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明珂

王明珂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毕业,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1999年,王明珂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年—2014年王明珂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历史学家

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人类学组主任及副所长,并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校。1994至2003年间,在四川省西部群山之间从事累计约一年的羌族田野研究;2002至2007年多次到内蒙古自治区及四川西北进行蒙古族藏族游牧经济考察。

学术年表

王明珂教授从事的主要是对中原地区及其边缘人群――由过去的“戎狄蛮夷”到今日少数民族――的历史与人类学探索。

1997年,王明珂教授发表《华夏边缘》一书;由人类生态、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等面向,探讨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

1994-2003年之间,王明珂教授多次利用寒暑期在川西地区进行羌族田野研究;

2003年王明珂教授完成《羌在汉藏之间》一书。在这本著作中,王明珂教授以一个古老的华夏边缘——羌族——说明华夏的成长历程,以及推动此成长历程的社会与文化微观过程;这是以具体研究来说明中原地区与华夏边缘的本质及其历史变迁。王明珂教授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一、以人类学游牧社会研究为基础,完成一本关于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专著,二、写一本有关文本与表征分析的专著,三、以康藏及中国西南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之研究。

主要著述

专书

《楚乡千古为悲歌:项羽传》(高雄市:德馨室出版社,1979)。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7)。《华夏边缘》(简体中文修订版,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

《蛮子、汉人与羌族》(台北:三民书局,2001)。

《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6)。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9;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学位论文

《中国古代姜、羌、氐羌的研究》(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3)。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论文

金田起义前的拜上帝会〉,《食货月刊》11.9 (1981):17-30。

〈慎终追远:历代的丧礼〉,蓝吉富、刘增贵编,《敬天与亲人》(收入刘岱总主编,《中国文化新论?宗教礼俗篇》〔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309-357。

〈西周国考〉,《大陆杂志》75.2 (1987):70-85。

〈集体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当代》91 (1993):6-19。

〈民族史的边缘研究:一个史学与人类学的中介点〉,《新史学》4.2 (1993):95-120。

〈周人的族源与中原地区西部族群边界的形成〉,《大陆杂志》87.2 (1993):1-20。

〈匈奴的游牧经济:兼论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政治组织的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4.1 (1993):9-50。

鄂尔多斯市及其邻近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2 (1994):375-434。

〈什麼是民族:以羌族为例探讨一个民族志与民族史研究上的关键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4 (1994):989-1027。

〈过去的结构:关於族群本质与认同变迁的探讨〉,《新史学》5.3 (1994):119-140。

〈过去、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台湾的族群经验〉,《认同与国家:近代中西历史的比较论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页249-274。

〈汉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意象与民族政策序论〉,《中国边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5),页39-72。

辽西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兼论华夏边缘的形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1 (1996):195-238。

〈谁的历史:自传、传记与口述历史的社会记忆本质〉,《思与言》34.3 (1996):147-184。

〈华夏化的历程:太伯传说的考古与历史学研究〉,收入臧振华编,《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7),页313-343。

汉族边缘的羌族记忆与羌族本质〉,收入黄应贵、叶春荣主编,《从周边看汉人的社会与文化──王兴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7),页129-165。

〈台湾青少年的历史记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5 (1997):149-182。

〈羌族妇女服饰:一个「民族化」过程的例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9.4 (1998):841-885。

“From the Qiang Barbarians to Qiang Nationality: The Making of a New Chinese Boundary,” in Imaging China: Regional Division and National Unity, ed., Shu-min Huang and 成姓kuang Hsu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1999), pp. 43-80.

“Western Zhou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Journal of East Asian 考古学 (Leiden) (Inaugural Issue) 1.1/4 (1999): 231-250.

〈後现代的民族文物展示:史语所文物陈列馆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示说明〉,《古今论衡》3 (1999):51-65。

〈地区近五十年来的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收入徐正光、黄应贵主编,《人类学在台湾的发展》(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9),页281-317。

〈根基历史──羌族的弟兄故事〉,收入黄应贵主编,《时间、历史与记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9),页283-341。

〈女人、不洁与村寨认同: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故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3 (1999):699-738。

〈食物、身体与族群边界〉,《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2000),页47-67。

〈当代中国民族政策下的羌族及其历史──兼评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的「近代建构论」〉,《中国大陆研究》43.7 (2000):1-19。

〈史料的社会意义:事实、述事与展演〉,《近代中国》143 (2001):6-13。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历史研究》5 (2001):136-147。

〈起源的魔力及相关探讨〉,《语言暨语言学》(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2.1 (2001):261-267。

“Searching for the Qiang Cultu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ner Asia 4.1 (2002): 131-148.

〈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3 (2002):583-624。

〈弟兄与英雄祖先:两种历史心性下的族群关系〉,台湾历史学会编辑委员会编,《迈向21世纪的台湾历史学论文集》(台北市:稻乡出版社,2002),页131-150。

〈中国民族研究的传统与创新:由解构到再建构〉,收入邓晓华、林美治编,《中国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香港特别行政区:华星出版社,2002),页142-169。

〈徘徊在汉与非汉之间:北川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收入何翠萍、蒋斌主编,《国家、市场与脉络化的族群──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人类学组》(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3),页59-103。

〈《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导读〉,收入黎光明、王元辉著,王明珂编校,《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页11-25。

“Heroes' Journey: Imagined Frontiers in Pre-modern and Modern China,” in Frontiers or Borders (Seoul: RICH, Hanyang University, 2004), pp. 221-264.

〈瓦寺土司的祖源:一个对历史、神话与乡野传说的边缘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2.1 (2004):51-88。

〈近代羌族饮食文化:藏、汉或以色列传统?〉,《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市: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2004),页397-418。

〈黑水藏族的语言、文化与民族认同〉,《当代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2004),页474-498。

〈边界与反思——敬覆何翠萍教授对拙著《羌在汉藏之间》的评论〉,《汉学研究》22.1 (2004):497-507。

〈「惊人考古发现」的历史知识考古──兼论历史叙事中的结构与符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4 (2005):569-624。

〈族群历史之文本与情境──兼论历史心性、文类与范式化情节〉,《西师范大学学报》34.6 (2005):5-13。(摘要转载於《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2期)

“What continued in History: A 透视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Qiang,” in Notions of 时间 in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ed. Chun-Chieh Huang and John B. Henderso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75-201.

稞麦荞麦玉蜀黍属:一个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文本与表徵分析〉,《中国饮食文化》3.2 (2007):23-71。

〈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1 (2007):1-8。

〈论西南民族的族群特质〉,汪宁生主编,《民族学报》第五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2),页225-250。本文原发表於「Crossing Borders and Paradigms」国际研讨会(大理白族自治州,2007.8),修改後投稿发表於《民族学报》。部分原文曾转载於《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1 (2007):1-8(CSSCI期刊)。

〈反思性研究与当代中国民族认同〉,《南京大学学报》1 (2008):55-67(CSSCI期刊)。本文原发表於南京大学「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分认同」国际会议(2007.10),修改後刊於《南京大学学报》。

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时期云南省方志的文本与情境〉,孙江主编,《新史学》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97-118。

〈寻访凌纯声芮逸夫两先生的足迹──史语所早期中原地区西南民族调查的回顾〉,《古今论衡》18 (2008):17-32。

〈学术认知与人道关怀:川康震动的反思〉,《思想》11 (2009):1-18。

山神与神山〉,《南冥学研究》27 (2009):257-276,韩国尚庆大学校、庆南文化研究院(韩语发表)。本文原发表於韩国晋州庆南大学「东亚的神山信仰」国际会议(2008),修改後刊於《南冥学研究》。

编辑

黎光明王元辉报告,王明珂编校、导读,《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

芮逸夫著,王明珂编校,《川南苗族调查日志1942-43》(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0.3)。

社会评论及其他

〈什麼是台湾人:谈台湾的族群经验〉,《联合报》,1991.10.20,〈4版、6版〉。

〈「家」是如此遥不可及〉,《联合报》,1993.08.29,〈11版?民意论坛〉。

〈两岸危机中的台湾认同与中国认同〉,《联合报》,1994.10.12,〈11版?民意论坛〉。

〈从犏牛精神谈省籍情结〉,《联合报》,1994,〈大家谈〉。

〈透过公投解决统独争议不可行〉,《联合报》,1994.11.27,〈11版?民意论坛〉。

〈中产阶级认同不是新党专利〉,《中国时报》,1994.12.06,〈时论广场〉。

〈重建过去:历史文献、口述历史与考古〉,《北县文化》43 (1995):59-62。

〈有关二二八的历史诠释〉,《联合报》,1995.02,〈11版?民意论坛〉。

〈史家的技艺仅是为当代创造或改变传统?〉,《联合报》,1995.04.18,〈11版?民意论坛〉。

〈“纵火”反映什麼?〉,《联合晚报》,1995.04.18,〈2版?联合论坛〉。

〈私校教育代金无助於教育改革〉,《联合报》,1995.09.16,〈11版?民意论坛〉。

〈辛普森的黑皮肤〉,《联合晚报》,1995.10.04,〈2版?联合论坛〉。

〈检讨辛普森杀妻案具正面意义〉,《中国时报》,1995.10.08,〈时论广场〉。

〈从中原与边缘思考什麼是中国人〉,《中国时报》,1995.10.29,〈时论广场〉。

〈两个释宪案显露为政者的矛盾〉,《联合报》,1996.06.04,〈11版?民意论坛〉。

〈两岸的历史战争〉,《联合报》,1996.06.21,〈11版?民意论坛〉。

〈狗,硬生生被人分族别类〉,《联合报》,1996.09.09,〈11版?民意论坛〉。

〈认同工程的再造〉,《联合晚报》,1997.02.26,〈2版?联合论坛〉。

〈族群认同〉,《联合晚报》,1997.03.12,〈2版?联合论坛〉。

〈失忆之土?〉,《自由时报》,1997.03.29,〈自由副刊〉。

〈教条与异端〉,《联合晚报》,1997.04.16,〈2版?联合论坛〉。

〈全民觉醒〉,《联合晚报》,1997.05.02,〈2版?联合论坛〉。

〈正视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教材的争议〉,《联合报》,1997.06.15,〈11版?民意论坛〉。

〈令人痛心的政治文化〉,《联合晚报》,1998.03.25,〈2版?联合论坛〉。

朱棣文旋风能刮走台湾的学术恶习吗?〉,《联合报》,1998.03.29,〈11版?民意论坛〉。

〈学术本土化、国际化与主体性〉,《联合报》,1998.07.12,〈11版?民意论坛〉。

〈毒药猫与代罪羊:考克斯报告反映的一些现象〉,《联合报》,1999.05.29,〈15版?民意论坛〉。

〈陆上台湾:黑水的过去与近况〉,《历史月刊》141 (1999):4-10。

羌族玉皇大帝、上帝与木比塔的子民〉,《历史月刊》145 (1999):4-11。

〈从模糊边缘出发建立两岸新关系〉,《联合报》,2000.05.11,〈15版?民意论坛〉。

〈典范历史与边缘历史:文献、口述及其他〉,《国史馆馆刊》29(2000):11-20。

〈掘古发史的番薯人:纪念 K. C.〉,《联合报》,2001.02.07,〈联合副刊〉。

〈在成都的一个小茶馆里:张光直临终前的一场安祷〉,李力、孙晓林编,《四海为家:追念考古学家张光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页167-174。

〈谁能统计悲伤〉,《联合晚报》,2002.05.29,〈2版?联合论坛〉。

〈猜疑的忠诚查核,灾难的血缘主义〉,《联合报》,2002.09.26,〈15版?民意论坛〉。

〈何止是愚蠢广告,可怕的文化偏见〉,《联合报》,2003.01.14,〈15版?民意论坛〉。英文版转载,见“Advertising biases not very subtle,” Taipei Times, p. 8, Jan. 28, 2003.

〈世界遗产与观光〉,《联合晚报》,2003.03.03,〈2版?联合论坛〉。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匪谍、猜疑〉,《联合报》,2003.04.02,〈15版?民意论坛〉。英文版转载,见“Taiwan shall reap what the DOH sows,” Taipei Times, p. 8, April 5, 2003.

〈自治与资源〉,《联合晚报》,2003.06.04,〈2版?联合论坛〉。

〈民族文物之反映与映照〉,《历史月刊》185 (2003):106-116。

〈近代羌文化探索:有关服饰与语言的书写〉,《历史月刊》188 (2003):33-39。

〈沟通或区分的语言教育〉,《联合晚报》,2003.08.30,〈2版?联合论坛〉。

〈历史记忆与族群关系〉,《历史月刊》196 (2004):98-104。

〈今天、明天示范成熟民主〉,《联合报》,2006.09.15,〈15版?民意论坛〉。

《寻羌——羌乡田野杂记》(北京:中华书局,2009)。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王明珂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人类学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评)

王明珂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评)

王明珂教授在中西比较文化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评)

参考资料

院士簡歷.中央研究院.2024-07-30

影音》第20屆傑出校友》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明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秘书室公共事务中心.2024-07-31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明珂访问北大文研院.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7-30

【師大新聞】師大歷史系校友王明珂 當選第3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