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荣绪
臧荣绪(415-488年),自号被褐先生,东莞莒(今莒县)人,南齐历史学家。
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场,潜心著述,所著《旧晋书》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史《晋书》的最重要蓝本。永明六年,卒于家。
人物生平
臧荣绪(414~488),南朝齐东莞莒(jǔ)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臧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苏泰县)令,父亲臧庸民曾任国子助教。
荣绪幼年丧父,靠自己劳动养家,“躬自灌园,以供祭祀”。因此,后有“灌园叟”的别号。笃志好学,酷爱“五经”,自号“被褐先生”。青年时期与朋友一起,钻研历史典籍,穷本溯源,为著书立说准备资料。
荣绪博学多才,但从不愿为官。数次征辟,从不就任。在京口教书时,南徐州刺史曾请其任西曹,举秀才,荣绪不就。萧道成(南齐高帝)为扬州市刺史,征为主簿,也未赴任。潜心著述,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病逝。
主要功绩
在臧荣绪的《晋书》问世之前,已有17家晋史,这些晋史或失于太略,或不是全史,如陆机的《晋纪》,只记追封的晋宣、景、文三帝之事;干宝的《晋记》、习凿齿的《汉晋阳秋》、王隐、虞预、朱凤、谢沈的《晋书》,也都至多记录到晋朝为止的一朝史事;何法盛所撰《晋中兴书》,明言只载东晋之事。而臧荣绪所著《晋书》包括纪、录、志、传共110卷,囊括从西晋到东晋的全部历史,体例完备,内容详尽,是诸晋史中较为完善的一部。时人称“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南齐书·隐逸传·臧荣绪本传》 )
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年),由李世民主持,房玄龄等监修《晋书》,即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兼综互订而成。为区别臧荣绪的《晋书》,当时称为《新晋书》,直到后来臧书亡佚,才复称《晋书》,可见臧荣绪的《晋书》在当时影响之大,地位之重要。
贞观《晋书》流传开来后,其缺点不足日益显露出来。对于当时尚存的各家晋史及其它晋代史料没有充分利用和选择考核,又好采小说入史,对一些重要史实都有所删削。可惜荣绪等人所撰旧本《晋书》均已亡佚,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清人做了不少辑佚工作。荣绪《晋书》,今有清汤球辑本,共17卷,又补遗1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清黄奭辑本,共204条,收入《汉学堂丛书》;清人王仁俊辑本1卷,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又有近人陶辑本2卷。
个人作品
终于在花甲之年撰《晋书》110卷,俗称《旧晋书》,囊括了两晋全部历史,各体具备,卷繁富,弥补了在此之前17家《晋史》之不足。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所以,唐修《晋书》晋史部分的时候,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参考其他诸家晋史、杂说编而成。同时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等。另有《绪洞记》作为韦曜《洞记》的续集
轶事典故
荣绪拜经
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南北朝时,臧荣绪,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他亲自在园地里种了蔬菜,拿来做祭祀祖宗和供养母亲。后来母亲死了,他就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很恭敬地拜着,有了甜美珍贵的食物,也一定要献供。臧荣绪隐居在京口这个地方,教授着一班学生,当时的读书人,认为他虽然不做官,却是很有学问,所以称他披褐先生。他为人表明大道,笃爱《诗经》、《尚书》、《周易风水》、《礼记》、《春秋》五部经。因为孔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这一天,把这五部经陈列在书桌上,穿了礼服戴了礼帽拜着。他又因为喝酒是要扰乱人的德行,所以常常警诫别人要少喝酒或不喝酒,他平生品行纯正笃实。
作品选摘
晋书卷四《九家旧晋书辑本》
后妃晋武采汉魏之号,以拟周之六宫,置贵妃、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又置美人、才人、中才人、以为散职。初学记十。
刘彻泰始中,大采择公卿子女以充六宫,使杨后简选。后妒,不取端正妙好,唯取长白肥大,貌粗举则取。初学记十。
武悼杨芷,废在金城。与母高都君庞氏共止。高都君临刑。后抱持号叫,不食而崩。御览二百二。
左贵嫔,左思妹,名芬,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书钞引晋书)。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迥省一作过之。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大学。左右侍听,无不称美。(书钞引晋书。)
贾南风二女。宣华、女彦。封宣华,宏农郡公主。女彦年八岁,聪明岐嶷,便能书,学讽诵诗论。病困。贾后欲议封以长公主。女彦语后曰:我尚小,未及成人,礼不用公主。及。谥号哀献皇女,以长公主礼送葬。类聚十六。御览一百五十二。
惠羊皇后,讳献容,太山南城人也。父玄之,字宏献。永康元年,立为皇后。将入宫,衣中有火。永兴元年,河间王顒使将张方废后于金墉城。七月。陈等唱伐成都王,大赦,复后位。八月。张方又废后。十一月。张方逼迁大驾幸长安。留台复后位。永兴县二年。张方又废后。河间王顒矫诏赐后死。刘暾等上表。后得免。帝还洛阳市。迎复后位。後洛阳令何乔又废后。怀帝即位。尊后为太皇后。居宏训宫。洛阳败。没于刘曜。曜位。以为皇后。因问曰。朕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焉。皇帝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高门。尝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曜甚爱宠之。生二子而死。伪献文皇后。御览一百三十八。怀王太后怀王皇太后。讳媛姬。初入武帝宫。拜中才人。早崩。怀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御览一百三十八。
怀梁皇后。讳兰璧,安定人也。祖桓鸿,季仪同三司。父芬,司徒。后初为王儇。怀帝即位,为皇后。永嘉中,没胡贼。御览一百三十八。按唐修晋书无此传。
刘彻李太后。司马昱无子,令善相者遍相宫人。时李太后给役宫中,不预焉。相者见之,谓此当生贵子,而有虎厄。帝幸之。生司马曜及会稽郡王道子。帝既登尊位,服相者之验。而怪有虎厄之说,且生未见虎。乃令人图画虎形。
晋书辑说卷一
臧荣绪 括西晋朝为一书,成纪、录、志、传百一十卷,可谓集晋书之大成矣。故后人引其书。虽标名者固多。而未标名者亦不少。前辑臧书数卷。又另辑无名氏旧晋书数卷。盖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审之。如言诸帝之事。不称某帝而某祖。某宗。列传诸人。祇称某郡人。不称某郡某县人之类。其体例多同。则不标名者之为臧书可知。故今合而辑之,而注其明标未标,以便后人检阅。但唐朝以前书所引。无论与唐修书同不同。自可一一录出。而唐以后书所引。未标名者。率多为唐修之书。然亦有贩唐以前之类书而来者。故必其与唐修之书。或字句不同。或叙次不同。及有烦琐特详者。自系未经唐修之原本。故亦为之录出。以俟考。或曰。未标名者。不闲有王隐书乎。然考臧书多本于王。则谓此为臧书。亦无不可。今且合而辑之。以俟后人裁定云。
高祖宇文赟
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汉将终,不欲屈节于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曹操遣亲信令史、微服于高祖门下树荫下息。时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令史窃知,还具以告。(此七句新书无,上下文亦稍异)。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复不动,便可收之。高祖惧而应命。御览三十一虽引晋书,与新不同。
魏太和四年、宣帝镇渭河平原。御览五十七。
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斜谷。初学记六。诸葛亮攻。御览五十七。
高祖拒亮,遂济渭河,背水为垒。初学记六。
亮据渭水南五丈原,帝御之,对垒相持百余日。俄而,亮卒。御览五十七。
景初二年,发自京东都过魏温,诏郡守已下,皆会幕次,父老故旧,燕饮累日。初学记六。
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胄,躬行天罚,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裨赞皇灵,被于南国。初学记九。
嘉平元年,曹爽兄弟从高平陵,齐宣王举兵诛爽。大司农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事类赋注二十一。
太祖文帝
文帝讳昭,选王明君辞注。
景元四年,伐蜀。天子二字原引作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朕以寡德。获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难。不明于训。者、奸逆屡兴。方寇内侮。大惧沦丧四海。以堕三祖之弘业。惟公经德履哲。明允广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辅乂皇家。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劳王室。二十有余载。毗翼前人。仍断大政。克厌不端。维安社稷。暨俭、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其后、巴蜀屡侵。西土不靖。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是以段谷之战。乘衅大捷。斩将旗。效首万计。孙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车首路。威灵先迈。黄钺未启。鲸窜迹。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归命。作藩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暨诸葛诞滔天作逆。称兵扬楚。钦咨罪。同恶相济。帅其蝥贼。以入寿春。凭阻根生果。敢距王命。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诛庙算。遵养时晦。奇兵震击。而朱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吴之隽臣。系亡命之逋虏。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雪聂氏宗祠之滞耻。拯兆庶之艰难。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会。裨赞皇灵。被于南此二句新晋书无。国。遂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墻。赖公之灵。弘济艰险。宗庙危而获安。社稷坠而复宁。忠格皇天。功济六合。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所以方轨齐鲁。翰屏帝室。而公远蹈谦损。深履冲让。固辞策命。至于八九。朕重违让德。抑礼亏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载。上阙在昔建侯之典。下违兆庶具瞻之望。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穑劝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养之德。寡蒙矜恤之施。仁风兴于中夏。流泽布于遐荒。是以东夷、西戎。南中、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以庸蜀未宾。蛮荆作猾。潜谋独断。整军经武。简练将帅。授以成策。始践贼境。应时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溃。禽其戎帅。屠其城邑。巴汉震叠。江源云彻。地平天成。诚在斯举。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允厘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训。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姜子牙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昔先王选建明德。光启诸侯。体国经野。方制五等。所以藩翼王。垂祚百世也。故齐鲁之封。于周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后。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惟公功迈于前烈。而赏阙于旧式。百辟于邑。人神同恨焉。岂可以公谦冲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太原市之太原、上党郡、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山西省、平阳、弘农、武威郡之冯。凡十郡。南至于华。北至于陉。东至于壶口瀑布。西逾于河。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之故壤。唐叔虞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用率旧职。爰兹土。封公为晋公。命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即授印绶、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藩魏室。昔在周召。并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酂侯萧何实以相国光尹汉朝。随时之制。礼亦宜之。今进公位为相国。加绿綟绶。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礼。仪刑作范。旁训四方。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植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副焉。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之舞。公镇靖宇宙。翼播声教。海外怀服。荒裔款附。殊方驰义。诸夏顺轨。是用锡公朱户以居。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公严恭寅畏。底平四国。式遏寇虐。苛厉不作。是用锡公虎贲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简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纠不虔。是用锡公鈇各一。公爰整六军。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维诛。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弓十、玈矢千。公祀蒸蒸。孝思维则。笃诚之至。通于神明。是用锡公一。副焉。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往钦哉。服朕命。弘敷训典。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丕显余一人之休命。此段因略见初学记九。故用新晋书补足。
魏帝封太祖为晋公。太原市等十郡为邑。进位相国。备礼九锡。太祖让不受。公卿将校皆诣府劝进。阮籍为其辞。曰。冲等死罪。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昔伊尹、有莘氏之臣耳。一佐商汤。遂荷阿衡之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市。奄有龟蒙。姜子牙、磻溪之渔者也。也字依新晋书加。一朝指麾。乃封营邱。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阙政。新作政。民无谤言。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县以西。望风震服。羌戎东驰。新作来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之将。斩新作虏。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公司。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时俗。畏威。新作畏怀。东夷献舞。故皇帝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市。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晋书加。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海而谢支支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见文选并注卷四十。
世祖武帝武帝讳炎、字安世。文选西征赋注。
泰始四年正月。丁亥。世祖初藉于千亩。司空掾、潘岳作藉田颂也。文选藉田赋注。
泰始原作咸熙误。五年。诏曰。华表字伟容。清贤履道。内贞外顺。历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为太常卿。御览二百二十八。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于春秋。初命讲孝经于崇正殿。文选为贾谧作赠陆机注。
泰始十年。诏、程咸历职左右。劬劳内侍。乃心在公。夙夜不懈。以咸为散骑常侍左通直郎。书钞。
咸宁市三年。诏曰。议郎庾纯、笃志好古。敦说诗书。儒行也。宜训导国懿仲。书钞。
咸宁原作咸亨。四年。诏曰。南阳王师刘智、学行优着。其以智为国子祭酒。书钞。
太康元年。吴平。五月。引孙皓升殿。刘彻问孙皓曰。闻南人好汝语。颇为不。皓因举
觞奉帝、而言曰。昔为汝国邻。今为汝国臣。劝汝一杯酒。愿汝寿万春。帝悔之。御览三百九十引晋书。
太康八年。王浚园生嘉瓜。二茎一实。类聚引晋书。
太康八年。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书钞石引臧书。
帝崩。曰武。文选西征赋注。
武帝上号曰世祖。文选闲居赋注。又渭河平原诗注。
惠帝讳衷、字正度。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文选潘岳西征赋注。
惠帝永康二年。禅位于赵王伦。伦以兵留守卫上。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和宫。中书令缪播云。太史姓按星变事。当有免官天子。文选晋纪总论注。
光熙元年五月。惠帝自邺还洛阳市。中官属备云母辇及云母车以奉迎。书钞引晋书。
孝怀帝
永嘉三年三月。淮水竭。初学记六。按与新书纪志皆不同。
元帝帝为晋王。立聂氏宗祠社稷。刘奭渡江草创。欲立石阙于宫门。未定。王导随驾出宣阳门。乃遥指牛头山两峰为天阙。李显从之。事类赋注山。
孙氏无阙。大晋西南都亦不暇立。门阙遂废矣。文选石阙铭注引臧书。
大兴四年。陈眕字吴道镕。过江为少府卿。时大旱经久。太兴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应报赛宗庙山川。中宗诏曰。祈庙云报赛。非奉尊上辞也。吾意有疑。眕以为旧山川有祈。故报雨应赛。非大事不应告庙。子无要君亲之道。读祭称赛。于义有违。从之。御览二百三十六引臧书。
肃宗明帝
太宁元当作二。年。王敦谋逆。帝与王导、温峤、等决计征之。敦屯兵于湖阴。帝欲察其营垒。乃乘骏马、微行至湖阴。既而驰去。敦方昼寝。梦日环其营。惊起曰。必是鲜卑黄须奴来也。何以不缚之。使骑切而追之。帝之驰去。马有遗粪辄。以冷水沃之。时逆旅有卖饭。帝以七宝鞭与之。俄而追者至。讯媪。媪云。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传示迟留。又见马粪冷。信已远矣。而止。帝遂得免。御览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虽未标名。而与新稍异。书钞亦引此段。而与唐修者同。恐为陈氏所改。故定从御览。
永和元年,白鸢见。类聚引晋书。
废帝海西公
太和四年,桓温表率方伯北伐。秋九月,温以王师败绩于枋头。御览九十九。
太和六年,温自广陵屯于白石。集百官于朝堂,称崇德太后诏曰: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琅玡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驺摇,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山阳郡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于是,废帝为东海王。御览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为海西公,徙居吴县。十一月。妖贼卢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诈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于屈辱,无侥幸之望,不复怀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虑人祸,乃闭聪塞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有子不养,度新作庶。保天年,吴民怜之,为作歌谣。太元十一年,帝崩于吴宫,年三十四,因葬孙吴。御览九十九。
元兴三年,宋武帝行镇军将军。文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注。
司马德宗复位,改元义熙。以琅玡王德宗为大司马。谢灵运初为琅玡王大司马作军参军。文选初去郡注。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兴,按德文系义熙元年为大司马故知其误而改之。
义熙十二年十月,洛阳平。刘裕命修晋五陵,置守备。文选谒五陵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