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廷枢

张廷枢

张廷枢(1903年—1949年7月23日),原名张柏庭,男,出生于锦州市义县杂木林村,字蔚久,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将领。

1919年,张廷枢成为东三省讲武堂首批学员。1923年秋,张廷枢被选送日本千叶县步兵专科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后,张廷枢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预备军军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其任改编12旅旅长,辽宁省第三区剿匪司令,驻防锦州市。1932年晋升为112师中将师长。1933年3月,张廷枢率部在长城要塞古北口抗战。战后移驻宣化区,与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建立联系。1935年,张廷枢因反对打内战,向张学良提出请假辞职。1937年10月,其担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1940年赴香港治病,后回天津。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廷枢搬到北京。1949年7月23日,张廷枢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廷枢1903年出生于锦州市义县杂木林村。张廷枢是张作相次子,自幼喜好舞刀弄枪。幼时,张廷枢念私塾。1919年2月,张廷枢与张学良等人成为东三省讲武堂首批学员,一年后毕业。在1923年的秋季,张廷枢被张学良选送到日本的千叶县步兵专科学校学习,之后他转入了日本陆军大学校

工作经历

青年将领

在1925年回国后,张廷枢先后担任了少将旅长和预备军军长的职务。1928年“东北易帜”后,张廷枢任改编12旅旅长,辽宁省第三区剿匪司令,驻防锦州市。在1930年11月,张廷枢随张学良一同前往南京拜见蒋介石。蒋介石对张廷枢表示了热情好客和拉拢之意,称赞他年轻有为。然而,这些举动引起了张廷枢和张学良的警觉。因此,张学良以处理锦州事务为由,让张廷枢离开了南京。

奋战古北口

九·一八事变期间,张廷枢率领的第12旅在锦州市进行驻防。他迅速进行了紧急动员,并实施了戒严措施,使锦州地区进入了战争状态。第12旅在锦州和义县一带加强了防御力量,并在大凌河沿岸连夜赶筑工事,以随时准备阻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然而,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命令,第12旅在1931年年底被迫撤离。1932年,张廷枢晋升为112师的中将师长。

张廷枢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倡导抗日行动。他将父亲张作相原本打算用于建设卫队的十几辆载重卡车和一百多支德国新式手枪等武器,创建了一个手枪连和一个自动步枪连。1933年3月4日,112师接到命令,要求前往古北口。当时,承德市已经失守,长城的重要关口古北口没有军队驻守,于是张廷枢率领部队向前线进发。在次日下午4时许,112师的先头团抵达了古北口。6日清晨,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开始对古北口进行轰炸。到了7日,112师的全部作战部队已经抵达前线,师指挥部设在古北口以南的村庄里。张廷枢下达命令,要求部队在古北口西北方向的长城沿线构筑防御工事,并在山头布置重机枪。自战斗打响后,张廷枢白天指挥战斗,夜间调整部署,穿行于各守军阵地,命令各部队利用战斗间隙,总结战斗经验。

古北口抗战后,张廷枢没按何应钦指定地点撤退。112师移师宣化区,张廷枢、黄显声冯玉祥张家口市组织的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了联系。对于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做法,张廷枢于1935年12月向张学良提出请假辞职。

纵队司令员

1937年8月,张廷枢来到太原市。在周恩来和八路军总部的支持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为100多人办了训练班进行抗战。其中,有张廷枢以及东北地区军团、营、连长50多人,东北大学生50多人。同年10月,张廷枢与张政枋一道,率领100余人、携带精锐武器,从太原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后来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

在延安抗大

1938年秋,张廷枢进入延安抗大(今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离开抗日根据地,去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病。1941年12月,张廷枢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一起从香港回到天津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廷枢从天津搬到北平市(北京市),继续在家养病。

逝世

1949年3月,张廷枢的父亲张作相脑出血去世后,张廷枢的病情急剧恶化。同年7月23日,张廷枢在北平(北京市)去世,年仅45岁。

家属成员

人物生活

张廷枢在延安抗大(今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期间,周恩来经常到张廷枢的住所找他谈心,送给他许多书籍,鼓励张廷枢要靠近党组织。张廷枢的生活同样受到了周恩来的关怀。在他身患肝病期间,周恩来时常去看望他,有时还会带来一些在当时少见的罐头食品。张廷枢总是当场打开罐头,与在座的人一起分享。

人物评价

如今,故居依旧在,含泪思主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铮铮铁骨的爱国将领。(沈阳日报评)

父亲是一个旧军人,但是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毅然舍弃个人的一切,奔赴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战,不失为一位爱国将领,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张廷枢儿子张杰评)

轶事典故

张廷枢与黄显声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两人买一样的汽车、衣服。当时,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中有“张不离黄,黄不离张,张黄不分”之说。他们主张国内大联合,一致抗日。

后世纪念

“张廷枢公馆旧址”坐落于和平区北四经街7号,位于沈阳市126中学的校园之内。这处公馆始建于1928年,拥有地上两层与地下一层的结构,每层面积均为300余平方米。10级半圆形的台阶两侧有两根“多力克”柱子笔直耸立,直抵顶檐。门厅之上,则是宝瓶透龙栏杆弧形阳台。

公馆的正门是拱门造型,走进公馆,左侧的楼梯通往二楼及地下室。二楼的窗户均为方形,一楼的窗户采用券顶设计,每一扇窗框都嵌有装饰性的线条。而公馆的顶层四周,装饰着宝瓶透龙栏杆的“女儿墙”。

参考资料

校园深藏爱国将领故居:张廷枢血战长城(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3-15

记我的父亲张廷枢:从世家公子到爱国将领.新浪网.2024-03-15

回忆我的父亲张廷枢:从世家公子到爱国将领(图).央视网.2024-03-15

校园深藏爱国将领故居:张廷枢血战长城.内蒙古新闻网.2024-03-15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2024-03-15

“辅帅”张作相:曾辅佐张作霖、张学良(图).人民网.2024-03-15

回忆我的父亲张廷枢:从世家公子到爱国将领(图).央视网.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