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鸻形目

鸻形目

形目(食虫类:Charadri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比较繁杂的类群,包括鸻鹬类、鸥类和海雀类三个大类群,分别是涉禽类,擅长游泳和飞翔的海洋鸟类和适应潜水生活的海洋鸟类,这三个类群有时也被分成三个独立的目。鸻形目有16~17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水域,从两极到热带都有其代表,其中有不少种类有极强的飞翔能力,可以飞很远的距离,中国有9~10科。鸻鹬类以中小型涉禽为主,是涉禽中最大的一类,是世界各地湿地的重要组成,具有很重要的生态意义。

外形特征

鸻形目为中、小型涉禽。眼先被羽;嘴细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与等长(麦鸡属例外)。胫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间蹼不发达或付缺,后趾小或缺,存在时位置亦较他趾稍高。雌雄鸟相似。

栖息环境

栖息于水边、沿岸或内陆。

生活习性

多数结群。主食植物病原线虫、昆虫或其他水生动物,也吃植物。多在地面营巢。性怯懦,但善于活动。大多为候鸟。早成雏为早成性。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下级分类

全世界有12科90属196种,中原地区有9科13属63种。

中国的9科有:雉鸻科(Jacanidae)、彩鹬科(Rostra-tulidae)、蛎鹬属(Haematopodidae)、鸻科(Charadri-idae)、鹬科(Scolopacidae)、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瓣蹼鹬科(Phalarodidae)、石鸻科(Burhini-dae)、燕鸻科(Glareolidae)。

雉鸻科( Jacanidae)

雉鸻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接近于秧鸡科,有时被提升为目。水雉科脚趾特别长,可在荷叶上行走,有的种类如水雉有长的中央尾羽。雉鸻共有7种,我国2属2种。

彩鹬科( Rostratulidae)

彩鹬是旧大陆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象三趾鹑一样,在繁殖行为上性倒转。彩鹬有2属2种,我国1属1种。

鹬科( Scolopacidae)

鹬科包括种类繁多的中小型涉禽,分布于世界各地,常见于海滨地区,是各地湿地最重要的涉禽之一,也有一些种类生活于森林地区甚至内陆的高山地区。多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繁殖,有些种类迁徙的距离非常遥远。鹬常有细长的嘴,有些种类是直嘴,有些种类则向上或向下弯曲。鹬科23属87种,我国有14属38种。

蛎鹬属( Haematopodidae)

蛎鹬是中型涉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喜食青口贝。蛎鹬有1属11种,我国只有蛎鹬一种。

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

反嘴鹬科是较大型的涉禽,体色常和蛎鹬有些相似,广泛分布于温,热带淡水水域,有3~4属7~11种,其中黑翅长脚鹬有时被分成几个不同的种。我国有3属3种。

鸻科( Charadriidae)

鸻科包括鸻和麦鸡,除南极洲外都有分布,包括大量的小型涉禽,是湿地的重要组成,在湿地中常和鹬类混群在一起。和鹬类一样,鸻类有些种类迁徙的距离非常遥远。与鹬类相比,鸻类嘴多短而直,尾短而眼睛较大,有些种类颜色较鲜艳,有些麦鸡还有凤冠或肉垂。鸻科共有9属65种,其中我国有3属13种。

瓣蹼鹬科(Phalaropodidae)

瓣蹼鹬趾间具瓣蹼,可以游泳,有繁殖行为上性倒转的现象,雌鸟比胸鸟华丽,主动炫耀,并和其他雌鸟争斗。瓣蹼鹬在北极冻原繁殖,迁徙到于温,热带地区,非繁殖期结群生活于海上。瓣蹼鹬科有1~2属3种,我国有1属2种。

蟹鸻科( Dromadidae)

蟹鸻科只 有蟹鸻一种,分布于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中东和南亚的海岸,最东到达印度安达曼群岛。蟹鸻以蟹为主食,也吃软体动物门植物病原线虫等,在沙地的洞穴中筑巢,是鹬鸻类中唯一在洞穴中筑巢的种类。

石鸻科(Burhinidae)

石鸻有比较大的头和眼,在黄昏和夜间活动,体型较大,腿上有膨大的关节。分布于各大陆温,热带地区,共9种,我国有石鸻2种,均比较罕见。

燕鸻科(Glareolidae)

普通燕鸻科包括燕鸻和走鸻等。燕鸻体型似燕,飞行也似燕,喜食蚱蜢,分布于旧大陆温,热带地区,有5属16种,我国有1属2种。

籽鹬科( Thinocoridae)

籽鹬体型似毛腿沙鸡,喙短似雀,以种子为食,只产于南美洲西部,有2属4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