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峡镇
南门峡镇,隶属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处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北部,东接林川乡,南邻台子乡,西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北依祁连山脉支脉达坂山,距互助县城15千米,区域总面积224.47平方千米。
从西汉至清代,南门峡镇一带隶属于安夷、西都、城、大通等县。2001年3月19日,撤乡改南门峡镇。截至2018年末,南门峡镇户籍人口为19573人。2019年,南门峡镇下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什字集镇。
南门峡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稞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8年,南门峡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行政区划
全镇有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居住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回五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的30.8%。总辖面积265.29平方公里。辖南门峡居委会;却藏寺、磨尔沟、大老虎沟、祁家庄、西坡、麻其、七塔尔、东沟、寺加、西山根、峡口、北沟脑、古边、卷槽14个村委会。
2011年,南门峡镇下辖却藏寺、磨尔沟、大老虎沟、祁家庄、西坡、麻其、七塔尔、东沟、尕寺加、西山根、峡口、北沟脑、古边、卷槽14个行政村。
风景名胜
景点有南门峡水库和却藏寺。
境内主要山岭有大俄博山、尕俄博山、兰却山、青狮山、白象山、十八罗汉山、二龙戏珠山、石龙读经山、龙凤朝阳山等。著名的清代皇家寺院却藏寺,是黄教北方四大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崇山峻岭之中有“国师泉”、印度大翻译师然洛扎哇修行洞、释迦牟尼的脚印石、却藏活佛的禅行洞、二郎埋甲冢、圣母天池、兰天门、雪山冰川,构成了古刹、秘境、圣湖、古洞等自然景观。还有美丽而神奇的燕麦川、却藏滩—宽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美,是活佛的摇篮。高僧大德辈出,闻名蒙藏地区。山上松柏常青,与高峡平湖之称的南门峡水库相映成辉,又是青藏高原罕见的风水宝地。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二龙戏珠山、石龙读经山、龙凤朝阳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
1、却藏寺和却藏活佛世系,是南门峡镇人文景观的第一品牌和象征。南门峡镇辖区内,山川雄浑,钟灵秀,风水氤。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听信方士之言,认为此地常有“王气”横天。为了朱家江山永固,特遣钦差大臣赴此地详加勘察,寻得龙脉而斩断,至今留有遗迹;而以却藏滩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的确有着十分奇特的人文历史积淀。从清代至民国,此地共出活佛48位,被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内蒙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所迎请,其中有不少为著名活佛、高僧大德,如却藏、章嘉、赛赤、拉科、夏日仓、赤干仓、柳家、都兰王佛、白佛等。在一方有限的土地上,集中出生如此多的活佛,这在青藏高原绝无仅有,究其原因,这与南门峡地区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这也正是爱新觉罗·旻宁在此地敕建皇家寺院却藏寺以镇“王气”的深层次原因。可以说,南门峡却藏滩地区是青藏高原藏传佛教的风水宝地。因此,民间称却藏滩为“活佛的摇篮”,十分形象地点出了却藏滩与藏传佛教的深厚渊源。历史悠久,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却藏寺和却藏活佛世系,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人文背景下产生的。这是一份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深入发掘,打造却藏寺文化旅游系列产品的宝贵元素和底蕴所在。
2、南门峡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秀美与雄浑并存。很多景观处于原生态,如岔巴峡、七塔峡、大小老虎沟、磨尔沟等景观原始古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飞瀑山泉、绝壁秘洞、长白山天池如鉴、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具有原始洪荒的大美,无尽的诗情画意,具有独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3、南门峡还有一些复合景观,亟待开发利用。如明代长城地扼进出南门峡的咽喉要道,尚留有几段残迹;印度高僧、大翻译师然洛扎哇修行的修行洞、却藏禅洞、明嘉靖时西宁府都指挥(军区司令)任彬的岩刻诗词等,这些景观很有神秘性,与蓝天白云、绝壁悬崖浑然一体,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给游人们无穷的遐想空间,适于打造寻古探秘的景区。
上述三种类别的旅游资源,都有历史记载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作铺垫,表里贯通,相映成趣。如果将这些资源加以深度发掘,规划整合,以不同的旅游线路串连起来,即可成为南门峡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主体工程。
历史沿革
从西汉至清代,隶属于安夷、西都、鄯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于大通县隆旺乡。
1954年,划归互助土族自治县。
1958年,与丰乡合并为却藏寺乡,后并入五峰公社。
1959年,分设南门峡公社。
1983年,改设南门峡乡。
2001年3月19日,撤乡改南门峡镇。
地理环境
日照
南门峡镇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干洁,透明度好,云量少,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消弱较少,所以,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521.7小时,年日照率为57%,强日照时间长,年辐射量134-147千卡/平方厘米,作物生长期(4-8月)辐射量为77千卡/平方厘米,占年辐射量的52.2%,这就弥补了高寒的缺点,冬不冷夏不热。气温 蔡家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也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热量资源水平分布不均衡,垂直地带带差异十分明显,气温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境内北部及东北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地年均气温均在0℃以下;年中各月气温的变化又以春、秋最为剧烈,这期间月温差在5.0℃以上,初春的三月升温多在7.0℃左右,秋末的11月降温最为迅速,各地可达7.0℃-8.0℃。夏冬两季的气温均较稳定,月际间变温一般均小于3.0℃。川水、浅山地区3月份起气温大多升到0℃以上,4月和10月两月在3.0℃以上,5至9月川水及威远镇以下的浅山地区一般超过10℃,其它月份均在0℃以下。全县年平均气温为3.4℃。各月平均气温日差14.4℃,各月平均气温年差25.4℃。
地温
南门峡镇年平均为6.7℃,得月平均地面温度以每年7月份最高为19.3℃,以每年1月份最低为-9℃,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58.7℃,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29.8℃。其中县境南部湟水河谷及海拔22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温度为4℃-6℃;中部浅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3℃-4℃;脑山、半脑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0℃-3℃;北部和东北部高山区(海拔31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
降水
南门峡镇地处内陆,一般降水不足。降水来源:主要是印度洋孟加拉湾来的西南季风;其次是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冬季有少量西伯利亚来的水汽。降水地区和季节,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各年各月的降水量也很不稳定。每年以6、7、8、9四个月雨水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其中又以7、8两个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按地区分,南部高丘陵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350毫米左右;中部浅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脑山、半脑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以上。高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50毫米左右。降水由南向北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蒸发量:全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235.6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蒸发量随着气温上升而增加,每年一般以4、5月份蒸发量最大,5月份一般为183.9毫米。每年一般以11、12月份到来年1、2月份蒸发量最小,月平均蒸发量在33.5毫米-49.3毫米之间。湿度: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全县年平均相对湿度较低,仅为65%,一年中以1、2、3、4月份最低,一般为51-55%。5月份以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相对湿度也随着逐渐增大,到8、9月份为最高,一般为78-79%,到10月份以后,又逐渐下降。
霜期
春末夏初出现的霜冻称为晚霜冻,夏末秋初出现的霜冻称为早霜冻。蔡家堡各地的晚霜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中旬结束,南北相差一个月,早霜一般在9月中旬--8月中旬,北南先后相差一个月。各地晚、早霜出现的时间,大体与日均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相近,无霜期从南部的川水地区逐渐向北部的脑山地区缩短,南部可达140天左右,北部脑山区仅65天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绝对无霜期。全县无霜期历年平均112天,最长是1975年,达133天,最短是1978年,仅为103天。早霜冻对川水、浅山地区影响不大,因为作物在早霜冻来临之前多已成熟。但脑山、半脑山地区,热量条件差,早霜冻出现较早,个别年份甚至在7月中、下旬即可出现,这时的麦类作物正处于灌浆至乳熟阶段,阳芋长薯块时期,耐寒力较差,经不起零下1-2℃的低温冻害,对脑山及半脑山浅山地区影响很大。
风
南门峡镇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1.4米/秒。风以春季为多,四、五月份平均风速为1.7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年平均为4.4天,最多的年份大风日数达9天,最少的年份为1天。沙暴日较少,年平均0.5天,最多年沙暴日为2天。春季大风吹走表土,有时还刮走肥料和种子,夏秋季遇大风,造成农作物倒状,危害农业生产。
自然资源
南门峡镇境内主要矿藏有石英矿,分布在磨尔沟村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31万立方米。
人口
2021年7月15日,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南门峡镇常住人口为13454人。
经济
南门峡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稞麦为主;蔬菜主要品种有娃娃菜、章丘大葱、菜瓜、荷兰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2011年,南门峡镇农业总产值3939.9万元;生产粮食4536.8吨,人均236.7千克,其中小麦18883吨,青稞816吨。2011年,南门峡镇蔬菜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7200吨,娃娃菜2700吨,章丘大葱280吨,菜瓜4000吨,荷兰豆220吨。2011年,南门峡镇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牛饲养6820头,年末存栏4274头;羊饲养2.4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家禽饲养量3.1万羽。2011年末,南门峡镇有商铺348个,职工148人,主要从事餐饮、销售、加工等。2011年,南门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3.7万元;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6万元。2011年,南门峡镇财政总收入为123.4万元,比2010年增长12%。
2018年,南门峡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南门峡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93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3所,在校生1412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95人,专任教师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2011年,南门峡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6.6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南门峡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个,各类有图书室15个,藏书1.2万余册。2001年末,南门峡镇学校有体育场14个。2011年末,南门峡镇有广播电视用户5092户,电视卫星接收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南门峡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9个,门诊部(所)19个,床位138张,每千人拥有病床9.2张,固定资产190万元;有专业卫生人员32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9102人,参合率99.4%。
2011年,南门峡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66户,人数2438人,支出249.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人,支出19.68万元;有五保户136人,支出23.8万元;残疾人补助180人,支出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4.08万元,参保率79.14%。
交通
南门峡镇境内有威南公路、柏公路2条,西通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35千米),东到林川乡(15千米),南抵威远镇(21千米)。
历史文化
南门峡镇因境内南面有峡谷如巨门雄立,故名。
参考资料
互助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互助县人民政府.互助县人民政府.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