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渔业科研机构。最早的研究所成立于1947年,之后陆续按照海区、流域和专业布局建立了其他研究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据2020年7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有海区研究所3个、流域研究所4个、专业研究所2个、增殖实验站4个及院部共14个单位,与地方共建了5个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的12个省、市。院部设在北京,设有13个职能处室和5个研究中心。截至2016年末,全院在职职工2833人。
历史沿革
建院背景
1947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最早的研究所成立。
“文革”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有5个直属的水产科研机构,即: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文革”后,5个研究所被先后下放,有的下放到省(市),省(市)又将其层层下放。与此同时,一些省(市)的水产研究机构也被放的放,并的并,撤的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林业部、农垦部、水产部以及中央国务院“农政农办”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农口的两大科研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也随之合并,重新组建为中国农林科学院。新组建的农林科学院意图涵盖农、林、牧、渔各个学科,农林部决定从水产部“五七”干校抽调一批水产专业干部充实农林科学院。
中国农林科学院院部设有科研管理部,科研部下又按大农业的分类设了4个组和一个综合组,水产组是其中之一。1977年下半年,根据农林部水产局领导的指示,水产组承担了调研渔业资源调查工作情况的任务。
1978年3月中旬,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5月4日,农林部以农林渔字第37号文向国务院呈送了关于成立水科院的请示报告。
建院初期
1978年6月初,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设计院。随后,在原农林部设计院二室的基础上开始筹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设计院。
1980经国家农委批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设计院更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到1980年年底左右,水科院已初具规模,拥有渔船、渔港、渔业经济、标准化、科技情报等5个研究、设计所室,职工总数150多人。国家水产总局依据规划,通过与地方协商,将原已下放的黄海、东海、南海、长江、渔机等5个直属所陆续上划,归总局直接领导,并相继筹建了黑龙江省、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工程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及渤海、太湖两个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
1982年8月,新组建的农牧渔业部决定将原国家水产总局直属的各海区、流域、专业研究机构划为水科院直属单位。10月起,东海水产研究所隶属农业部所属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领导,改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后,面对着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分类改革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全院各单位和各个学科的发展定位和方向,优化了资源配置。
开拓发展
200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被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2003年,根据国家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此前改革的积累,全院从建设现代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运行机制、规范课题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创新体系建设。
2005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集全院智慧开始编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全院的发展方针,即“坚持产业导向,突出自主创新,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和谐发展”,确定了全院发展的战略定位,凝练了院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经过1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科学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四大体系,基本实现“一流院所、三个基地”的发展目标,把全院建成世界水产养殖科学创新中心,国际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创新中心,国家渔业质量安全科学研究与监测中心和国家渔业装备科学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了“东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1年11月,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建设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中心”揭牌成立。
2021年10月2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青岛国信集团深蓝渔业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青岛海天中心举行。
2023年3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组织体系
机构概览
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拥有海区研究所3个、流域研究所3个、专业研究所2个、院部机构12个,与地方共建了5个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的12个省、市。
海区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流域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专业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院部机构: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处、人才工作处(研究生处)、学科与平台处、科研处、基建条件处、财务处、国际合作处、成果转化处、离退休工作处、监察与审计处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931人,其中,在职科技人员1881人,在职科技人员中,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708人;研究生导师3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1人;拥有国家级、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院首席科学家32人。
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专职):王兆凯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金显仕、江世贵、程家骅、庄平、陈松林、孔杰、黄 等
国际交流
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全院已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1800多名高级水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有国家实验室1个(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参考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部科学观测实验站9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院重点实验室14个、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质检中心2个、部质检中心8个、部风险评估实验室7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5个、增殖实验站4个。拥有国际水产培训中心2个,科研实验及中试基地33个,拥有“北斗号调查船”和“南锋号”2艘千吨级海洋科学调查船。
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共建)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淡水鱼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际参考实验室:白斑病参考实验室、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症参考实验室
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匈鱼类免疫药理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 等
国际水产培训中心: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 等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放利用重点实验室 等
农业部研究中心:农业部水生经济动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海区海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农业部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南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中心 等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监测站、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东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南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等
农业部育种中心:农业部长江流域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农业部罗非鱼遗传育种中心 等
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等
农业部质检中心:农业部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上海) 、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等
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无锡)等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
科研实验及中试基地:南泉实验基地、亭实验基地、大浦实验基地、扬中实验基地、深圳实验基地、花都试验基地 等
增殖实验站:北戴河区中心实验站、营口增殖实验站、长岛增殖实验站、下营增殖实验站 等
院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口渔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环境和养殖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特色鱼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地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就
“七五”以来至2008年,全院共有50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奖50多项。全院以占全国水产科研单位25%左右的科技人员,获国家和农业部奖的成果数量占全国水产行业的55%以上,水产学科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的5项成果中,水科院为主的占4项。
“十五”期间,全院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35项,科研经费总量达3.2亿元;116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50项。
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63项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 “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 “罗非鱼产业良种化、规模化、加工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2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水养殖鱼类遗传资源发掘与推广应用”等8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共有38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与评估》《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北太平洋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渔情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罗非鱼产业良种化、规模化、加工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大洋金枪鱼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7项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和《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及其健康养殖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1978年建院以来,全院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600多项,有65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奖57项,全院以占全国水产科研单位20%左右的科技人员,获国家和农业部奖的成果数量占全国水产行业的50%以上。水产学科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的5项成果中,水科院为主的占4项。
资源条件
•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图书馆引进了百链统一检索平台、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成果数据库以及期刊评价和文献管理的软件工具等,建设了电子图书特色馆藏库、水产文摘库、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库、鱼类图片库等特色资源库,整合了谷歌学术、谷歌图书等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开通了中外文数据库及工具共22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个,外文数据库14个,统计数据库、文献管理软件和多学科评价工具各1个。
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万方镜像资源、搜数网统计信息资源、联合目录集成服务系统、开放获取期刊指南、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数据库:WebofKnowlege(SCI/DII/JCR)、ScienceDirect、SpringerProtocols(实验室指南)、工程索引(EI)、Nature(七本刊)、Agris、Agricola、FSTA、CABAbstracts、WileyBlackwell、Nature(1869-1986)、FARS外文学术资源整合服务系统、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FAO统计资源、ProQuest、AnnualReviews、SpringerLink
特色资源:联合目录集成服务、水产文摘库、渔业统计年鉴、水产文摘库、FishBase、FAO统计资料、开放获取期刊指南
试用资源:ProQuest外文电子书荐购平台、古扬全球名校学位论文整合服务系统、维普智立方、Springer电子书、大英百科全书、超星发现、台湾学术在线、超星移动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据2016年10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拥有12种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创新团队
2015年11月,农业部选出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11个创新团队入选。
培养模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于1993年7月共同成立“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据2016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拥有水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水生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全日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水产养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全日制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1个,另设有包括水产养殖学专升本在内的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共培养了60多名博士、400多名硕士和13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2011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水产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水产养殖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院重点学科: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遗传育种、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装备与工程、渔业信息与发展战略
创新文化
形象标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徽是两条对称的鱼的艺术团组成的,点点代表着水,寓意着水产科学的办院特色。
文化精神
• 院风
唯实、求真、创新、和谐
唯实求真:一是诚恳朴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要求人有独立人格,为人要朴实,就是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二是实事求是,做学问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勤奋求真的治学态度,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参考资料
院简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0-07-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历史沿革.www.shuichan.cc.2019-12-24
强强联合!国信集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建“深蓝渔业产业研究院”.今日头条.2021-10-27
共建“海上福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战略合作.今日头条-东南网.2023-03-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www.gov.cn.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