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
冯保(?—1583年2月6日),字永亭,号双林,深州市(今河北深县)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秉笔太监。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权宦。
冯保在嘉靖年间入宫,出内书房之后先后在司礼监和御马监任职。隆庆六年(1572年),冯保联合内阁次辅张居正,驱逐了自己的政敌、内阁首辅高拱,谋得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高位。万历年间,冯保与张居正、李太后结成政治同盟,大力支持张居正的改革事业,协助其缔造了万历新政的中兴气象。其领导下的司礼监在万历年间刊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通鉴直解》等等书籍。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朱翊钧开展“倒张”运动,冯保不可避免地遭到清算,被下旨贬至南京。次年正月十四,冯保逝世。
冯保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政令畅通无阻,能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为开创万历新政的新局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正史对冯保的评价是:性贪、横肆、狡猾。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冯保,出生年月不详,北直隶深州县衡水赵家圈乡冯家村(今衡水市深州市)人。嘉靖年间阉割入宫,善琴能书。据冯保本人的奏章,他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入内书堂读书,两年后选入司礼监;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被拔位司礼监秉笔太监,赐蟒衣玉带。
隆庆元年(1567年),冯保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朱翊钧即位,冯保升司礼秉笔太监,得“批朱”权,替皇帝处理军国大事。时万历明神宗十岁,冯保协助李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万历明神宗称冯保为“大伴”,怕他三分。当时司礼掌印缺位,冯保按资历该由他担任,但他正不被朱载坖看中。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陈洪任这一职位,冯保由此痛恨高拱。到陈洪被免除官职后,高拱又推荐任用孟冲,孟冲原来是掌管尚膳监的,照例不应当掌管司礼监。冯保于是更加痛恨高拱,于是与张居正深相交结,图谋去掉高拱。正好张居正也想去掉高拱,独专大权,两人的交情更加深厚牢固。
伪造遗诏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患病,冯保秘密嘱咐张居正预先草拟好皇帝遗诏,被高拱看到,当面斥责张居正,我是内阁首辅,管理国家大事,你凭什么单独与宦官一起准备遗诏。张居正脸红承认过错。高拱因此更加厌恶冯保,想把他驱逐出宫。不久,穆宗病重,召阁臣高拱、张居正、高仪等至乾清宫,同受顾命。穆宗勉强打起精神,挣扎着倚坐御榻,皇后、贵妃、太子立于左。穆宗太虚弱了,已无力说话,便由在后妃支持下已从孟冲手中夺得司礼监掌印太监位置的冯保,宣读顾命说,朕继承大统才六年,现患重病,将不起,辜负了先帝的重托。太子年幼,只好托付给列位大臣,协力辅助,遵守祖制,大家都功在社稷。高拱等哭拜而出,次日,穆宗去世,六月,皇太子朱均即位,是为朱翊钧,年方十岁。冯保假传遗诏令自己与内阁大臣一同受遗命辅佐。
扳倒高拱
赵顼皇帝登基时,冯保登上台阶站在皇帝的宝座上旁不下去,满朝文武大臣大为震惊。彼时,冯保已经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权兼内外,势力越来越大。对皇帝,他早晚看着起居,百般照顾,发觉皇帝稍有不轨,就禀告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有一天,内使至内阁传旨,高拱说皇上年幼,无法传旨,这定是你们搞的,一定要把你们全赶走。内使向冯保汇报,冯保大惊,便策划将高拱赶下台。但高拱先出手了,他授意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替上奏历数冯保的罪状,高拱想着等这奏章批下来后就拟圣旨驱逐冯保。高拱以为,他与张居正、高仪毕竟同在内阁办事,因此对他俩慷慨陈词,说受先帝托孤,不敢不竭尽全力效命朝廷,对冯保的专权,深感忧虑,想与他两共同设法,把冯保赶走,但他没想到,张居正把他的密谋,全都告诉了冯保,并策划把他逐出内阁。冯保利用职权,将高拱等的奏章都藏匿起来,马上与张居正商定对策,打算驱逐高拱。
穆宗去世时,高拱曾在内阁中说:“十岁大的太子,怎么治理国家!”冯保对后妃进谗言说,高拱诋毁太子是十岁孩子,怎么当皇帝。后妃很吃惊,太子听到这话脸色也变了。六月十五日,大臣们被召集到会极门,高拱以为是驱逐冯保,没想到冯保传皇后、慧贤皇贵妃、皇帝的旨意说,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什么事都不让皇帝主管,现令高拱回老家闲住,不许停留。高拱听罢,趴在地上起不来,张居正把高拱扶出宫门,又与高仪一起,上奏请留下高拱,皇帝不许。张居正又请求让高拱由驿道驰归,获准,使高拱在路上减少了颠沛之苦。高拱启程离京,锦衣卫派人追上,将高拱行囊洗劫一空。
王大臣案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有一个叫王大臣的人,他假冒太监,穿着太监的服饰,混进了乾清宫,被擒获后送至东厂。冯保想借此机会将高拱灭族。冯保让家人辛儒给王大臣一大包银子,给他好吃好喝,将刀放在他的袖子里,要他陷害高拱,说高拱因心怀不满,特派他行刺皇帝。王大臣同意了。隔一天,锦衣卫都督朱希孝等会审,严刑之下,王大臣吓坏了。大声叫喊,许我富贵,干嘛还拷打我。我到哪儿去认识高阁老。朱希孝一听,察觉此事非同小可,不敢再审。大臣杨博、葛守礼等都力保高拱,葛守礼更是以全家百口人担保高拱绝无此事,张居正也劝冯保罢手。这样一来,冯保才稍稍收敛,用生漆酒把王大臣灌成哑巴,然后送去法司问斩,杀人灭口。高拱幸免获罪,由此冯保的阴狠却暴露无遗,大臣们都认为他太坏了,但有一些小人不断投靠他,作为晋升阶梯。
政治高峰
李太后教导皇帝很严厉,冯保倚仗太后的势力,经常挟持皇帝,有时皇帝正跟太监玩耍,一见冯保,马上正襟危坐,打招呼说,大伴来了。皇帝亲近的孙海、客用是乾清宫的管事牌子,经常引诱他夜游别宫,身穿小衣窄袖,走马持刀,还多次进献一些奇巧之物,因此他俩深受宠幸。有一次,他俩带皇帝到西域曲宴饮酒。皇帝令内侍唱新曲,内侍说不会,皇帝大怒,拔出宝剑便砍,随从一再劝诫,皇帝就恶作剧,割掉内侍的头发。
万历八年(1580年)十一月,冯保将此事告诉了李太后,太后很生气,让冯保逮捕孙海、客用,毒打后逐出宫外,并把皇帝召来严加训斥,对皇帝扬言要告太庙,废掉他,另立潞王,且事先就在宫中传的沸沸扬扬。皇帝听后大惊,他长跪受教,痛哭流涕。冯保又让张居正起草皇帝罪已诏,给内阁大臣看,但措辞太过分,已经十八岁的皇帝看了受不了,只是迫于李太后的权威,不得不下此诏。张居正还上奏切谏,劝皇帝。皇帝表面上虚心纳谏,但他已不再甘心受他人摆布,于是深恨冯保、张居正。冯保又让张居正劾去司礼部秉笔太监孙德秀、温太及掌兵仗局的太监周海,还让所有的宦官向自己表忠心,对于不满意的,统统赶走。
冯保善于弹琴和书法。皇帝多次赐予象牙印章,分别刻着“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鱼水相逢”“风云际会”,显出待他十分厚重。后来,冯保更加骄横,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皇帝越来越受不了了,但冯保内有李太后撑腰,外有张居正支持,皇帝动不了他。但冯保也常常做些识大体的事。如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有双白燕,张居正弄来给皇帝赏玩,冯保派人对张居正说,皇帝还小,不能用奇异的东西引诱他赏玩嗜好。又能约束他的子弟,让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京城的人也因此称赞他。
张居正固然有才能,但他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革故鼎新的治国抱负,是因为有冯保对他的全力支持。但冯保很贪财,广受贿赂,张居正就送给他不少珍宝。冯保的家奴徐爵,原本是个充军在逃的罪犯,投靠上冯保后,竟当上了锦衣指挥,与冯保的心腹宦官张大受一起,充当冯保、张居正之间的联络官,徐爵还多次用计使两人互相怀疑,后又和好,两人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在冯保的庇护伞下,他趁机收取权势和财物,大臣也多与他交往。徐爵夜间到宫内禁门,守卫的人不敢问,如此专横。张居正服丧未满即任原职和拷打吴中行等事,冯保都参与其中。
身败名裂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冯、张的政治联盟无形中被打破,冯保的心腹们进一步与他勾结在一起,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张居正留下的遗书推荐潘晟入阁,冯保立即派人召来潘晟。御史雷士祯、王国,给事中王继光都说此人不可用,潘晟见状不妙,上奏恳辞。内阁张四维估计申时行不肯处在潘晟的下面,就起草意见答应此事,皇帝马上批准了。冯保当时生病刚病愈,辱骂道:“我生了点小病,眼睛里就没有我了。”皇太子诞生时,冯保打算自封伯爵,张四维说无此惯例,不同意,计谋给他的弟侄一人做都督事官职。冯保发怒说:“你靠谁才有的今日,现在却背叛了我。”斥责张四维忘恩负义。御史郭惟贤请求召用吴中行等人,冯保指责他结党,被贬官。
这时李太后已经很久不干预朝政了,由皇帝亲政,冯保的背后已无人撑腰,皇帝觉得抛弃冯保以舒愤懑的时机到了。原来有个皇帝很喜欢的宦官张诚,因与冯保关系不好,被冯保逐出宫外。皇帝觉得张诚是冯保的知情人,便秘密派人找到他,了解冯保、张居正的问题。于是张诚入宫揭发了冯保、张居正二人结交、专横的罪行,还说冯保贪污受贿罪。此时,江西省道御史李植、江东之也呈上弹劾冯保的奏章,而李植是张四维的门人,揭发冯保的罪行最为详细,共十二条:冯保任用张大受、徐爵等罪人,任为心腹,内外勾结,并予升迁;冯保主掌东厂,起用被罢斥的官员作为自己的爪牙,行不法之事;让锦衣卫指挥徐爵参与朝政,批阅章奏,泄露朝中秘密;永宁公主婚姻一事,因冯保受贿致使公主婚姻不幸;冯保以欺骗手段将宫中珍玉珠宝及一批抄家物资窃为己有;冯保勒索其他太监钱财;冯保在京师超规格广建豪宅;冯保擅作威福,凌辱皇亲国戚和朝中有功大臣;冯保的弟弟冯佑在皇太后所居慈庆宫高声辱骂太监,不把太后放在眼里;冯保的侄子冯邦宁兄弟在皇帝诏选的九嫔之中,挑选出美女一人,纳为己妾;冯保使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黄帐;潞王分封时,皇上命冯保选择善地,冯保所开列地方呈给皇上的为一地,呈给慈圣皇太后的为另-地,犯有欺君之罪等,因此应将冯保、张大受、徐爵处死,将冯佑、冯邦宁等捉拿问罪。皇帝便将冯保贬为奉御,发往南京安置。另赏银千两,衣服两箱。伊弟冯佑等都革了职,“发往原籍为民,不许潜住京师。”后来,冯保死在南京,葬于皇厂
主要影响
正面影响
支持改革
张居正继高拱之后成为大学士,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内相冯保的配合下,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裁减冗员,减少支出,并推行“一条鞭”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使大明王朝一度出现复苏的局面。张居正的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就,与冯保的全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
辅助君主
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朱翊钧登基以后,冯保进一步受到重用,他由秉笔太监晋升为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协理李太后负责神宗的教育。因为皇太后也喜欢书法,所以,赵顼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在宫中,冯保被神宗称作“伴伴”“大伴”。神宗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神宗实行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
冯保并不为了讨好神宗而放松对神宗的约束。冯保从来都是督促神宗学习,限制他玩耍,对引诱神宗玩耍的太监也进行责罚。有一次神宗醉酒后杖责太监,冯保偷偷告诉李太后,李太后让神宗下罪己诏。
传播文化
冯保在司礼监刻了很多书,如《启蒙集》《四书》《尚书》《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直到明末还在宫中流传。他的书法不错,通乐理,擅弹琴,并造了不少琴,“ 世人咸宝爱之。”
负面影响
冯保也有他阴暗的一面。有许多记载说他“性贪”“性”和“横肆”。他专横到了朱翊钧见他就怕的程度:祭祀时,他甚至“传呼直入,北面拈香”,“俨若天子”;他工于心计,谋族高拱无所不用其极;廷仗吴中行等人用刑残忍,令人发指。同时他秉性贪婪,接受贿赂,吏部左侍郎王篆先后送给冯保银子一万两,玉带十围,银子二扛。御用监每年购买珍珠、玉器及其他珍宝,要花十几万俩银子,冯保拣差的充数,贵重的尽入私囊。赃罚库历年籍没犯罪官员的家财,何止数百万两,冯保也以假顶真,将古器重宝窃为己有。冯保被抄家后竟是“金银百万余,珠宝瑰异称是”。这些自然都是巧取豪夺的民脂民膏。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明代宦官专权的劣迹和政治腐败的情况。
人物评价
《明史》等众多史料往往形容冯保“性黠”。
明神宗朱翊钧:冯保欺骗君主,危害国家,罪恶深重。
姜宝:冯保专横异常,荒诞的人又是这样。
张居正:您从前以勤劳忠诚训练敏捷,早年接受知于肃祖,经常称为大写字而不名。
雒遵:冯保就是一个侍从仆人,竟然敢站在天子宝座那,文武百官是拜天子呢,还是拜中官呢!欺负皇帝年幼,如此无礼!
史孟麟:有冯保、张居正这样的人,相互攀附做坏事,授任意外廷,小人趋炎附势,扶同罔上。
刘若愚:冯(保)则凡事导引以文,作出的成绩,在冯为多。司礼监所刻《启蒙集》《四书(直解)》《书经(直解)》《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等书,至今看见的人,每次都为之叹息。
查继佐:从王振后,形势已经积累到内侍了。如果肃后一定要摒弃斥责内侍,虽然背后有摩擦时间,旷世出众,又能保证从中阻挠的人所以少保于谦的依赖又有兴安,就像那太师张居正的依赖有冯保的。
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教授十分高看冯保,将之与张居正、李太后相提并论,合称为万历初年的“政治铁三角”,充分肯定了冯保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曲阜师范大学李绍强教授认为冯保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联合张居正,将之发展到了治国改革的高度,二人互相支持、互为表里,使皇权大受限制;同时冯、张唇亡齿寒,张居正死后冯保陷于孤立、无法自保,倒台在所难免。田澍则认为冯保是李太后的一枚砝码,在万历初年的“顾命政治”中用冯保掌握着的内廷来平衡张居正的权势。方志远将冯保认定为明代“知识宦官”群体中的典型一员,因接受儒家思想而得以制约内廷的势力,并缓和与外朝的关系。
轶事典故
“监视器”
赵顼善琴能书,曲庇国柱对冯保的怨恨和不满由来已久,冯保不仅是一个太监、皇宫的仆役,还是李太后安放在神宗身边的“监视器”,神宗若有越礼行为,他就会立刻向李太后报告,神宗不是遭训斥,就是被罚跪,这样的遭遇恐怕是中国历代皇帝中不多见的。长期以来,冯保对神宗的监督、约束和压制,促使神宗对其态度也由亲而敬、由敬而畏、由畏而恨,一旦时机成熟,神宗长期被压抑的情感便会爆发出来,冯保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笔墨掷衣
史书记载,赵顼因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关系,对冯保还算是尊重有加,但冯保管束太严,经常向李太后打小报告,使得神宗对冯保颇有怨恨。—日,神宗借给臣子赐字之际,以饱蘸笔墨掷向冯保的大红衣服,冯保震惧,张居正也惊惶失措,由此可见神宗对冯保积怨已久。
约束内廷
万历四年(1576年),冯保的侄子、都督冯邦宁在闹市酗酒,凌辱百姓,正好碰上了张居正的随从姚旷,姚旷出面劝阻,冯邦宁不仅不听,反而撕毁了姚旷的衣带。张居正知道后,致书冯保,冯保重责冯邦宁四十大板,夺去衣冠,令其一年之内不得参加朝廷的重大活动,以示惩罚。
看管菜园子
冯保到了南京之后,被分配去看管菜园子,在菜园子里种菜。曾经是叱咤政坛多年的风云人物,最终却是一个菜农,在菜园子里种菜无人过问。对于权力欲望强烈的冯保来说,在菜园子度过余生,无疑宣判了其政治生涯的结束,也预示着他生命的终结。
家族成员
弟弟:冯佑,官居都督,冯保失势后削职下狱,死于狱中。
侄子:冯邦宁,官居都督,冯保失势后削职下狱,死于狱中。
相关争议和研究
政争之谜
在与高拱的数次交锋中,冯保与张居正达成了联盟。但是,就冯保在扳倒高拱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大小,史学界存在一定的分歧。以《明史》为代表的大部分文字史料的记载相对模糊,肯定了张居正必然参与其中,但具体细节并未过多涉及;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在内阁更替一事上记叙得十分完备,且认为大部分谋划出自张居正之手;民国著名学者朱东润在名作《张居正大传》中提出,张居正在冯、高二人的斗争中是清白的,万历新政之前也不存在所谓政治联盟,斗倒高拱完全是冯保手段高明之故;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同样持此观点。
遗诏之谜
除张居正外,李太后和朱翊钧在高拱被驱逐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存在争议。如果仅仅参考《明史》《国榷》等史籍的记载的话,罢免孟冲和修改遗诏的原委应当是:朱载坖驾崩后,冯保迅速展开行动,先是取得了朝廷的最高统治者——李太后和明神宗的信任,而后在二人的同意下将孟冲开革,并在遗诏中确立了司礼监的辅政地位以制衡高拱。如此,在遗诏的修改过程中,冯保和张居正处于主动地位,李太后和明神宗成为被利用的对象。
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荣真教授认为,所谓冯保与张居正合谋矫诏一说,出自高拱本人的撰述《病榻遗言》,其实更像是高拱出于私人恩怨的捏造之言。高拱真正被罢免的原因还是他在朱载坖去世后表现得太过强势乃至嚣张,触犯了臣下骄纵的大忌,激起李太后的戒备。与其说冯保诱导李太后作出决定,不如说李太后授意冯保攘除了高拱。如此一来,高拱被斥的成因中,李太后的主动性就得到凸显。但是冯保作为高拱的老对手,如果在高拱被李太后所忌的情况下还不懂得因势利导或推波助澜的话,显然也不合理;因而不论如何,冯保在高拱被免这一隆万年间的重要政治事件中,是起到了作用的。
内廷斗争之谜
据南开大学李军的研究,明代内廷的宦官集团主要依靠“拉名下”制度来形成、发展和延续。所谓“拉名下”,即大珰(资历较老的当权宦官)会尽心培养、提拔幼阉,待其羽翼丰满后能够反过来为主管提供政治庇护和生活支持;大珰势大时培养多名小阉,他们彼此之间又自然而然的形成联盟,如此代代相传,久而久之会在内廷形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冯保得势之时也经由“拉名下”的政治传统培养了众多政治附庸,其倒台后,朱翊钧“籍没冯保、张大受、杨舟、徐爵等产”,将以冯保为首的宦官派系一网打尽。但是早年的冯保并非“拉名下”制度的受益者,史料中不见他幼年受到大珰的培养,也不见他在内廷有辈分和势力相似的盟友。恰恰相反,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遂冯保之愿,将孙德秀、温太(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周海(兵仗局掌印太监)等“保所不悦者,斥退尽”,可见冯保在宫内立敌颇多,需要依仗张居正的强权进行清洗。因而冯保在内廷中根基不稳。李军就推测道,神宗利用了这一点,授意原本被冯保打压的张鲸、张诚来揭发冯保,从而顺水推舟,将之打落政治舞台。
研究书目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明代韬略》
《明朝救时宰相—于谦》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海公大红袍全传》中,冯保是后宫与青官司礼太监,张贵妃与皇太子的近侍。他善良而又机警,诚朴而又通晓世态人情。张贵妃和皇太子对海瑞的多次救援,都是借助冯保的聪明果敢才得以实现的。小说对这一人物没有任何客观评述,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自身的行动中逐渐完成的。是全书中最为生动可爱的小人物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第十一集·惊人的历史真相.央视网.2023-03-29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ctext.org.2024-04-22
《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豆瓣电影.2023-07-20
《皇上二大爷》.豆瓣电影.2023-07-20
大明王朝1566 (2007).豆瓣电影.2023-03-29
万历首辅张居正 (2010).豆瓣电影.2023-03-29
《抗倭英雄戚继光》.豆瓣电影.2023-07-20
天下正道.猫眼电影.2024-04-20
《天下正道》第1集 片尾字幕43分57秒.爱奇艺.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