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徐保字

徐保字

徐保字是清末平罗县令,字阮邻,出生于浙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他曾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四至五年(1824-1825年)和道光八年(1828年)担任平罗知县。徐保字在任期间,捐资“八百八十串文”在头闸、黄渠桥石嘴山市虞祥堡、西河堡等处各建义学一所,为当地贫苦民众的子女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他还著有《阮邻自订年谱》和《平罗纪略》两部著作。

徐保字,

字阮邻,浙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清道光四至五年(1824-1825年)和道光八年(1828年)任平罗知县。

徐保字虽然是封建时代的知县,但为平罗县人民做了很多有益之事。他建义仓以赈济灾民,开沟渠以发展农牧;建义学以启蒙乡里,修古迹以惠及后人。数年之间,使灾后的平罗经济迅速恢复。而他在平罗最大的功绩之一,则是编了平罗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县志《平罗纪略》。

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年),上司饬令建义仓,徐君则以“平邑县地瘠民贫,一切寒薄之家概置勿问”。而把各堡富户集中到县署做工作让富户出粮,完成了2700多石义粮。还奏请朝廷,缓征遭受旱灾和雹灾民众的赋税,并贷给他们籽种、口粮,让他们勤恳耕种。

徐知县还能体察民情,关心农民的疾苦。他发现镇朔堡的42顷地,由于“新济渠”上游有10余公里通过沙窝,被沙子阻塞,往往断源绝流,无法浇灌,旱荒不时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曾准备移渠,需占洪广堡民田而“百姓阻挠,争讼不息”故放弃。徐知县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决心要根治这一积弊。他亲临洪广、镇朔二堡,一面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面组织农民突击改渠,“三日功成”,并给被占地农民以合理补偿,灌渠流畅后,两堡人民共享其利。

徐知县还十分热心办学育人。目睹“平罗社学久废,贫寒子弟无力读书”而深感同情和不安,于是慷慨解囊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在县城西建起了义学,从外地聘请了教师,市民群众无不称快,争相送子女入学,“不数月而来学者以百计”。为使这所学校能持久地办下去,他又拿出自己的廉俸“三百串文”,以学校的名义存当商生息,作为学校的费用,他还捐资“八百八十串文”在头闸、黄渠桥、石嘴山市虞祥堡、西河堡等处各建义学一所,让这些地区贫苦民众的子女都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平罗县自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县,爱新觉罗·弘历三年(1738年),又遭强烈地震,损失惨重,之后的80余年中一直休息涵,无暇编纂县志。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徐保字莅任平罗,他认为“守土者章志贞教……,县志为出治之本,不可不搜罗而裒辑也。”因此,到位伊始,即把编修平罗县志列为己任。平罗由于边患所致,“掌故残缺,文献寂寥……询之吏无可考据,咨之士无可商槯。”修志十分困难。徐知县到平罗主政之际,正逢灾年,他一边料理政事,千方百计赈济灾民,组织农民修水利,兴农业;一边拜访贤士采风问俗,摘录史料,历时三年终于编纂出了八卷,7.4万余字的《平罗纪略》,其内容包括:象纬、舆地、古迹、建置、风俗、物产、水利、赋役、祠祭、职官、武卫、选举、人物、艺文、志异等。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平罗县乃至银北地区的大量史料。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平罗及石嘴山市地区历史和风土人情等留下保贵史料。

作品

徐保字还擅长诗文,且有一定造诣和建树。他创作的《夜宿枯蒿梁》、《新堡怀古》、《由灵沙村到庙台堡》、《昌润渠稍晚行》、《沿河闸》、《通润桥散步》、《初冬石嘴子山作》等诗,以现实主义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平罗山川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勤奋从政,致力于改造山河的情怀,倾吐了他对贫苦民众的同情和忧患。

附:徐保字诗词四首

由灵沙村到庙台堡

兹乡频苦旱,极目断炊烟。

核户多逃薮,开荒半讼田。

河声千丈落,树色一溪连。

更指前村路,灵旗古庙偏。

昌润渠稍晚行

戌鼓已沉沉,沙堤向晚临。

溪声流暗洞,灯影出遥林。

在均田法,难忘济物心。

独行风露里,不觉此宵深。

通润桥散步

公暇揽幽胜,渠流跨土梁。

水田飞白鸟,野庙矗青杨

小市人声散,空街夜色凉。

萧然尘外意,一曲在沧浪。

沿河闸

万绿无际,沿堤客跨鞍。

平沙千顷阔,野水一渠宽。

老树拦危彴,孤禽没远滩。

耕氓方待泽,何以抚躬安。

《平罗县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