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燃灯节

燃灯节

燃灯节,藏语音译“噶登阿曲”,意为“五供”,又称十月五供节,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重要宗教节日。时间为每年的藏历十月二十五日。

藏历第七绕迥土猪年(1419) 十月二十五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他的驻锡地甘丹寺圆寂,为纪念大师,这一天被定为燃灯节。燃灯节时,西藏自治区和其他藏区的格鲁派寺庙会在寺庙经堂、僧舍四周、佛殿屋顶和台阶等地摆放酥油灯,藏族群众也会在家中的佛堂、窗台以及其他可以点灯的地方摆放酥油灯。信众们举行诵经、磕头,灯供仪式等祭祀活动,祭祀宗喀巴大师并祈愿大师赐与善良的人们以聪慧、平安、吉祥、幸福。燃灯节特有的食物之一是“藏粑面粥”,由糌粑面(稞麦炒熟后磨成的面)、茶叶末和少许盐巴煮制而成。

宗喀巴作为格鲁派的创始人,在藏传佛教传承、严格戒律以及修行次第方面功德显赫,举行燃灯节既是缅怀他的功德,更是向大师表达弟子们弘法利众的决心。

历史

节日来源

燃灯节是为了纪念宗喀巴·洛桑礼巴的圆寂日而设立。藏历第七绕迥土猪年(1419) 十月二十五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他的驻锡地甘丹寺圆寂,自那时起,各地格鲁派寺院都在这一天举行悼念仪式,因此将其定为格鲁派每年纪念祖师宗喀巴的节日。

宗喀巴,本名洛桑扎巴,出生于青海宗喀地方,于1357年出生。16岁时,他离开青海省,前往西藏自治区,拜师于萨迦县、噶举等不同教派的高僧,专心修行,深入研究佛法。在15世纪初,他创建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并于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在甘丹寺圆寂。

宗喀巴生活的时代,藏传佛教的戒律松弛,僧人言行不端,甚至怂信众造成许多问题。为了纠正这些弊端,宗喀巴积极推动当时的藏传佛教改革,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要求僧人严格守戒。他以噶当派为基础创立了格鲁派,其中“格鲁”意为“善规”。尽管是最晚成立的教派之一,格鲁派的戒律非常严格,后来许多高僧也加入了这个教派。

节日沿革

据《塔尔寺文化》记载,塔尔寺的燃灯节从二十五日晚开始,将注满酥油的佛灯摆设在寺院的殿堂和僧舍屋顶的墙头上。数万盏酥油佛灯同时点燃,象征着佛的光明普照。因为持续五夜,这个法会也被称为忌辰五供节或燃灯节。在燃灯节期间,寺院按照惯例供应斋茶和斋粥。

拉卜楞寺的燃灯节,也有其独特的宗教内涵和文化创意。每年在藏历十月二十四日举行,为期三天,共同纪念宗喀巴(十月二十五日)、弟子央却杰·扎西班丹(十月二十四日)和强钦却杰(十月二十六日)师徒三人的圆寂日。二十五日白昼,寺内更换新的供品,信众进行转经、拜佛和祈祷。到了晚间,寺院的经堂和佛殿等建筑的屋顶点燃酥油灯,信众虔诚地膜拜和敬仰。

在燃灯节早期,一世班禅克珠杰·格勒巴桑布桑珠孜区遇到酥油灯不够的情况,于是创造了使用牛蹄壳和脂肪油制作灯的简单环保方法。自那时起,这种牛蹄灯便在藏族地区流传开来,成为家家户户的传统。随着商品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牛蹄灯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物品。

在四川康定地区的燃灯节,由于当地人不富裕,无法购买大量酥油灯,他们便利用当地产的植物“元根”(即芜菁,又称“芥菜疙瘩”)制作灯具。他们将“元根”的根部挖空,放置小蜡烛,制成了“元根灯”,形成了独特的“元根灯会”。康定市的燃灯节将这种悠久历史的“元根灯”作为地方宗教文化的特色景观。

节日习俗

燃灯节时,西藏自治区和其他藏区的格鲁派寺庙在纪念法会期间都会开展特殊活动。他们会在寺庙经堂、僧舍四周、佛殿屋顶和台阶等地摆放酥油灯,有的按照吉祥图案排列,有的则一字排开;而藏族群众也会在家中的佛堂、窗台以及其他可以点灯的地方摆放酥油灯。信众们举行诵经、磕头,灯供仪式等祭祀活动,祭祀宗喀巴并祈愿大师赐与善良的人们以聪慧、平安、吉祥、幸福。

拉萨

在拉萨,燃灯节最热闹的场景出现在甘丹寺大昭寺。甘丹寺依山而建,夜幕中遥望,一盏盏排成一字或佛塔形的供灯闪烁。而大昭寺前的八廓街上,转经队伍络绎不绝,信徒们源源不断地将桑枝投入门前的两个大香炉。据说过去人们手持灯碗来转经,但因消防安全考量,政府禁止了这一活动。因此,灯碗被替换成了小贩手中的荧光棒和各种闪光玩具。

康定

燃灯节时,康定市城内安觉寺会举办灯会。康定市民会将本地盛产的“芫根”洗干净,然后掏空中间的瓤,在里面放置灯芯,做成酥油灯盏,入夜以后,数万盏酥油灯一起点燃。因此又称“芫根灯会”。

阿坝

燃灯节这一天,阿坝县各村寨的信教群众不分老少男女,齐聚在一起。近万人集聚在大殿外诵读祈愿经文,高声吟诵“六字真经”,虔诚地向神灵祈愿、行跪拜礼。象征着希望的灯火点亮了整个场地,信徒们虔诚地拿着火把,为熄灭的酥油灯点燃火焰,默诵着内心的祈愿与愿望。

节日活动

燃灯

燃灯节不仅是宗喀巴的纪念日,也融入了超度亡灵和祈福纳祥的传统。在燃灯节前几天,藏传佛教的信徒开始制作酥油灯,寺庙中的僧侣每人至少制作30盏以上。到了燃灯节晚上,僧人们在道路两侧、佛塔周围、殿堂屋顶、窗台、室内佛堂、佛龛、供桌等以及凡能点灯的台阶上,点上一盏盏酥油供灯,并在佛堂内供一碗净水。此外,家家户户的窗台都摆满了酥油灯。在藏族观念中,奇数具有吉祥之意,因此,酥油灯的数量均为奇数。

诵经祈福

燃灯节晚上,法号、螺号和金制唢呐声此起彼伏。信徒们齐声诵经,悼念宗喀巴。经筒在信徒手中飞转,持续不断地传颂经文。大昭寺周围的煨桑炉燃烧,许多人将柏枝扔进炉火,向着大昭寺或天空高喊“拉——索罗!”(意为:“神,必胜!”)每当这高呼响起,人们无论年龄性别,纷纷仰望天空,发出呼喊声:“拉——索罗!”

食藏粑面粥

燃灯节特有的食物之一是“藏粑面粥”,由糌粑面(稞麦炒熟后磨成的面)、茶叶末和少许盐巴煮制而成。传闻曾有小喇嘛在燃灯节期间与老喇嘛一同在屋顶念经,时间过长,肚子饿了,将经文念成了“酥油灯供在屋顶,粑面粥煮在锅底”。

文化内涵

宗喀巴作为格鲁派的创始人,在藏传佛教传承、严格戒律以及修行次第方面功德显赫,深为佛教弟子尊敬,举行燃灯节既是缅怀他的功德,更是向大师表达弟子们弘法利众的决心。

在藏传佛教中,灯供和火供被视为与慷慨施舍一样有功德。一盏酥油灯的点燃,象征着内心智慧的启迪。佛教密宗将“五供”列为: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火供仪轨”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一句藏族古语来领悟,“若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将难超越无尽的痛苦。同理,未点燃熊熊烈火,无法中止各种煎熬。”

传承与保护

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在藏区各大格鲁派寺院如期举行燃灯节,其中拉萨市举行的燃灯节最为隆重。其他各地格鲁派寺院举办的燃灯节,除形式细节和时间延续上略有差异外,内容大致相同。

相关传说

传说,在宗喀巴圆寂时,他的弟子之一、后来被认为是第一世班禅的克珠杰·格勒巴桑正在日喀则地区的后藏。得知这一消息后,克珠杰·格勒巴桑布将不带腥味的牲畜脂肪油加入牛蹄壳中,并点燃祭灯供奉。当时正值藏历十月,也是藏区牧区的秋季宰杀季节。克珠杰的做法不仅是为了纪念宗喀巴大师,更是为了超度被宰杀牲畜的亡灵,让它们升天或避免成为“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之一。因此,燃灯节晚上,僧人们不仅在寺院屋顶点燃数百盏供灯,还念经祈福,期望众生在来世投生为“三善趣”(天神、修罗、人)。

参考资料

燃灯节.zgbk..2023-12-08

西藏“燃灯节”缅怀宗喀巴大师 大昭寺内锣号齐鸣.凤凰网佛教.2023-12-08

[朝圣百科书]燃灯节——以灯供祈福.凤凰网佛教.2023-12-08

藏家民俗|灯如繁星,燃灯节的前世今朝.荔枝网.2023-12-08

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下).中国藏族网通.2023-12-08

嘎登安曲: 又到一年燃灯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8

一年一度燃灯节:四川阿坝格尔登寺举办盛大法会.tibetcul.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