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董乡
北董乡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南,南屏紫金山,北临浍河水,全乡有34个行政村,3.8万人,6.5万亩耕地,河流纵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曲沃县第一大农业乡。曲公路穿乡而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有种植蔬菜的历史和经验。
北董乡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达41.9%,为曲沃县最佳人居环境乡。全乡辖34个行政村,8981户农户,常住人口27936人(2020年),耕地面积6.5万亩,人均耕地1.7亩,是曲沃县第一农业大乡。
北董乡入选2018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民国26年,实行编村制,北董为第二区,辖史村、北董、义门、南林交、西杨、东闫、西吉必七个编村。
民国36年4月曲沃解放,曲沃县设城关市、一区(凤城)、二区(北董)、三区(侯马市)、四区(高显)、五区(曲村)。
1956年4月撤区建乡,曲沃县辖城关镇和候马、史店、曲村、安居、高显、西杨、营里(后改北董)7乡。
1958年11月,撤乡镇建立人民公社。曲沃县设卫星(城关)、东风(北董)、飞跃(史村镇)、幸福(曲村)、建设(候马)五个人民公社。1959年东风(北董)人民公社,改划为北董人民公社。
1984年7月,恢复乡镇制,北董人民公社改划为北董乡。2001年撤乡并镇,原下裴乡和北董乡合并为北董乡,辖34个村民委员会。
北董乡——辖北董、义门、东周、吉庄、北属寺、南属寺村、南下郇、北下郇、东下郇、西闫、东闫、李野、白水、景明、东明德、西明德、东堡、西堡、南林交、北林交、西周公国、营里、许家堡、河南西、上裴庄、下裴庄、交里、任庄、裴南庄、山底、安鹄、薛庄、窑院。
地名记略
曲沃县《主·诗·唐谱》载“唐叔虞曾孙晋成候徙居曲沃“。乾隆《新修曲沃县志》载曲沃可见名,名以沃也。《尔雅》沃泉悬出,悬出,下出也。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西北经青玉峡,东流袱石,至白石山,悬而为沃泉(景明瀑布)。又东折白水村,九曲而北入于浍,西流入汾。凡曲沃、新田两都襟带,皆此沃水之所回盘旋也,是为曲沃命名之由。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曲沃县北董乡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南屏紫金山,北临浍河水,东邻绛县,西接侯马市,境域面积89.6平方公里。紫金山风光秀丽,浍河水碧波荡漾,景明瀑布、交里桥、千年银杏树、三县顶、任庄扇鼓、铜殿悬冰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浍河,天河,溢沟、沸泉一库、二库等五座水库错落有致,黑河、天河、浍河交汇于此,农田自流灌溉网络,纵横交错,阡陌相通。西有南同蒲,北有侯月线,曲绛公路横贯东西,村村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北董乡南部紫金山隆起,基岩出露,有裂隙水涌出。窑院山与候马张家山之夹沟,裂隙水涌出,冬春两季,气温低,南山遮阳,形成冰挂,至来年四月在古晋遗址观至为悬冰,古称“晋殿悬冰”。三县顶下薛庄峪数股泉水涌出,形成细流,汇于薛庄水库。山底村农民高合江、柴玲霞夫妇在薛庄峪建滚水坝、提灌站,拦水上紫金山,在三县顶北麓绿化荒山8000亩。春来花满山,秋到满山果,景色迷人,风光无限。景明山“沸泉”涌出,流量0.46立方米/秒。曲沃县在景明村设沸泉灌区管理委员会,灌区建沸泉一库、二库,修干渠三条,长25.75公里,支渠98条,长84.47公里,桥涵122座,闸75个,跌水404处,倒虹吸2处,至2007年灌溉北董乡23个村,乐昌镇4个村,灌溉面积3万亩,并向溢沟、浍河输水。紫金山前冲积平原,南高北低,至天河、浍河断裂为沟壑区。东部较为平坦,西部河南西、裴南庄、安鹄、薛庄、窑院一带为沟壑区。
中部和北部呈东高西低展向,浍河、黑河、天河三条河流皆由东向西流向,交浍于上裴庄、下裴庄一带,由于河流切割,形成北部北董、东周、平乐、义门、北属寺旱沟壑区;中部李野、东堡、西堡、营里旱塬沟壑区。
境域
北董乡位于曲沃县东南端,地理坐标:北纬35°33′到35°51′,东径110°24′到110°37′。南屏紫金山,北临浍河水,东临绛县,西接侯马市,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89.6平方公里。
地质
紫金山前大断层,位于白水、任庄、窑院一线,东西走向,呈12公里。断层倾向东北,南盘相对上升,北盘相对下降,为正断层。推测断层距在1000米以上。地貌有比较明显的断层三角面。断层由东南延伸至绛县境内。
地貌
紫金山东西蜿蜒,主峰三县顶海拔1118米。岩石裸露,地热陡峭,沟深谷幽,植被稀少,为土石山区。丘陵阶地区,分布在紫金山前倾斜平原缘部和浍河南岸、黑河市北岸,海拔500——600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沟壑呈U型和V型,切割深。新生代时期,紫金山隆起较强烈,紫金山西端邻近候马市隘口一带,第三系及第四系,半胶结砂砾岩,砂层被抬升到海拔520米左右。紫金山前有清晰的夷平面分布,反映出新构造运动具有间隙性上升特点,紫金山前基石埋藏较深。
气候
全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温、夏热、秋凉、冬冷,冬夏两季略长,春秋两季略短。年平均气温12℃,冬夏温差大。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冬夏温差达29.7℃。一般每年在十月下旬,低气温降至0℃或0℃以下,翌年4月上旬上升至0℃以上。全年大于10℃积温为4395℃。
地温
据1977——1978年记录,年平均地面温度15.3℃,1月地面平均温度2.3℃,7月地面平均温度30.4℃。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70.7℃,出现在1977年7月1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25.3℃,出现在1984年12月18日。一般在11月中旬地面开始有冻土,冻土深度10厘米,一般在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解冻。1977年最大冻土深度52厘米,日期为1月8——23日、2月4——8日。
降水
据1954年至1988年35年记录,年平均降水量为525.7毫米。年际变化较大,1964年降水最多,为825.5毫米,1957年最少,为310.4毫米。丰枯差为515.1毫米,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至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其间有多次暴雨出现。
蒸发
年平均蒸发量为1722.8毫米,1957年最大,为2969毫米,1964年最小,为1344.2毫米。
风
春冬两季多风,春季东南风偏多,冬季西北风偏多,平均风速1.8米/秒,风内2级,最大风8级,年平均出现3次左右。景明山口,一年四季风大,平均风力6级。
日照
年平均日照2474h,1965年最长,为2703h,1964年最短,为2050h;6月份日照时数最长,为265h,2月份最短,为164h;3至10月份累积日照为1778h。1988年日照2143h,少于平均年330.7h。
无霜期
年无霜期平均为189天,1988年最长,为228天。1970年最短,为169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0月中下旬,最早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中下旬。
水文
境内河流有浍河、黑河、天河,均由东向西汇入汾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浍河发源地有二:一在浮山县桑王庙,一在沁水县大岭,至翼城大河口汇流后称浍河。流经平乐县、东周、北董、上裴、下裴、交里入乐昌市境。有支流黑河市从下裴流入。黑河,源于绛县,从南属寺流入,上游潜流,至李野村出露地表。经东堡、西堡、营里、西周、上裴、许家堡、河南西、下裴入浍河。流程10公里,流域面积28.9平方公里。天河,古称绛水,汇沸泉,龙底泉等水而成。流经景明、白水、东明德、西明德、南林交、北林交、营里至西周与黑河合流,流程9.5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河底宽15米左右。泉水:沸泉,出自绛县沸泉村,沸涌而东,又折西北,经青玉峡至白石山,急流直下30米,与景明形成瀑布,即所谓“沃泉”。年清水径流量1100万立方米,由天河入黑河再入浍河。地下水:紫金山中多泉水,最大泉流为沸泉。北董乡南部是紫金山倾斜平原孔隙水承压区,面积21.4平方公里,地下水埋藏深度为50—130米,单位涌水量为0.72t /hm,渗透系水为0.39m/d,影响半径为265m,水质属重碳酸型和碳酸硫酸氯化型,矿化度一般不超过0.5g/L。北董乡北部浍河南岸为黄土高原孔隙潜水区,地下水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地下水量不丰富,埋藏深度30—50米,单井出水量7.8 t /h,单位涌水量0.67 t/hm,渗透系数为1.22 m/d,影响半径110m。水质有重碳酸型、重碳酸硫酸型、重碳酸硫酸氯化型,矿化度一般为0.4—0.7 g/L。北董乡浍河、黑河、天河河流一、二阶地,井深5至20米,地下水丰富,单位涌水量1.89—13.4 t/hm,渗透系数为1.96—15.81 m/d,影响半径144—299米。水质主要为重碳酸硫酸型,矿化度0.3—0.7 g/L。北董乡黑河以南为河流冲击平原孔隙水区,面积8.3平方公里,水量十分丰富,地下水埋藏浅,单位涌水量30.6 t/hm,渗透系数47.6 m/d,影响半径392米,主要为重碳酸硫酸氯化型,矿化度0.4—0.8 g/L。
经济
曲沃县北董乡人民政府明确了“打造三晋大蒜第一乡,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大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特色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大蒜生产,“田成方、树成网、渠相连、路畅通”,片片绿洲,一派生机,是临汾市乃至全省最大的优质打蒜生产基地,号称“三晋大蒜第一乡”。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区划
村名解析
北董
相传为春秋时晋国太史姓董狐(周人辛有的后裔)的故里。位于县城东8公里处。
南董东堡
为北董之派生村。位北董之南,分东、西两堡,各自形成独立的居民点,故名。村南傍黑河,地形南低北高。
南董西堡
北董之派生村。原和东堡统称南董,后分为东西两堡,故名。
下裴庄
因姓氏得名。据考,裴度山西闻喜县人,李纯时官拜中书侍郎,居官清正,以身系天下安危,深受人民敬仰,其后裔从闻喜徙居于此。原名裴庄,后因派生村遂冠以方位而别之,故名。北傍浍河,南临天河,地形西北多沟,东南平坦。
王家园
历史上原为王姓经营的果园,后因徙居人多,形成村庄,故名。位县城东5公里,紧靠天河。
李野
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曾屯兵于此,故名。该村有李牧墓,现仅存一土丘。
东明德
雅化名:取义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因位天河之东,故名。
白水
古名泰和堡。因背依白石山,村傍绛水,后更名为白水。,《县志》载:明代诗人无名氏赞白水云:"山村名白水,绛水忘其初,地下桑生笑,令人不读书"。该村在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绛山脚下,地形倾斜,沸水绕村。
西阎
因姓氏得名。古称北阎,旧址在村西马头桥一带,因洪水淹没,移居于此,因为东阎之西,故名。
西阎堡
古称泰和堡。后归属西阎,更称西阎堡。
东阎
因姓氏得名。
溢沟
因溢沟水得名。
杨家窑
因姓氏得名。位溢沟内西坡上。
北下郇
按地理形势,因位居杨庆之下而得名。明代成化年间因争水分治,形成四个自然村,各冠方位而别之。
南下郇
系北下郇之派生村。该村北门内有银杏苗木一棵,干粗两围,树龄约六百余年。为稀有树木。
西下郇
系北下郇之派生村。
东下郇
系北下郇之派生村。
南属寺
以古寺院得名。该村北昔有大觉寺,居民耕地均属寺中所有,每年向寺院交粮,因位寺院之南,故名。
北属寺
因位于大觉寺北,故名。
东周
原名东洲,因位浍之畔得名。清乾隆《曲沃县志》载名为东洲,以后演化为东周。
平乐
为雅化名。民间传说当地曾落过不死鸟,来过麒麟。据考,其名称来历,或取义于汉东方朔七谏之一《平乐观赋》:"凤凰来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芽"。象征太平盛世,取名平乐。
上平乐
系平乐之派生村。1958年修浍河水库时,坡下部分居民迁移坡上,形成新居民点,1980年经政府批准命名为上平乐。
吉庄
系吉必之派生村。因村址为吉必耕地,为耕作方便,部分居民徙居于此,取名吉庄。
义门
原名仪门,该村西南角昔日有一大门旋,门额上书"仪门"二字,义门系演化名。其来历须再考。
许家堡村
全村以姓许者居多是典型的自然村。清朝由上裴许氏家族迁出独立成村有200余年历史。
特色产业
北董乡成立了曲沃县长青大蒜专业合作社,建成优质无公害绿色大蒜生产基地3万亩,辐射周边市县大蒜面积10万亩;拥有晋都绿色酱菜厂,北董大蒜切片厂,东明德大蒜批发市场,绿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四个实体,主要从事打算粗加工,深加工,销售。
北董乡境内河流纵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曲沃县的旅游名乡。旅游是该乡的一大亮点,发展北董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然景观
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北董乡景明风景区,山、水、峡谷、溶洞、温泉、瀑布等自然景观,山势峻峭,水流潺潺,峡谷幽深,林木葱郁。
旅游发展
该乡成立临汾市景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南林交千年银杏树、断梁寺、龙王池、龙岩塔、龙岩洞、景明瀑布等纳入了景区范围,进行了综合开发,成功举办了五届旅游节,景区人文景观秀美,游客流连忘返,2012年游客已达10万人次,带动了全乡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北董乡的知名度,为北董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概述
人口资源
从安鹄、东下郇、东堡、西堡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考证,旧石器时代先民已在北董乡境内劳动生息。
1983年北董乡成立计划生育领导组。全乡实行计划生育。连续多年人口出生率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世率为10.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3‰。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0%,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达到了88.39%。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人口指标,并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验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乡农户8981户,总人口3.7518人,劳动力19729人,外出劳动力746人。
土地资源
全乡国土面积8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水地面积4.1万亩,旱地面积2.4万亩,临地面积2万亩,草地面积1万亩,居民用地4500亩,交通用地2000亩,水域面积4000亩,滩土面积5000亩。
矿产资源
乡境内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紫金山一带,有金矿,碳酸钙,高钙镁石等。
水利资源
乡境内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浍河、天河、溢沟、沸泉一库、二库等五座水库;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下郇、东下郇、北下郇、东闫、西闫、东明德、西明德、营里、任庄、南林交、北林交一带,为紫金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承压区,面积24.11平方公里。
旅游资源
乡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景明风景旅游区,依托沸泉一库、二库、青山峡,白石山,景明瀑布,龙岩洞寺而建,明清时代,学者顾炎武、傅山先生曾在此稍息,历代文人骚客为景明赋诗颇多。主要有清乾隆,曲沃县县令张坊,修曲沃县志,载有:贾鸣玺做春游景明园记:虑数曲沃山水者。必甲景明,数景明园林者。必甲白石,园之石。亡虑数十百片。必甲白云洞。园之木。亡虑数十百章。必甲松坛之五松……。明礼部尚书李浩作景明石桥记:曲沃城东南一舍许。有山曰景明山。即旧金山之支也。峰峦翠绿。迤逦嶙峋。其南曰沸泉。出绛县。平地出泉。若汤沸然。合流成派。故里人随其高下之势。杂治水磨水碓。大小辐。几百数焉。派送汨循峡流。至岭口。则流然下注。散涣澎湃。声若万雷。远视之。则玉虹高挂。廉笼其傍松怪石。槎牙参差。不可状。泉至此益众。流至此益洪矣。
明知府仇敬作景明瀑布:半壁飞流影。层崖一练青。泉寒嵌石骨。液冷泻银瓶。喷雾牵江湿。湔云出海亭。几湾龙瀚急。遥见水廉屏。
明代本县人兵部尚书李尚思作景明草堂:尘事都冥冥,村醉不醒。采莲摇碎玉。飞火落萤火虫。水绕千家碧。山过万对青。倦来即假寐,跌坐亦忘形。
邑人李永培作过景明草堂复游古寺登阁:为爱深林好。寻幽过草堂。染霜枫业赤。带露菊花黄。秋水低鸿雁。山村获稻梁。登高一豁目。风雨近重阳节。
邑人沈延杨作景明瀑布浪淘沙:面目似庐山,一样孱孱。欺他白石不知年,任是沧桑多变易。枕此高眠。放下水晶帘,隔断尘间,空明境界恁无边,晋国霸图何在也,匹练长悬。
南林交千年银杏树,千亩莲池,龙王池,龙泉寺等自然景观堪与景明旅游区相媲美。紫金山风光区分布在三县顶北鹿,面积1万亩,春来鸟语花香,芬芳四溢;夏临微风拂柳,荫满山坡;秋到果香扑鼻,满山红叶;冬至白雪皑皑,逶迤起伏。美丽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景明、鲁斑造桥、柏树洼的传说等等。更是把这些景点装点的扑朔迷离,让人神往。“晋殿悬冰”、“交里桥”、“三县顶”、“银杏树”均列入曲沃县八大胜景。
特产
北董乡是一个农业大乡、蔬菜大乡、三晋大蒜第一乡。主要生产大蒜、大葱、洋葱等20多种蔬菜,粮食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林果有红富士苹果、柿子、冬枣、红提葡萄等,中药材有黄芩、地黄、牡丹等,特色农产品有义门红薯、窑院西瓜、南下郇大蒜、南林交莲菜、北林交富红富士苹果、东明德大葱、西明德洋葱等。
交通
全乡村村通油路,有3个公路循环:一是东北部,东周、吉庄、义门、北属寺、南属寺公路循环6公里;二是中南部,北董、李野、北下郇、南下郇、东闫、西闫、下裴、白水、景明、东明德、西明德、南林交、北林交、营里、任庄、许家堡、西周公国、河南西、上裴公路循环20公里;三是西南部,交里、裴南庄、薛庄、山底、安古、窑院公路循环8公里。
文化
北董乡传统的民间舞蹈社火俗称红火热闹。自明清至民国,多在元宵佳节、庙会和拜神祈雨时活动。后来逐步演变为春节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有狮子、龙灯、高跷、抬阁、旱船、跑驴、锣鼓、秧歌、二鬼拌跤等。在全县有名的有义门雄狮、任庄扇鼓、南下郇飞龙、白水二鬼拌跤、裴南庄节节高,下裴庄桌儿抬阁,安鹄车子抬阁等。民间剪纸活动遍布全乡,主要有窗花、装饰花及生、葬、嫁、娶礼品点缀花,景明、东明德一带民间剪纸艺术较高,多次参加全县剪纸艺术比赛。2007年建北董有线电视管理站,全乡进行有线电视线网改造,34个村可接收有线电视节目42台套。有10个村建立农民阅览室,8个村建立农民文化、娱乐健身中心,共有各种健身器材98套件;古文化遗址遍布全乡,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安鹄、东下郇、西闫、营里、西明德、义门、平乐、李野、东堡、北下郇共10处;古墓葬有东堡春秋时期李牧墓,窑院清朝窑院文家坟;安鹄汉代安鹄古墓群。古建筑有龙泉寺,位于南林交村,元建明修,存大雄宝殿及禅房;和尚寺,位于东堡,存部分建筑物;石碑,东闫灵光祖师德业碑,释迦如来成道碑;安鹄清源王庙碑;薛庄新建水渠碑;李野地震碑;南林交分水图碑。景明烈士陵园,位于景明村南,明国37年,解放运城市时,解放军后方医院设此,有52位伤员逝世,葬于景明村南山脚下,占地1089平方米,后修建围墙,栽植松柏,辟为烈士陵园,纪念碑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曲沃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曲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