城使李贲、宁陵城使廉坦处得到马匹、士兵援助。南霁云率援军返回睢阳时遭到燕军阻击,最终只有一千援军抵达睢阳。十月,睢阳失守后,南霁云与张巡唐军将领一同被捕获,因拒不投降而被害身亡。李亨追赠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市大都督李忱大中年间绘图供于凌烟阁中享岁时祭祀。

李豫评价南霁云“贞心壮节,凌迈臧洪,殒命敌场,凛然生气。”在安史之乱波及到的地区多建有供奉南霁云的庙宇,或在张巡、许远的“双忠信仰”中将南霁云作为配祀。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江淮、甘肃省等地都有以南霁云为原型的民间信仰,如黑神、二龙大王等。其故乡清丰县,曾建有南霁云墓、南霁云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南霁云(?-757年),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县南寨村)人,也有说法称其为范阳人。南霁云在青年时期因家境贫困,而外出撑船谋生。闲暇时间在附近的村庄里学习武艺,喜好拉弓射箭。因为他为人耿直、行侠仗义,而受到乡民的尊敬,因其在家中排行第八而被称为“南八”。

投奔张巡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平卢、山西省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洛阳市陷落后,李隆基率宗室、大臣出逃。钜野县尉张沼起兵讨伐安禄山,南霁云被他提拔为将领。右散骑常侍尚衡攻打汴州(今开封)叛将李延望时,任命南霁云为先锋,他英勇杀敌,首立战功,受到将士们称赞。

此后南霁云后被派往睢阳,与驻守于此的张巡商议战况。南霁云见过张巡后,认为张巡待人推心置腹,对其十分敬佩,于是南霁云便想留在张巡处。张巡劝说南霁云回到尚衡麾下,他也不肯离去。尚衡还给南霁云赠送金帛表示想要接他回去,南霁云也不肯接受。此后南霁云便留在张巡麾下,张巡对他也礼遇有加。因南霁云擅长射箭、武艺高强,张巡对他委以重任。

至德元年(756年)二月,安禄山的部将杨朝宗妄图占据宁陵县(今河南宁陵),以断睢阳区外援。张巡识破敌人计谋,便先发制人,派南霁云、雷万春领兵在宁陵北迎战,斩贼将二十人,杀敌共一万多人,杨朝宗战败连夜逃走。

睢阳之战

守卫睢阳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篡位后,派开封市刺史尹子奇攻打睢阳,以备燕军攻占江南。睢阳知府许远张巡求援,南霁云便随其一同前往睢阳。张巡率领的唐军在从宁陵向睢阳进发时遭遇燕军突袭,南霁云等唐军将领冲锋攻破了燕军防线,成功与睢阳守军汇合。

睢阳城被围困之初,张巡曾招募敢死队,但一直没有人敢来应召。不久南霁云悲咽而来,与张巡相对落泪。五月,张巡想要试探出尹子奇的位置并射杀他。于是让南霁云改用蒿草为箭,以此假装箭已消耗尽。燕军中计后报告给尹子奇,尹子奇得到消息后立刻出帐迎敌,暴露了位置。南霁云便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燕军因此而退兵。

出城求援

七月,尹子奇又征召了数万名燕军围攻睢阳城。最初许远睢阳区城中储备了六万石粮食,可王李巨将睢阳城内的粮食调走一半至濮阳市、济阴。但济阴得到粮食后叛投燕军,睢阳城内的粮食则消耗殆尽,将士每日只能以茶纸、树皮为食。因为缺少粮食和援助,睢阳的将士减少至一千六百人,且都因为饥饿而战斗能力较弱。于是张巡派南霁云突围求援。南霁云先至驻扎于彭城的许叔冀处求援。许叔冀并没有答应,只赠给南霁云数千匹布帛。南霁云便在马上大声怒骂,要求与许叔冀决一死战,许叔冀不敢应战。

南霁云又率领三十名精锐至临淮,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援。贺兰进明设宴款待南霁云。在听其讲明来意后,因嫉妒张巡威望,告诉南霁云睢阳失守是必然的事,即便发兵援助也无济于事。南霁云表示,唐军将士坚守睢阳区,如果能即刻发兵一定不会失守,并说明睢阳、临淮两地距离接近,如果睢阳失守临淮也会受到攻击。但贺兰进明始终拒不出兵,甚至劝说南霁云留在他麾下。南霁云便用佩刀切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以明志,痛斥贺兰进明不出兵援助是小人行为,在场众人都十分佩服南霁云的气节。南霁云离开临淮时,还用箭矢射中佛寺的砖瓦,以此表示他击退燕军后会回来杀死贺兰进明的志向。

随后南霁云还至真源城使李贲处求援,李贲赠与他一百匹战马。南霁云率军行至宁陵时,又得到了宁陵城使廉坦援助的三千名士兵。南霁云便带着援军与战马趁夜突围返回睢阳,城外的燕军发觉后对其进行阻击,南霁云率军一路且战且行,抵达睢阳城下时与燕军展开大战,破坏了燕军军营。但在此过程中有大量唐军战死,最终只有一千援军抵达睢阳。睢阳城中的守军得知无援后悲恸痛哭,燕军也得知了唐军无援的消息,故而加强了对睢阳城的围困。

宁死不降

此后睢阳城外的燕军攻势愈发猛烈,张巡等人不愿弃城离开,便留下坚守。十月,睢阳失守后,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唐军将领都被燕军抓获。尹子奇用刀撬张巡的嘴以威胁其投降,张巡拒不投降。于是尹子奇又劝说南霁云投降,南霁云也没有同意。张巡对南霁云说,男子汉死就死了,而不能屈服于不义之人。南霁云便笑着回应张巡,事已至此不敢不死。最终,南霁云等三十六名唐军将士均遇害身亡。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亨追赠死节将领,对各将领依照原官增阶,赐荫余他们的子孙。南霁云被诏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市大都督,立功为第一等。李忱大中年间,为南霁云绘图供于凌烟阁中,享岁时祭祀。

人物关系

南霁云之子为南承嗣,曾任涪州刺史,后因西川节度使刘辟反叛时没有及时作出防备而被贬至永州市。因南承嗣和柳宗元交好,后请柳宗元为其父南霁云作《南霁云睢阳庙碑》。

人物评价

学者李尚叶评价:“南霁云慷慨就义,至死不屈,其壮烈气慨,实为千古血性奇男儿。各地除配祀张巡庙外,其家乡清丰县又立专祠,视为守护神,可见民间对其推崇之笃。”

柳宗元在《南霁云睢阳庙碑》中评价:“贞以图国,义惟急病。临难忘身,见危致命。汉宠死事,周崇死政。烈烈南公,忠出其性。控扼地利,奋扬兵柄,东护吴楚,西临周郑。”

李豫评价:“南霁云贞心壮节,凌迈臧洪,殒命敌场,凛然生气。”

宋初思想家石介评价:“身轻鸿毛,名重泰山。”

明代名宦沈炼评价:“珂里至今隆豆,长留英气壮山河。”

清代文人王士祯评价:“呜呼南八真男子,中丞侍郎同日亡,碧血斓斑照青史。”

相关纪念

民间信仰

黑神信仰

南霁云作为安史之乱中的殉国名将,受到朝廷封赏。安史之乱波及到的地区多建有供奉南霁云的庙宇,或长期在张巡许远的“双忠信仰”中作为配祀。宋以后关于南霁云的民间信仰逐渐形成并传播,民间多称其为“南将军”“吕南公”“黑神”。将南霁云称为“黑神”,一说因为其面向凶煞且长相黑;一说因其为贵州省之神,贵州简称“黔”,从黑字旁而称其为黑神;一说因南霁云在睢阳之战中时被炮火熏黑,死时面黑。但“黑神”并非单指南霁云,睢阳之战中殉国的张巡、雷万春也曾被称为“黑神”。至明代,南霁云的形象逐渐被独立出来,被尊为“黑神”,其庙被称为黑神庙、南将军府。明清时期,黑神信仰在贵州地区十分兴盛。黑神南霁云的神职为救火,因贵州地区火患严重,故民间多祭祀黑神。

其他信仰

四川蓬溪的黔阳宫、湖南溆浦县、湖北怀宁和蕲州、江淮等地都将南霁云视为水神,建有南将军祠、水神庙、都天庙等进行祭祀,以祈求庇佑。

甘肃天水一带的二龙大王信仰中,黑脸红袍的二龙大王原型也为南霁云。南霁云作为信仰在天水市一带流传主要与历代王朝的赐封相关,赵光义曾敕封南霁云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泽二龙神君,清爱新觉罗·颙琰曾敕封南霁云为秦州慧音山昭佑绥嘉泽二龙大王,清光绪年间也曾敕赐昭佑封号德茂乾元扁文、奉加绥丰封号绥疆锡福扁文。

历代封祀

至德二年(757年),李亨颁布敕文《赠张巡扬州大都督制》,赠与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以嘉奖其忠烈,并为其子孙加官进爵。还设立睢阳庙,以对南霁云等在睢阳之战中殉国的将领进行祭祀。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将南霁云与代宗朝已故功勋战将八人列为第一等祭祀对象。

李适贞元二年(786),柳宗元为崇祭南霁云的《南府君睢阳碑》作序,记载当时以三公之礼对南霁云加以祭拜。

李忱时期,唐朝廷绘制南霁云图像供奉于凌烟阁,并继续彰显南霁云的功勋。

至宋代,南霁云成为汴州五王庙的五王之一,并在许远祖籍海宁的许远庙中配祀。

元代,贵州省设有忠烈祠对南霁云进行单独祭祀。

明洪武年间,贵州都指挥史程在贵阳建立忠烈庙,专祀南霁云,并将其祭祀定为每年春秋两次,并规定了其祭祀的费用支出皆出自贵州布政司官库。

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朝廷允准了河南省归德州知州李志言请定协忠庙祝仪,以南霁云配祀张巡、许远,此后每年春秋对其进行祭祀。

现在江淮平原仍存在祭祀许远、张巡、南霁云等在安史之乱中殉国将领的民俗信仰活动,南霁云为配祀。绩溪县地区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回举办庙会,以祭祀南霁云、雷万春等人。镇江市工商业界有“都天会”民俗,通过灯会的形式纪念南霁云等人。

南霁云墓

南霁云墓位于清丰县纸房乡谢朱娄村南。原墓地占地30亩,遍植柏树,碑碣众多。明代清丰知县曾经至此拜,勒石以作纪念。现南霁云墓仅存墓冢,墓冢高3米、围长30米。1985年,在南氏族人捐款下立有“唐将南霁云之墓”石碑。南霁云墓于2000年被濮阳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霁云祠

南霁云祠位于河南省阳市清丰县北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绘有南霁云画像以供祭祀,祠内共三间房屋,装饰有雕梁画柱。清末、民国三年曾重修,如今聂氏宗祠废置,仅存有文、武图像和清代重修碑记。

贵州省贵阳市中华路也建有南霁云祠,又称忠烈祠、忠烈庙、黑神庙。始建于元代,明正德元年(1506年)曾重建。

南园

南园位于河南省清丰县马庄桥镇南部,是为纪念天宝安史之乱时誓死守卫睢阳区的南霁云将军而建。南园园区内以“忠勇”精神为主题,设有南霁云将军主题雕塑、忠勇文化主题墙、景观廊架、轴线小品等景观19个,再现了南霁云义薄云天誓死守卫睢阳城的情景。

艺术形象

明代姚茂良创作的传奇剧本《双忠记》描写了唐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坚守睢阳的故事。剧本中还对南霁云、雷万春唐军将领进行了歌颂。

明代罗贯中的《隋唐两朝志传》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描述了南霁云随张巡守卫睢阳的故事。南霁云在该书中的形象是一位勇敢且忠诚的壮士,他身长九尺,膀阔数围,具有非常雄伟的体格。南霁云出场时自称魏州人氏,因胡奴作乱而愤慨,愿意为朝廷出力。在与张巡得问答间,南霁云表达了他对将领职责的看法,认为将领不应恃强凌弱,应宠辱不惊,忠诚于国家,张巡由此对其赞赏有加命其为作战先锋。南霁云在战场上骑着青马,挺枪跃马直取敌将令狐潮,并在战斗中迫使令狐潮败退。当敌军再次聚集并攻击雍丘城时,南霁云参与了张巡的防御策略,包括使用草人计策来收集敌军的箭矢,这一策略大获成功,为唐军赢得了大量的箭矢补给。在敌军最终撤退时,南霁云追击逃敌,捕获了二千胡兵,进一步增强了唐军的声势,并成功保守了雍丘。睢阳城被围困的绝境中,面对城中食尽,士兵饥饿的困境,张巡和许远为了提振士气,做出了烹杀爱妾和义仆的决定时,南霁云表现出深深的悲痛,他与众军士一同含泪,不忍食用。最终,睢阳城被敌军攻破,南霁云与张巡、许远等三十六人一同被害。

梁羽生在《大唐游侠传》中也出现了南霁云的艺术形象,并评价南霁云:敢笑荆轲非好汉,好呼南八是男儿。在《大唐游侠传》中,南霁云是磨镜老人的大弟子,整体形象为豪气冲天的铁血游侠。磨镜老人,是一个江湖侠隐,以磨镜为掩护身份,南霁云在跟随师父走江湖时也兼替人磨镜,因此得到“磨剑客”的绰号。南霁云出场是受将领郭子仪得所托送信给李白,邀请他到郭子仪的任所去。但在交信给李白的时候受到了阻挠凭借出色武功逃出重围。随后南霁云又遇到了郭从瑾、雷万春张巡、段圭璋等人,以及爱人夏凌霜,最终在战乱中牺牲。

参考资料

风景名胜.清丰县人民政府.2024-05-16

..2024-05-22

南霁云.南氏网.2024-05-16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