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忬

王忬

王(1507-1560)字民应,号思质,苏州府太仓人(今太仓市),王世贞之父。嘉靖二十年进士。授行人,迁御史俺答汗大举攻扰古北口时,尽徙东岸船只,鞑兵至不得渡,右佥都御史,巡视浙闽,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旋加兵部右侍郎、辽总督,积怨严嵩,遂下狱,次年斩于西市。

生平简介

王忬,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父王,任兵都右侍郎,以谨厚称。王忬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才学通敏,为时所重,授行人,迁御史。劾罢东厂太监宋兴,有政声。继巡按湖广,二十九年,复巡按顺天,筑京师外郭(永定门城),修通州城,筑张家湾大小二堡。当年,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进犯古北口,以御史巡按顺天疾驰御之。三十一年,出抚山东省,甫三月,以浙江省倭寇告急,出任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任用俞大猷汤克宽等,立有战功。

未几,王忬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加兵部右侍郎,代苏辽总督,不久,进右都御史。而忬子世贞复失欢于严嵩子世蕃,值忠臣杨继盛死,世贞又经济其丧,严嵩父子大恨之。三十八年,俺答进犯潘家口长城,滦河以西,遵化市迁安市蓟州玉田县告急,以俺答进犯潘家口为名,被严嵩父子所冤杀。王忬子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二人相泣号恸,持丧而归。

李恒即位,隆庆元年,世贞、世伏阙为父论冤,得以昭雪。

轶事遗闻

顾公《消夏闲记摘抄》上载:太仓市王忬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忬便将黄彪的摹本送给严嵩。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指证说: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脚踏二瓦便可证实。严嵩大恨,便寻机将王忬害死。

远见卓识的王忬

摘自《大明朝的另类史》 作者:梅毅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夏,倭寇进犯台州市,破黄岩区,在象山县、定海一带大掠。这时的“倭寇”,主角其实皆是中国人,其中以汪直最为“著名”。

王直,安徽人,出身海上走私世家,他手下有不少倭人“雇佣兵”,甚受日本浪人爱信。而且,王直几大帮倭寇的中级指挥官也多为浙江省福建省一带的沿海走私者和海盗。反观他们手下的倭人,“勇而憨,不甚别死生。每战辄赤体,提三尺刀挥而前,无能捍者。”这些发型丑怪、奇形异状的壮矮汉子,确实对明朝军民有一种心理威慑。所有这些“倭寇”集团中,大的数千人,小的有数百人,王直最强,徐海居次,其余还有毛海峰、彭老生等十余个海上匪帮。他们往来近海,为害日烈。这些人不仅具有超强的战斗力,还善设伏兵,常常以少击众,弄得明朝地方政府焦头烂额。

明廷震怒下,只得派出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当时王忬正在山东省巡视,闻命即赴浙江省。由于浙江本地军人“脆柔不任战”,王忬便以参将俞大猷汤克宽为心腹,征调少数民族的狼兵土兵到沿海,增修堡垒,严阵以待。

由于知人善任,指挥得当,转年,即嘉靖三十二年春,明军就在普陀大破倭寇。王忬不仅使用俞大、汤克宽这样的智谋勇略心腹,他还上奏朝廷释放出因受朱纨案牵累下狱的卢镗。同时,他发银犒兵,激以忠义,所以将士用命,皆愿效死。

这样,官军合力,夜袭倭寇巢穴,首战就斩首一百多,生俘一百多,倭寇落入水中溺毙的也有两、三千人。本来此役可以一举擒获王直,不料,海上忽刮大风,官军水营大乱,王直趁机遁走。

此次普陀大捷,虽然获胜,却也打草惊蛇,使得倭寇由原先的大群集团活动改为分散袭扰。此后,温州市台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等地均不时受到啸然忽至的倭寇杀掠,大为当地之患。

由于汤克宽率兵捕剿,倭寇便移舟北向,侵入松江区苏州市等地。这些地区一直以富庶喜称,倭寇们饱掠八方,满载而归。其中以华人萧显为头目的一部四百多人的倭寇组织为害尤烈。他们攻破南江、川沙县两地后,尽屠当地居民,并在松江城下扎营,气势十分嚣张。不久,此部倭寇包围嘉定区太仓市,四处杀人放火,残虐无极。最终,还是明将卢镗能战,率部掩击,阵中斩杀萧显,其残余倭众遁入浙江省,被俞大奠部明军完全歼灭。

同年八月,太平府知州陈璋率兵在独山破倭寇,斩首千余人,余众乘船而遁。年底,倭寇啸集两、三千人,齐攻太仓州。攻城不克,他们便分掠四境,当地居民惨遭荼毒。明朝官军围追堵裁,效果不明显,而沿海走私成习惯的奸民有不少人乘势化装成倭寇模样,四处抢劫杀人,“真倭不过十之二三”。转年,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初,倭寇从太仓州溃围而出,抢夺民船入海。他们不是逃往外洋,而是大掠南通州如皋市海门区等州县,又把明朝在当地的盐场焚掠一空。其中,有数艘贼船上数百倭寇因海上大风被吹至青州、徐州市一带,这些人上岸后,逢人就杀,见屋就烧。山东省大震。

倭势看上去似乎很盛,实际上在王忬的打击下只剩下阴虚火旺。王忬严格监察沿海通倭的华人土豪,建筑堡垒,广发间谍,使得倭寇头子们很难摸清岸上明兵布置的虚实,往往乘船漫无目的漂于海上,粮食吃光后,他们只能遁返日本诸岛或窜至荒岛。

可惜的是,杭州市等地官民不堪劳苦,对王忬常常让他们持兵登城守卫的轮流值班很恼火,抱怨他扰民,上奏朝廷,说他数举烽火吓唬人。明廷不深究,从表面上看到倭寇四处窜扰,认为王忬在沿海抗倭行事不力,就调他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大同,改派徐州市兵备副使李天宠为右金都御史,暂代他的位置。

王忬一去,浙江省一带倭患复炽。

庆幸的是,王忬离开之前,留下了两位重要的抗倭大将,即浙直总兵俞大猷和参将卢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