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乡
鲍家乡位于辽宁省北镇市,依驻地得名,据传明末有鲍姓人等三户,从河北省迁至沙子河南岸定居,逐步形成村落。原名沙河堡,后因鲍姓户多,故改今名鲍家。1946年称乡公所,1984年为鲍家满族乡。它是以水果产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导的农业经济型乡镇,葡萄产业历史悠久,素有“辽西葡萄第一乡”的美誉。
区位人口
鲍家乡位于北镇市西南边缘,医巫间山东侧。东接谬屯乡,西南隔医巫闾山与义县东场乡为邻,南界常兴店镇,西北连罗罗堡镇。距北镇市市区13公里,北镇至闫阳、元觉寺至五粮公路从境内交叉通过。村村通有柏油路,交通十分便利。鲍家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幅员面积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96公顷,林地面积584公顷,园地面积846公顷。合乡并镇后全乡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3326人,其中农业人口12497人,农业劳动力5467人。包括的民族有满、汉、回、朝鲜等族,以满族居多。
气候产业
鲍家乡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花生、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桃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下富含铁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鲍家乡近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鲍家乡人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注重实效,稳中求进,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区域优势,坚持“巩固一产,兴建二产,搞活三产”,鲍家乡的经济建没和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走势。2004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5267万元,畜牧业产值达4678万元。引资兴建了华云铁矿厂、灵山寺、大芦花、摩山湖风景名胜区。人均纯收入3871元,增长10%。
大力发展区域型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副产品品牌战略。全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葡萄产业,坚持一手抓巩吲规模,一手抓果质的提档升级。2004年,鲍家乡新增加了200公顷优质葡萄园区。在优质葡萄园区建设上,全乡以葡萄协会为依托,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推广农业科技,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乡葡萄生产已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形成了以元觉寺村为主、周边村为辅的优质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并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巨峰发展为多样品种:玫瑰香、青提葡萄、甲斐露、奥山红宝石、晚红等十余个品种,并相继在市食品博览会上获得优秀奖项。为了增加产品的价值,全乡共建有200多个大中型鲜储库。2004年全乡葡萄产量17375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使鲍家乡这一主导产业得以做大做强。
脱贫抓牛羊。鲍家乡的牛羊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优良品种培育,标准圈舍的修建,高科技水准的管理,规范的饲料搭配,程序的防疫灭病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牛羊养殖业产业化生产不断地巩围提高,一个经济效益可靠的支柱产业区在形成。2004年,鲍家乡牛饲养量已达到3283头,羊饲养量达到2335只。全乡有1700户从事牛羊养殖,占总农户的36%。2004年,鲍家乡依托集团带动农户,实行规模效益。在宏伟集团的支持下,全乡共建了5个肉鸡养殖小区,年出栏量28万只,使鲍家乡的部分富余劳动得了安置。
旅游资源
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旅游产业超长发展。2004年,全乡抓住全市发展旅游的契机,紧紧依托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相继招商兴建了灵山风景区、大芦花风景区、鹰山湖风景区。灵山、大芦花风景区是融会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山岳风气三大特色,具有旅游观光、宗教活动和住宿娱购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风景区,现已累计投资2500万元;鹰山湖风景区是融会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水上乐园、运动健身、餐饮住宿综合功能的大型旅游风景区,现已累计投资800万元。以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是鲍家乡经济翻天覆地的增长点,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民生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芦花风景区位于医巫闾山中南部第七条支脉芦花山的南天寺山至千家寨山一段,在鲍家乡桃园村境内,沿医巫闾山环山旅游路,南距青岩寺8公里,北距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景区20公里。因山间水分充足芦苇丛生,到秋季芦花飘扬而得名,素以山势奇峻,石耸峰峭而闻名。
芦花山是医巫闾山中南部较高的一条支脉,芦花主峰海拔630、1米,整个山峰似一巨石直插云霄,气势庞大。西坡曲径回环,长山大谷,东坡区“十八盘”险峻异常。四周山势雄奇,群峰环翠,峭壁如削,怪石嶙峋,脉岭相间,洞穴匿藏。大芦花不仅具塞北名山的冷峻粗犷,更有江南秀岭的温婉细腻,山间芦苇随处可见,沟溪谷涧流水潺潺,飞瀑深潭遍布山林。春天树绿花红,千峰竞秀;盛夏百丛蔽日,流水淙淙;深秋芦花漫舞,万山红遍;隆冬玉树琼枝,分外妖娆。大芦花风景区历史悠久,景色宜人,人文景观与天然奇景星罗棋布,紧密交融。山间有始建于辽代,兴盛于元明的释教古刹海云观,上院建于芦花山顶危崖之畔,下院遍布山间。盖千余载,山间多有传奇故事,久传于世,众多名胜古迹、传奇故事与奇特的自然风光使大芦花景区雄奇中更多几分神奇与瑰丽,秀耸北镇市,威振关东,名誉幽燕。
特色产业
北镇市鲍家乡葡萄研究协会立足乡土,服务农户,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不仅叫响了鲍家乡的葡萄品牌,而且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创建于1984年的协会,遵循“科技兴农、为民服务、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的宗旨,立足全乡葡萄生产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品种、抓推广、创品牌、促流通,形成了引、研、推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鲍家乡葡萄产业的发展。为实施鲍家乡葡萄标准化生产,打响绿色安全品牌,协会着力抓好新技术培训。协会第三任理事长刘春山仅一年时间就举办葡萄技术培训班61期,印发资料2000余份,编写葡萄技术信息专刊和品种介绍20余期,为提高果农科技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践证明,葡萄生产要高产出、高效益,必须走大投入设施栽培之路。为此,协会进一步抓好示范葡萄设施栽培。刘春山将自家8亩葡萄园经营成省级标准园,通过设施栽培技术示范,使鲍家乡葡萄逐渐形成外观美、品质优、效益高的三大优势。
协会自始至终反映广大农民的心声,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中介服务作用。形成贩销大户450户,其中收购量在500万斤以上有5户,200—300万斤的15户,50万斤以上的40户。目前,贩销大户已成为鲍家葡萄销售的主渠道,每年销量占到总产量的80%左右。在葡萄收购期间,协会出台葡萄出售标准、销售参考价格,并根据经销户各地反馈的信息,每3天调整一次收购价格,及时发布信息。对发现压价欺价霸市、短斤缺两等情况及时进行督促纠正,协调全乡收购价格不平衡现象,切实保护果农利益。协会还根据广大会员的要求,按照葡萄的生产季节,适时编写农技信息,发放会员参考。
社会事业
鲍家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鲍家乡通过乡干部包村,警民联防,形成多样的普法教育。2004年,鲍家乡被市委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和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鲍家乡安装了先进的光缆有线电视网络,加大了文化基础建设。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4所、教师116人,师资力量雄厚。乡政府多次投资,增加了学校的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大大提高了鲍家乡中小学的教学标准及学生素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