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珊瑚是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Anthozoa)下所有物种的统称,截至2024年1月,根据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分类,珊瑚虫纲下有3个亚纲、10个目、311个科、1976个属、11653个物种。根据中国物种2000显示,中国地区珊瑚虫纲下有8个目,如海葵目(Actiniaria)、软珊瑚目(Alcyoniacea)等。
珊瑚为圆筒形单体,或为多种形状的群体,全部为海生种类,为独立或成群的水螅型,没有水母型。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海底,从潮间带到几千米海深都有分布,为营底栖固着生活,一般海水的深度在180米以内的温暖海域里较适宜于珊瑚动物的生长。珊瑚是食肉动物,通过使用刺丝囊捕捉猎物,单体珊瑚为有性生殖,复体珊瑚为无性生殖,即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一个个体,再以出芽或分裂的方式繁殖形成复体珊瑚。
截至2024年1月,珊瑚虫纲下有851个物种被列入IUCN,其中26个物种被IUCN列为极危(CR),27个物种被列为濒危(EN)。珊瑚商业应用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世界珊瑚的渔获量在100吨~400吨,年交易量高达10多亿美元,死亡珊瑚的骨骼经过热处理可以用于人类骨骼修复,在医学方面也具备一定市场前景。
历史演化
珊瑚的名字来源于古波斯语sanga(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其在地球上的历史将近5亿年。亚里士多德最初称这种生物为“zoophyta”,意思是介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十世纪时,波斯学者比鲁尼曾提议将它们归类为动物,但一直到十八世纪它们才被正式并入动物界。
珊瑚化石常保存于石灰岩及泥灰岩中,它是由原始多细胞动物的祖先进化来的。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在发展中分为两支,一支进化为没有严格组织分化和消化腔的海面动物;另一支进化发展为两胚层动物的祖先,由这样一类动物进化为腔肠动物是两胚层动物。珊瑚的外胚层的细胞分泌石灰质物质,形成珊瑚虫身体的组成部分——外骨骼。珊瑚化石是古代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经过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化石,比珊瑚坚硬。珊瑚化石分布在寒武纪第四纪的地层内,种类多,分布广,生存时限短,是划分地质历史的重要参照物。
分类
截至2024年1月,根据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分类,珊瑚虫纲下有3个亚纲、10个目、311个科、1976个属、11653个物种;根据中国物种2000显示,中国地区珊瑚虫纲下有8个目,例如海葵目、软珊瑚目、黑珊瑚目(Antipatharia)、角海葵目(Ceriantharia)、苍珊瑚目(Helioporacea)等。
形态特征
珊瑚为圆筒形单体,或为多种形状的群体,终生水螅型。口卵圆或裂缝形,咽喉侧扁。珊瑚水型结构比较复杂,在它们的口盘处有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口道,口道内具有1~2个口道沟,口道关闭时,口道沟仍开放,因此,这种体制呈左右辐射对称。口盘周围还有触手,一般为六放或八放,或其倍数。消化腔内有由内胚层形成的隔膜,其数目常与触手相同,隔膜上有发达的肌肉,隔膜的游离端具有生殖腺和隔膜丝,隔膜丝上有刺细胞和腺细胞,具有保护和分泌消化液的功能。许多种类分泌石灰质骨胳,形成珊瑚。常见的种类如绿海葵(Sagartio)和鹿角珊瑚(Madrepora),前者为单体生活的种类,后者为群体珊瑚虫。
珊瑚的大多数种类具有骨胳,骨胳由外胚层分泌形成。有的形成体外的骨胳,有的形成体内的中轴骨。骨胳的成分或为钙质或为角质,例如在石珊瑚目(stone coral)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分泌一个杯状的外骨胳。在虫体底部的基盘上与体内隔膜相应的部位,形成许多隔板,虫体基盘的边缘分泌形成杯的四壁,杯的中央腔部为虫体的住所。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海底,从潮间带到几千米海深都有分布,珊瑚可分泌钙质外骨骼,形成被称为“海底花园”的珊瑚礁(岛)。珊瑚幼虫在海水中经数小时至数周的浮游生活后,沉落海底,从此终生营固着底栖生活。因而,珊瑚的地理分布,全靠其幼虫游泳传播开来。幼虫浮游时间长的种类,地理分布广;反之,分布狭窄,一般生活在远离海岸的温暖、盐度正常、水体流动的清洁浅海中,仅少数具特殊构造者能适应混浊水体。在中国,造礁石珊瑚大多分布于20.5°N以南的热带海域,尤其是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海南岛等海域,最北端可至福建东山。
栖息环境
珊瑚全部为海生种类,为独立或成群的水螅型,没有水母型,为营底栖固着生活,一般海水的深度在180米以内的温暖海域里较适宜于珊瑚动物的生长,有少数单体珊瑚可以生存于冷水或海水深度超过2000米的海域里。在低温的条件下一般是不利于珊瑚骨骼的发育。造礁珊瑚的生活条件较严格,海水温度为25°~29℃,盐度正常,海水清洁,水深在28米以内的热带浅海最有利于它的生长。
珊瑚单体可以固定在硬质底或埋在软泥和沙中,群体形式如造礁珊瑚可以建造骨架。石珊瑚目是珊瑚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能够形成碳酸钙骨骼,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动物,需要高温、高盐、高透明度和硬质底的生活环境。石珊瑚的生存依赖于共生的虫黄藻(zooxanthellae),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虫黄藻吸收石珊瑚产生的含氮废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为石珊瑚提供氧气、除去废物,并加快其碳酸钙的生产。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珊瑚是食肉动物,通过使用刺丝囊捕捉猎物,一般以小型的自游生物和浮游生物为食,珊瑚虫袋状,顶部中央为口,口的周围长有一圈触手,触手捕捉食物经口部叠入体腔(腔肠)内消化。其中海葵目体型很大,体长可达200毫米,大多数物种生活在温暖的水域。它们以鱼类为食,触角上有大量的刺丝囊,可以捕获鱼类。
共生关系
珊瑚按生态功能,可分为两大组,有共生藻,即虫黄藻(Gyanodiniwm mic-roadriaticam)的珊瑚称为可造礁珊瑚,而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不可造礁珊瑚。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虫黄藻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珊瑚利用虫黄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氧气进行呼吸,当珊瑚出现病态或死亡时,虫黄藻离去。
捕食关系
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也叫长棘海星,个体大,反口面骨板间隔很宽,各板有一个长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锐。腕外端棘特别发达,长可达45~50毫米。筛板6~8个。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栖息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域热带珊瑚礁环境,主要食物是珊瑚。棘冠海星进食珊瑚时,它会将胃外翻,并在活珊瑚身上分泌消化液,最后吃到只剩下珊瑚的骨骼,一只海星一天内可吃掉1800平方厘米面积的珊瑚。
防御攻击行为
珊瑚的消化腔内具多数辐射状的隔膜,这些隔膜都是成对排列,由于隔膜的存在将消化腔分成多室,在初级隔膜上,往往有小孔,使相邻的小室彼此相通。隔膜的游离缘形成隔膜丝,隔膜丝沿隔膜的边缘下行,一直达到消化循环腔的底部,有的达底部时形成游离的线状物称为枪丝(毒丝),其中含有丰富的刺细胞,当动物收缩时经常由口或壁孔射出,有防御及进攻的机能。
造礁条件
珊瑚礁,包括裙礁、堡礁、环礁3种类型,是热带水域以造礁珊瑚为主分泌的钙质生物遗骸沉积,以珊瑚骨骼为主形成骨架,并填充其他生物的骨骼碎片,形成石灰岩岩礁。造礁珊瑚的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浊度有较严的要求:海水温度不低于18℃不高于36℃,最佳水温为25~30℃;盐度为27~48℃,最适盐度为34~36;在低潮面与水深50米间,最佳水深为0~20米。以上条件是利用珊瑚礁研究海洋环境变化的基础,包括地平线变化、海水温度变化、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等。
生长繁殖
繁殖
珊瑚有单体和复体之分。有的珊瑚终生单独生活,分泌的骨骼称单体珊瑚,有的珊瑚石过群体生活,每个珊瑚虫所分泌的骨骼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称复体珊瑚。单体珊瑚为有性生殖;复体珊瑚为无性生殖,即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一个个体,再以出芽或分裂的方式繁殖形成复体珊瑚。
有性生殖方面,包括体内及体外受精。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产生,经口排入海水中。受精卵通常发生于海水中,有时亦发生于胃循环腔内。通常受精仅发生于来自不同个体的卵和精子之间。受精卵发育为覆以纤毛的浮浪幼虫,能游动。数日至数周后固著于固体的表面上发育成水螅体。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后不与原来的水螅体分离。新芽不断形成并生长,于是繁衍成群体。由于珊瑚的种类太多,而每种的生殖季节皆不大相同,所以并没有固定的生殖季节。
有些珊瑚体的碎片可以通过再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的珊瑚体,个体和珊瑚体再生时至少包括2个第一级内隔壁之间的那部分碎片,大致为多数单体珊瑚的1/6。
发育
珊瑚是雌雄同体的,受精卵后的卵细胞发育成自由游泳的浮浪幼虫,单体的珊瑚虫可以经过出芽增殖发展形成复体,也可以由个体间的增殖而成为复体。绝大多数珊瑚的浮浪幼虫都经由附着、变态等过程而形成新个体;少部分终其一生均行自由生活,因此不需附着而直接变态产生新个体。至于生长季节,一般认为排放精卵的时机和光线强弱、温度高低、月亮盈亏、潮汐等环境因子有关。珊瑚在发展初期表现为两侧对称,口向一定的方向延伸,隔膜上粗大的肌肉显著的呈左右对称排列(低等腔腸动物为幅射对称)。成年期由于隔膜发育了,显示了幅射对称。珊瑚体壁的外胚层,具有分泌灰质或角质骨胳之功用。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珊瑚有利于快速增加珊瑚数量,既能应用于恢复珊瑚礁生态,又可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珊瑚人工养殖将逐步成为海洋经济大开发的重要环节。在国外,按照珊瑚培育环境,又可分为原地培育技术和异地培育技术两类。其中,珊瑚人工无性繁殖技术和珊瑚原地培育技术在东南亚、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珊瑚异地培育技术和珊瑚有性繁殖技术尚处在研究极端。
在珊瑚人工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方面,中国主要开展了造礁石珊瑚断枝培育研究,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2020年3月,中国首次完成造礁珊瑚在与外界隔离的人工循环水环境下,经过2年多的无性繁殖,从珊瑚小断枝上,培育成长为直径20厘米的母体,再到人工可控环境下排精排卵,进行有性繁殖的全过程。珊瑚人工养殖技术按照珊瑚自身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繁殖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两类;按照珊瑚培育环境,又可分为原地培育技术和异地培育技术两类。截至2022年,中国使用较多的造礁石珊瑚断枝培育方法包括珊瑚树断枝培育法、浮床断枝培育法、缆绳断枝培育法等。
在人工干预下开展珊瑚由受精卵的形成至发育为新个体的相关技术,此技术具有繁殖力强、遗传多样性高,不足之处是具有季节性、母体/幼体运输困难、幼体死亡率较高等。截至2022年,国外已开展相关研究,尚不具备大规模与产业化应用的能力。
在人工干预下珊瑚通过出芽生殖、分裂、珊瑚虫脱离、断枝培育等方式发育成独立个体的相关技术,此技术成本相对较低、可操作性强,已应用于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局部海域的珊瑚礁生态修复。
珊瑚原地培育技术是指在自然环境如靠近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水域中培育珊瑚的相关技术,又可分为移植、园艺式养殖、人工礁养殖等技术,此技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已在相关海域开展大规模人工繁育。
珊瑚异地培育是在人工环境中培育珊瑚的相关技术,包括循环海水培育系统、近岸流动海水培育系统、养殖箱培养以及珊瑚驯化与繁育等,此技术具有生存环境好,存活率较高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可用于珊瑚移植、观赏以及制药等。
养殖装备
珊瑚养殖装备主要包括专门用于珊瑚移植的专业化珊瑚作业船舶,用于珊瑚养殖的海上浮式珊瑚养殖平台,用于珊瑚养殖的海底固定式养殖装置等。
在中国,2015年,杭州冷倍冠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珊瑚人工养殖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珊瑚养殖池内的盐度、亮度、温度、含氧量等参数进行检测及进行针对性改善,最大程度保证珊瑚生长环境稳定。2017年,浙江海洋大学提出一种海底珊瑚培养装置的发明,包括基座和若干培养盆,能够稳定在海底定位。2018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提出了半开放式珊瑚养殖系统,通过模拟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建立一套具有供水、光照、造浪、供氧控制的养殖系统以及养殖水过滤处理的循环系统。同年,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在三亚崖州湾海域建立了海上木质珊瑚养殖试验浮式平台,配套4个高密度立体养殖专用笼。2019年,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提出一种适合在海上进行珊瑚养殖的浮式装置发明,包括养殖平台、养殖架、养殖链、养殖板和提升机构等部分。
保护情况
种群现状
截至2021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国际珊瑚礁倡议组织(ICRI)联合发布珊瑚礁修复报告——《将珊瑚礁修复作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战略之一》。该报告指出,面对不断升温的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多达50%的珊瑚礁已经消失。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即使全球升温幅度被成功控制在1.5℃以内,到2050年,可能失去90%的珊瑚礁。
截至2024年1月,珊瑚虫纲下有412个物种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如摩鹿角珊瑚(Acropora cervicornis)、柱子珊瑚(Dendrogyra cylindricus)、光滑花珊瑚(Eusmilia fastigiata)等,11个物种数量趋于稳定,3个物种种群数量趋于上升趋势,如大西洋枇杷珊瑚(Oculina patagonica)。
致危因素
2018年4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珊瑚礁研究项目中心表示2016年的海洋热浪不仅造成大堡礁珊瑚严重白化病、死亡,也导致构成珊瑚礁的珊瑚群落发生变化。2016年至2017年,由于海水升温,大堡礁罕见地连续两年出现大规模珊瑚白化。2016年,大堡礁北部的珊瑚死亡数量最多;而在2017年,中部地区受影响最严重。一些珊瑚迅速被高温杀死,另一些则在一段时间后死去。珊瑚死亡导致独立礁石上的珊瑚种类发生变化,成熟且多样化的珊瑚礁群落正在退化,只剩下少数顽强的物种。
在珊瑚虫纲动物里,有816个物种的生存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例如苍珊瑚(Heliopora coerulea)、气泡珊瑚(Plerogyra sinuosa),因受到农业和林业废水、生活及城市污水的影响而种群数量出现减少情况。
在珊瑚虫纲动物里,有808个物种的生存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例如美丽鹿角珊瑚(轴孔珊瑚属 cervicornis),在从20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一场疾病事件导致该物种的覆盖范围、丰度和占据范围下降了 80~98%(Davis 1982,Aronson 和 Precht 2001)。
保护级别
截至2023年2月,珊瑚虫纲下多个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其中黑珊瑚目目、石珊瑚目(Scleractinia)、笙珊瑚科(Tubiporidae)、苍珊瑚科(Helioporidae)的所有种被列入附录Ⅱ;红珊瑚科(Coralliidae)下的位于中国的瘦长红珊瑚(Corallitum elatius)、日本红珊瑚(Corallitum japonicum)、皮滑红珊瑚(Coralltum konjoi)、巧红珊瑚(Corallium secundum)被列入附录Ⅲ。
截至2024年1月,珊瑚虫纲下26个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红色 List)列为极危(CR)、27个物种被列为濒危(EN)、203个物种为易危(VU)、180个近危(NT)、280个无危(LC)。
在中国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珊瑚虫纲收录情况如下:
保护措施
2018年12月,国际珊瑚礁学会(ICRI)发布了NOAA更新的《珊瑚礁保护战略规划》(NOAA Coral Reef Conservation Program Strategic Plan),更新后的战略规划概述了NOAA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一切的愿景。该战略规划将指导未来的珊瑚礁研究和保护工作。规划确定了减少对珊瑚生态系统的三大威胁:“气候影响”、“不可持续的捕捞”和“陆基污染源”的方法,并纳入了一个新的工作重点——珊瑚种群恢复。
2022年4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紧急计划,保护珊瑚礁世界遗产。该组织警告,所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珊瑚礁都面临同样的危险:它们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珊瑚礁保护和恢复是教科文组织认可的“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海洋十年”)的关键行动之一。强韧珊瑚礁倡议将持续至2024年,总计募集资金1000万美元。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珊瑚礁基金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珊瑚礁的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战略的投资。全球共有29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珊瑚礁,该伙伴关系将探索协作机会,优先支持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19处。
珊瑚虫纲下的物种鹿角珊瑚根据美国濒危物种法案被视为“受威胁”,也被列入《委内瑞拉国家红色名录》。在墨西哥,该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名单(NOM-059-SEMARNAT-2010)下的“特殊保护”物种。在美国,这个物种出现在许多海洋保护区,包括佛罗里达群岛国家海洋保护区,比斯坎国家公园,干托尔图加斯国家公园。它也存在于Hol Chan海洋保护区(伯利兹)和埃克苏马群岛陆地和海洋公园(巴哈马)。在美国水域,出于商业目的捕捞珊瑚是非法的。
扭曲蘑菇珊瑚(Cycloseris distorta)被多个国家列入保护区范围,例如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州海湾群岛动植物保护区(IUCN VI 类);加利福尼亚湾岛屿和保护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N (ii)(iii));卡波圣卢卡斯动植物保护区(自然保护联盟 VI 类);卡波普尔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联盟 II 类);玛丽亚岛生物圈保护区(自然保护联盟 VI 类)等。
价值
生态价值
珊瑚礁和珊瑚岛能够给许多海洋动物如蠕虫、软体动物门、海绵、棘皮动物、甲壳亚门和鱼类等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遏制海底荒漠化;珊瑚礁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一方面维持自身动态平衡,一方面调节海洋环境和保护海岸环境。通过生物作用维护二氧化碳和钙的收支平衡,同时也调节海洋种群食物链的平衡。珊瑚礁养育了1/4的海洋生物种类,还有近1/3的海洋鱼类生活在其中,珊瑚礁也是高效的天然防波堤。正常珊瑚礁的结构非常复杂,表面崎岖不平,充满裂缝和坑洼。这使它们能打碎海浪,通过摩擦消耗海浪的大部分能量,降低抵达海岸的海浪高度。
除此之外,珊瑚能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酸钙,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同时珊瑚也是海水的过滤器,无数细小的珊瑚虫用它们的触手不停地过滤着海水中各种微粒,从中获取营养和保持海水的洁净。
经济价值
珊瑚骨骼可作工艺品,具有观赏价值。如红珊瑚作为海洋珍宝之一,其骨骼具有鲜艳的色泽,价格昂贵,可用作制造项链、戒指、坠子、胸针等饰品,经过精雕细琢过的红珊瑚工艺品,因价值连城,多被国家博物馆和珠宝商收藏。红珊瑚还具有药用价值,珊瑚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而无镶嵌的红珊瑚项链、手链、坠链常年贴身佩带对活血保健有益。
珊瑚礁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含有煤炭、铝矾土、锰矿石、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珊瑚灰岩可用作烧制石灰、水泥的原料,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
珊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珊瑚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根,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或文石,硬度为3至3.9度。由于珊瑚生长在200至2000米的大海深处,每20年才能长一寸,300年也仅仅长出千克,所以被视为藏中极品。而其中,又以其形如树、其色似火的红珊瑚为最佳。早在16世纪中期,地中海沿岸的红珊瑚贸易已十分繁荣,因而催生了许多价值极高的红珊瑚艺术作品。截至2015年,世界红珊瑚的采获量每年约在100吨至400吨之间,其价格多为黄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顶级阿卡级(AKA)鸽血红珊瑚价格每克可卖到了2万元左右;普通AKA级涨到了6000元;MOMO级也都在1000元以上。顶级红珊瑚做成精美饰品后则卖价更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的珊瑚鼻烟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某场拍卖会上,就曾以2.8万港元成交。
研究价值
20世纪末,美国建筑学家就受“珊瑚总是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繁殖壮大”这一生长过程启发,通过在海水中沉积金属化合物将普通的钢丝转变成坚硬、强度高的网管,用于铺设海底管道、人工堤和人工渔礁。此后,日本建筑研究人员受此启发,建造出了坚固的“贝壳房屋”。
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墨西哥黑珊瑚身上有一种天然的能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前列腺素。墨西哥黑珊瑚体内的前列腺素体量大、墨西哥黑珊瑚再生前列腺素的能力也很强。2010年初,英国科学家又发现,在珊瑚礁上有一种寄生水草,这种水草自身能产生一种天然的防晒复合氨基酸,这种水草能抵御紫外线。科学家据此认为,人类在服用了含有这种水草防晒复合氨基酸的药片后,可以在皮肤和眼睛上形成天然的防晒屏障,这种用珊瑚寄生水草提取的防晒药物已经上市。
危害
释放毒素
纽扣珊瑚(Zoantharia,又称六放虫),它们中的部分成员会释放一种剧毒物质——水螅毒素(Palytoxin)。这种毒素不仅对其他珊瑚有毒,对人体也是有毒的,只要少量即可致命,而且会有一定概率随着温度变化变成气体,对正在清理海水缸的人造成伤害。2019年,英国《每日镜报》报道,英国一家五口在清理鱼缸时,由于吸入珊瑚释放的毒气后险些丧命。
珊瑚皮炎
珊瑚中少数种类可蜇人,它呈辐射状,其触手上有许多有毒的刺胞,是用作自身防卫和攻击其他生物的器官。珊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因素引起皮肤损害:刺丝囊毒素的作用、外骨骼锐缘的切割作用、异物反应及继发性感染等。可能受到伤害的高危人群主要有渔民、养殖工人、游泳者、潜水者等。
防护治理
气候变暖会使珊瑚将生活在其组织内提供营养的共生藻类排出,这导致珊瑚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影响。研究表明珊瑚与共生藻类的关系可以帮助白化珊瑚在持续温暖的水域中恢复过来,另外,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可通过提高珊瑚礁的耐热性,来帮助珊瑚礁对抗白化的破坏性影响,通过增强珊瑚体内微藻共生体的耐热性,使这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对温度诱导的白化更有耐受性,其中微藻共生体是一种生活在珊瑚组织内的微小藻类细胞。
相关产业
产业现状
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澳大利亚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千米,最宽处161千米。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千米,北端较靠近,最近处高海岸仅16千米。在落潮时,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旅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198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的各种珊瑚礁地貌,尤其是岛屿和沙洲,成为中国远海渔业活动和其他海事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成为海洋国土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截至2005年,海南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潜水观赏珊瑚礁的基地。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自从1997年开展珊瑚礁潜水旅游观光以来,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从2001年起,三亚市旅游产业产值已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3/4。
产业发展
珊瑚商业应用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世界珊瑚的渔获量在100吨~400吨,年交易量高达10多亿美元;2014年,顶级红珊瑚的价格为18000元/克~20000元/克,超过黄金时价的90倍;水族爱好者、水下探险爱好者也为珊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市场空间;同时,由于死亡珊瑚的骨骼经过热处理可以用于人类骨骼修复,在医学方面也具备一定市场前景。
代表物种
红珊瑚
红珊瑚属于八放珊瑚亚纲红珊瑚科红珊瑚属,适宜生活在硬底、流急、无沉积物(特别是无陆源性沉积物)、水清、低光照、8℃~20℃低温的海域,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区域。红珊瑚营群体生活,个体直径一般为0.5毫米~2厘米,每个个体具有8个羽状触手。隔膜8个不成对,隔膜肌向腹生长,隔膜丝单叶状。仅有一个口道沟,位于腹面。红珊瑚虫的软体组成包括中胶层、内胚层和外胚层。外胚层能分泌骨骼,成分为碳酸钙,骨质坚硬。骨骼多在体内,或者由体内伸向体表。
红珊瑚寿命长但生长缓慢,幼虫附着之后10年~20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产卵,其浮浪幼虫是负趋光性。多数是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隔膜上,配子来源于内胚层间细胞。在生殖期,其将生殖细胞排到体外,在海水或胃腔中受精卵,经过浮浪幼虫阶段后发育为成体。红珊瑚主要用于制作首饰和工艺品。大的树枝状珊瑚一般用于雕刻人物、花鸟等工艺品,质量好但略小的红珊瑚可制成项链、戒指、吊坠或胸针等饰品。中国市场上所见的红珊瑚,主要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
蓝珊瑚
苍珊瑚指蓝色、浅蓝色的珊瑚。它是八放珊瑚亚纲——苍珊瑚目下的一种珊瑚,是唯一可以长出大型骨骼的珊瑚,也是宝石级珊瑚中唯一的一种造礁珊瑚。造礁珊瑚通常质地粗糙,孔隙发达,生长迅速,蓝珊瑚也有较多的孔隙,常呈树状、簇状,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海域。
相关文化
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古印第安纳州都有关于珊瑚的记载,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在印第安文化中,珊瑚则被视为“大地之母”的化身。此外,伊斯兰教典籍《伊斯兰教圣经》中也有关于珊瑚的记载。
在中国,有关珊瑚的记载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中国先民早将西汉初岭南地区南越王进贡的珊瑚,称为“烽火树”,取其形如树、色如火的特征,刘彻时则称为“珊瑚”。《唐新修本草》卷四记载:“珊瑚,生南海,似玉红润,中多有孔,亦有无孔者。又从波斯帝国(注:伊朗)及斯里兰卡(注:斯里兰卡)来。”根据此记载,唐朝的先民就已经知道珊瑚产在南海比较温暖的地方。此外,唐代苏颂的《图经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关于珊瑚的记载。
参考资料
【世界博览】珊瑚:神奇美颜的千年灵物.《世界博览》期刊.2023-12-30
Anthozoa.www.catalogueoflife.org.2024-01-12
广西防城港边防查获286袋野生珊瑚 俗称“牛血”放归海洋 .新华网.2023-12-25
Anthozoa.www.iucnredlist.org.2024-01-1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1-1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1-13
Anthozoa.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1-13
Anthozoa.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1-12
珊瑚人工养殖装备产业发展需求分析.《中国水产》.2023-12-27
海洋生物的“大基地”-珊瑚礁.关注森林网.2023-12-26
Octocorallia Haeckel, 1866.catalogueoflife.org.2024-01-18
Hexacorallia.catalogueoflife.2024-01-18
Ceriantharia Perrier, 1893.catalogueoflife.2024-01-18
70.8珊瑚馆丨神奇珊瑚在哪里?.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12-26
美艳珊瑚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科技日报社.2023-12-30
珊瑚礁修复报告发布 多达50%的珊瑚礁已经消失 .中国国情.2024-01-19
Anthozoa - Class.iucnredlist.2024-01-19
央视影音客户端.新华网.2024-01-19
Blue Coral.iucnredlist.2024-01-19
Bubble Coral.iucnredlist.2024-01-19
Staghorn Coral.iucnredlist.org.2024-01-14
国际珊瑚礁学会(ICRI)发布:NOAA更新《珊瑚礁保护战略规划》.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4-01-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紧急计划保护珊瑚礁世界遗产.中国新闻网.2024-01-19
Distorted Mushroom Coral.iucnredlist.2024-01-19
珊瑚礁白化与生态平衡.海南海洋监测预报.2024-01-19
美丽而濒危的珊瑚礁.中国网.2023-12-26
评估热带海域环境污染的指标生物——珊瑚.广东省林业局.2024-01-19
刺胞动物门.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30
冷门珊瑚逐渐走红 千年灵物身价翻倍潜力大.人民网.2024-01-19
珊瑚:鲜为人知的秘密.海南大科技杂志社.2023-12-30
可怕!一家人清洗鱼缸差点命丧黄泉,原来是珊瑚释放了致命毒气.中国网推荐.2023-12-30
70.8珊瑚馆丨珊瑚塌房,清纯人设却被发现爱打群架 ——点击围观珊瑚大型塌房现场.海洋媒体实验室.2023-12-26
看到绚烂的珊瑚和水母,想与它们来一个“亲密接触”,NO!小心刺胞皮炎~~~.西安交大二附院.2023-12-27
白化的珊瑚有望在温暖水域中“康复”.中国青年报.2024-01-19
珊瑚白化:科学家“找到让珊瑚更耐热的方法”.中国网.2024-01-19
红珊瑚.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30
美丽的海葵与珊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