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对学生心理学研究思想的形成及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两个部分,一般每周两个课时,理论、实验相辅相成,同步教学。实验心理学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学科。
定义
实验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是相对于人文取向的心理学体系,也叫科学心理学。狭义上来说,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科学。
发展历史
哲学思辨阶段
19世纪以前,心理学的问题多半是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的,所用的是思辨和 经验概括的方法。当时流传着一种信念,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着19世纪末叶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前者如由约翰·洛克开创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等;后者如生理学上关于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争论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建立,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化学中的原子论,以及大学里各种实验室的设立等。
实验应用阶段
虽然1834年马克斯·韦伯作了关于两点阈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1860年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贾科莫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为演示用的心理学实验室,但由于威廉·冯特对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作了组织和提倡的工作,所以人们仍把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并把冯特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他的学生爱德华·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心理学要寻求的是如何把意识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心理实验就是在控制条件下用内省法,凭直接经验把意识内容分析成心理元素。
他们主张一个人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充当被试。被试所要描述的是由刺激引起的意识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否则就是犯了“刺激错误”。他们认为一切感觉都具有下列基本特性:品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和清晰性。为了保证经验清晰和报告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因为实验不仅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经验就越清晰,对经验的描述也就越准确。
但在心理过程进行时,试图报告意识的变化会干扰当时的意识状态,为了克服内省法的这种困难,常常采用回忆的方法。只有养成了内省习惯的被试者,才能在观察时默记或做记录而不干扰他的意识。威廉·冯特还认为实验的方法只适宜于研究基本心理过程,如感觉、联想之类。对于高级心理历程,如记忆、思维、社会心理和人格等,则只能用观察法或通过研究人性史来探索,为此他写了《民族心理学》。
发展
冯特
虽然实验心理学开始于德国,但德国的心理实验并不是都按冯特的方式进行的。在冯特指出高级心理过程不能用实验加以研究以后,赫尔曼·艾宾浩斯首先用实验法研究了学习和记忆问题。他创造了无意义音节,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自己作被试,用节省法检查了识记以后间隔不同时间的保存量。这不仅扩大了实验心理的研究范围,还改变了威廉·冯特分析意识内容的传统心理实验方法。另外,冯特的学生屈尔佩从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得到启发,因而相信思维过程也可以用实验方法加以研究。但他并没有摆脱内省的方法,不过他的内省法与冯特的不尽相同。他要求被试先完成一个任务,然后再对完成任务期间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回省。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只知道要努力完成所指定的任务。例如让被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让他陈述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实验,他发现并不是一切经验都是由感觉意象组成的,思维可以在没有任何感觉或意象内容的条件下发生,从而建立了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
在查尔斯·达尔文的《人和动物的表情》发表以后,虽然罗马尼斯和摩根都对动物心理进行过研究,但他们的观察绝大部分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到了桑代克才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动物学习的研究。桑代克创立了联结主义的实验方法。
他早期的实验是用迷箱进行的,被试是猫。他把饥饿的猫放在用板条制作的迷箱里,食物放在迷箱外面猫可以看到、嗅到的地方。为了打开迷箱的门吃到食物,猫必须拉动适宜的门闩。开始时猫是乱碰乱抓,直到碰巧作出正确的反应把门打开吃到食物为止。多次尝试之后,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开门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直到把猫一放进迷箱就立刻作出正确的反应,学习就完成了。这种把反应和情景连接起来的学习过程就是爱德华·桑代克的效果律,桑代克称之为“尝试与偶然成功学习”,在心理学书中有时也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实验方法几乎是同时建立的。典型的条件反射实验是把与引起某种反应(如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如灯光)与能引起该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多次结合之后,如果动物一见灯光就分泌唾液,那么条件反射就形成了。
桑代克和巴甫洛夫发展的都是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方法,都是把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反应联系起来。其不同处在于巴甫洛夫的实验中与某种反应联系起来的情景是由主试呈现的,而爱德华·桑代克实验中的情景是由被试偶然发现的。前者可以说是古典的条件反射法,而后者则为工具或操作条件反射法的先驱。过去认为,古典条件反射只限于研究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性反应,而工具条件反射则只研究与骨骼肌肉相联系的随意反应。但米勒等人通过反馈,成功地训练被试能控制自己的心率、肠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脑电的节律等等。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研究的不是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要预测行为,找出行为产生的规律并控制行为。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的都是可以客观地加以观察的东西。他不要求人类被试观察自己的意识经验,而由主试设置实验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观察被试的反应。他否认人类的本能,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因此条件反射法就成为他进行心理实验的最重要的方法。
传统的观点认为发生在头脑中的思维过程是难以观察和进行实验的。而约翰·华生则将思维看作是内部的言语运动,并通过记录正常人的喉头和舌的运动以及聋哑人手和手指的运动来观察思维过程。他虽然反对内省,但并不摒弃言语报告,认为这也是一种客观的行为。总之,他的实验方法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被试的反应,并企图把复杂的行为分解成“刺激一反应”单元,在这一点上他并没有摆脱构造派元素主义的臼。
韦特海默等人根据对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提出了知觉不是感觉元素的总和而是统一的整体的看法。这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格式塔这个概念不仅应用于感觉经验,也可以应用于学习记忆、思维等过程。总之,整体不是由个别元素决定的,而部分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例如,一个由六个乐音组成的曲调,在一定条件下,改换另外六个乐音,仍可认出是这支曲子。也就是说我们认出那个曲调的根据,有比六个乐音的总和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各乐音之间的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不变就可以认出原来的曲调。为此格式塔学派的实验方法,就是企图在主试设置的情景下,发现知觉的结构原则。
实验方法
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情景下人类的行为。通常,实验中要求人类参与者做某些任务。自1990年以来,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改变了实验的呈现方式,减少了实验误差。实验除了可以测量反应时、错误率之外,还可在实验之前、之间、之后运用调查、观察的方法研究。
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里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实验结果,常用于对感知、记忆、思维、动作和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
人类的行为和意识异常复杂,要想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
试验中要控制额外变量、缩小实验者偏差、平衡实验顺序、选择合适的样本、确定合适的操作定义、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很重要)。
其他方法
除了实验室实验之外,还有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自然实验法。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有关被试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只能从收集到的实际材料中分析、综合,而不能凭研究者想当然地发挥。因此,每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都要学会正确使用研究方法。心理现象是复杂的,运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条件、研究目的来确定,有时要综合好几种方法才能收集到多方面的资料。
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是收集感性材料的直接手段,目的是要从中分析、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每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还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感性材料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相互联系的理性分析,防止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心理现象。
统计法
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上的应用开始于高尔顿关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后来瑟斯顿等人又发展了因素分析法。但统计法一直是与心理测验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测验基本上属于自然实验的范畴,与这里所讨论的狭义的实验方法不尽相同。把统计法应用于心理实验的设计是与费希尔的工作分不开的。费希尔发展了方差分析和使用小样本的方法,提出了虚无假设的概念和推论统计等。
他的方法首先应用于生物学和农业的实验设计,后来才推广到心理实验设计上来。从此就把心理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只改变一个自变量的古典设计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开始应用同时改变几个自变量的多因素设计法,并可获得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
随着电子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的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日益精密,从而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客观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并逐渐摆脱了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实验方法的影响和束缚。通过与工程学的合作,将实验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系统,使设计的机器能较符合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将数学进一步应用于心理学,通过实验对人类行为作出量的假设以后,就可以制作数学模型,如根据概率论预测学习的数学模型,以及根据对落后儿童的实验研究所发展的注意的数学理论等等。
控制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心理实验的数据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而且对自动控制呈现刺激和记录反应提供了方便,为模拟复杂的心理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进而发展了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并赋予学习记忆等以新的解释。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所争论的问题已不再是实验方法对心理学的研究是否适用,而是如何使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更加完善,如何用实验室中发现的心理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优势
优点
实验心理的优点:主要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控制额外变量。另一个优点是经济。
特点
实验的三大特点:随意性、可重复性(或可验证性)、系统化的控制。
变量
自变
定义: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例如,光的明度,声音的响度、房间的温度、动物的饮食量,
比如研究反应时,想了解声音的强弱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则声音的强弱就成了自变量。
种类:作业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相关变量,自变量。
因变
定义: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时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一个标准是稳定性。
敏感性: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种类
作为因变量的反应指标: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反应难度,反应的次数或机率,反应的强度,口语记录。
额外
定义:额外变量亦称为无关变量,是指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除了自变量之外,能够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又影响反应变量(行为或实验结果)
例如,要研究男女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业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性别
因变量:学业成绩
额外变量:如年龄、年级、智力水平、原有基础、任课老师
其他变量:如身高、体重、衣着、发型等则无需考虑
新发展
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和社会需求的日益迫切,实验室研究日益显现出其固有模式的局限性,心理学研究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即强调从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种研究思路使心理学的研究更为客观、真实、接近自然,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多学科化
研究方式是多科学化的,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往往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心理学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协作,另一种是心理学和其他学科,如哲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的协作。
跨文化
研究范式有跨文化特点,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即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哪些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哪些心理特征是特定的等。跨文化研究对于丰富心理学研究成果、弄清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及其使用范围等基本问题意义重大,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
综合化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①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补充和验证;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示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③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优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④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现代化
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录音、录像、摄像、照相设备以及各种专门研究仪器、工具(如运动房屋、视崖装置、信号发生器、面部情绪变化测试仪、运动分析器、自动记录仪、分析仪、眼动仪等)都得到了广泛采用,一批现代化的观察室和实验室纷纷建立。其中,计算机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数据处理、实验控制、心理过程模拟等多个环节的大量应用,是研究手段现代化最突出的表现。
数量化
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加速了心理学研究的数量化趋势,表现为:①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②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③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④模糊数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诞生意义
变成科学
指的是将心理学变成科学。
关于人类心理的论述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腊的哲学著作,其中有的论述已颇具体系。但是无论他们论述得如何精细,如何严密,他们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内省思辩的方法。这样结果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彼此谁也说服不了哪一方。而且当时的心理学思想是孕育在哲学思想中的,不妨称之为“安乐椅中的心理学”,意指当时心理学思想是哲学家们坐在安乐椅里苦思冥想中产生出来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曾断言,心理学不可能成为科学。这固然是他的不可知论的一个观点,但是他的论断却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心理或者说是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群体差异性,以及多种维度、层次。比如身心问题,自古以来,就有身心平行论、身心交感论之说,学说之间相互辩论,纵使胜负有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过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约翰·赫尔巴特是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第一人,而且写出了心理学著作《心理学教科书》,但是他没有使用实验法作为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他本人也认为不需要实验法;德国生物学家郝勒曾提出用实验法研究生理学,后来马克斯·韦伯、古斯塔夫·费希纳等人运用实验法,进行了一些研究生理心理的实验。费希纳虽然提出了心理物理学,但是却无意去建立一门新型的心理学。因此他们都未能使心理学科学化。
科学之所以区别与哲学,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具有严密的实证性。一门科学之所以为人们所承认,是因为它在人们面前是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为了证明一个学说的正确性,必须进行比较系统精确的实验。心理学若要从“安乐椅”式的哲学逻辑思辩中挣脱出来,则必须具有实证性的科学特性。著名的实验心理史学家E.G.波林写道:“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无可比拟的伟大杰出事件”。在威廉·冯特之前,那些从事生理学研究的人开始尝试实验的方法,如米勒、马克斯·韦伯、古斯塔夫·费希纳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冯特所继承。1874年冯特在苏黎世大学任哲学教授时,开始转向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1875年冯特又到莱比锡大学任教,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自从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以来,“科学的”和“实验的”这两个词便成为“心理学”的核心含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创立的巨大意义之一是将心理学变成一门实证科学。
表面上看起来是命运之神垂青于威廉·冯特,使他成为心理科学的创始人。因为约翰·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郝勒提出用实验法研究生命过程,古斯塔夫·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而冯特只是建立了一个心理实验室。但并非是冯特运气好,而是只有冯特满足了作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的必要条件――实证的研究方法、明确的创造动机以及研究活动,而这几个条件恰恰不是赫尔巴特等人所同时具备的。
方法论
诞生的方法论所具有的意义:
现今所言的方法论具有三个层次:一般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论。而在威廉·冯特所处的时代,方法论的三个层次还没有分化出来,往往三个层次混杂在一起,但是已经具备了现代方法论的雏形。
冯特受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否认旧的哲学心理学的“灵魂”概念,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另一方面,他又受当时元素主义的影响,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通过分析这些基本的元素来认识人的心理的。值得我们再次一提的是,尽管他否认实证主义思想,但是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在他的研究活动中贯穿着实证主义的思想。因此,经验主义、元素主义、实证主义构成了威廉·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在这些哲学观点自觉和不自觉的指导下,冯特采用了两种心理学方法:一种是内省法;一种是心理产品分析法。内省法并不是冯特自己的创造,而是哲学心理中最古老的方法。这是一种在实验室内受严格控制的物质条件之下,观察心理过程的方法,与生物学在实验室中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结构很相似。冯特就是用这台“显微镜”进行精确的系统的自我观察,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联想等简单的心理现象。可见,威廉·冯特的内省法是对古代哲学思辩方法的实证性改造。尽管方法现已落后,不具备应用价值,但其观察已不是“安乐椅”式的思辩逻辑的观察,而是运用仪器的、系统的实证性观察。心理产品分析法是冯特受了约翰·赫尔巴特等人的启发,通过对语言等文化产物作分类比较,试图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尽管这两种方法不是冯特本人创造出来的,但是是冯特有目的地把这两种方法尤其是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这就使心理真正成为科学。心理史学家D.舒尔茨曾说:“现代心理学与它的智慧的先驱者的重要区别,不在于所提问题的种类,而在于探索答案所用的方法”。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威廉·冯特提出创建独立的心理学之前,赫尔巴特已首次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却没有成功,但可以说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突破。
冯特的实验法是内省的实验法,具有相当大的哲学思辩的痕迹,被他的弟子爱德华·铁钦纳强调至极点,而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则完全摒弃了思辩甚至是理论的指导,二者都走向了极端。现代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实验法,不讲求严格的变量控制;另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要求在实验室内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和遵守操作规程。一般的实验心理学著作主要侧重于论述实验室实验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统计学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方法,如多因素分析等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验的设计、实施、统计、分析中去。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正是实证精神的表现。
发展意义
自从威廉·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得到空前速度的发展。1883年,仅在冯特创立实验室4年之后,郝尔在美国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1888年到1895年,在美国兴起了遍及全美的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潮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种学派粉墨登场,各式各样心理学风起云涌,如冯特弟子爱德华·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弗朗兹·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学派等等。
各种心理学流派观点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大多数心理学流派都重视实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他们的观点提供依据。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都运用实验室实验法,主要研究与生理心理学相关的感觉、注意、知觉等,只是他们分别强调研究心理的构造和心理的机能。内省法被铁钦纳强调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实验法则被华生加以强调和扩展,甚至扩展到把人的心理等同与动物,否认内隐的心理活动,通过学习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来认识人的心理。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开辟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领域,同时把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引向了极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尽管没有采用严格的实验验证,却有其本人的主观臆断成份,但弗洛伊德本人是个实证论者,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试图在对梦的解析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从而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威廉·冯特不自觉运用的实证主义是经验实证主义,随着哲学的深入发展,哲学思潮已逐渐过渡到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后来发展到构成主义哲学,又历史主义哲学的兴起,都对心理科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也对心理学的研究有不同的影响。行为主义由于其过于片面的研究方法和对象,已经受到扬弃;新行为主义师承行为主义,但是已无回天之力,又向认知方向发展;信息论、计算机的出现,最终使认知心理学确立起来。无论各种学派观点如何对立,实证思想一直没有遭到摒弃。就连实证精神含量最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是仅仅在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产生的,而是在做了大量调查工作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由上述对心理科学发展的简要回顾,可以发现,实验法一直作为实证精神的象征,在心理科学中有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大多数心理流派,无论其观点变化无常,都将实验法(包括广义实验法和狭义实验法)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工具。直至今天,实验法仍是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