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乌尔都语:محمد ضیاء الحق,英语:Muhammad Zia-ul-Haq),1924年8月12日出生于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曾任巴基斯坦军政府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齐亚·哈克在英国部队中服役。印巴分治后,在巴基斯坦奎达任指挥官和军校教官。1965年、1971年参加印巴战争。1975年晋升中将。1976年3月1日越级出任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晋升上将。1977年7月5日发动政变推翻阿里·布托政府,自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78年9月接任总统。1980年宣布巴基斯坦经济的五年计划,使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跃居南亚地区首位。1985年3月正式连任总统。1988年8月17日,齐亚·哈克在乘专机返回伊斯兰堡时,专机发生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哈克享年64岁。

齐亚・哈克执政期间,推动了巴基斯坦的政治民主进程,使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他支持和鼓励经济顾问制定政策,推动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使其脱离最贫困国家行列。其在执政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哈克在执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失误,如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解散居内久内阁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齐亚·哈克于1924年8月12日出生在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一个中下阶层的阿拉因(Arin)家庭。之后,齐亚·哈克被父亲送进当时印度著名的圣·斯蒂芬学院学习。1944年,齐亚·哈克从圣·斯蒂芬学院毕业后加入印度英军,经过短期培训后即于1945年随英军转战于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印巴分治时,齐亚·哈克的家乡贾朗达尔被分在印度境内,他的家被迫迁往巴基斯坦,定居于同阿富汗接址的西北边境省的白沙瓦

从军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齐亚·哈克曾在印度台拉登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又在巴基斯坦奎达总参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至1963年间两次受派到美国接受装甲兵军官和参谋军官训练。1964年,他回国后晋升为中校,任基达总参谋学院教官;1965年,齐亚·哈克参加了第三次印巴战争。1966年,其一直在装甲部队任职,从团长、旅长升到师长。1968年晋升为上校。1969年升为准将,同年,被派往约旦援助其训练军队。1972年升为少将。1975年4月升为中将,指挥驻防在穆尔坦的巴基斯坦陆军第二军。

佐·阿·布托1971年底执政后,1972年即改组军队领导,总统担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将军协助其工作,陆、海、空三军的日常工作交由各军种的参谋长负责。1973年宪法又把任何企图推翻合法宪政政府的行为列为谋反罪,参予谋反者要处以死刑。佐·阿·布托这些作法目的都在于使军队远离政治,防止再出现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式的人物。布托的想法和哈克的出身背景及为人这两个条件的结合,把哈克推上了军队首脑的地位。齐亚·哈克于1976年3月被布托擢升为陆军参谋长,并晋升为上将。

发动政变

1977年3月巴基斯坦大选后,因反对党巴基斯坦全国联盟拒绝承认大选结果,要求佐勒菲卡尔·布托辞去总理职务,重新举行大选,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使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示威和流血冲突。同年7月5日,哈克以制止内乱为由宣布实行军法管制,逮捕了佐·阿·布托及人民党和反对派巴基斯坦全国联盟的领导人,接管了布托政府,解散国民议会和省议会,宣布90天内举行新的大选后将政权交给当选的人民代表。哈克自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

为使国家免于内乱和军队免于分裂,齐亚·哈克将军和他的司僚们采取了他们认为既不偏祖布托也不偏祖反对派的“公正”的行动:逮捕了佐·阿·布托及人民党和反对派巴基斯坦全国联盟的领导人,接管了布托政府,宣布90天内举行新的大选后将政权交给当选的人民代表。哈克自任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

当选总统

1978年8月,巴总统法扎尔·伊拉希·乔杜里宣布退休,9月16日,齐亚·哈克宣誓就任巴基斯坦第六任总统。

1979年底阿富汗战争,哈克多次重申巴基斯坦捍卫领土完整,谴责苏联入侵,号召全国人民保卫国家。同时他频频出访,谋求南亚地区稳定与安全,积极争取外国支持,借助国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以及地区安宁。哈克还曾作为40国伊斯兰会议选出的和平使者调解两伊冲突,穿梭于海湾国家之间努力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社会授予他国际和平和合作金奖以表彰其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的贡献。

1983年8月,哈克提出从军管过渡到民主治理的新政体方针,决心逐步还政于民。1984年底,通过全国公民投票,哈克获胜,成为民选总统。1985年初在非党基础上举行的全国大选,产生了新国民议会,成立了以居内久为总理的文官政府。同年底,哈克宜布取消军管,巴基斯坦进入了民主治理的新历史时期。

在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同时,哈克也着力发展国内生产。在哈克的治理下,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为6.3%,年人均收入达390美元,居南亚各国之首,在国际事务中,哈克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和平对外政策。在伊斯兰世界、不结盟运动联合国讲坛上,巴基斯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作用。由于哈克始终坚持苏联军队全部撤出啊富的立场,坚决按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公正合理地解决阿富汗问题,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空难丧命

1988年8月17日,齐亚·哈克从伊斯兰堡机场乘坐C—130座机,前往巴基斯坦靠近印度的巴哈瓦尔普尔视察驻守在那里的部队,并观看了美国提供的新式坦克在沙漠中的作战演习。下午3时30分,齐亚·哈克一行又登上C—130座机,准备返回拉瓦尔品第。3时47分,飞机从巴哈瓦尔普尔的机场起飞,同时起飞的还有两架护航的飞机。机队起飞后仅几分钟,总统座机冒出烟雾和火花。齐亚·哈克和包括时任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在内的29位随行人员全部遇难。他们的遗骸与飞机残片散落在一片空地上,其中一些人、包括齐亚·哈克总统的遗体是靠他们身上佩带的勋章才被辨认出来的。

齐亚·哈克遇难当天,看守内阁便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宪法,参议院主席伊沙克·汗任总统。他当晚向全国公布了政府的几条紧急措施,包括:全国实行紧急状态,成立包括军政要人在内的紧急状态委员会;立即调查空难事件,全国哀掉10天,按时于今年11月16日举行大选。齐亚·哈克的遇难,标志着其对巴基斯坦11年统治的结束。此后,巴基斯坦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数十万群众和70多国的代表团参加了葬礼,将其葬于沙阿·费萨尔清真寺南侧。美国苏联等国领导人均发来唁电;印度为其哀悼三天;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维尔·德奎利亚尔也予以其高度评价。

施政举措

政治方面

哈克政变成功后,担任了首席军事执行官。虽然局势平静了,但是反对哈克的势力仍然很强大,特别是布托所领导的人民党。因此哈克将布托投入监狱兼将布托夫人和女儿监禁和软禁起来。哈克深知佐勒菲卡尔·布托以及人民党在巴基斯坦的影响,布托的存在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对于哈克来说布托活着始终是个隐患。哈克害怕活着的布托,不管是关在监狱之内或是流亡在外,在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将始终是一种可能东山再起的势力对哈克进行报复,因此,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削弱人民党的力量。

1978年3月,拉合尔高等法院以谋杀罪判处布托死刑。消息传出,巴基斯坦各地发生示威,要求废除对布托的死刑。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纷纷表示不安和震惊,并且先后致电哈克,呼吁哈克赦免布托。他们中有英国首相伦纳德·卡拉汉、美国总统卡特、法国总统德斯坦,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约瑟普·铁托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等,中国领导人也向哈克表示了同样的愿望。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也向哈克发出了呼吁,要求哈克行使总统的特权,使布托免于一死。但是呼吁也好,求情也好,都未能挽回布托的生命,在全世界的一片遗憾和反对声中,布托终于被推上绞刑架。

齐亚·哈克为了尽快解决苏联的军事威胁,在对内政策上,致力于国内政局的稳定,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与巴基斯坦各主要政党领导人进行对话,还召开“全国讨论会”和“国民大会”,许诺扩大民主范围,增强政府的代表性。从1977年2月开始,齐亚·哈克亲赴巴基斯坦各地活动,联系西北边省和俾路支省各族人士,防止民族分裂主义者的破坏。为争取国内宗教势力和各伊斯兰国家的支持,齐亚·哈克政府还拟加速推行地方政权的伊斯兰化,进而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巴基斯坦独立40多年来一直在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历经西方议会民主制、总统制、有限民主、个人专制、文官统治、军法管制等多种尝试,却一直未找到稳定且为各方接受的政权组织形式,围绕制宪和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权力分配问题,各派政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这是巴政局不稳定的基本原因之一。

齐亚・哈克在政治方面有诸多贡献。一方面,他可能为军队非政治化提供了经验。巴基斯坦军队多次执掌国家大权,哈克的军法管制时间最长。他对军队高级领导实行工作轮换和定期委任制,运用“军事活动地理学”战略,使军队再次卷入政治较困难,同时也让各方认识到在巴基斯坦任何政权组织形式都不能忽视军方力量和影响。阿尤布・汗完全靠军队而忽视政治家作用失败,佐・阿・布托从政治生活中完全排除军队致其重返政治,哈克将两者结合,为军队非政治化提供经验,这在贝娜齐尔·布托组织政府及处理与军方关系中得到证明。

另一方面,哈克竭力主张建立适合巴基斯坦国情的政治制度,反对生搬硬套西方议会民主,为巴民主进程提供经验。他认为巴基斯坦与西方国家条件不同,不能热衷于西方民主制,主张总统与总理权力分配平衡并对1973年宪法进行修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哈克进行民主治理国家计划,将行政权力和平移交给通过大选建立的文官政府,1985年后宣布取消军法管制,开启民主化进程。但也因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于1988年5月29日解散了居内久文官政府。

经济方面

1977年齐亚·哈克上台执政后,颁布执行工业政策,对布托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推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巴基斯坦建国后第二次较大的经济改革。

非国有化政策

齐亚·哈克的非国有化是他上台执政后采取的第一项经济措施,恢复了佐勒菲卡尔·布托执政前巴基斯坦所奉行的鼓励和依靠私营部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工业政策及其作用

齐亚·哈克政府的另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就是,通过颁布工业政策和五年计划的“工业投资表”等措施,发挥私营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私营部门发展。1978年和1984年齐亚·哈克政府先后颁布了工业政策,对相关问题作了政策规定,同时,从1979年4月颁布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在各个五年计划中编制“工业投资表”作为对五年计划工业投资指标的补充,以便为私营部门投资提供更广泛的余地。

混合经济体制与开放的贸易政策

哈克政府经济改革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接受“混合经济”的概念,要求公、私营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公营部门工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公营部门的重要作用。

军事方面

齐亚·哈克从穆罕默德·阿尤布·汗下台的过程中吸取了两条主要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相应的办法,稳固地控制住军队的高级军官。齐亚·哈克认识到:第一,作为一个军人总统,必须始终抓住军权,不应当将军务交给其他的官员,不管这个官员是多么可以信赖的同僚。齐亚·哈克极为重视其从1977年3月起担任的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这一职务。他在接管政权初期的多次讲话中都说要交权于民,但未曾提到辞去陆军参谋长的职务,相反总是表明交权后他的愿望是回到军队担任他的军职,甚至在1985年底取消军管以及总理兼国防部长的任命后,齐亚·哈克都还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一职务。

第二个重要的教训是必须实行高级军官工作轮换和定期委任的原则,这样才能防止高级军官在巴基斯坦肥沃的政治土壤中扎根。对其他高级军官,齐亚·哈克是十分认真而严格地执行这一原则的,以陆军副参谋长一职为例。为协助自己控制军队,齐亚·哈克于1978年设立了陆军劝理参谋长一职,并任命陆军中将伊格巴尔·汗出任此职。1980年4月,齐亚·哈克重新规定了陆军劝理参谋长的职权范围并改称为陆军副参谋长,任命穆罕默德·沙瓦尔·汗担任,任期4年。1984年3月,卡利德·马哈茂德·阿里沸将军接替沙瓦尔·汗。1987年3月,米尔扎·阿所拉姆·贝格将军被任命为新的陆军副参谋长。齐亚·哈克不仅严格地到期调换陆军副参谋长,而且在人选上也十分注意。齐亚·哈克在控制军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使他从1979年起成了巴基斯坦军队无可争辩的领导人。

齐亚·哈克重视发展核技术,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实施核武器计划,曾表示哪怕过啃面包的日子,也要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发展核技术。

外交方面

齐亚·哈克宣称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基石是不结盟。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巴基斯坦愿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不愿卷入超级大国的角逐。他强调不结盟运动是一股新兴力量,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他积极发展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他主张建立四个和平区(即南亚、非洲、中东和东盟国家所在地区),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南部非洲等地人民的斗争。

齐亚·哈克认为美国是巴基斯坦的老朋友,希望美国多参与南亚事务。阿富汗战争后,他一再呼吁美国要恢复其在亚洲与苏联抗衡的作用,对美国的软弱犹豫表示失望。

齐亚·哈克认为苏联是超级大国,又处于巴基斯坦的大门口阿富汗,巴基斯坦必须面对现实与苏联共处。他说这就像巴基斯坦一句俗语讲的:“既然在海中生活,就得学会同鲸鱼来往”。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齐亚·哈克曾谴责苏联此举“严重违背和平共处原则”,是“赤裸裸的侵略”,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他强调南亚地区的格局已发生质变,巴基斯坦成了新的缓冲国。声称如果苏联红军越过边界进入巴境,这就意味着战争,届时巴基斯坦将不惜任何代价来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要寻求同苏联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以政治关系来补充军事上的不足”。

1979年阿富汗战争后,齐亚·哈克向美国靠拢,在其支持下加强军事力量,反对苏联的扩张。在他的领导下,巴基斯坦接纳了300万阿富汗难民,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对阿富汗圣战者组织的支援源源不断地通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这些政策扭转了西方国家和阿拉伯社会对其的态度,使其走出了执政后的困难时期。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下,巴基斯坦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实现了粮食自给。在伊斯兰神学协会的支持下,齐亚·哈克在巴基斯坦社会推行伊斯兰教思想,巩固了统治基础。但齐亚·哈克执政期间,成功和失误并行,功名和危险同在。由于齐亚·哈克在巴基斯坦实行的是军人独裁统治,他的政敌无时不在暗算他。

在国际事务中,齐亚·哈克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伊斯兰世界,在不结盟运动联合国讲坛上,巴基斯坦主持公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好评。他强调巴基斯坦愿意同所有国家,特别是同邻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主张建立“南亚和平区”或南亚和印度洋“无核武器区”;支持巴勒斯坦、南部非洲等人民的斗争;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强烈谴责阿富汗战争,要求苏联军队无条件撤出阿富汗;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越南侵略的斗争,要求越南根据联合国决议撤出它的侵柬部队。国际社会为了表彰齐亚·哈克和巴基斯坦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所作的贡献,授予他1981年国际和平和合作金奖。

齐亚·哈克总统任上主张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在任期间,巴基斯坦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他本人曾多次访问中国。齐亚·哈克总统执政后,曾于1979年12月、1980年5月和1982年10月三次访华。

文化方面

齐亚·哈克是一名伊斯兰教徒。他执政后,对内实行伊斯兰化政策,立即恢复了伊斯兰刑法,并严禁饮酒。

齐亚·哈克根据带有鲜明宗教色彩的伊斯兰大会党(Jamaat-e-Islami Party)和沙特阿拉伯对伊斯兰教的发声所得出的迪奥班迪版本,推行巴基斯坦伊斯兰化。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成功,使伊斯兰复兴运动达到了高潮,一些右派保守的政治宗教团体呼吁在巴基斯坦建立伊斯兰教法。在齐亚·哈克的推动下,巴基斯坦加强了“伊斯兰教式的社会主义”的伊斯兰化进程,开始走向政治伊斯兰化。在法律上,重建了整个法律结构,使对妇女和非穆斯林公民的歧视制度化,取缔了英国统治时代的巴基斯坦刑法典的部分内容,将通奸和淫乱定为刑事犯罪,并引入了鞭刑、肉刑和用石块砸死的惩罚。又颁布了一些歧视性法律,包括1979年的《胡都法令》(The Hudood Ordinance)、《司法委员会和迪亚特条例》(The Qisas and Diyat Ordinance)和1984年的《证据法》(Law of Evidence)。《胡都法令》的出台,模糊了通奸与强奸之间的区别,使妇女几乎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遭到强奸的妇女甚至被处以重罚。《证据法》将妇女在法庭上的证词减少到男性的一半。

齐亚·哈克总统不仅重视文化教育,而且特别重视宗教教育。设在伊斯兰堡的国际伊斯兰教大学,有近两千名学生,来自很多国家,从基础教育开始,直到中学和大学。设有经籍学院(专门学习《伊斯兰教圣经》与《圣训》)、教法学院、伊斯兰哲学院,以及专门培养“伊玛目”和“噶勒”(吟诵《古兰经》的专家)的学院。

影响和评价

哈克统治十一年间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是“欺骗性的发展”。(英国泰晤士报》评)

齐亚·哈克是巴基斯坦自由和独立的保卫者。(前美国国务卿乔治·普拉特·舒尔茨 评)

哈克非法夺取政权,实行十一年多的高压统治后,除了债务和抵押、饥饿和失业、削剥和歧视、吸毒和高败外,没有给巴基斯坦留下任何东西。(巴基斯坦人民党 评)

齐亚·哈克总统是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务活动家。他的不幸逝世不仅是巴基斯坦的重大损失,也是伊斯兰世界和中巴友谊的一大损失。(纳广用在《中国穆斯林》中评)

哈克总统是巴基斯坦杰出的领导人,他对世界穆斯林事业和中巴两国人民及穆斯林间的友好合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深受中国穆斯林的尊敬。(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哈吉·伊利雅斯·沈遐熙 评)

总之,哈克改变了巴基斯坦的政治,他使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占有重的要地位,他支持和鼓励他的经济顾问们使巴基斯坦跳出了最贫穷国家的行列。他是巴基斯坦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留给了巴基斯坦宝贵的经验。哈吉自然不是完人,他有他的问题和失误,权力过份集中于个人,解散居内久内阁等。(木子《南亚研究季刊》中评)

个人生活

宗教信仰

哈克是一名伊斯兰教徒,他一日五次祈祷,烟酒不沾,这种品性从青年一直坚持到空难去世。

家庭成员

人物事件

空难之谜

齐亚・哈克座机爆炸原因成谜,究竟是飞机技术故障还是人为破坏引发众人猜疑。1988年8月19日齐亚・哈克遇难次日,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员率领调查小组前往巴哈瓦尔普尔展开调查,美国也派出包括C-130型飞机制造厂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家在内的八名专家共同分析事故原因。

调查小组对巴哈瓦尔普尔、木尔坦、伊斯兰堡附近的查克拉拉空军基地及中部城市拉合尔等地的500多人进行了调查,并于1988年8月21日拘留了与齐亚・哈克总统座机爆炸事件有关的80多人。此外,调查人员还在座机坠毁地点周围六公里范围内进行搜索,收集C-130座机的各种残存部件,以确定定时炸弹爆炸的可能性,并将一些关键部件运往美国作进一步鉴定。美国专家则在死者遗体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爆炸碎片以便进一步分析。由于飞机爆炸起火时,座机机组人员毫无声息,调查小组怀疑驾驶舱某个地方曾释放出一种毒气,致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失去驾驶能力从而酿成灾祸。

凶手问题

关于凶手问题,一位西方分析家表示,齐亚・哈克总统树敌众多,在巴基斯坦有几十个反对他的组织,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实施此次行动。在齐亚・哈克执政的11年里,暗杀行动时常发生但均未成功。齐亚・哈克遇难后第三天,新总统伊沙克·汗在记者招待会上称,调查小组已排除了可能卷入爆炸事件的六种势力。他们认为,齐亚・哈克最危险的敌人或许是阿布·尼达尔领导的巴基斯坦恐怖组织,因为巴基斯坦曾指控该组织的五名枪手参与了1986年在卡拉奇劫持美国泛美世界航空一架喷气客机事件,并缺席判处他们死刑,这个恐怖组织曾发誓要杀死齐亚・哈克。经过分析,调查小组认为极有可能暗杀齐亚・哈克的凶手是阿富汗情报机关卡哈德。1988年8月2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1987年全球恐怖主义类型》报告中指出,1987年全球发生恐怖主义事件189起,而阿富汗在巴基斯坦就策划了127起。

另外,巴基斯坦内部也有一些势力欲置齐亚・哈克于死地,其中危险最大的是伊斯兰中亲伊朗的什叶教派。巴基斯坦1亿穆斯林中有20%属于这个教派,他们对齐亚・哈克与美国亲近十分嫉恨,也因齐亚・哈克将巴基斯坦穆斯林中的逊尼教派树为正统而倍加仇视,甚至认为属于逊尼派的齐亚・哈克是1988年8月5日什叶派著名宗教和政党领袖胡申尼在白沙瓦遇刺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发誓要对齐亚・哈克进行报复。

破坏手段

至于破坏手段,调查人员经过初步调查否定了原先的看法,即齐亚・哈克总统座机可能受到地对空导弹袭击,理由是这架C-130座机的四只引擎在失事后都完好无损。他们认为可能是一枚遥控炸弹造成了此次爆炸事件。巴基斯坦国防部官员表示,这架C130军用运输机被改装为总统座机时,内部进行了一些特殊改造,包括安装座椅和桌子,炸弹可能就安放在这些地方。据法新社19日报道,齐亚・哈克总统座机在每次出发前都要在机场的飞机库里装上集装箱,箱内装有椅子、桌子和其他设备。因此,有的专家认为爆炸物可能被安放在某个集装箱里。但也有专家认为,在齐亚・哈克总统座机起飞前最后一分钟搬上飞机的、由地方知名人士向总统赠送的20箱芒果里可能藏进了炸弹,因为在飞机残骸中已找到了被焚毁的芒果箱。另一方面,调查小组专家们怀疑该机起飞之前,控制系统遭人安置了破坏物体。据接近调查小组的人士透露,美国专家正在研究驾驶舱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专家们还在检查是否有可能在飞行中,由于驾驶舱里某个地方释放出一种毒气,致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失去驾驶能力,从而造成这场灾祸。

参考资料

..2024-10-16

جنرل ضیا الحق کا اقتدار کو طول دینے کے لیے کروایا گیا ریفرینڈم جس نے خود اُن کو ہی کمزور کر دیا.bbc.2024-10-15

POSTCARD USA: The Pakistani flying carpet — Khalid Hasan.每日时报.2024-10-16

Personal Profile.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官网.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