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二十四衙门

二十四衙门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二十四衙门并非明代宦官体制,其主官太监也无硬性规定必用宦官,是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后多派宦官掌其职,因此常被现代人误解,甚至藉清代野史证明明代有宦官十万人,事实上这些单位绝大多数是由南京乔迁来的工匠,北京一地含其他各部会的工匠不过27,000户,每户抽一丁服徭役,有五年一班服徭役者,亦有四年、三年、二年一班者,故现代称为“宦官二十四衙门”是非常不适合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提领。随后清代时,清朝亦仿明朝体例设有十三衙门

由来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为管理皇宫内廷事务,朱元璋设立内廷二十四衙门,同时鉴于历朝以来宦官专权造成的危害,他曾多次下诏规范、限制宦官的行为。他曾对侍臣言道:“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此外他还定下规矩,“内侍毋许识字”。

1384年朱元璋下令铸造铁牌,置与宫门中,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同时又下诏给政府各部门“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但之后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开始大肆派遣宦官担任出使、监军、巡边的任务。此后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二十四衙门也成为显赫一时的权力机构。

职位总览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十二监

司礼监

司礼监: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负责皇帝的公文处理,是相当于秘书的职权单位。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在皇帝的许可之下替皇帝抄写奏折上内阁的批文,传宣谕旨;

2.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

3.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南京守备,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总管大太监有时会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司礼监名人:王振,刘瑾魏忠贤怀恩,李芳,黄锦陈矩冯保曹化淳王承恩……

御马监

御马监:宦官系统中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大宦官衙门。因掌握了军队(实为保安队伍),对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

职权:1)负责龙骧卫与虎镶卫的军队调度,随时保护皇帝安全。

2)配合锦衣卫负责必要的仪仗。

3)负责御厩虎符以及草场的管理。

4)替皇帝打理皇庄皇店。

内官监

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司设监

掌管卤簿、仪仗、围、帐幔、雨具等;

御用监

掌办御前所用之物,照顾皇帝衣食起居。

神宫监

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尚膳监

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

尚宝监

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

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

直殿监

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尚衣监

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都知监

起初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

四司

惜薪司

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

钟鼓司

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宝钞司

掌管造办粗细草纸;

混堂司

掌管沐浴之事。

八局

兵仗局

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

银作局

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

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

巾帽局

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

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

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

酒醋面局

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

司苑局

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历史沿革

初,吴元年置内史监,设监令,正四品丞,正五品,奉御,从五品内史,正七品典簿正八品皇门官设皇门使,正五品副。从五品后改置内使监、御用监,各设令一人,正三品丞二人,从三品奉御,正六品典簿。正七品皇门官门正,正四品副,从四品春宫门官正,正五品副,从五品御马司司正,正五品副,从五品尚宝兼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药、纪事等奉御。俱正六品洪武二年,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尚宝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药七人,纪事二人,执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庙司香四人,涓洁二人。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四局,局设正一人,副二人。置御马、御用二司,司设正一人,副二人。内府库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内仓监设令一人,丞二人。及置东宫典玺、典翰、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兵六局,局设局郎一人,丞一人。又置门官,午门等十三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东宫门官,春和门等四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三年,置王府承奉司。设承奉一人,承奉副二人,典宝、典服、典膳三所,各设正一人,副一人,门官设门正一人,副一人。改内使监、御用监,秩皆从三品,令从三品,丞正四品。皇门官秩从四品。门正从四品,副正五品,春宫门官正、副同。四年,复悉差其品秩,授以散官。乃改内使监为正五品,皇门官为正六品洪武四年,定内官散官。正四品,中正大夫。从四品,中侍大夫。正五品,中卫市大夫。从五品,侍直大夫。正六品,内侍郎。从六品,内直郎。正七品,正奉郎。从七品,正卫郎。正八品,司奉郎。从八品,司直郎。寻定内使监令。正五品,授中卫大夫。丞,从五品,授侍直大夫。皇门正、局正、司正、东宫门正、局正,俱正六品,授内侍郎。尚宝、奉御、皇门副、局副、司副、东宫门副、局丞,王府承奉、门正、所正,俱从六品,授内直郎。尚冠等奉御、内府库大使、内仓监令、王府承奉副、门副、所副,俱正七品,授正奉郎。库副使、仓丞,俱从七品,授正卫郎。六年,改御用监为供奉司,秩从七品,设官五人。内仓监为内府仓,以监令为大使,监丞为副使。内府库为承运库。仍设大使、副使。寻置纪事司,以宦者张为司正。秩正七品。又考前代纠劾内官之法,置内正司,设司正一人,正七品司副一人,从七品专纠内官失仪及不法者。旋改为典礼司,又改为典礼纪察司,升其品秩。司正升正六品,司副升从六品。十年,置神宫内使监,设监令,正五品丞,从五品,司香奉御,正七品典簿。从九品天地坛、神坛各祠祭署,设署令,正七品丞,从七品,司香奉御。正八品甲、乙、丙、丁、戊五库,各设大使,正七品副使,从七品及皇城门官端门等十六门,各设门正,正七品副,从七品十二年,更置尚衣、尚冠、尚履三监,针工、皮作、巾帽三局。改尚佩局为尚佩监。十六年,置内府宝钞广源、广惠二库,职掌出纳币,入则广源库掌之,出则广惠库掌之。宝钞广源库,设大使一人,正九品,用流官;副使一人,正九品,用内官。宝钞广惠库,设大使二人,从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俱流官、内官兼用。十七年,更定内官诸监、库、局品职。内官监,设令一人,正六品丞二人,从六品典簿一人。正九品神宫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奉御一人,正八品。尚宝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尚衣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奉御四人。正八品尚膳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司设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奉御四人,正八品司礼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御马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直殿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四人,从七品小内使十五人。宫门承制,设奉御五人。正八品宫门守门官,设门正一人,正八品副四人。从八品内承运库,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司钥库,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四人。从九品巾帽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针工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织染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颜料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司苑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司牧局,设大使一人。正九品皆于内官内选用。二十八年,重定内官监、司、库、局与诸门官,并东宫六局、王府承奉等官职秩。凡内官监十一:曰神宫监,曰尚宝监,曰明孝陵神宫监,曰尚膳监,曰尚衣监,曰司设监,曰内官监,曰司礼监,曰御马监,曰印绶监,曰直殿监,皆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设长随、奉御。正六品各门官七: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太极宫玄武门遗址、奉天门、左顺门、右顺门,皆设门正一人,正四品门副一人。从四品司二:曰钟鼓司,曰惜薪司,皆设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局库九:曰兵仗局,曰内织染局,曰针工局,曰巾帽局,曰司苑局,曰酒醋面局,曰内承运库,曰司钥库,曰内府供用库。每局库皆设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东宫典玺、典药、典膳、典服、典兵、典乘六局,各设局郎一人,正五品局丞二人,从五品惟典玺局增设纪事、奉御。正六品亲王府承奉司设承奉正,正六品承奉副。从六品所三:曰典宝所,设典宝正一人,正六品副一人。从六品曰典膳所,设典膳正一人,正六品副一人。从六品曰典服所,设典服正一人,正六品副一人。从六品门官,设门正一人,正六品门副一人。从六品又设内使十人,司冠一人,司衣三人,司佩一人,司履一人,司药二人,司矢二人。各公主位下设中使司,司正、司副各一人。三十年,置都知监,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置银作局,设大使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

参考资料

明史_职官三_在线阅读网.在线阅读网.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