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六山、广宁大山等。“医巫闾山”是古东胡语的音译,为大山之意,今简称闾山。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西部北镇市与义县交界,是连接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大凌河和下辽河分界线,也是辽西地区与辽东、辽西丘陵地区与辽河平原地区的人文与地理分界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长45千米,宽14千米,面积630平方千米。属阴山山系松岭山脉,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是中国五大镇山之北方镇山。
医巫闾山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8℃,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地质构造属前震旦纪构造层,属燕山沉陷带的的断层褶皱山脉。母岩多为花岗石、片麻岩。水资源大部分来自天然降水,地下水主要蕴存于花岗岩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矿产资源以金矿为主,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金矿之一——排山楼金矿。1986年医巫闾山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1459种,野生动物1587种,包括1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以及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医巫闾山与五岳齐名,同为山岳祭祀场所,是中国古代封禅文化的代表,其镇山地位确立始于尧舜时期。爱新觉罗·弘历曾钦定“闾山八景”:道隐谷、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石旷观亭、卷柏、蝌蚪碑等。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以山、石、水、松、洞等景观著称。
命名
医巫闾山古代称谓甚多。秦汉以前多称作:无虑山、无闾山、医无虑山、医无闾山。秦汉以后则称作:医巫闾山,这些音同字不同的称谓,均是东胡语“伊克奥刺”的汉字音译,意为“大山”。从金代在北宁地方设广宁府路始,山因城名,又称为“广宁大山”;现在一般简称为“闾山”。
位置境域
医巫闾山属于阴山山系松岭支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医巫闾山北端起于阜新市拉拉村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8°,北纬42.26°),向西南蜿蜒延伸,周边连接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清河门区和锦州市的义县、北镇市、黑山县,余脉进入凌海市,止于大凌河街道东岸石山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3°,北纬41.14°)。医巫闾山地势北高南低,中段山势雄浑,长45千米,宽14千米,面积630平方千米。
从地理位置看,医巫闾山处于辽西地区古廊道的东北端,“东临辽域,西峙锦凌,北连朔漠,南俯沧溟”,是大凌河和下辽河水系分界线,也是辽西与辽东、辽西丘陵地区与辽河平原地区的人文一地理分界线。医巫闾山处于东北与中原交通的辽西古廊道上,可由义县花儿楼东行穿越医巫闾山至北镇镇边堡,或由义县大榆树堡乡东行穿越医巫闾山石门子进入北镇罗罗堡乡。
历史成因
隆升历史
医巫闾山隆起在花岗石体侵位与结晶(118百万年)之后,经历了近40百万年的较快速隆升成山过程。在118~81百万年期间,隆升速率为0.43毫米每年,隆升总幅度达15.8千米。81百万年之后,隆升速率非常缓慢,在81~14百万年期间,隆升速率仅有0.01~0.06毫米每年,隆升总幅度仅有4.2千米。14百万年以来医巫闾山的隆升速率再次加快,进入另一个快速隆升阶段,隆升速率达0.3毫米每年,隆升总幅度大于4.1千米。现今医巫闾山隆起的时间距今大约有4~5百万年。
构造演化
医巫闾山地区存在3处韧性剪切带,一是近东西向排山楼-—白长门韧性剪切带;二是北北东向延伸出研究区之外的瓦子峪—哈尔套韧性剪切带;另一个是发育于医巫闾山变质核构造中、围绕闾山岩体呈卵圆形的韧性拆离带(简称闾山剪切带)。闾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东西向韧性剪力带形成,与二叠纪末—早三叠世蒙古带沿索伦-林西缝合带与华北太古宇克拉通碰撞拼贴以及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接触和调整,均有关联。晚三叠世时冀北—辽西地区发生过剧烈抬升,地形陡峻。二叠纪—早三叠世蒙古带与华北太古宇克拉通沿索伦—林西县缝合带拼合,形成了华北板块。在此过程中,华北北缘(冀北—辽西)地区可能已经因碰撞造成的挤压发生抬升,地壳也开始增厚。
第二阶段,北东向第一期韧性变形形成,可能形成于127~116百万年前(燕山晚期)的伸展环境,喇嘛洞和大石头沟埃达克质岩体沿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交接部位侵位。
第三阶段,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形成,是早—中侏罗世之交西伯利亚地区板块与华北—蒙古板块碰撞以及Izanagi板块沿北西向东亚大陆俯冲联合作用的结果。从约180百万年开始,受Izanagi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和西伯利亚与华北—蒙古联合陆块碰撞的双重影响,闾山地区因地壳加厚,压力增大,下地壳达到榴辉岩相.。此时在地幔热流影响下,加厚的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中酸性岩浆,并因其密度相对较小、呈流体状体而迅速移出下地壳,结果造成残留下地壳密度进一步增大,直至超过下伏岩石圈地幔,引发下地壳连同部分岩石圈一起发生桶状拆沉。软流圈地幔随之上涌,加热下地壳底部,引发了大规模的非埃达克质的岩浆活动(尖山子岩体,169~154百万年;闾山岩体,163~153百万年)。
第四阶段,闾山地区北东向最后一次变质变形作用的发生,与中生代时期华北东部构造体制的重大转变有关。
地理特征
气候
医巫闾山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经常受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侵入,严寒干燥;春季随着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秋季由于冷气团的开始侵入,气温下降,年极端最高气温高过40℃,年极端最低气温-28.9℃。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24℃;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10.3℃,年平均气温8℃,东麓8.2℃,西麓7.8℃。
医巫闾山地区一年中降水量呈现湿润期、半湿润期、干旱期、极干旱期,7月、8月降水量多于蒸发量为湿润期,是土壤蓄储水分时期,其余10个月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1965毫米以上。夏季集中降量达35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春秋两季偏少,冬季特少,仅占年降水量的1.4%,最多年降水量1000毫米,最少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多年平均年日照2848.1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7%左右,6、7、8三个月日照时数最少,百分率小,晴天少,阴雨天多;10、11、12、1这4个月日照数最多,平均日照百分率大。年积温3358℃以上,无霜期160~180天。
地质
地质构造
医巫闾山地质构造属前震旦纪构造层,属燕山沉陷带的断层褶皱山脉。地质较为复杂,母岩多为花岗石、片麻岩。医巫闾山山脉主体是燕山晚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岩体周围是太古宙变质岩。
地层特征
辽宁省的基底地体为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层,为一套变质岩系,变质、变形强烈。位于辽宁省西部的辽西走廊地区属于二千五百万年前形成的新生代第四纪冲积层,按其分布大体可分为3段。医巫闾山处于其中段,中段以锦州市市区为中心,包括葫芦岛市东部、锦县、义县的山地丘陵,多数为安山岩、凝灰岩等火成岩,并有沙岩、页岩及花岗岩等风化物质,以及淤积沙砾与粘土层。
岩石特征
医巫闾山花岗石呈灰白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多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由斜长石(20%~25%)、正长石(20%~35%)、石英(20%~40%)、黑云母(3%~5%)、白云母(小于1%)和磁铁矿(小于1%)等组成,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状,聚片双晶发育,可见环带结构偶见绿泥石化,钾长石自形一半自形板状或粒状,石英他形粒状,粒度不等,黑云母呈片状,零星分布。
矿产资源
医巫闾山分布着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金矿带。从南到北依次为排山楼大型金矿、大板金矿、大樱桃沟金矿和五家子金矿。其中排山楼金矿是中国北方目前发现的最大金矿床之一。
医巫闾山北段成矿条件优越,各种矿化发育,有矿床、矿化点多处,由金、银、铜、、铅、钴、铁、铍(、)、萤石、钨、锂、石灰石等矿种构成。金矿区内已发现内生金矿床点共计36处,其中有特大型金矿床1处、中一大型金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4处,其余为矿(化)点。主要分布于该区的东部、西部及北部。银矿有小型矿床1处、矿化点1处,其中张吉营子银—金属矿床,银最高含量为400克每吨,金含量0.5x10-6~1.0x10-6,己探明银储量60吨。
地形地貌
医巫闾山是内蒙高原到河平原的三大屏障之一,居于阴山山脉东西复杂构造带中段东段与大兴安岭的南端和太行山新中原地区系构造隆起带的交接部位。平均海拔500~800米,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南到北有大小山头900多个,海拔600米左右的峰52座。山体为花岗石结构,山势陆哨(35°~60°)。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特征,形成了大面积的裸露基岩。
土壤
医巫闾山地区的土壤,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棕色森林土,局部有少量发育山地草甸土。海拔600米以上地带为棕色森林土、棕壤性土及棕黄土,丘台地为淋溶褐土和褐土。海拔在200米以上的丘陵和低山地带,覆盖着阔叶林、油松林和灌丛等自然植被,山地棕色森林土尤存,且发育良好。阳坡由于植被稀疏,水土侵烛严重,出现了大面积的裸露基岩。阴坡植被较好,土层较厚。距村屯较近的地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层较薄,一般在远离村屯的深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较少,土层较厚,一般在10~20厘米。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变质片麻岩风化的残积物或坡积物,石硕含量较多,结构松散。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在2.5%~3.6%左右,速效养分含量憐、钾比较丰富,氮含量较低。
水文
医巫闾山内的飞龙瀑,落差62.5米,宽5米,为辽西地区落差最大的瀑布。有玉泉湖、小阁水库等著名泉水源头多集中于东坡,西坡只有少量基岩裂隙水。东坡泉水主要有:玉泉、龙潭泉、桃花洞泉等。源于医巫闾山东坡的河有:东沙河、羊肠河、鸭子河、大沟河、兴隆河等。西坡主要河流有:细河、稍户营子河(沙河)等,这些河流除羊肠河、细河外,多为季节河。其中,羊肠河全长17.54千米,流域面积60.4平方千米。细河流域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太子河的一级支流,其河长120千米,总面积1113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医巫闾山是华北、东北、内蒙古地区的过渡地带,并具有这三个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呈现由华北向东北过渡性质,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植物
医巫闾山有植物191科620属1459种,其中苔藓植物27科68属130种(其中苔类10科13属20种,藓类17科55属105种5变种),蕨类植物11科13属26种,裸子植物4科9属17种,被子植物109科469属111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纲93科375属906种,单子叶植物16科94属213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2种,即黄波、水曲柳、胡桃、刺五加、紫椴、二叶兜被兰、山茴香、玫瑰、羊耳蒜、北重楼、五味子、二叶舌唇兰。
动物
医巫闾山有野生动物1587种,其中,兽类6目15科30属38种,鸟类16目52科271种,两栖爬行类4目10科13属22种,鱼类4目6科33属35种,昆虫纲15目166科761属1114种,蜘蛛类23科10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8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68种。其中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有3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黑鹳、天鹅、大鸨等;有41种为辽宁省级保护动物,如中国林蛙、棕黑锦蛇模式亚种、石蛙等。团花锦蛇是东北地区珍稀种类,黄纹石龙蜥、玉斑锦蛇是辽宁新种。
人类活动
历史变迁
先秦时期
舜统治时期对全国划分而成的十二个州都封了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医巫闾山便作为幽州的镇山一直延续至今。燕时,沿燕山、松岭和医巫闾山北麓而修筑长城,用以巩固北方边境。
秦汉至宋元时期
汉朝在北镇市境内设无虑县,为辽东郡西部都尉府所在地。唐朝,境内置巫闾守捉城,负责当地的治安防务。历史上,北镇又是地处辽西故道,曹操伐乌桓、司马懿东征,慕容鲜卑入主中原,隋唐两代远征高丽,也都经过这里,留下了唐代唐太宗虚心改过大军东征在亮甲山晾晒盔甲。尉迟敬德监修双塔等优美的传说。特别是辽代以后,在这里发生了众多的历史大事,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
辽时期的医巫闾山迎来了发展的高峰,耶律倍家族是辽朝最有势力的皇家贵族,其家族领地存在于医巫闾地区。耶律倍及其后裔在其领地上大力发展经济,除了畜牧业和狩猎业之外,因为移民以及政府鼓励农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医巫闾地区的农业生产在辽代也达到了高峰,而在这种良性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耶律倍家族通过开辟牧场,耕种农田,修建陵墓,设置州县,延续了家族传承,壮大了家族力量,最终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明清时期
明代是北镇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因为明代的广宁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城镇。同时,在这里发生有关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事件。如修造辽王府,建立镇东堂、设总兵府,红巾军进攻北镇,成立边境马市交易和修边墙等等。明代皇帝遣官告祭闾山曰:“维神功参造化,永镇北土,奠安民物,万世允赖。”
清代的北镇成为满族聚居之地,王庄遍布全镜。清帝东巡拜祖,往返二十二次,其中康熙、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四个皇帝在北镇停留十八次,在境内活动了五十一天。这些皇帝在停留期间,除处理政务、接见地方官员外,到北镇庙祭祀闾山之神和游览医巫闾山,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文物。
旅游开发
北镇医巫闾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16处,县级166余处。是锦州市地区及至辽宁省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之一。
为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奋斗目标,北镇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医巫闾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覆盖整个景区的工作网络,对景区的山体、植被、配套工程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遵循《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合理适度利用旅游资源,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以保护为资源开发提供合理的发展模式,以开发建设为景区资源保护提供持久动力,促进景区持续协调良性发展。
资源开发
医巫闾山山脉与附近的松陵山脉正好形成狭管效应,对海上来风能起到加大作用,在山脚下能够形成大风。2007年,北镇市气象局局长佟维华经过勘察,选定了在山脚下的大市、广宁和常兴三个乡镇安装测风塔。
北镇杨家店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锦州市北镇市广宁镇东北地区约4千米处,总装机容量49.5兆瓦,安装运行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33台,并配套建设33座箱式变电站。建设一座66千伏升压站,建设一回66千伏线路,送至青堆子220千伏一次变电站,接入电网系统。该项目2010年7月进入工程准备期,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主体工程竣工,2013年9月完成场内水土保持设施工程。截至2020年3月1日,国电电力和风风电公司北镇风电场年累计发电量达到3483.4万千瓦时。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游客长期践踏造成土壤紧实和植被破坏,使景区土壤失去了自然植被保护,加剧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游客遗留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材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来源。
保护
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9日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4月29日正式成立闾山保护区管理处,下设朝阳、碾盘沟、老爷岭等3个基层管理站。闾山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风景区三个区。核心区是保护区的绝对保护单元,总面积4450公顷,根据用途将核心区分为定位观察区、种源保留区两部分。实验区又称缓冲区,是进行科学试验的主要场所,同时对保护核心区起到缓冲作用,面积为677公顷;风景区包括医巫闾山的大阁后洞、阁南沟、小桃园等,总面积88公顷。1993年又经批准将核心区的大朝阳景区开发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
闾山自然保护区属永久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闾山的自然资源、自然综合体,保护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保护华北植物区系现有较完整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恢复闾山自然植被,发挥天然屏障作用,为研究顶极油松阔叶混交林的演替规律和为珍禽、大天鹅、鸳鸯等候鸟的栖息、繁衍、迁徒创造条件。2018年锦州市制定了《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风景名胜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近百处,跨越千年。景区内有辽、元、明、清历代构筑的书堂、亭、阁、寺庙二十多座,碑刻摩崖遗存数十处,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有辽朝的崇兴寺双塔、旷观亭;元代的耶律楚材读书堂;明代的北镇庙、北镇鼓楼、望海寺等;清代的观艺亭、观音阁等。碑刻摩崖类有辽代护山佛摩崖造像;明代游目天表、北镇市名山等摩崖刻石;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五言三十韵诗碑、圣水盆诗碑等碑刻。
北镇庙
北镇庙,即是医巫闾山山神庙,历代帝王每年春秋两季都亲自或派大臣前来祭祀。位于中国辽宁省北镇市城西2千米的山岗上。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镇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北镇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在其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庙内保存有元明清碑刻56通,庙东有乾隆年间所建的“广宁行宫”遗址。
耶律楚材读书堂
耶律楚材读书堂位于桃花洞北部山崖下,占地2400平方米。从南天门北行,登68级台阶,就进入读书堂院内。此处是辽太子耶律倍在桃花洞隐居时的读书堂旧址。
道隐谷
道隐谷俗称大石棚,在观音阁的西侧,是从石壁中斜出的一块屋檐形的巨石,构成一个天然四大石窟,里面可容纳数百人。石棚东西长43米,最高处20米,底宽10米,时有泉水从棚顶流下,注入“圣水盆”中。它侧面的山岩上刻有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富集。山石景观奇特,山水交融,构造出独特的山水奇观,较为著名的是石棚飞瀑和关羽勒马望鱼池。植物景观丰富,景区松树为亚洲地区独有黑油松树种,山地适应性极强,呈现形态各异。较为著名的是经爱新觉罗·弘历御封的云巢松,民间也称万年松,此外还有迎客松、可怜松、母子松、石抱松、姊妹松等不胜枚举。每年春季,山脚下万亩梨花盛开,花白如雪花香四溢,成就一大奇观——闾山香雪海。秋季来临,霜染红叶点缀在翠绿的山壑沟谷间,呈现一派北方秋季典型的景色。
万年松
望海寺下面,有一棵万年松,已生长了一千多。高二十余米,树干围长4米,据说是耶律倍亲手所栽。乾隆来此游览时见此松冠盖如云,躯干挺拔,枝繁叶茂,封为“云巢松”并把诗一首“云巢真可号,龙种是谁栽。并在树干上镶有“云巢松”三字的铁牌,现已长入树中,不复得见,此树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称为“万年松”。
桃花洞
桃花洞在医巫闾山中心,因相传古时有千树桃花而得名。史书中最早出现桃花洞记载与人皇王耶律倍相关。传说是耶律倍亲自修建的通往他的住所的秘道,因周围长满桃树,每到春季,桃花盛开,故得名桃花洞,又称大桃源。桃花洞周围桃花盛开,景色绝美,树木茂密,山川秀美,不时有烟云,意境独特。清代乾隆到医巫闾山祭祀时,被桃花洞的景色吸引,将其钦点为“闾山八景”之一。
香雪海
锦州北镇医巫闾山盛产安梨、鸭梨、葡萄等。每年四五月,道路两旁、满山遍野的梨花迎着春风绽放,白色的花瓣空中飞舞,如雪之扬,如雪之覆,当地的人们把这景观称之为“香雪海”。
相关文化
祭祀文化
历史上历朝历代对镇山,包括医巫间山祭祀的典章制度规定,也是十分明确的。隋唐两代确立了五大镇山制度(以前只提四镇),医巫闾山被定为北方镇山。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诏封医巫山为“北镇名山”;李隆基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始加五镇封号,医巫山被封为广宁公;宋代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封为广宁王;辽金也封为广宁王;元代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封贞德广宁王。明代修改了祭祀制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诏:唯孔子之封不改,岳镇海渎以“山水本名称其神”,因之称:“医巫闾山之神”。清代因地理位置及统治目的的需要,清帝每次东巡至沈阳市经过医巫间山时,均亲自或派大臣到北镇庙行礼祭告。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又对医巫闾山神加“灵应”二字,称为灵应神。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开始望祭医巫闾山起,以后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大典,如皇帝即位,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都要亲自或派遣官员来医巫闾山告祭。
相关人物
耶律楚材,元代人,被称为一代贤相。其3岁丧父,在母亲抚养下,自幼饱读经史,旁通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等知识。医巫闾山有其少年时的“读书堂”。他在元代太祖、太宗两朝,任职近30年。官至中书令,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良策。以致孛儿只斤·窝阔台窝阔台赞誉说:“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宁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为也。”他死后被追谥为广宁王,谥文正。遗著《西游录》《湛然居士集》,一直流传至今。
汪秀霞,满族,1947年生,锦州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4岁起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技艺,出嫁后又接触到很多契丹萨满文化。她的剪纸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为主要表现内容,其剪纸艺术具备了研究萨满文化的史料意义。代表作品有《柳树妈妈》《山神》《萨满出马》等。2004年参加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锦州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展,作品全部被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
赵志国,1956年生,锦州市人,2007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父母做皮影影人、剪窗花、壁挂的影响下,热爱剪纸艺术,每逢春节都要剪刻大量剪纸作品。代表作品有《古代武士》《老鼠偷蛋》《腊月里》等,部分作品被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名人录》中。
张雪松,1962年生于北镇市,辽宁省美协理事、辽河画院特聘画家、北镇市文化馆副馆长、北镇市美协主席,擅长山水画。作品《闾山》获美展银奖。中国中央电视台曾以《闾山入画中》为题为其拍摄专题片。
文学作品
御制诗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北方镇山,医巫闾山自舜分封为幽州之镇以来,数千年中,享有历代王朝的祭礼和封号,历代清帝都亲自或遣官到北镇庙向医巫闾山神行礼,举行祭祀大典,并留有近百篇题咏镇山的诗作。1682年,康熙二次东巡,从镇山脚下经过,前往北镇庙行礼并赋五言律诗《过广宁望医巫闾山》,表达了对医巫闾山的崇仰之情。这首诗开创了清代医巫闾山御制诗先河。爱新觉罗·弘历时期,题咏医巫闾山的诗文有《过广宁望医巫闾山恭仪皇祖圣祖仁皇帝元》《祭北镇医巫闾山》《秋游医巫闾山得五言三十韵》《咏医巫闾四景》《观音阁即景》等数十首,塑造了丰富的北镇镇山文化符号。
其他作品
在中国古代,流人被流放时会经过医巫闾山,很多流人借闾山抒怀,留下了许多关于闾山的诗作。其中,代表人物函可经过辽西锦州地区时,途径医巫闾山,面对其层峦叠嶂、翠峰连绵的景色,曾发出了“一篇晴云万壑闲,行人立马自开颜”的赞叹;吴兆谦流放中途径医巫闾山,曾写下了’“巫闾千嶂削芙蓉,走马东来翠几重”诗句。
此外,各朝各代也均有与闾山相关的作品。唐朝崔颢的《辽西作》;金朝蔡圭《登医巫闾山》、庞铸《晚秋登广宁南城楼》;明代贺钦的《登闾山》、温景葵的《春雨初晴望医巫闾山发兴有作》、李辅的《观音阁》《登玉泉寺》《达牵马岭》等。
风物传说
靴子石
传说西天王母娘娘的织锦女末姑,因失手打碎一只玉杯,王母大怒,命人将她抛出天宫,末姑坠落在医巫闾山上,为打柴人珍宝所救,二人结成恩爱夫妻,谁知好事多磨,又被夜游神密报王母。王母派天兵来捉,珍宝起而反抗,死死抱住末姑不放,天兵竟奈何他俩不得。王母闻报,气恼之下不顾体面,脱下靴子打来,恰恰将珍宝和末姑压在靴下,那靴子后来便化成“靴子石”。
无虑山与赶山鞭
秦始皇游罢中原各地名山,兴犹未尽,闻奏幽州无虑山(秦汉时医巫闾山还称无虑山)之美,想要一游却又嫌路途遥远。遂命丞相李斯率方士持赶山鞭来赶无虑山。谁知连赶三天三夜竟然丝毫未动,方士无奈挥鞭抽去山尾,又连赶三天三夜,只把山尾的十三个小山头,向西赶了20里,成了现凌海市的十三山。那方士见无虑山难以制服,又挥鞭猛抽,结果将赶山鞭打成几截,就成了医巫闾山上的蜈蚣岭。山上那被抽打的鞭痕和血迹,就化成了医巫闾山的似国画法中的斧劈皴山形和深秋的枫叶。
剪纸文化
医巫闾山地区的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剪纸作品大多以风俗画的布局,大写意的手法,画面构图严密饱满,层次分明,粗犷中蕴含细微。神偶雕刻常用的阴刻工艺,使画面气势恢弘,意蕴深厚,常常使人浮思遥想,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进入了神话世界。很多剪纸作品既有萨满文化肃穆简洁的神秘色彩,又有农耕文化的灵动活泼,不仅在内容上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多民族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2006年5月20日,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获荣誉
1986年,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宁省首批建立的、国务院第一批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医巫闾山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身于全国风景名胜区行列。
2012年,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级森林公园被授予“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018年,辽宁北镇医巫闾山辽代帝陵遗址群列入“考古中国”——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
参考资料
医巫闾山 五岳五镇.辽宁新闻网.2023-07-03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北镇市文旅体和广播电视服务中心.2023-07-03
捕捉医巫闾山的风.中国气象局.2023-07-07
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关于2019年11月8日拟作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的建设项目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公示.锦州政府服务网.2023-07-17
北镇杨家店风电场(49.5MW)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锦州政府服务网.2023-07-07
国电电力和风风电公司辽宁北镇风电场超额完成2月份发电任务.国电电力.2023-07-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2023-07-18
北镇政府——北镇庙.新浪微博.2023-07-05
辽宁医巫闾山——耶律楚材读书堂.新浪微博.2023-07-05
辽宁医巫闾山——道隐谷.新浪微博.2023-07-05
医巫闾山.北镇市人民政府.2023-07-05
医巫闾山——云巢松.新浪微博.2023-07-06
辽宁医巫闾山——万年松.新浪微博.2023-07-06
晨读|医巫闾山香雪海.新民晚报.2023-07-0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0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05
“全国书画之乡”何以人才辈出?.锦州日报.2023-07-05
历史上竟有这么多名人墨客为医巫闾山吟诗颂词,看看都描写了哪些美景!.北镇旅游.2023-07-04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2023-07-05
辽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取得新进展.中国青年网.2023-07-03
最早的瓦长啥样? 考古界的“奥斯卡”——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进行中.中国考古网.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