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学名:小盗龙属 gui)是一种属于爬行纲蜥臀目驰龙科的恐龙。它的生存时期主要位于白垩纪前期,即大约1亿4550万年前至9900万年前,主要分布在中国。顾氏小盗龙是一种体长为40~80厘米的肉食性恐龙。从形态上来看,它可以被视为恐龙和鸟类的中间过渡体。其体型与乌鸦、鹦鹉相近,全身覆盖着羽毛,四肢都演化成了翅膀,而细长的尾巴上也长有羽毛。

中国古动物馆展出的顾氏小盗龙正型标本模型揭示,其体型较小,全长约70厘米。其弯曲的爪子适应于树上生活,而四肢上覆盖的长飞行羽毛则形成了两对翅膀。最新研究表明,许多早期原始鸟类与顾氏小盗龙相似,都拥有“四个翅膀”的特征。因此,顾氏小盗龙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物种介绍

顾氏小盗龙正型标本全长仅约77厘米,食性为肉食。躯干相对较短,仅为后肢长的44%~50%,尾比身体长;其以桡骨具突出的二头肌结节、前肢第Ⅰ指很短、单一胸骨平且大、耻骨强烈弯曲、胫骨拱曲等可与小盗龙属相区分。顾氏小盗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身体上除了发育着绒羽状羽毛外,在其前、后肢及尾后部还发育着非常长的扇形飞羽或尾羽。其前肢上飞羽的分布形式与现代鸟类的相似,初级飞羽约12枚,次飞羽约18枚;前者明显长于后者,前肢外侧的飞羽羽片呈不对称状而内侧的飞羽羽片对称。最不寻常之处是其后肢股骨、胫骨及骨上亦发育有很长的羽毛,其中骨上的最长且其外侧的亦呈不对称状,与前肢上的飞羽类似。第15~18尾椎以及之后的尾椎上发育较长的尾羽,向后逐渐变长。这种羽毛分布形式表明从兽脚类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渡之中,可能经过了一个四翼阶段,同时也表明这类小型的奔龙类可能已具备了一定的滑翔能力。科学家推测,它们利用四肢覆盖的羽毛,可以从一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这有点类似于今天鼠的“飞行”方式。

学名

2003 年1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的四翼恐龙,文章中徐星等人将四翼恐龙命名为“顾氏小盗龙”。属名“小盗龙”有小偷之意,种名“顾姓”则是为纪念为热河生物群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

争论

“树栖假说”,即鸟类的祖先栖息在树上,借助于羽毛,它们能从树“滑翔”下来,逐渐进化出了主动飞行的能力。

“地栖假说”,这一理论认为鸟类的祖先生活在地上,它们肢体上的羽毛有助于行动,帮助捕食或者逃避捕食者。经历了一个高速奔跑的阶段之后,最终演化出飞行的本领。通过仔细研究“顾氏小盗龙”等带羽毛恐龙的化石标本。

徐星博士认为,“顾氏小盗龙”的发现为“树栖起源滑翔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

2005年10月16日,在盐湖城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萨克·查特吉等人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在滑翔中,顾氏小盗龙的后翼呈Z型横(侧)排列,在前翼下方起稳定作用,这个构造活像一架双翼机。但是有人认为这些原始的驰龙科不能滑翔。

顾氏小盗龙的发现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主要证据。它长了四个翅膀,可以在空中滑翔,最终变成了飞行。这么多的翅膀,在鸟类中也是很少见的。

标本

藏品图片:

图片描述: 朝阳市顾氏小盗龙标本照片,现存中国古动物博物馆

展品关键词 :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

化石产地 :辽宁朝阳市

化石形成时代 :早白垩世

化石级别:其他

参考资料

自然博物馆奇妙之旅Vlog丨5亿年大IP!恐龙有话说.今日头条.2024-03-26

顾氏小盗龙与树栖说.www.cctv.com.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