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草海地区
威宁草海地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城西部,是一个受地质构造影响而形成的典型岩溶湖泊,也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
威宁草海地区地处北纬26°49′~26°53',东经104°12′~104°18′。蓄水量达1.4亿立方米。草海盆地的地形趋势,西、南、东三而地势较高,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渐降低,成为草海湖盆的泄水方向。水质良好、土壤肥沃,生物资源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冬干夏湿气候,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草海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黑颈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草海因此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称号。在中国为数不多的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典型性、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气候的特殊性、交通的优越性都具有明显的代表意义,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为一级重要湿地,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明珠。
草海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草海高原卡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的批复》,草海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启动。2019年,草海全面开启整顿修复工作。2023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2032年)》。
历史沿革
生长阶段
更新世初期,草海雏形是一条发源于六盘水市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的古河道。中更新世末,地壳活跃,草海古河段周围因地壳的抬升作用而上升,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了河流的下切侵蚀,将古河道出口截断,而上游水流源源不断的汇入,日积月累下,草海河段便积水成湖,此为草海的第一次形成。到晚更新世末,草海湖区因淤积而填高,部分区域变成陆地,湖区被逐步分割为众多的湖泊群。全新世起,草海湖泊群整体下沉,湖面总面积扩充到约200平方公里,深度达15米至20米,这是草海的全盛时期。
消亡阶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一带高原自三千年以来已经上升至当前的位置。羊街河的湖源侵蚀不断增加,大大增强了抢夺草海湖水的能力。由于沿龙家院子断层、小海—周家营断层发育了许多地下通道,东海湖水能够顺着大桥的龙王庙落水洞和锁赞仓前落水洞大量流出,导致草海变成干海,成为一个无水的盆地。在《威宁县志》的记载中,威宁“城西、南、北三面俱有海田,广表数十里,在昔可耕。明洪武二十八年诏卫兵屯田其中,于是凿中、北边、南边三河以灌溉海田数千亩。”在明代,草海黄淮平原既可用于耕种又可用于放牧。然而,明天启二年(1622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土知府安效良“叛乱”,导致人民逃散,河渠失修,田园荒芜,最终变成了荒地。至于草海何时干涸,则没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
复苏阶段
《威宁县志》记载:(清咸丰七年七月,即1857年8月),“落雨四十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山洪把盆地内大部分落水洞堵塞,盆地积水而形成南北两海。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水忽大涨,两海遂汇聚为一,名为草海”,草海由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综合治理草海计划规定:开发草海的原则及方式是,以蓄洪为主,排水为辅,综合利用水利资源。但具体执行却违背这一方针。对地质地貌未作细致调查,盲目施工,在石灰岩地层上开凿渠道,最深处达5米余,大大降低了地下水位,湖水迅速渗漏,日渐消失。1970年,有关部门重新提出排水涸地,扩大耕地面积的计划,“向草海要粮”。1971年开工,加深、加宽1958年所挖的排水渠道,投入8000多个民工,耗资130多万元,大干两个冬春,修一条长达13.5公里的排水渠,炸开节洪闸,放草海的水,仅余水面几千亩,沼泽地约二万亩,溷出旱地五千亩,能旱涝保收的只1300亩。放海要田后,春旱加剧,夏季低温,秋雨连绵,冰雹增多;地下水位降低,流量减少,许多古井忽然干溷,草海细鱼减少,鸟类减少,气候干燥,尘土飞扬,空气中含菌浓度增高。云南省的昭通市、会泽县,四川省的沪州以南发生旱情,要求恢复草海呼声越来越高。1979年春,贵州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派省革委副主任秦天真率领一批科技人员前来草海实地调查。1980年7月省政府作出恢复草海水面的决定,1981年工程开工,蓄水高程为2171.7米,蓄水2700万立方来,水面恢复25平方公里。1985年列为省级综合性自然保护区,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4年,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率领国家12个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专程考察草海治理与保护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九三学社中央等在国家层面的积极呼吁和大力帮助,2014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草海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8个部委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开展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为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出谋划策。2015年11月,《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涉及8个方面43个项目,总投资107.9亿元。批复文件要求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鸟类生存环境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核心,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工程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强化管理监督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草海湖全面纳入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管理。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草海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是一个完整而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地处北纬26°49′~26°53',东经104°12′~104°18′。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最大时达45平方公里,最枯时20平方公里以上。湖底海拔2170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5米。底部比降为万分之一,蓄水量达1.4亿立方米。是中原地区著名三大高原湖泊之一。
地质地貌
草海湖盆周围属高原缓丘(溶丘)地貌,地形平缓开阔,地面起伏极小。在地质构造上,草海镇处于威水背斜转折端,也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弧形构造的转折端,且为北东、北西、东西向主要结构面的交接复合部位,在草海南部,构造线多为北西向,而北部与西部是以北东向展布。威水背斜由区域东南角以北西方向插入草海,向南西方向的藏家坡延伸,形成东西向,再转为北东向。受后期次一级构造影响破坏,把威水背斜切段几截。该背斜轴线弯曲,起伏呈拱形,两翼转轴倾角平缓,约为10~20°。核部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系之旧司组。草海出露的地层有:石炭系、第四系,以石炭系出露最全,第四系以片状分布于草海内及四周台阶上,其厚度变化大。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Qh),其主要水文地质特征为上部坡残积亚黏土、粘土、冲击砂,下部湖沼相粘土,含砂砾质粘土。分布范围不大,泉点极少,富水性弱;石炭系主要为下统大扩组,其主要水文地质特征为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有白云岩、白云质灰层,燧石灰岩及页岩,砂岩。草海为贵州省西部高原面2250~2300m的一级夷平面上向下发育的一个溶盆地形。盆地四周被高原丘陵环绕,最高海拔2459.5m,地势西、南、东三面较高,自草海盆地中心向北逐渐降低。
土壤
草海盆地的土壤,大部分为高原黄棕壤。海拔地势高,温度低,相对湿度大,土壤的淋溶作用较强。PH值为5.0~6.0,故其酸度较大,土壤中粘粒下秘作用明显,具有粘化现象。土壤质地粘重,通透性较差。有机物质没有充分分解,故其含量较高,有一定肥力。土壤剖面呈褐色,自表层到深层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自0~20厘米的表层土壤,为小团粒状的灰棕色轻壤;20~40厘米则为小团粒状的黄棕色轻壤;40~100厘米左右,则为块状的灰棕色重壤。
草海盆地中的高原黄棕壤,在一些盆地、洼地和缓丘坡地上,多已开垦为早作耕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养麦、小麦、黑小麦、甜菜作物;栽培苹果、凤梨、桃、李等果木;生长或培植栓皮栎、滇锥栗、滇青冈、云南樟、滇杨、滇朴、云南松、华山松等林木。在土壤较薄、坡度较陡的山地或丘陵,多为草坡。湖周围的邻近区域,发育着湖泊沼泽土。在高出常水位的湖滨地带,能栽培作物的多已成为肥沃的早作土壤。在一些低洼地区,也属湖泊沼泽土,现已逐渐成为耕地。潮湿或常被水淹的湖盆淤泥,发育着泥炭化的沼泽土。
气候降水
草海地区的地带性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冬干夏湿气候。特征是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太阳光照,1951~1980年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5.4小时,年平均相对日照为41%,为贵州省全省光照之首。最多达2000.3小时,最少为1546.2小时。太阳光能总辐射,年平均为1115千卡/cm²。最多年为124.2千卡/cm²,最少年为94.2千卡/cm²。地势较高,最热的7月平均温度为17.7℃,冬季以1月气温最低,平均温度1.9℃。每遇阴雨,常出现0℃以下的降雪凝冻天气。晴朗时气温常高于0℃。夏季多晴天,较暖和。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仅32.5℃,大多数年份在29℃以下,没有稳定的长期炎热的夏季天气特征。年均降水量为950.9毫米,最多年份达1436.5毫米,最少年份为655.9毫米。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的分配,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从11月到次年4月,平均总降水量只有113.1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暗天多,风力强,蒸发量大,春早频繁。5~10月,多年平均总雨量为837.8毫米,占年总雨量的88%。以5月下旬到7月初的雨量多而集中,常有大雨或暴雨。7、8、9三个月雨量适中,多三睛两雨,是旅游的最好季节。
河流湖泊
威宁草海地区共有县级及以上河流43条,乡级河流90条,已建水库29座、1个草海湖。根据省、市的要求已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其中草海湖、三岔河、为省级河流(湖泊),洛泽河、哈喇河、拖洛河为市级河流,其余38条均纳入县级河长制,牛栏江、可渡河等属于界河。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草海湖全面纳入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管理。全县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措施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有名、有责、有为、有效,全县河湖水质持续向好,面貌明显改善。
动物
截至2023年,威宁草海地区共有鸟类全区共计228种,分属17目46科。底栖动物52种,鱼类9种,两栖纲14种,爬行纲19种,蜘蛛目57种,昆虫50种。种子植物有673种,浮游植物115种,水生维管植物46种。在科学界,草海也被赋予“生物基因库”的桂冠。灌丛草坡和针阔叶混交林内的鸟类,多为林业害虫的天敌。水域沼泽中有脏鸭17种,数量在5万只以上。草海有48种鸟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要保护的鸟类,占协议中要保护的候鸟227种的21.15%。草海的翅鼻麻鸭、针尾鸭、罗纹鸭、赤膀鸭、赤颈鸭、琵嘴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草原鹂、游作、白头鸪,是贵州省仅见于本区或其他地区少见的种类。白鹳、黑颈鹉、白头鹉、游作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随着草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有三对白鹳来草海越冬。黑颈鹤在草海越冬的数量逐年增多,已达300多只。1985年又在草海发现了白头鹤。草海鸟类的种类繁多,是进行鸟类研究,特别是对珍禽黑颈鹤的饲养、驯化、繁殖研究的良好基地。
2023年11月2日上午,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管护员在朱家湾等候鸟夜息地监测时发现7只越冬黑颈鹤,分别是4只成年鹤和3只幼年鹤。每年冬季,大量候鸟从青藏高原等地迁徙至此越冬,其中,黑颈鹤数量能达到2000只左右,草海因此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称号。
植物
浮游植物
草海浮游植物由8个门类的藻类组成。绿藻门45属:衣藻属、四鞭藻、盘藻、球粒藻、实球藻、空球藻、球囊藻、胶藻、胶球藻、多芒藻、小球藻属、四角藻、纤维藻、卵囊蓬、并联藻、肾形藻、葡萄藻、胶网藻、盘星藻、栅藻、十字藻、空星藻、丝藻、链丝藻、双胞藻、辆丝藻、鞘藻、双星藻、转板藻、水绵、膝接藻、榛形双星藻纲、柱胞鼓藻、新月藻、柱形鼓藻、宽带鼓藩、凹顶双星藻纲、角星鼓藻、鼓藻、棘接鼓藻、瘤接鼓藻、角丝鼓藻、园丝鼓藻;蓝菌门15属:微囊藻属、隐球藻、隐杆藻、腔球藻、束球藻、色球藻、平裂藻、蓝纤维藻、须藻、眉藻、鱼腥藻属、螺旋藻、颜藻、席藻、稍丝藻;硅藻16属:直链藻、小环藻、园筛藻、脆杆藻、针杆藻、布纹藻、双壁藻、辐节藻、舟形藻、桥湾藻、异极藻、曲壳藻、窗纹藻、榛杆藻、菱形藻、双萎藻;裸藻门4属:裸藻、扁裸藻、囊裸藻、袋砸藻;金藻门4属:鱼鳞藻、黄群藻、棕鞭藻、锥聋藤;双鞭毛虫门门4属:裸甲藻、光甲藻、多甲藻、角甲藻;隐藻门2属:蓝隐藻、隐藻;黄藻1属:黄丝藻。共91属。年平均细胞数868.7万个/升,生物量2.644毫克/升。
水生植被
草海水生植被的植物种类有维管植物37种,隶属于20科、26属。挺水植物有水葱、蔗草、水莎草、李氏禾、花、莆,大多为水陆两栖的植物。浮叶植物有两栖蓼、荇菜属、耳菱。漂浮植物有萍、紫萍。沉水植物有光叶眼子菜、范草、竹叶眼子菜、龙须腿子菜、穿叶眼子葉、微齿眼子葉、茨藻、黑藻、海菜花、狐尾藻、黄花狸藻、金鱼藻。1984年调查测定,草海水生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以3月为最低,9月最高。每平方米实测年平均值鲜重579.25克,干重50.25克。9月每平方米实测平均值鲜重1309.66克,干重106.93克。多种类型的水生植被及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虾、鸟类提供良好的生长、栖息、繁殖环境,又可提供大量的食料、饵料,是有效保护冬候鸟及发展淡水养殖业的物质基础。荆三棱的块茎及水葱、蔬草、水莎草的根状茎是黑颈鹤越冬生活的主要植物性食料。光叶服甘紫菜、穿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葉、龙须眼子菜、黑藻、海菜花、金鱼藻、狐尾藻、球状轮藻、钝节拟丽藻,为食草性、杂食性鱼类成鱼阶段的基本饵料。挺水植物水葱、蘸草、水莎草、李氏禾为马、牛牲畜的良好饲料。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范草、黑藻、狐尾藻、茨藻、金鱼藻及荐菜、泽泻、慈姑、水葱是猪的优良饲料;水葱、燕草又是发展手工编织业及造纸工业的原料。
其他植被
附近的主要植被有云南松,分布在草海北部及西部。华山松,分布在草海南部南屯及六洞一带。黄杉林,分布在草海南部的么站及东南部的金钟。毛脉山栎、污毛山栎,主要分布在城关六洞、草海以西的西凉山、黑石头以及南部的金钟。这类山地硬叶栎材质坚硬,是良好的薪炭材,多年屡遭砍伐破坏,植被已逐渐由高大的森林群落演替为灌丛、矮灌丛。经济林,主要是漆树和核桃,多呈散生状态,生长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常与板栗、响叶杨、滇杨、枫香树、刺槐树种伴生。
矿产资源
威宁草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金、银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64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铅锌储量60万吨。
主要景点
百草坪
百草坪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板底乡、炉山镇之间,距县城30公里,海拔在2400米至2800米之间,草场面积12万亩。
凤山寺
威宁凤山寺,又称为上帝庙,上帝庙海拔比县城高400米左右,位于县城的东北角,距县城直线距离2公里左右,森林植被很好,里面建有凤山寺,美其名曰上帝庙。
峡谷溶洞景观
峡谷溶洞景观位于赫章县东部的平山乡,距县城26公里,326国道由东至西穿境而过。乡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景观由“奇秀天骄”的大天桥、小天桥和七星关区三个峡谷组成,峡与峡之间有地下伏流通过大小天桥,再与峡谷外的河流相汇,形成两峡两洞连通的大峡谷。整个峡谷长约10公里,以优美的原生态山水风光、神奇的溶洞景观和浩瀚多姿的原始灌木为主体;以暗河峡谷群及山、水、林、藤、洞、石为看点,形成集雄、秀、奇、险、幽、野为一体的景观特色。
灼甫草场
灼甫草场位于雪山镇,海拔在2300米至2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20天,面积近9000亩。
环境问题与保护
开发
水利工程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0年前百姓主要依靠各种自然水源获取饮水,如水井、山泉、水塘甚至屋檐水。挑水成为主要方式,人们用扁担挑着水桶到各处寻找水源。在县城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水源地,如“葡萄井”、“马槽井”、“四眼井”和“南大井”。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设施逐渐发展,群众的饮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1991年,全县人民欢庆杨弯桥水库配套工程的建成启用。该水库建于1958年,但由于配套工程滞后,一直未投入使用。直到1987年,再次投入建设,历时4年后水库配套工程才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一工程使得城市供水从每天4000立方米增加到4万立方米,有效地解决了城区饮水难的问题。为了保护杨弯桥水库这个重要的水源地并确保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的饮水安全,2018年10月,居住在水库一级保护区的300户群众需要全部搬迁。2016年3月,在威宁水务局的支持下,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一个新的水源地——该村的海子头,并开始建设太阳能光伏提水工程。到了同年7月,这个利用光伏发电的提水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
风力发电
“黔东草海”是一个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典型溶洞区域,因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为了利用这里的高海拔和充足的风力资源,松桃政府与龙源贵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在此打造一个名为盘石风电场的发展项目,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加快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项目的总装机规模为100兆瓦,一期将建设25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50兆瓦,预计总投资约为4.5亿元。一旦项目并网,每年将能够输送约11900万千瓦时的绿色清洁电能,这相当于节约了3.58万吨标准煤,并减少了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减少了约1.12万吨的灰渣排放量。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开发了当地的自然资源,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旅游业发展
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每年吸引超过10万只鸟类前来越冬。然而,随着旅游业的繁荣,“成长的烦恼”也日益增多。尽管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但在旅游旺季,划船、垂钓等经营活动仍会对草海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于2018年10月停止了草海的划船旅游活动,并在2019年2月关闭了所有码头,清收并拆除了所有船只和相关旅游设施。此外,威宁还投资了6亿元打造了北坡生态体育公园,作为县城与草海之间的生态安全警戒带。该公园免费对外开放,通过配套的巡护道、自行车道和观景台等设施,游客可以多角度欣赏草海风光,这种观赏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高看游、远观游、围观游”。在“十三五”期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实施“绿色威宁”建设,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93%。在“十四五”期间,林业部门将继续实施石漠化治理、国储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至60%,同时发展森林康养和乡村旅游。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拥有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以及高原耐力训练基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使其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威宁正在努力挖掘其旅游资源,打造“百鸟之都·阳光威宁”的品牌形象,以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有望成为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避暑、休闲、度假、康养的胜地。
环境问题
上世纪50年代末,当地人开始“围湖造田”,致使草海水域面积急剧减少,周边的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到上世纪70年代初,草海又被人为放干扩为耕地。1972年,草海水域面积仅存5.9平方公里,周边的湿地面积也大幅缩减。人口大批迁入草海周边地区,形成了一批村庄。1956年到1982年间,草海集水区内的森林覆盖率由36%降至10%。同时极端天气的次数增多、时间延长,消耗了围湖造田带来的收益。1982年,贵州省政府决定建坝蓄水还湖。1992年,草海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草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湿地。在2016年4月份之前,9万多人口生活、生产产生的污水几乎全部直接排入草海,老城区日排生活污水在8000吨左右。同时,草海核心保护区有6万亩耕地,农民在耕种时,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经雨水淋刷后约70%直接流入草海。因植被退化,草海保护区内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1.44平方公里,每年因水土流失而进入草海的土壤达5.29万吨至11.09万吨,致使其水位由原来的5米至6米变成现在的平均2米。
保护价值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云贵高原中部乌蒙山腹地,是一个以保护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要的野生生物种源基地和基因库。保护区的湿地类型以湖泊和草本沼泽为主,孕育着多种水生动植物群落,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是中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同时,这里是中国西南地区迁徙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尤其是世界公认的黑颈鹤自然种群的重要越冬地。
保护措施
201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8个部委对草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形成材料经国务院通过后,启动《贵州草海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草海高原卡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的批复》,草海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启动。通过开展草海北坡面山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形成了隔离生态缓冲带,改善流入草海水质,突出提升湿地主导功能,提高草海湿地的生态承载力,对调节区域气候、人类活动等起到积极作用,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2019年,草海全面开启整顿修复工作,除暂停向游客开放,将原有码头及相关旅游设施全部拆除以外,严格执行全水域禁渔,以草海为中心,将环海周边划分为7个区域排查污染源,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先生态、次功能、后景观”的理念,这项整治工作旨在蓄高水位,扩大湿地面积,打造鸟类适宜栖息地,建设成为”山水湖林草“于一体的生态公园。草海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已新建20个环草海污水处理站,改造47.44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1061亩人工湿地,以及1307套庭院式污水处理设施。草海的水质由劣V改变到IV类,县城污水直排草海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经过为期三年的封闭修复,草海于2022年3月再次开放。
2023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2032年)》。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把保护区建设成一个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强大的生物资源保存基因库和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基地。同时,通过生态旅游等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地发挥,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典范。
人类活动
社会活动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组织威宁县青年创业者联合会、威宁县疾控中心、工贸职业学院部分学生走进草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学习环境保护科普知识。2023年8月3日到10日,“阳光威宁·浪漫草海”避暑旅游季暨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撮泰吉、撒麻舞、篝火晚会、传统民俗竞赛等原生态节目。
草海紧邻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随着城市发展,人类活动频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草海中,加上过度旅游开发,草海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保护区人类活动巡查监管机制,对草海保护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明确100名巡护员各自责任片区,形成“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对草海保护区开展全天候、无死角的巡查巡护,确保苗头隐患清仓见底。
经济发展
坚持“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鸟欢”的治理目标,按照“围绕草海抓保护、跳出草海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围绕整体设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城湖之间的废弃工矿用地、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打造城湖生态隔离廊道,形成生态公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面源污染管控,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推动“水域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同时,积极争取相关体育赛事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举办,打响“阳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浪漫草海”旅游品牌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真正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林下种植等林下经济,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风光产业”,威宁还引进和培育多家企业开发光伏、风电配套产业。
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生猪出栏万余头,肉牛存栏万余头、出栏2000余头,山羊出栏4000余只,兔子出栏2万余只,打破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截至2022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8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为解决“能发展”的问题,草海村采取“村干部+党员”带头养、“合作社+协会”指导养、“规模化+散户”互助养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彝族群众将自己积累的养殖经验分享出来,而汉族群众则提供了在养殖过程中摸索出的品种改良、疾病预防等经验,通过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增收致富。
参考资料
水墨贵州|水墨中的威宁草海.百家号.2023-11-09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省林业局.2023-11-09
威宁百草坪: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原.毕节市人民政府.2023-11-09
威宁--凤山寺.毕节市人民政府.2023-11-09
赫章---峡谷溶洞秀江南.毕节市人民政府.2023-11-09
灼甫,灼甫!.澎湃新闻.2023-11-09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首批越冬黑颈鹤.百家号.2023-11-09
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十六处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11-09
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11-09
沿着江河看贵州|草海新生.多彩贵州网.2023-11-09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林草局批复.百家号.2023-11-09
谁说贵州没有“海”?走,到威宁去看草海.澎湃新闻.2023-11-09
声音贵州 | 生态多样性孕育出的耀眼“蓝宝石”.今日头条.2023-11-09
让“高原明珠”更加靓丽——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综述.今日头条.2023-11-09
威宁:河流有“河长” 清源有保障.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09
【图说贵州】贵州“高原明珠”——威宁草海.今日头条.2023-11-09
威宁县草海镇龙波砖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09
加强河湖治理 构筑水美威宁.百家号.2023-11-09
水清鹤舞 大美河湖 ——威宁县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澎湃新闻.2023-11-09
地域特色.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09
水润民生幸福来——威宁水利工程发展纪实.今日头条.2023-11-10
松桃:风车悠悠转 引来“风电游”.铜仁文明网.2023-11-10
贵州威宁:草海“封湖”之后的旅游业发展.网易.2023-11-10
贵州威宁:万亩草海重现碧波.毕节市人民政府.2023-11-09
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走进草海.网易.2023-11-09
(社会)贵州威宁:彝族群众欢度火把节.今日头条.2023-11-09
贵州草海:清净重现 百鸟回归.新华网.2023-11-09
贵州威宁:敢叫乌蒙换新颜.百家号.2023-11-09
威宁:奏“生态立县”之曲 走“绿色发展”之路.搜狐网.2023-11-09
乡村振兴看姚安|草海村:探寻稳得住能致富之路.新浪看点.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