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渡关镇

马渡关镇

马渡乡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巴中市平昌县通川区“两县一区”交界处,幅员46.8平方公里,辖6村1社区,66个村民小组,人口1.7万,距宣汉县城49公里。马渡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俗音乐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乡、“中国四大民歌”《苏二姐》发源地。

“马渡”,因三国名将张飞骑马飞渡沙溪河而得名,马渡古为巴蜀北出盆地进达中原之主要通,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设“马渡关”,南北朝时期(公元502年)置新安县,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荔枝道“置阆驿站”改置阆英县,先后置县长达342年。1967年“马渡关”更名为“赤卫”,“马渡关”地名沿用1754年,1983年更名为“马渡乡”,沿用至今。

2016年12月,马渡撤乡设马渡关镇。马渡撤乡设镇恢复“马渡关”地名,四川省世界遗产办认为:恢复“马渡关”地名,是蜀道申遗的一件大事。

信息简介

马渡乡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巴中市平昌县通川区“两县一区”交界处,全乡1.7万人,幅员46.8平方公里,辖石林社区、百丈村、浪洋村、鱼池村、凉村村、山顶村、长滩村,场镇面积达2.5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1.1万人,历为“两县一区”结合部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小香港”的美誉。马渡是省道开(江)平(昌)路达州境内的最后一站,距宣汉双河镇210国道27公里,距达陕高速公路达巴高速公路均40余分钟车程。

马渡自然景观奇绝,文化遗产富集,是达州市市花蜡梅)培育供应观赏基地、高山富茶基地。境内天峻石林千奇百怪、峡谷林壑优美、古道纵横交错、十里长滩旖旎、民歌婉转悠扬,资源独特且高度集中,是川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山地旅游与文化旅游两轮驱动、提升旅游中远程市场竞争力的宝地。

2016年12月5日,《关于马渡等5个乡撤乡设镇的请示》获得达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其中马渡撤乡设马渡关镇。马渡撤乡设镇恢复“马渡关”地名,2016年10月25日已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世界遗产办认为:恢复“马渡关”地名,是蜀道申遗的一件大事。

马渡石林

景点介绍

马渡乡因奇绝的自然风光、富集的历史遗存、灿烂的民俗音乐文化,在达州市数百个乡镇中脱颖而出,因而饮誉川东北。“走古道、看石林彝族自治县、登山寨、听民歌、赏蜡梅、品硒茶”,马渡关最适宜打造四川歌林休闲文化旅游度假区。

2015年度,“马渡关石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大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古梨园”三足鼎立成为四川省第三批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川世遗发〔2016〕1号),实现了达州市“双遗产”零的突破。

石林片区

小寨、狮子寨、依若亭,“三山对歌”、创意田园,是打造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绝佳之地。张飞石、关刀石、母亲石、望郎石、鱼嘴石、豹子石、鹰嘴石、刘备掌、孔明扇……石破天惊,形态逼真。石头开花,石头长树,石头睁眼,石头生石,奇岩怪石,叹为观止。石中有林,林中有石,密林深处,别有洞天。小寨、狮子寨,寨寨峰奇石怪。峡口幽长开阔、径幽香远。风斗嘴神风吹拂、冬暖夏凉。老林壕深隐蔽、幽谷藏泉、古道蜿蜒。一线天不见谷底、悬吊门暗藏生机。

老林峡、老林沟片区

老林峡、老林沟,地势陡峭、古道盘绕、良木参天、遮天蔽日,是打造以“山地公园”为主的山地旅游体验项目天然佳境。移步换景,峰回路转。天坑、地缝、九道拐、芦苇坪、杜鹃岭,悬崖峭壁,险象环生。攀岩树、天桥树、千年古藤,绝处逢生,生命奇迹。下深渊、登绝顶,恍若隔世。谷道千梯,追忆岁月沧桑。穿越悬索桥,体味世事浮沉。绝壁攀岩,挑战体能极限。夜宿客栈,陶醉酣然梦乡。

亲水漂流片区

十里长滩美如画、“三河”交汇可开发,最宜打造四季漂流景观带。长滩湖面烟波浩渺,两岸鸟鸣不绝于耳,源头活水清澈如镜,鲁班河、沙溪河、堰滩河顺流而下,低投入、快见效,打造四季漂流景观带将是不二选择。

荔枝古道

唐天宝年间(742—756),李隆基为满足宠妃玉环食荔枝干,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建妃子园,修整涪州至西安市运输荔枝的驿道1000多公里。荔枝驿使把采摘的荔枝带叶密封于新砍的孟宗竹筒内,土法保鲜,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快速传送至京城,为今人留下千年荔枝古道遗产。明《蜀中广记》对荔枝道线路祥载:重庆涪陵(妃子园)——垫江县——梁平——大竹县——达州市——宣汉马渡关——平昌岩口乡——万源市——通江县——再入万源——陕西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镇,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马渡关是荔枝古道最重要的驿站之一。2015年4月,马渡向四川省世界遗产办申请,将其境内荔枝古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同年,国家、四川省专家先后3次莅临马渡考古和指导古道恢复,同时指出:“马渡关恢复4公里荔枝古道、6公里置县时期小道,在西部绝无仅有。要率先运用荔枝古道遗产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西部自驾步游之乡、民俗音乐之乡,争做世界遗产保护的示范,为荔枝古道四川段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挑大梁!”

折叠

浪洋寺摩崖造像

浪洋寺摩崖造像位于马渡乡石林社区,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初毁于唐末宋初兵祸,后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79)重建如初,寺名大慈寺,景泰元年改为丰饶寺,洪治九年再更名浪洋寺。咸通十二年又经东乡县令、阆英县治所马渡主薄、石鼓县押司三人合力筹资扩建,致规模更大。清康熙时再度修缮。该寺院最终毁于民国火灾。目前仅剩一座摩崖造像,摩崖造像面积83.64平方米,存有23145尊佛像,是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荔枝道考古和申遗专家实地考察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首都博物馆西北大学专家驻扎马渡对浪洋寺摩崖造像全面考古,共发现6个年号,分别为:756年,至德元年李亨;765年,永泰元年李豫;872年,咸通十二年李漼;891年,大顺二年李晔李晔;987年,北宋雍熙四年,北宋赵光义赵匡义;1131年,绍兴元年,南宋赵构

折叠

白莲教义军狮子寨

清乾隆后期,贵族、官僚、地主、富商圈占土地,经济凋敝,污吏横行,民不聊生。爆发了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反剥削压迫的“川陕楚农民大起义”。震慑清王朝的白莲教义军“八大主力”,分青、黄、蓝、白等号,襄阳黄号女首领王聪儿八路军马的总领袖。嘉庆元年(1796年)秋,“八大支”之一、拥有两万多义军的“白莲教巴州白号”罗其清(1760—1799年,系与马渡一河之隔的〈清〉巴州方山坪、今平昌县岩口镇人),在方山坪、马渡关一带揭竿而起,流动作战,烧毁县衙,惩办贪官,招募平民。爱新觉罗·颙琰四年,罗其清在营山县大蓬寨,在参赞大臣额勒登保、经略大臣德楞泰合力围攻下失利,罗其清潜回马渡关,先后藏匿于炸鱼洞、狮子寨,因狮子寨悬崖上修筑的逃生门事先被清军拆除,罗其清被捕,押解至京城处死。为断罗其清的“龙脉”,其弟弟、女儿被清军在方山坪下凤蝶总科地、马渡关狮子寨灌油桐“点天灯”烧死,以发泄对罗其清的恨。天造奇观,狮子寨如一头雄狮,其脚下有一卧睡的小狮。2016年4月,马渡乡恢复了白莲教义军狮子寨悬崖逃生门,以不忘义军首领罗其清的英勇壮举。

马渡民歌

折叠

基本情况

马渡是达州市乃至川东民歌的重要发源地,男女老少皆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川东民歌400首,马渡占200余首,代代传唱,历久弥新。马渡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乡、中国四大民歌《苏二姐》发源地。

马渡民歌,曲调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多彩,演唱形式变化多端。从歌词内容分,有山间樵歌、水上渔歌、田头秧歌、抬石号歌、建造叙歌、筑坝夯歌、喜庆欢歌、男女情歌、劝世善歌、励志壮歌、吊唁丧歌、季节咏歌、红军歌瑶等,内容丰富而多彩。以曲调风格分,呈高亢有力(号子),辽亮绵长(山歌),悠长多变(情歌),哀婉低回(吊唁),欢快跳跃(季歌),幽默谐趣(小调)等风格各异,又上口动听的曲调。从演唱形式看,则有(男女)独唱,(二人或多人)对唱,领唱,(对赛)合唱,伴乐伴舞唱,表演唱等各种不拘形而多式。

2015年以来,马渡开展了大规模的民俗音乐普查、整理、谱曲和编工作,全乡共收集民歌300首。《跑马歌》、《放牛调》、《掐菜苔》、《十想》、《十把扇子》、《修洛阳桥》、《采茶姑娘》、《抬石号子》、《表嫂嫂》、《情妹当门一条河》、《幺妹站在对山岩》、《人又美来脚又小》、《送郎当红军》、《土地革命》、《莲花闹》等山歌、号子、小调、综艺、红歌得到很好的收集、编纂和传承。

传唱马渡民歌,打造川西藏歌和陕北民歌的规模效应,让马渡民歌在达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振兴中发挥重要战略支点作用。2016年以来,马渡乡以申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坚持乡、村、社三级干部带头传唱马渡民俗音乐,从而激发全乡民歌爱好者、场镇居民、农民群众、中小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马渡民歌人人唱”竞赛活动,每场汇演都超过2000余人,让马渡民歌形成川西藏歌和陕北民歌的规模效应,在达州文化旅游发展振兴中绽放奇光异彩。

苏二姐

1931年8月,李依若为马渡关百丈村苏清玉创作的《苏二姐》,已成为川东文化象征和地域标志,传达美丽、纯洁、亲善内涵。

反“六路围攻”时期,在“收紧阵地、诱敌深入”方针指引下,“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先后培养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干部200余人。干部群众将《苏二姐》改编为《我随红军闹革命》,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称赞。1934年1,敌第五路军发起马渡关争夺战,战斗异常艰苦,有力牵制和消灭敌人,为保卫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首府—通江县城作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我随红军闹革命》在全国赤区广为传唱。几经改编后,1982年1月《我随红军闹革命》随“蓉城之秋”汇报团赴北京向中央领导和首都群众汇报演出,深受好评。

1950年,李依若在川北区音乐戏曲工作座谈会上,清唱的《苏二姐》轰动全场,《苏二姐》会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成为脍炙人口的风行民俗音乐,不少报刊杂志争相发表,影响极大,后被收入全国中师音乐教材。1984年《苏二姐》被编入《中国民歌精选》,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刘三姐》、陕西省兰花花》、湖北土家《黄四姐》被誉为“中国四大民歌”。

1951年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时乐蒙把《苏二姐》全曲引用到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里,更是一唱走红,家喻户晓。195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歌舞团首次出访东欧,演唱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气势磅礴,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谢幕时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在热烈的掌声中久久不能落幕。2004年出版的《解放军音乐史》记载:“《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建国初期我军音乐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

1957年,原达县地区文工团郝玉霞在苏联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电影节”上原滋原味演唱了《苏二姐》,谢幕时掌声雷动,久久不止。《苏二姐》由此获得金奖,唱响东欧,走向世界。《苏二姐》曾随我市各级文工团作为压轴节目在全国各地演唱,每到一处都赢得难以想象的喝彩。1960年1月在陕南、安康、汉阴县石泉县汉中市演出时,出现了谢幕三次不能收场,不得不重新登台演唱的热烈场面。

卫生院介绍

位于宣汉县西北角,处于宣汉平昌两县交界处,是临近几个乡(凤鸣、花池、隘口、庆云、岩口、神皇)的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素有“小香港”之称,乡卫生院担负着全乡1.5万余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妇幼卫生等农村卫生工作现有在编职工14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8人,医士3人,工人2人,在上岗12人,从事临床业务7人,公共卫生工作3人,新农合经办人1人,工人1人,下辖7个行政村的7个村卫生站,全乡有村卫生员28人马渡乡卫生院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265平方米。科室设计、布局趋于合理,基本上满足了乡卫生院业务用房的六大功能,分别设有:门诊部(中医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西药房、注射室、收费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功能科室:放射科(200MAX光机1台)、B超室(30型B超机1台)、检验室(半自动生化仪1台、全自动尿液分析仪1台、电解质分析仪1台),预防接种门诊:(达到合格标准,防保站配有电脑1台、实行疫情网络查报),住院部:(病房7间、床位14张、宾馆式病房2间,有10张床位有呼叫系统设备,普外手术室与产科学手术室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合作医疗管理及行后办公室:能满足工作需要。马渡乡卫生院,经过几代人,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发展至今,已具规模,属一级乙等卫生院,能开展预防保健、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护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业务工作,近年来普外手术有较快发展,中医工作很有特色,基本上能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对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

中心小学介绍

宣汉县马渡乡中心校始建于1933年春,原名为储才小学,坐落在宣汉县西北边陲,与平昌县岩口乡一水之隔的马渡乡场镇中街,小地名于氏总祠,校长于中密,办学初仅有教师3人,四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人,校舍占地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经过近70年的变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兴教育伟业,把教育作为强国之本,我校已发展成为校长韦兴春,党支部书记邓光华,副校长许成,于延安市,工会段能学,教导主任何长珍,副教导刘春成七人的年富力强的行政领导集体,现有教职工60人,在校学生1804人,在校幼儿453人,集体幼师15人。下设九所村级小学,中心校占地面积3306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在编教师60人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36人,大学本科3人,专科31人,合格学历100%,均具有教师资格,我校一贯奉行办名校,名校育名人,的办学思想,加大投入,竭尽全力,努力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的锤炼,良好师德风范的养成。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作法,让全体老师有更多清洗头脑,更新知识的机会,先后培养了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1人,县委县政府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6人,获县级讲课赛11人,其中一等奖3人,在国家、省、市、县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共89篇,科研课题获达洲市人民政府奖励一项。

解放后至90年代风校经受“十年洗劫”的严重影响,致使教育错位,,教师不能身正,学生不能心静,党政不能真抓,学校不能发展,“七八”年后,国家拨乱反正,教育正本清源,我们理直气状地抓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不断地为四个“现代化”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挑起了建设祖国的重担。

1994年8月由马渡乡中心校分设为宣汉县马渡乡中心校和宣汉县马渡乡初级中学,初级中学新迁校址,原校单设为马渡渡乡中心校,校长邓光华,副校长罗文轩,教导主任许成。共有教师81人,在校学生1830人,61个教学班,下设九所完全村级小学,直至2000年8月此期间,改造了厕所,新建了综合楼1370平方米,硬化了活动场地,修筑了部分围墙,配置了“三机一幕”,除争取了国家扶贫教育工程30万元外,其余均属学校自筹资金。入学率、辍学率、普及率、优生率,合格率均达到“普九”要求,同时改造了全乡九所村小的师生住房,三所学校硬化了活动场地,顺利完成了“普九”大业。培育和造就了骨干教师数人。

2000年9月,由雷健任校长,邓光华任党支部书记,许成任副校长,何长珍任教导主任,五年间,学校配置了微机26台,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实施了远程教育,三年级以上增设了英语课程,与三桥中心校合作实施研究“不发达地区课堂启发式教学应用与研究”获得达洲市人民政府奖励,培养造就了学生艺、体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有6名学生获得县级以上专项奖励,培养和造就了样级领导和学校中层领导5人。

2005年9月至今,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设施,修建教学楼613.2平方米,硬化所有校园场地,封闭所有校园围墙,分设幼儿班厕所。对全乡九所飘渺进行布局,五、六年级集中中心校教学改善了住校生条件,连续两年创建了“平安学校”,2006年教学质量荣获县同类学校第五位。

“培育今天所有人才,造就次日大批栋梁”是我们一贯的办学思想,我们将一如既往肩负教育使命,共创明天的辉煌。

参考资料

马渡关镇概况.宣汉县人民政府.2024-02-21

马渡关镇.www.sczwfw.gov.cn.2024-02-21

造化奇绝石林地 神韵悠长马渡关.新浪四川.2024-02-21

沉寂千年的石头会说话 中国最早的男观音造像在四川宣汉|川渝秘境.baijiahao.baidu.com.2024-02-21

三国寻踪——千年巴蜀之旅.baijiahao.baidu.com.2024-02-21

马渡关石林,奇景不花一钱买 .news.ifeng.com.2024-02-21

马渡关石林景区简介.宣汉县人民政府.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