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藏猪

藏猪

藏猪被毛多为黑色,部分猪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少数猪为棕色,也有仔猪被毛具有棕黄色纵行条纹。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阿坝县及甘孜藏猪、甘肃省蕨麻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市、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也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猪种。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等特点,但繁殖力低。

2020年5月29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藏猪是其中之一。

形态特征

藏猪体形小,头嘴尖,头狭额面直,无皱纹,耳小直立,身躯窄,背腰稍凸,后躯较前躯略高,四肢结实紧凑,适宜爬坡,善于奔跑,视觉发达,被毛多黑,少量棕毛,部分猪额部、肢端、尾尖白色,鬃毛长而密,并有大量绒毛,嗅觉灵敏而便于觅食,能逃避兽敌和抵御严寒。成年猪一般在25千克~33千克,母猪重于公猪,一般体高40厘米~50厘米,体长85厘米左右,母猪一般有5对~6对乳头。

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行动灵活,适应高原生态环境。体躯较短,胸较狭,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较平,后躯较前躯高,臀部倾斜。四肢结实紧密,蹄质坚实、直立。鬃毛长而密,延伸到肩部,长度12~18厘米,冬季密生绒毛。被毛多为黑色,约占83%,少数为棕色。乳头多为5对。藏猪终年放牧,饲养管理粗放,生长发育缓慢,以云南省的藏猪体型较大,成年公猪体重36千克,体长82厘米,胸围75厘米,体高47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41千克,88厘米、78厘米和50厘米。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藏猪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终年放牧和低劣的饲养管理条件,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区,年平均气温7℃~12℃、冬季最低-15℃、无霜期110~190天、饲料资源缺乏、每天放牧10小时左右的严酷条件下,藏猪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独特种质特性。

生活习性

藏猪采食范围极广采食能力极强。从草本到木本,从根状茎到叶果,从地上到地下,从水面到陆地,均可采食。在水草丰茂、食物充裕、敌害较少之地一般滞留时间较长;一旦采食、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时,猪群便自发性地迁移别处。

主要采食蕨麻一年蓬、野胡萝卜、珠芽拳参野苜蓿和农作物落谷。藏猪每日放牧10小时,采食时间占85%,全日可采食3.71千克饲草。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地方猪种。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昌都、拉萨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

关于藏猪的原产地说法不一,据提供的文章和资料显示,我国纯种藏猪主要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甘南、岷县、川藏交界的藏区和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等地区。近十年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高原地区生活了几千年的古老品种藏香猪开始被引种到内地,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四川,甘肃,陕西省山东省江苏省贵州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湖北,重庆市,云南,青海省湖南省、广西广东等地都有养殖。其中云贵川陕苏发展的比较好。

产区地形复杂,大致分为高山区、半山区和河谷区:

①高山区,海拔3000m以上的牧区,猪较少,猪常年放牧;

②半山区,海拔2000~3000m之间的半农半牧区,是藏猪的主要产区,少量补饲;

③河谷区为农区,畜牧业以猪为主,适当补饲。

生长繁殖

胎生。但由于繁殖能力极低,多人工繁殖。公、母猪混群放牧,任其自然交配,母猪一般产仔一二胎后阉割肥育。头胎母猪产仔4.6头,三胎及三胎以上6.4头,仔猪初生重0.4~0.6千克,2~3月龄自然断奶,断奶个体重2~5千克。由于饲养管理差,母猪性野,加上野兽猛禽的侵害,哺育率仅69.21%。

肥育猪增重缓慢,12月龄体重为20~25kg,24月龄35~40kg。宰前体重48.62kg时,屠宰率为66.6%,胴体中瘦肉率52.55%。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藏猪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和藏东南地区海拔2900~4100米的森林和河谷地,属地方型原始品种,普遍放养,以采食可食性野生植物等为主,辅以谷物。藏猪有“高原之珍”之美誉。

专家介绍,藏猪全身都是“宝”,具有肉质鲜嫩、高钙低脂、营养丰富等特征。中国加大对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藏猪纯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

早在20世纪90年代,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就对藏猪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并明确了藏猪遗传基因对畜牧业发展的宝贵价值。

工布江达县西藏自治区藏猪原种保护最好的县,为了不让原种藏猪品种消失或使外来猪种“入侵”,县政府正在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申报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专家指出,西藏如果能建成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相关专家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找出藏猪种质资源中某些特殊用途的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定位,建立脱氧核糖核酸文库。

遗传保护

1993年,有关方面将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确定为藏猪原种保护区,国家每年划拨藏猪保种专项资金。2004年,藏猪品种正式列入《中国畜牧品种志》,被正式确定为地方原始猪种。

2010年8月29日,工布江达县“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申请日前初步通过专家认证,这意味着藏猪DNA文库有望建立,这对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5月29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藏猪是其中之一。

克隆藏猪

2020年12月3日下午3点30分,西藏自治区自治区第一例克隆藏猪在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中心诞生,标志着体细胞克隆保种技术在西藏首次成功运用,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08-02

西藏首例克隆藏猪诞生.中国新闻网.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