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许定国

许定国

许定国(?—1646年),河南太康人,明末清代将领、军阀。降清后,隶属汉军镶白旗。 《明季南略》载被清朝封为“平南侯”。

人物生平

万历年间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从辽东巡抚杨镐奏请,以许定国为加衔守备赴杨镐标下团练兵马。后迁靉阳堡游击。

泰昌天启年间

泰昌(1620年)至天启(1621年~1627年)初年,辽东失陷于后金,许定国与援辽水兵游击周义、驻防宽奠堡参将王绍勋等一同弃守地奔窜。定国渡海逃遁至山东登、莱,被时任登莱巡抚陶朗先留用。毛文龙收复镇江城,陶朗先令辽东副将韩宗功(李成梁婿)、待罪游击许定国各统兵一千先后策应。

二年(1622年),陶朗先遭弹劾罢职,由袁可立接任登莱巡抚职。袁可立任用许定国为防海道中军。

三年(1623年),从袁可立平白莲教有功,以游击衔管登莱巡抚标下中军事(抚标中军多由参将担任)。寻进参将衔。

四年(1624年),李民宬《燕行录全集·癸亥朝天录》:“二十二日丙子,留登州。朝与副使冬至使诣军门(袁可立),军门坐堂行礼讫。军门立语曰:勑书差官奉宣为当,而陪臣齎去未妥,欲为题请定夺,留待可矣。措辞答之。军门曰:“晓得”。仍命茶,谢后请辞。答曰领宴后发行,遂谢而出。中军许定国送帖请宴,中军方遭母丧。其请帖曰孤哀子许定国稽再拜,见之极骇。”

袁可立因先后被兵科给事中方有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御史宋师襄河南道御史庞尚廉、山东省道御史宋祯汉、四川省道御史李乔仑、福建省道御史李应升等人数次弹劾,无奈连上七疏弃官归乡。而许定国作为袁可立提拔的部下,也遭到江西省道御史刘璞弹劾,同遭罢职。(许定国或因此次弹劾,也遭降职或罢职,但暂时未找到直接的史料证据记载,是从之后的《明熹宗朝实录》中”以原官“、”复原职“等记载推测得来。而据《崇祯十三年辽东战守明档选(续三)》兵部为报许定国拟制胜方略事题行稿:“......窃照臣年从戎辽塞,历官(至)副总兵十有五载......”许定国于天启六年(1626年)起复,距离崇祯十三年(1640年)共十五个年头,也可印证推测。)

六年(1626年),(时袁可立为兵部左侍郎)以兵部尚书王永光奏,调许定国以以原官赴山海关区,听经略衙门调遣。

七年(1627年),宁锦之战,后金兵围锦州市,许定国请兵愿往援救,朱由校圣心嘉悦,从其请。宁锦大捷,兵部叙宁锦功,许定国准复原职,赏银二十两。

崇祯年间

崇祯二年(1629年),加副总兵衔。

三年(1630年),实授辽副总兵。

十年(1637年),署镇河南省总兵,剿农民起义军。御扫地王姒太康有功。

十一年(1638年)2月,农民起义军纵横河南,官军诸将畏缩不敢战。河南巡按张任学愤而上疏,请求改任武官,亲执干戈,为国平敌。崇祯帝命授张任学署都督事、河南总兵官。河南旧无总兵,因为是大将特设没有部下,兵部以署镇总兵许定国之兵授予张任学,许定国解任。

十二年(1639年),推补山西太原副总兵,并以副总兵衔管太原营参将事。

十三年(1640年),松锦战启,许定国上奏,献兵分三面、用奇用正之策,并请复设皮岛之师以牵制清兵。

十四年(1641年),许定国接替因松锦之战失败而被革职的山西省总兵官李辅明,升任山西总兵官。

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市,朝廷令许定国赴援。监军御史王令许定国刻期渡黄河援救开封,行军至山西沁水,部下兵卒哗变,属下参将庄子固辑其余众得以继续前行。至开封,暂隶总督侯恂麾下,从侯恂屯驻柳园口与李自成军隔河对峙。某日,见侯恂,还未到中军大门开启时间,督标中军副将丘磊阻之,定国拳殴丘磊。及入谒,仍语出不逊。侯恂之子侯方域劝侯恂立斩定国(许定国为钦命总兵,候家这口气风格,与候恂推荐矫诏杀害毛文龙袁崇焕一个做派),侯恂不同意,故而许定国益加骄纵而不收敛。之后开封市陷落,侯恂遭罢官,许定国也遭逮捕入京下狱,朝廷又加上许定国之前救援河南省,兵溃道掠之罪,数罪并罚,判死刑。

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孙传庭潼关,兵入渭河平原,事急。11月,许定国与郝絅、余应桂同被免罪起用。起授许定国援剿河南总兵官。冬,时陈潜夫授开封推官赴任,李自成也在当时北征京师,命(已经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官)陈永福山西省,永福之子陈德为明河南巡抚秦所式部将,缚巡按苏京投陈永福而去。陈潜夫招募地方武装千人,请于秦所式、卜从善、许定国共剿陈德,然而秦所式解任而去,卜从善、许定国溃而南走。

十七年(1644年)3月初3日,钦天监奏帝星下移,诏百官修省。诏:「封各总兵吴三桂平西伯、左良玉宁南伯、唐通定西伯、黄得功靖南伯,给敕印。刘泽清实升一级,刘良佐周遇吉高杰马岱马科、姜、孔希贵、黄蜚、葛汝芝、高第、许定国、王承胤、刘芳名、李栖凤、曹友义、杜允登、赵光远、卜从善、杨御藩,各升署一级。督抚马士英王永吉黎玉田李希沆,分别应实署。」

崇祯死后,弘光帝(福王)继位前

同年(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克北京,许定国无所属,率散卒百余人还乡里。欲走南京,而无兵,恐不得与南下诸将等,乃不南不北,倘佯以观变,而某聚众以为后图。常与数骑劫掠于野,如同逆党。常率领数骑入睢州,虽然许定国经常劫掠,尤以宁陵最惨,但却不害睢州之民,州人不为意。可能以为是当时时局混乱,睢州人欲借许定国之勇及其部下共守御。许定国表面与睢州人民共守御,内则据睢州城,遍布腹心,以官爵饵其州中桀者为爪牙,而不逞之徒且藉其势以自雄,附近结寨自保的南五寨首领李际遇等也皆响应,州人至此不得不为许定国所胁迫。自此许定国势力始张,放横侵掠,远近咸被其害,不得已与之通,或受其节制则免。唯独宁陵典史、署理知县事刘大才与之抗,相攻杀。(刘大才,陕西富平人。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军破宁陵,并拆其城墙。及起义军兵退,宁陵县令缺员,由典史刘大才署理知县事,并带领民众复修城墙,虽不能如初,但屡经攻围,守御无恙。)

睢县诸生李贞元与宁陵诸生桑际宁,李贞元喜气节,素以纵横家自诩,乃谒许定国,某以保境安民,使东(宁陵)、西(睢州)相和,许定国假装许诺。李贞元主睢州事,桑际宁主宁陵事,遂具贴书谕刘大才和睦,刘大才请李贞元亲赴宁陵定约以为信。然而许定国实无和睦之意,特以李贞元为死间,诓骗刘大才,使之不设防备。李贞元既行,许定国又杀掠宁陵所属数村,而李贞元不知,但消息已经传至宁陵。及李贞元到宁陵,刘大才属下孙黄毛等执李贞元、桑际宁杀之。

陈潜夫当时驻杞县,招谕黄河南、北诸寨,多所降附,陈潜夫自摄巡抚事,与许定国相结犄角互为声援。

明安宗即位后

同年(1644年)4月26日,明安宗弘光帝继位。后陈潜夫归南京入觐,疏言:宜以爵(授许定国)之,此必反侧,然后图其后。

7月,许定国攻掠宁陵,归德府(睢县、宁陵都隶属于归德府)知府桑开第率众救援宁陵,与许定国战于马官集,败还。宁陵刘大才力守,率城中义勇死战,许定国攻十余日不下,遂解去。许定国自睢州往东杀掠,村落不胜其荼毒,皆折而受其约束。

8月12日,许定国率领兵马将归德府城池攻破,蹂躏不堪。

9月,许定国擒获大顺陈州牧惠在公等人,献俘南京,加级。

10月,许定国再攻宁陵。刘大才告急桑开第,桑开第督守将项城人李俊仪等,率归德营及乡兵数千人往救之。归德步卒,劲旅也,昔日高元衡为主将,以三千破起义军数万。保义营主将田某,所将步卒千余人,亦敢战。是役,桑开第至宁陵,分兵进,以守将李某及保义等营赴马官镇;以侯方岩、沈等所率乡兵赴张弓镇。许定国迎战,保义营先合,战不利,退,许定国乘胜追击,保义营溃败,溃兵奔归德营。归德营炮击溃兵,溃兵不顾炮火,仍冲击归德营,归德营亦溃,遂大败,死者无算。侯方岩等闻败,亦率众归。桑开第引还,许定国之势益张。有鹿邑武举黄某通许定国,许定国遂破宁陵城,擒刘大才至睢县杀之。

11月初7日,常应俊荐许定国实心恢复;著铸印给之。许定国太子少师、左都督总兵,挂镇北将军印。(钱海岳先生《南明史陈潜夫传载:“挂镇虏将军印”。)26日,命许定国镇守开封市,与王之纲合剿大顺军。

12月,总督张缙彦分诸将防黄河以备清兵,曹友义防邳州市以西,张士仪防邳州以东,王之纲防自永城市宁陵县,许定国防自宁陵以西至兰阳,刘洪起防自祥符至汜水,李际遇专防河南省一府。

最初,总兵高杰李自成将时,在河南转战,恰巧劫掠了许定国乡里,许定国全家老幼皆死,惟定国逃免。尔后,高杰以起义军降将开藩,与诸将相抗衡,诸将多嫉妒,阴相携贰。而许定国负其功而不得封爵,上书诋高杰为贼,许定国疏言:『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皆起行伍,列土是矣。高杰乃贼也,何故亦蒙列土之荣』?随有人露之于杰,杰怒,曰『吾见定国,必手刃之』!

清代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多铎下河南,次孟津,许定国与李际遇遣使通书纳款。闻清爱新觉罗·豪格豪格略山东省,书请欲携来附,豪格命遣子为质。

弘光/顺治

正月,督师、大学士史可法高杰高杰北伐,徇河南省,次归德,途中诛杀程继孔、鹿邑武举黄某。许定国听闻十分恐惧,既遣子参将许尔安、许尔吉渡黄河北上纳款清军,又上书史可法求自全计,史可法回书劝许定国换地屯驻,许定国越加不安。高杰闻定国已遣子纳款清兵,招往会,不赴。杰乃与河南巡抚越其杰、河南巡按陈潜夫就许定国睢州。许定国不得已郊迎,越其杰、陈潜夫劝高杰勿入城,杰轻定国,不听。十二日夜十三日凌晨三更左右,许定国于睢州袁可立府内宴高杰,以歌妓美酒。高杰酣醉,高杰为许定国刻行期,令其遣散部属归农,并微及遣子纳款事。许定国益惧,中夜起伏兵杀高杰。总督张缙彦,监军李升仅以身免,巡抚越其杰赴南京。

十三日,高杰部将总兵李本深、左协总兵郭虎、荡寇将军总兵王之纲等发现城门关闭不开,遂攻南门,城破,许定国部将单长庚、潘一凤战死,许定国与刘方兴早已先一步走考城降清。高杰余部大怒,焚掠睢州城,屠杀睢州及方圆百里,村落为墟。许定国据守考城,疏请清兵大军渡河,平高杰余党。得旨:『许定国计杀高杰,归顺有功。征南大兵,不日即至。著传谕知之。』高杰余部攻城不下,乃还。 33 许定国念为袁可立旧部,并不扰睢州,只是遭高杰余部杀掠甚惨。

睢州之变为明末大变,史可法闻讯顿足长叹:“中原事不可为矣,国事尽被许贼所坏”。在高杰部队未受损失的情况下,不听下属劝告,悍然放弃河北省河南省黄河长江,直接南遁回首扬州,致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等直走金陵。而“后赴越其杰军前效用。调大梁参政,督饷直浙、闽、广”为河南筹饷的袁枢也再无家可归,后在商丘市陷落后绝食而死。袁府也毁于此难,袁可立及其子袁枢数年精心收藏的古书名画被焚毁遗失无算。

睢阳区袁可立巡抚登莱督大兵防海抵御后金,许定国为其手下中军,蒙袁擢升提携,累官河南总兵。今袁司马已故去十二年,许在其府第酿此大兵祸,祸乱有不忍言者,并携兵投清,甚称不义也。

3月,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多铎请以许定国从征,留其孥曹县,命河道总督杨方兴厚赡之。许定国引清兵入兰封

7月,许定国妻邢姓有疾,乞还乡里,杨方兴为代奏,得旨:『许定国家属,著暂居曹县,俟该镇(即许定国)陛觐后,奏夺。』

许定国导清兵南下至扬州市明朝军队逃跑,多铎兵围扬州七日在扬州造船220艘得舟300余艘以南下用之。10月,江南平,多铎师还,定国随诣京师,隶汉军镶白旗。

顺治帝三年(1646年)3月,卒。

五年(1648年)8月,追叙投诚功,授一等子爵(满文一等精奇尼哈番),子许尔安袭爵。

十二年(1655年),诏大小官直言时政,许尔安为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讼功,请修其坟墓。坐煽惑,论死,特旨从宽流宁古塔。其所袭世爵,准其弟许尔吉袭爵。

人物评价

历史评价

兵部尚书王永光言:......今都门绅咸称其力超群、韬出众,应以原官赴关,宅险运奇,以资一臂之力......

郑廉 著《豫变纪略》:定国,太康人,故晋帅也,目不知书,以勇积功为总兵官。性骄倨,不能御下,故其军数躁。

郑廉在《豫变纪略》:“袁园之祸,杰实自取,与定国何尤?”

赵尔巽清史稿》:“而(许)定国、(左)梦庚、(田)雄辈及他诸降将,皆袭封如故。”

家庭成员

儿子

许尔安:崇祯时从父军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至守备。累功升参将。顺治帝二年(1645年),奉父命与弟许尔吉同诣清爱新觉罗·豪格豪格军中纳款请降。顺治五年8月,追叙投诚功,授一等子爵,时定国已卒,尔安袭封。

许尔吉:许尔安之弟,与兄俱从父军中。崇祯末,官至守备,以事罢,仍在许定国军中。后亦升参将。顺治二年(1645年),奉父命与兄许尔安同诣清肃亲王豪格军中纳款请降。顺治十二年,兄许尔安以罪流放宁古塔,顺治帝准许尔吉袭封一等子。

孙子

许世文,许尔吉之子,袭封一等子。

曾孙

许重琦,许世文之子,袭封一等子。

史籍记载

许定国诱杀高杰于睢州尚书府

许定国刺杀高杰处

据郭进艮玉苍山下 南渡风云(6·《江浙残明梦》第二部)第五章兴平遇难改编

崇祯十七年底,清豫王爱新觉罗·多铎率数千骑兵至孟津县,先遣精兵渡河。清兵来势汹汹,沿河十五寨堡俱望风归附。总兵李际遇率部迎降,并为前导长驱东下。河南巡抚越其杰、参政兼大梁道兵备袁枢(前兵部尚书袁可立子)等飞章告急。弘光帝以阁部史可法诏高杰率兵进屯归德为备。高杰接旨,不敢怠慢,便冒雪率部自徐州市进发,往归德(今商丘市)方向而来。屯兵睢州河南省总兵许定国闻讯,惊道:“高杰北来,洒家命休矣。”许定国为河南太康人。年近七十,膂力过人,能手举千斤大钟,人称“许千斤”。天启初年曾在登莱巡抚睢州人袁可立帐下听命,擢为中军,随袁可立参与镇压过白莲教妖乱立有军功。崇祯年间又以剿“流寇”功升山西省总兵,犯事被逮下狱。后因当时缺将,特赦出狱为河南总兵。许定国蒙赦,便毁家养士,拥兵扰民,割据一方,成为明末中原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而此人自负功高,便上疏诋毁高杰为贼。高杰闻讯恨得咬牙切齿,常道:“老子见老匹夫,必手刃之。”因此,他对高杰十分忌惮。现在闻他将率大兵将至,如何不怕?于是他便主动遣人致书高杰道:“睢州城池完固、器械精良,愿让大帅驻兵。”高杰接信大喜,只道老许为可造之材,竟深信不疑。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初九日,大年氛围正浓,高杰率部抵达归德(今商丘市),派人赠送许定国千金、布百匹。不久闻许定国已遣使纳款于清,并送两个儿子渡河为人质。高杰疑虑,便招许定国来归德见,许定国惧不敢来。正月十一日,高杰为示诚意,再邀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一同往睢州。许定国闻讯,急先到睢州城东郊外数十里迎接。他跪于马下道:“久仰大帅英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甚幸甚。”高杰见此,急翻身下马,扶起他道:“你也是总兵,奈何行此大礼?”许定国谦恭地道:“大帅至此,末将焉敢不迎?高杰呵呵大笑道:“本帅且先看看你部众何在?”许定国故意隐藏精壮,而以老弱兵出列。士卒面带疲容,阵容也不齐整。高杰见此,嗤之以鼻道:“你有此军,何不以之开藩啊?”许定国颜道:“末将岂敢。”高杰见许定国柔顺屈服,也不过分逼迫。

次日,许定国欲在睢州城内故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府第设宴请高杰、越其杰等一班将士。越其杰道:“大帅应以己身为重,勿蹈险地。”随行的河南省布政司右参政袁枢也极力劝阻高杰不要入睢州城。袁枢尤其不愿意看到先父遗留下来的尚书府第内出现兵乱。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寓,本前明兵部尚书登莱巡抚袁可立之子,曾奉崇祯旨浒墅关,差满后还都。崇祯十一年曾又以户部郎中的文职身份冒死督饷于辽左孤城宁远军前,颇兼文武之才。崇祯十七年十月分守河南大梁兵巡道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素与越其杰有交。时开封市大梁仍旧为壬午农民军河决所围困,河南巡抚杞县,袁枢奉命在睢州自己家里开府办公,实际上朝廷也有意让袁枢以文官的身份监许定国军。朝廷用心良苦,仿侯方域监左良玉军之例。因其父袁可立的关系,许定国表面上也很敬重袁枢。说来许定国兵也很给睢州袁家面子,其驻兵虽然骚扰四邻,尤以宁陵杀掠最惨,但于睢州却秋毫无犯。袁枢思想守旧传统,一心要维护家声承父志誓死效忠大明,且数十里外的黄河以北后金大兵正虎视眈,一旦此时闹出是非,则中原必危,所以袁枢行事也十分谨慎。高部下劝道:“下官观许定国为人奸诈阴险,大帅勿入城,免为其所算。”高杰却因已见到许定国军羸弱之状,便心生轻视,笑道:“他招我饮,本帅不去,岂不以缩头乌龟贻笑于世人?”不多时,许定国到睢州城东门外迎接。两人客气一番,并入睢州城。高杰边走边谈:“你岂不知本帅将杀你,而不肯离开此地,何故?”许定国一听,下马顿首道:“定国虽知大帅怒我,但不知罪在何处?”高杰道:“你多次上疏骂我为贼,安得无罪?”许定国道:“这便是定国不离开的缘故了。定国目不知书,仓皇中假手记室。而记室误入大帅名,定国根本不知疏中何等语。如果以此杀定国,不亦冤哉?”高杰便道:“既如此,记室现在何处?何姓何名?”许定国道:“他知大帅发怒,已先自逃走,末将捉拿不到。他先走而定国不走,此证明以前骂大帅者,非定国真意呵。”实际上许定国已经遣送其子入清为人质,而自己准备以汉奸的身份潜伏下来为满清立功,因为这样可以为自己和家人降清后捞取到更多的功名和资本。而高杰鲁莽轻信,亦明末军镇多有勇无谋之莽夫弊端之写照,睢州逼许上梁山,而自为刀,实为高杰自酿其祸。高杰性本粗豪,见许定国屈服状。于是顿生怜意,竟信以为真。便下马扶起他道:“如此错怪老将军了。”许定国泣道:“高帅宽宏大量,令定国感恩戴德,永世不忘。”言谈间,两人过了护城河悬索桥,就入了睢州东城门。刚到一街角,忽逢许定国一部下千户拦在马前,投牒大叫道:“大帅,许定国谋你。”许定国大吃一惊,额头汗出。他手按腰剑,强作镇定,静观其变。说来这高杰平素憨鲁直率,也该他有此劫难。高杰不经盘查,竟大怒道:“大胆狂徒,竟敢离间我兄弟之情。这还了得?拿下!”也有后人评价高杰为了统战许定国而故意忽略这个重要情报,只可惜统战不成,又断送了自家性命。一声令下,身后马上扑出数名亲兵,如狼似虎般将千户按倒在地上。高杰道:“着马前鞭笞六十。”那千户官大叫道:“大帅,小将所说千真万确。你不听忠言,坏了大明的前程,后悔莫及呵!”高杰待刑毕,命令道:“将这厮交许将军发落。”话音未落,许定国背后早已出来数名亲兵,将千户捆绑押下。许定国此时一颗心顿时落了地,感激涕零地拱手道:“大帅如此信赖,教定国如何报答?”高杰一摆手道:“唉,哪里话?你我兄弟,何必客气。”两人继续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睢州城最好的国营大酒店,即著名的葵丘驿。但一行人在此并没有停留,穿过气势雄伟的镇襄楼,沿着城内东西通继续西行,来到过街而立的两座巍峨的袁尚书大石牌楼前,石坊的主人就是前兵部尚书袁可立,其经营的登莱水师令后金闻风丧胆。因睢州和许定国的老家太康县为相邻乡帮,袁可立对许定国曾有过知遇提携之恩,这在当时是尽人皆知的,这许定国,虽然不识文墨,但对礼节还是不输的,当着众人的面也故作虔诚率先下马对其恩公大石坊拜了再拜,口里还念念有词。众人见是先帝为袁司马御制器物,皆跟随闻风下拜。

这睢州城,经过壬午年(1642)李自成的黄水和兵之乱,也只有袁可立的尚书府第因地势稍高尚称规模,《小腆纪传》称“杰所居者,睢人甲第也;垣墙高,而四周有重廊复室”。其子袁枢正以大梁兵巡道兼河南省右参政身份在此开府办公,官居三品,的确令睢州人感到荣耀了一番。袁枢的父亲袁可立、祖父袁淮、曾祖父袁永康也都被赠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而其时身为河南总兵官的许定国,亦自在其府第内设有临时行营。话说这袁可立的“三世司马”和”宫保尚书“二石坊,也是睢州城一大名器,单说这匾额最上方刻有明崇祯亲笔御书的“玉音”二字,而那“玉”字中间的一点偏点在了右上方,亦为古今之一大奇观。左为“三世司马”坊,两边书“四朝元老、五世恩荣”字样,中间坊额是袁可立祖、父三世的恩诰功名,文曰:“诰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永康、诰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淮、特授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可立”。右牌坊曰“宫保尚书”,是褒扬袁可立的专坊,文字今已失传。所以额字为均为书法大家袁可立的同年董其昌亲笔,字体流畅秀逸,大可尺余见方。纪事匾为当今南阳郡大学士礼部尚书孟津王铎所书。而领衔督造这大石牌坊工程的便是京营总督李国祯(李襄城)和袁可立的门生杞县状元刘理顺。名人名器会于一绝,在睢州有“一两青石一两银”之说,全采自东南芒山之石。紧随在许定国身后的越其杰张缙彦,也都是当世名士,为文为书也算冠甲一方,对这熠生辉的镂雕大石坊仔细品评啧啧称赞了一番,袁枢也自在旁边不停地谦恭解说着,对董宗伯和先父的旷世交游进行着回顾。高杰和许定国都是粗人,实际上什么也看不懂却又不得不装腔作势,都紧张出了一头冷汗,再说也毕竟是崇祯的御制器物。一行人观摩良久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石牌坊进入了“尚书府”的大门,这大门坐北朝南,为辕门式建筑,很有气势。许定国令衙役仆人大摆酒席,宴高部将士。他找了个理由告罪失陪,便匆匆进入暗室,传令押上先前的千户官。众亲兵将浑身伤痕累累的千户押上来。许定国嘿嘿冷笑,盯着千户看了半天,方道:“先前怎么就没看出来你是奸细?”突然从亲兵手中夺过皮鞭,一边朝他身上抽一边骂道:“你不是要告发本镇吗?叫你告!叫你告!”那千户虽伤痕累累,犹自骂道:“老狗,你年届七旬,即将化为朽木。不自思善,以保晚节。谁料大明养你千日,不思报恩,竟然想投靠异族满虏,谋害忠良。早年袁大人待你何等厚恩,袁大人一生功业志在灭虏,而今你竟思谋在其府第内发动大兵祸谋杀义士,以此投靠袁大人的对头满虏,真是忘恩负义至极,你来日何以面对九泉下的袁大人。你,你会不得好死的!”后许定国的儿子果然因罪被满族流放边远地区不得善终这是后话。许定国大怒,丢掉皮鞭,猛拔出宝剑,恶狠狠地朝千户说道:“如今他袁司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该报答的都报了,老官不管新事,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翻山雀鹰杀我一家老小旧仇暂且可以不提,如今又来遣散我军归农,夺我兵权于仓促,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见鬼去吧…”然后将千户一剑杀死。那千户的鲜血喷出,顿时将许定国那张呲牙裂嘴的老脸溅得狰狞可怕。他晦气地吐了口唾沫,叫道:“来人,速给我净脸!洒家还得出去见那高贼,以防生疑。”正月十二日夜,许定国再次大宴高杰等人。越其杰袁枢再劝:“许定国频频相邀,昨又发生千户投牒之事。恐许真不怀好意,望大帅三思。”高杰笑道:“本帅示他以诚,他必以诚相报,何惧之有?”于是只带三十名亲兵赴约。越其杰、袁枢和陈潜夫无力回天,也只得相从。这时高杰因许定国已经权宜答应离开睢州随他北伐,便将所部精锐尽数先行发往开封市,只留下部将李本深、王之纲等率众将大营移驻离睢州城二十里外驻扎,悬王命旗于城头道:“无故而入城者,视此。”一时兵民安堵,秋毫无犯。许定国在袁尚书府第张灯结彩,人进人出,喜气洋洋,一派歌舞升平。许定国素服角带,满脸笑容,早早地带着一班随从出门去恭迎兴平伯高杰的到来。这睢州城仍然沉浸在大年的气氛中,南距陈州(今淮阳区)、西距省府开封均一百多里,自古民风淳朴,有上古之风。街道上,老百姓不明就里,到处都在传说:“今年许将军要与高帅结为兄弟,共同为国出力,大明朝有救了。”大伙儿也都高兴:许定国为人残暴,经常纵兵扰民,为睢州方圆一霸,赖袁枢回乡节制,睢县秋毫不扰,也算给袁家面子。现竟愿随高杰北伐,为国出力,实是可喜可贺之事一提起此事,人人笑逐颜开,先前对许定国的怨恨之情也顿时忘却许多。高杰与越其杰袁枢陈潜夫各自骑马带着三十名亲兵入城。(史实中的袁枢是奉命亲往“直浙、闽、广”筹措军饷了,并不在此列,当时的许定国实际少了一条最重要的节制和斡旋力量。)许定国一见到高杰,便如沐春风般地拱手道:“大帅光临鄙城,顿令蓬荜生辉呵。今权借老恩公袁大人府第恭迎将军,表借花献佛之意,依然恭敬毕至。”高杰一摆手道:“唉,别酸溜溜了。俺高杰人称翻山鹞,一介武夫而已,不喜繁文节。”许定国呵呵一笑,躬身让过,邀请入内。高杰皱皱眉,不悦道:“老许,你我今夜要结拜兄弟,过于客套倒显生分呵。”许定国忙点头道:“是的,是的。”于是两人携手而入。袁可立袁枢父子都是豪雅之士,袁可立早年曾在苏州府为官,这府第虽说是北方的五进院落,筑园时也特别注意重檐回廊,小桥流水,大有江南水乡园林之妙。尤其是“弗过堂”前的一座大奇石真令高杰拍案称奇,文字不懂石头还是能看出高低异趣的。和袁枢关系交好的越其杰驱前介绍道:“此乃袁司马精心搜集到来自前宋大梁的遗物,这上边正有孟津王觉斯(铎)的题字呢:‘仙崖凝碧,华阳宫遗石',袁大人也因爱石被称为‘石仙’,袁家的堂号称为‘石仙堂’,就是伯应(袁枢)兄的号”石寓“也和这块奇石有关呀。”一干人皆把目光投向这方大奇石。今日一见,高杰这个粗人也算是大开了眼界。越其杰建议去南城一汪碧水中袁司马的别业袁家山再去看看,其景为方圆闻名百里的道家胜地,山水清幽。毕竟是军务在身,高杰对此却没有太多的兴致,只顾婉言谢绝迈步往内院走去。越其杰等也哈哈一笑,在许定国幼弟许泗的引导下一同入内。袁枢却是显得忧心忡忡,他深知许定国为人满腹狐疑,当先父在世时许定国就爱搞出些小动作来,这次又被高杰逼得无路可走背水一战,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许定国一心只顾举家老小,无心报国,他已经预感这次的高许之会凶多吉少,一定会闹出大变局,可高杰一介武夫不听众人劝告,虽说无力回天,却也实在是放心不下。可巡抚越其杰苦于河南军饷无着正催促袁枢即日启程赴南京筹措。进得房内,许定国叫道:“来呀,大摆宴席,今夜我要与高帅共结金兰。”仆人喜笑声声,早忙开了。不多时,摆上香案。正中供奉刘、关、张画像,点上香火。许定国于是便与高杰血钻刀,跪在案前盟誓道:“我等二人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共举北伐,矢志报国。如有贰心,天诛地灭,五雷轰顶,不得好死。”盟誓罢,许定国论齿年长许多,但他硬是要认高杰为兄。高杰好为大,也不推辞,欣然接受。于是当下许定国叫一声:“大哥”,高杰应一声:“贤弟”。两人哈哈大笑,抱成一团。两边将士也各开怀大笑。许定国大喜,命奏乐、开宴。席宴设在尚书府内院的藏书楼下大厅内,这是尚书府最宽敞豪华的厅堂,诸将士由其弟许泗作陪。他自与高杰设专席于内室。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一时吹吹打打,吆五喝六,热闹非常。不多时日没西山,夜已尽黑。许定国命秉烛继续。他见时机已到,便轻轻地拍了拍掌。屏风后忽然响起悠扬的乐声,刚才还在喧闹的人们这时开始静了下来,眼睛盯向屏风。许定国特意从大梁精心招集来的两队白衣女子从两边鱼贯而出,衣袂飘然,如仙从天降。众人一时目愣口呆,万籁俱寂。那两队舞女飘到大厅正中,汇合在一起,然后便开始跳起舞来。她们忽分忽合,伴随着悠扬的笛声和宫灯闪烁,恍如将众人带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仙境。不多时,乐音一扬,又从两边各飘出来两名红衣女子,但见她们明眸皓齿,顾盼生辉,柳腰轻摆,舞步飞扬。白衣女子随即分而复合,忽如众星拱月,忽如群英缤纷。众人看得呆了。良久,发出一片由衷的感叹:“好!”许定国哈哈大笑,将手一挥,众舞妓分别入座,宾客妇女杂处座间。刚才的清纯优雅全然不见了,她们左斟右劝,嗲声嗲气,闹成一团。那当中的四名红衣女子则直趋高杰席前劝酒。高杰早有微酒,大笑道:“今日为本帅与许将军结义之日,诸位只管开怀取乐,不醉不休。”许定国也大叫道:“好,不醉不休!”高杰所带来的亲兵多为二十出头的壮男,久离乡里,见此美女作陪,投怀送抱。初还恐主帅怪罪,现见他如此说,顿时心花怒放,开怀畅饮。许定国见此,更加高兴,便招手道:“红娘,还不上来,为高帅斟酒。”那被称为“红娘”的红衣女子答应一声,随即满满斟上一杯,跪呈高杰道:“小女子红娘,敬赠大帅一杯。这一杯,祝大帅洪福齐天,堪比日月。”高杰笑道:“好,我喝,我喝!”当下接过,一饮而尽。那红娘又斟第二杯道:“这一杯,祝大帅新得兄弟,永结亲情。”高杰道:“这一杯也喝得,喝得!”红娘再斟第三杯道:“这一杯,祝大帅此行,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高杰心下欢喜,接过一饮而尽。许定国冷眼旁观,便为高杰介绍道:“此女年方二八,知书达礼,甚为乖巧。愚弟意欲送与大哥为随军小妾,何如?”高杰一听,不悦道:“行军出兵,不应贪色!”许定国有些尴尬,嚅道:“小弟非为他意,想博大哥一乐,望勿介意。”高杰哈哈一笑道:“贤弟若有此意,可先替愚兄养着,待我扫清中原鞑虏、解甲归田后,以美人娱我晚年!”两人相视哈哈大笑。正畅饮间,许定国忽然起身道:“小弟喝多了,先去小解。”高杰也有些醉意,便挥手道:“贤弟只管去吧。”许定国告罪,勿勿离席而去。这时,忽然一名亲兵轻轻从外面走入,对高杰耳语道:“今日之宴,大非昔比。属下观许将军之弟心神不定,举止失常,得无谋我之心吧?”高杰笑道:“你道许定国为虎狼吗?在本帅看来,不过蝼蚁而已。”亲兵还待再言,被高杰一手推开道:“去,匹夫何敢?不必多说了。”亲兵见主帅胸有成竹的模样,也就放心地退下继续饮酒。片刻,一位读过诗书的侍女送菜上来,借机靠近高杰,悄悄地道:“今晚许将军要害大帅。”已经酒酣的高杰将手一挥,故作不听。然后轻叹一声,退下。此时,许定国解罢手回来,依旧入席。高杰便乜斜着通红的双眼,故作醉态道:“你敢害老子吗?”许定国大惊,筷子差点掉地,慌忙跪在地上道:“末将不敢。”高杰仰天哈哈大笑道:“老子就知道你不敢!”高杰一边饮酒,一边扫视着许定国,虎目眈眈。许定国心怀鬼胎,胆虚不敢对视。自忖刚才还称兄道弟,迅即翻脸,这厮如此多变,难怪程继孔命丧他手。高杰忽然道:“人言你膂力过人,能举千斤,敢与高杰一较短长吗?”许定国满脸陪笑:“小弟哪敢与大哥比试?”高杰哈哈大笑:“谅你也不敢。”言罢,将衣脱下,露出健壮筋骨,随手操起铁杖道:“人言鞑虏体长多力,善于骑射,我视同草芥。此手可提千斤,另一手也可提千斤。”当下离席,手持铁杖,在堂前舞了起来。他虽然身材短小,但行动矫健敏捷。但见他忽如猛虎下山,忽如蛟龙出海。舞到兴起,只听嗖地一声,早从厅内窜上梁间。厅内众人早看呆了。良久,忽然爆发出如雷般的喝彩声。高杰跳下梁来,望着众人哈哈大笑。许定国一见,不由擦拭起额头的层层细汗,暗暗心惊:“刚才幸好未敢轻易动手,不然此厮功夫如此了得,洒家凶多吉少。”当下满脸堆笑,捧起酒杯道:“大哥武功如此了解,果不愧人称翻山雀鹰。当今海内,恐唯你为其翘楚了。”高杰爱戴高帽子,一听此奉承话,十分高兴,接过就一饮而尽,将铁杖往身旁一放道:“此铁杖重四百斤,非我自夸,高某持他纵横天下,寻常百十名壮士难以近身。哈哈哈。”许定国忙奉承道:“那是当然。”两人继续开怀畅饮。高杰已醉,便又瞪着双眼望着许定国道:“朝廷已封贤弟为镇北将军,要你进守开封。弟不启行,莫非惮寇?”许定国忙道:“哪里的话,山妻卧病,难以走开。”高杰怒道:“贤弟人中豪杰,何无丈夫之气?儿女之辈愿去则去,否则杀之,以绝他念。前途立功,惟君所欲。如若濡不能,吾当为你杀她。”许定国大惊道:“此小弟结发之妻,非他人所比。当即随行,幸勿见罪。”经此最后一逼,许定国杀高之心更决,再无犹豫。高杰大喜道:“既如此,一言为定。何时离睢?”许定国却又愁眉苦脸地道:“不急,且待粮筹足再说。”高杰道:“何必粮足?我自有粮。三日后即离睢!”许定国吞吞吐吐,终不答应。高杰变色怒道:“莫非你想通敌?”许定国一愣,道:“大哥何出此言?”高杰冷笑一声,转身取出塘报。许定国一看,原来是有人告发他北渡黄河通虏送子为质之事。实际上在此之前袁枢越其杰陈潜夫也各有密报于南京,这也是南明朝廷派高杰前来仓促督兵北伐的原因。许定国大惊失色,强辩道:“大帅恕罪,此乃有人相诬。”高杰收起塘报道:“勿须乞怜,此非勇者所为。本帅已答应留你性命,岂可食言?老子告诫部将,敢动摇贤弟者斩!”于是再提离睢北伐之事。许定国终究没有离睢之意,王顾左右而言他。高杰暴躁,怒道:“三日之后,你不走也得走,走也得走!”许定国敢怒而不敢言,生恐惹怒了这位太岁老命难保,只得陪着笑脸小心应付。宴罢。许定国以夜深为由,殷勤邀高杰等人留宿尚书府中“藏书楼”内室。“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联贯,为尚书园宅范围中地无疑也。后楼下为明末许定国刺高杰处,楼上不设棚板,以作后来纪念焉。”  (民国二十二年《河南省通志·睢县采访稿》)越其杰陈潜夫要高杰同回营中。袁枢甚至以老屋年久失修,潮湿不堪入住为由推辞,高杰却执意不肯,醉意熏熏道:“吾观中原诸将,唯许定国一人可用。欲收服此人,必须示以信义。”高杰本已醉酒轻敌,司马张缙彦巡抚越其杰和参政袁枢实在劝他不走,在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伏兵传炮大呼。……杰醉卧帐中未起”的情况下,只得独率少量亲兵出城,免得夜长梦多,将士火并再损大明兵力。因北方大部已经沦陷,袁枢急于去江南筹募军饷,与越其杰启程绕道归德府,阁部又无主意,众人只顾渡江去了金陵。而事后张缙彦、监军李升仅以单身走免。“高许之变将作,(袁枢)从巡抚越其杰渡江去,至金陵。”(清 田兰芳《逸德轩文集·袁太学传》)许定国亲将高杰送往袁府“藏书楼”下堂内雅间安歇,命四名红衣舞妓相陪。而他的亲兵分别由白衣舞妓陪着,以二女侍一人在其他房内就寝。他送走高杰,回到府内,便命许泗召集来一群死士,交代了一切事宜。然后,咬牙切齿地叮嘱道:“高贼铁杖,甚为厉害,要先取走此物。此行只许胜,不许败,否则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众人领命,分头而去。

小腆纪传》卷第二十一(列传第十四高杰)记载时间为(正月十三日晨夜)“漏将残”,楼上的棚板和屋顶的瓦片忽历历有声。高杰惊觉,便披衣出来,月光下赫然见到墙头、屋顶上站满了持刀蒙面人。

高杰喝道:“什么人?”蒙面人也不言语,纷纷跳下地面,向他步步逼来。高杰急退回房内。这时一名红衣舞女娇声娇气地上前纠缠他,高杰将她一脚踹开,急去搜索铁杖时,却发现铁杖已不见踪影。闻听得门外脚步声。他回顾身后不知何时已从壁后闪出两人,皆蒙面持械,双眼紧盯着他。其中一人还持着他的铁杖。原来高杰所居的尚书府“藏书楼”是“尚书府”的一处内院,曾富藏天下名迹卷轴,围墙高,四周重廊复室,许定国先遣人藏在璧后,乘他睡熟之际偷走铁杖,而高杰竟蒙然不知。当下高杰见兵器已失,大喝一声,操起凳子砸向对方,乘对方自防间跃出窗外。但窗外院子内此时早围满了蒙面人,见他出来,纷纷围拢上来。高杰举目墙垣,见墙高二丈,屋顶上又爬上弓箭手,自忖难以逾墙而去。正踌躇间,蒙面人步步进逼,为首的哈哈大笑道:“高杰,此次你插翅难飞,且束手就擒吧。”一贼持枪直刺向高杰。好个高杰,将身一闪,将凳子砸向前面的贼徒,乘他闪避之际反手夺枪。余贼见状,围拢杀来,当下混战一团。高杰虽醉,然而既夺枪在手,便奋起神勇,喑恶叱咤,连刺数十人。而贼越杀越多,纷纷从围墙上跃下,并随后在地上铺开绳索。他终于一个踉跄,被绳索绊倒在地。众贼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实,一齐拥向前院的许定国房内。许定国此时正南向而坐,将一只脚搁在桌案上。见众贼推高杰进来,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短刀,一边冷笑道:“三日来受尽你屈辱,也已尽了,今定何如?”高杰大笑道:“不想老子竟为竖子所算。呼酒来,当痛饮死!”许定国道:“好,痛快。来人,送酒!”高杰虽双脚被缚,双臂也缚至肘部,所以肘以下还能活动。当下接酒,一饮即尽。许定国命再进酒。高杰连饮三杯。饮毕,忽然将酒杯直掷向许定国,其势迅如闪电。许定国急闪,酒杯砸中他身后一亲兵脸部。亲兵大叫一声,掩脸倒下,满地打滚。许定国大怒,从旁边将士手中夺过枪朝高杰腹部便刺。高杰伸出双掌,顺势往枪头一夹,。许定国使尽吃奶气力,老脸通红,气喘吁吁,竟不得入。好个高杰,大喝一声,只一使劲,只听咔嚓一声,一把浑铁点钢枪竟被生生折断。许定国一个踉跄,差点没跌入高杰怀里。高杰哈哈大笑道:“老贼,来个痛快的,要这银样蜡枪头何用?”左右见状大惊,急一拥而上,将高杰紧紧扭住。高杰破口大骂:“老匹夫,俺高杰死不足惜,只可惜北伐大计,今朝毁于你奸贼之手。”许定国冷笑几声道:“今日之局,非我所愿,是你把老夫直往思路上逼。事已至此,就不用再说那废话。你是怎么杀了程继孔的?老夫今日替他还你。”言罢又从另一将士手中夺过铁枪刺向高杰。高杰大喝一声:“来得好!”摆开马步,伸出双掌夹住枪头,左右竟拉他不住。许定国只累得满头大汗,仍不得入。高杰将手一扭。只听咔嚓一声,枪杆又断。许定国又是一个踉跄,前倾数步。他站稳身体,恼羞成怒,怪叫一声,从案上拿起短刀,直刺向高杰胸膛。高杰因双臂被绑,手腕难向上抵挡,意欲躲闪,却被群贼挟持住。但见他怪叫一声,被刺中胸部,鲜血喷出。许定国恐他不死,向胸腹连刺几刀。见已气绝,这才罢手。他犹自气喘不止,抚叹道:“洒家老矣。”高杰带来的三十名亲兵,在醉中闻杀声欲起身迎敌时,却被二妓紧紧掣住不得脱身,大多死于乱刀之下。有几名逃得出去,也被许定国部卒追杀。只有一人因床席塌陷,赶走妓女,此时因躲在床底而仅免于难。这时睢州城内许定国大兵不下万人,局势完全被其控制,不过他对司马张缙彦和巡抚越其杰等故旧官员并不为难,除了诉说苦衷不得已而为之抱歉外并不多说,大陆宽宽各走一边。许定国杀死了高杰,也不敢逗留睢州,便连夜引兵撤向北边的考城。此时天已将亮,高杰遇害之事传将开来,整座城池顿时沸腾了起来。人们恐高兵杀来,纷纷扶老携幼搬离城内,呼爷唤娘,哭声震天。

十三日天大亮了,驻扎在城郊的高军正在翘首企盼主帅的归来。当他们得到唯一逃回的亲兵的哭诉,知道高杰遇害的消息后,怀着极其悲痛愤怒的心情,在李本深、王之纲、郭虎的率领下鼓噪蜂拥杀向睢州城。他们杀到城外,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内静悄悄的。任你破口大骂喊破了喉咙,就是无人答应。于是开始攻城。日中时分,他们从东门杀入,见人就杀,连老弱病残都不放过,一时尚未及搬走的人家全都遭了殃。杀了城内,他们又杀向城外,睢州附近二百里地扫荡而尽。一时只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亦睢州城之一大劫难也。只可惜袁府收藏富甲一方,一时间数万卷古书名画焚毁逸散尽,未及焚毁随袁枢带回金陵者仅数卷而已,而今已为南北两家故宫镇馆之宝,即流入海外者亦为藏家竞相追逐这是后话。“按许定国刺高杰处相传在今洛学书院后院藏书楼下,……当时其宅本袁尚书可立府第,不知何以为许贼占据。想闯贼破城,袁氏避乱外处空其宅,故许得宴饮行刺其中也。至今楼不设棚板以为纪念,此次睢之大乱杀掠之惨又甚于失城之时焉。”  (民国二十二年(1931)《河南省通志·睢县采访稿》)李本深、王之纲等杀红了眼。他们闻许定国已到考城(今属民权县),便杀向考城而来。许定国抵敌不住,便率部渡河向清兵投降。史可法正在扬州市,闻高杰凶信,起初还不肯相信,继而得到确切的信息后,勿勿驰马赶到徐州市。此时徐州高杰大营内正乱成了一团糟。自从高杰死后,其妻邢姓有子高元爵,年纪尚幼,与母留在扬州。史可法考虑到他年幼不能服众,便令高杰之甥、总兵李本深代统高杰军。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诸将各分地。又立高元爵为世子,上疏朝廷请优恤高杰。弘光帝传旨道:兴平创立军府,以忠死事;身肉末寒,兼有嗣子,朕岂忍以其兵马、信地授他人?可令其妻邢氏同元爵照旧统辖。元爵年幼,督师辅臣代为料理,示朕不忘忠臣至意。李本深仍领前锋,俟有功优叙。于是有诏赠高杰为太子太保,予以从优祭葬。其子高元爵袭爵,再荫一子锦衣卫百户。加李本深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提督本镇赴归德;其余诸将分赴各地驻防。自高杰死后,史可法为平息高杰部众内部及三镇关系东奔西跑,精疲力竭,而吃力不讨好,当时有民俗音乐道:“谁唤山鹞子来,闯仔不和谐。平地起刀兵,夫人来压寨。亏杀老媒婆,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白酒全不睬”。高杰死后,他的部将李成栋吴胜兆、李本深后来都成了清初赫赫有名的大将。叛将许定国北窜五十里渡黄河北降后,率部为清兵前驱,反攻河南省,破郾城区上蔡县,围归德。巡按御史凌駉与其侄凌润生城破殉难。清军得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直逼淮南。东南势危。史可法移檄诸镇北御,然而自高杰死后竟无一敢应者。史可法大叹:“中原事不可为矣!”亲历高许之变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等拒不降清,南京沦陷后,相继忧郁绝食而死,以身殉国。河南巡按陈潜夫回绍兴丈人家募乡勇三百人抗清,兵败后与妻、妾皆自尽殉国。以此观文人志节,虽然明末以文统武有其弊端,但大略上扔是上上之策。睢州之变,高杰作为一军主帅虽遭暗算,但他的部下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失。史可法本应趁高杰部将因许定国诱杀主帅投降清朝的敌忾之心,改弦易辙,积极作出针对清方的作战和防御部署,至少也应利用许定国逃往黄河以北,清军无力南下的时机,稳定河南局势。可是,他在高杰遇害后却失魂丧魄,仓皇南逃。沛县著名文人阎尔梅当时在史可法幕中,劝他“渡河复山东省,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市河北省望,又不听”(阎尔梅《阎古古全集》卷二《已矣歌》引), “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即所谓:“左右有言使公惧,拔营退走扬州市去。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同上书卷二《惜扬州》诗并引。)史可法在高杰兵力尚未受损的情况下自认为“中原不可为矣”,率众南逃,无异于熊廷弼王化贞广宁县南逃京师之过,后果非常严重,后人多念其扬州殉国之烈而不究其睢州之失。且高杰、许定国二人前仇旧怨史可法非常知悉,未采取断然措施加以阻止挽救,变虽起于高杰武夫之勇,实源于阁部计划之疏。徒留后人哀之叹之!

参考资料

许定国.U途人文网.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