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与学术科研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由1979年成立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1984年成立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与1952年创建的江苏教育学院,于2002年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开始至今,本院与江苏教育学院(2013年转设成为普通高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具体为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分别管理。

研究院具有长期举办本科师范教育的教学和科研积累,开设22个本科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9门、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高校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

地理位置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坐落在南京市古老的石头城下,秦淮河畔,南邻风景秀丽的清凉山麓,北眺高耸入云的江苏电视塔,是一所致力于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省属师范本科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校园占地总面积400多亩。院内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环境幽美清新,文化积淀丰厚,享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

发展历史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有近60年办学历史,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人才,被誉为中学名师、名校长的摇篮。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创建于1952年,1959年开始进行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是一所具有师范性质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单位。

50周年时的2002年,组建了江苏省教育科研研究院。

2002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整合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保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体制,仍是办学实体,继续进行本、专科学历教育。

学校分为草场门、浦口区和小行三个校区。内设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下属的部分专业委员会也挂靠在该院。

主要职责

学院承担了全省重点中学、完全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县(市、区)教育局长等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及部分新师资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了联合国UNDP420项目中包含的为全国边远省区培训中小学校长的任务。1993年被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与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学院倡导“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风,2001年11月,高质量地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校风评估验收。学院目前在南京市设有草场门、浦口区和小行三个校区。图书馆现有藏书55余万册,并建有文献检索室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全院有实验室50多个,各专业均配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由该院编辑出版的17种“苏教版”中小学新教材,被兄弟省市争相学习借鉴和使用。“苏教版”教材已成为一种品牌,享誉全国。

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有联合培养全日制普通本科项目。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可获得由南京师大颁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文凭与学士,同时可获得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认定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联合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一大批进入中小学校任教师,如南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另外还有很多申请到世界名校读研的联合培养毕业生,如英国排名前3的伦敦大学学院(校友有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高锟)和布里斯托尔大学(校友有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中国物理学家黄昆)以及利物浦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另有众多学生进入中国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学位,如南京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等。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

(1)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指导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开展全省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业务培训工作;

(3)开展研究生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型教育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4)承担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建有11000平方米的现代教育技术大楼、12000平方米的艺体综合大楼,在建的18800平方米的教科研综合大楼将于2005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86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有中外图书资料40多万册,并有千兆校园网和全院闭路电视系统。

院系设置

学院现有17校园文化生活(13张)个系,设有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技术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现代文秘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英语、经贸英语、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网络与多媒体等30多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自2003年起,学院面向全省5年制师范毕业生先后开办了汉语言文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音乐、美术等7个“专转本”专业。学院设有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人口教育教研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教育培训服务中心等教育科研和教学辅助机构。

物理系

物理系以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合格中学物理教师以及向教学科研机构输送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适应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目前,除物理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强化了信息技术和其他综合性课程,形成了“宽口径,多方向”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优秀的教师素养和良好的就业适应能力。

目前物理系设有物理学普通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理学专业在专业基础课修完后分为物理师范类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在中学教师(专升本)物理专业中分设物理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同时积极参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多次举办物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和其他各类培训班。

物理系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占40%以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学传统。毕业的学生中已有特级教师多人,不少学生走上各类学校的领导岗位。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原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德藩本科毕业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系对本科生的要求严格,使得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物理教学的任务,各中学名校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等遍布物理系的校友,同时在各大研究型名校(南京大学等)深造的同学表现优异。物理系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复旦大学物理系等,其中数位教师曾出国出境访问学习如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台湾省各高校等。

物理系下设四个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电子技术教研室、中学物理教研室。实验室有:普通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物理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实验室等

地理系

地理系创建于1952年10月,1958年2月组建成地理科学。1978年3月学院复办,开始复建地理专业,1984年恢复地理专修科并招收普高专科生。1987年9月成立地理系,招收函授地理教育本科和普高地理教育专科学生。1997年开始招收普高地理专业本科生。目前,地理系已发展成为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成人高等教育并重,本科、专科并举,职前职后联系,培养、培训兼顾的教学机构。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两个普高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中澳联合办学)三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高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600多人。

地理系已建成了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在职专业教师20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5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获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教师队伍中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2人,院学科带头人3人,院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师队伍敬业精神强,团结协作好。另外该系还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还常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南大等校外专家来校讲学。地理系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现建有天文观测室,气象气候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质地貌标本陈列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GIS实验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该系建有资料室,有几万册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向教师和学生开放。该系还建有野外实习基地,地理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实习基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管系

教育管理系于198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置。其前身为教育行政干部培训部。现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三个教研室,及图书资料室。教职工22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6人,博士2人,硕士8人。教育管理系主要承担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四年制普通本科)、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三年制普通专科)以及教育管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人脱产及函授本专科教学任务,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中小学青年干部。建系以来,共培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2843人(其中脱产班毕业生438人,函授班毕业生2千余人)。

初教系

为了适应江苏省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该院为江苏省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学院的继续教育服务领域,集中精力办好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2001年6月该院在教育管理系六年举办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各类班级的基础上成立了初等教育系,李斌任初教系主任。2003年6月,王玲玲任初教系主任助理。随着初教系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2004年11月该院党委批准初教系成立了直属党支部,由王玲玲任初教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

中文系

中文教育系始建于1952年初创时期。1958设语文教研组。同年7月,设中文系;8月,改设中国语文学科,并建立党支部。1959年5月9日,经省高教厅批复同意,中文科改建为系。“文革”结束,学院复办后,1980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正式建立,并于同年招收首届“专升本”班,是全国同级教育学院中最先成立的专业之一。目前中文系的任务,主要是承担我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

作为基础性学科,中文教育系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全系师生以“崇德、敬业、求真、创新”为工作和学习的准则。复办以来截至2001年底已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近7000名(其中自学考试毕业生2000余人),专科生4000余名(其中自学考试毕业生3000余人)。同时,本专业也逐步成为培养优秀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的摇篮,迄今为止,已有30余名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教育战线上的特级教师。中文教育系目前分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文艺理论及学科教育等四个教研室,能开设必修、选修课程近40门,专业设置比较合理。

外语系

外语系是一个具有师范性质的英语专业系科,承担着四年制英语本科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专升本教育以及师范类专转本教育等任务,同时还是江苏省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科和本科的主考单位,也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外语系现有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外籍教师3人。曾先后有多名教师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丹麦泰国等国家长期进修或短期考察。此外该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3人,还较固定地聘请了一批兼职教师,其中既有高校英语专业教授,也有中学特级教师及省级名教师。外语系拥有设施一流的多媒体语言教学系统,红外线双向语言教学系统及语言实验室。

外语系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创始单位之一,而江苏省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曾长期挂靠本系,由本系领导担任理事长和秘书长。目前本系是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有1位同志担任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3位同志分别担任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和副秘书长,2位同志担任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2位同志获曾宪梓基金会教师奖,1位同志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外语系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可以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与进修并获得相应的学士、硕士学位。

政教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简称政教系)为该院最早进行系科建设的系科之一。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教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普通本科、电子商务普通专科、物流普通专科等普通专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文科)等成人本科专业。长期以来,政教系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力求为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和机会,历届毕业学生得到用人单位承认和好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政教系逐步形成一支年轻整齐、学历层次高、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全系教师中,8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70%以上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其中,博士5名,硕士8名。在完成本系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政教系还负责全院的“两课”(政治理论课和德育课)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数学系

1952年设置了数学专修班;1958年2月设立数学科,1958年成立数学系;1978年设立数学教研室,教师主要来自江苏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1984年恢复数学系;从此,数学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4年计算机专业分离出去,成立信息技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再次更名为数学系。数学系目前具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全系共有在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余名。在学分制模式下,实行强基础、宽口径、出精品、求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战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每位本科生入学后,都由一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导师。自1984年恢复数学系以来,已培养数学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500多名。有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教学名师,有数十人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有5名在著名高校工作,有的已为博士生导师。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2位成特级教师,更多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单位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除此以外,数学系现有省内函授点20余个,班级40多个,函授学员近2000名。建系50多年来,数学系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本专科毕业生近万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数学系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专任教师17名,其中3位教授,7位副教授,2位讲师。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一位博士在读,一位硕士在读。有两位教师分别在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授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担任硕士生导师。一位教授主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3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有2位教师被确定为江苏省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位教师被评为院学术带头人。1位教师参与了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国标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在中学数学界享有盛誉。

数学系设有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函数论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和中学数学教育教研室。经过长期的重视和建设,各教研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概率统计、函数论、图论与组合优化、中学数学教育等方向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数学系研究队伍阵容强,后劲足,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喜人的成果。特别是近五年来,在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2位教师分别获得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优奖一等奖二等奖;在两院举行的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有2人次,获得三等奖的1人次,多位教师获院优秀教学质量奖一、二等奖;1位获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位青年教师获院“十佳园丁”称号。多位教师在院举办的教学成果奖评比中取得嘉绩。

生物系

生物系始建于1958年,1961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84年恢复生物专修科建制,1988年撤科建系。生物系现设有四年制生物科学(师范类)一个本科专业,三年制科学教育(师范类)和生物制品营销(非师范)两个专科专业,在籍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35人、成人专升本函授学员202人。

生物系拥有一支师德好、教学与科研俱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2名,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人,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人,院重点培养的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等。

生物系下设现代生物学和基础生物学两个教研室,一个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下设动物界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室、中心实验室和中学生物学技术等10个实验分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四年制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

生物系教师十分重视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开发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7项,市级以上项目多项;在国外科学刊物及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教学研究方面,该系教师先后主持全国教育规划“九五”“十五”部委级重点课题及江苏分课题、教育部师范教育课题、江苏省教委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主持编写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进修高师专科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1本,主编和参编了高教社等出版的各种教材、教参近20本、中学生物电教片多部,网络课程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也都走在学院前列。

美术系

美术系自从1986年组建以来,在学科建设、办学规模、师资配备以及常规管理方面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现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外籍专家2人。十几年来,教师们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十分重视艺术创作,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共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该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出访欧洲、美洲,有数位教师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美术系现设有国画、西画、工艺美术三个教研室,一个电脑美术工作室,主要开设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环境艺术、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该系本着一专多能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建系至今,共举办过四期美术继续教育班、六届美术教育成人班、四届美术普高专科班、两届普高本科班、四届美术教育函授本科班以及一届师范类自考大专学历班,毕业学员已达2000多人,其中有多人的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大型画展。

音乐系

1987年设立音乐教研室。1989年成立艺术专修科,下设音乐教研室和美术教研室。1994年成立艺术系,下设音乐科和美术科。1997年建立音乐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助教2人,教辅行政人员3人,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优势。多年来,该系培养的毕业生遍及大江南北,在江苏省各地的教育岗位上,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的毕业生辛勤耕耘,建功立业,并有多人次在江苏省及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在省、市歌舞团的专业歌唱演员中亦有该系毕业生的身影。1999年在江苏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节专业组比赛中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获得演唱金奖、银奖;创作银奖、指挥奖、优秀节目奖等8个奖项,全面展示出该系教师的专业实力和教学成果。为适应21世纪音乐教育形势发展,音乐系在音乐学专业下,设立了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电脑音乐、器乐演奏培养方向。提出了现代人才的培养理念——即在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层次,把培养专业型的音乐教育人才作为该系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该系从1998年起对音乐教育普本、普专和成人函授本科生分别进行了多媒体电脑音乐教育(MIDI技术),在开设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强有关专业方向的教学培养力度,以适应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音乐系自己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方向。

体育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体育部成立于建院之初,一直以来,承担全校公共体育教学、体育科研、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群体竞赛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与管理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本、专科的函授教学工作。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3名,助教2名,具有研究生及同等学历人员4人,是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江苏省教育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学院,其中篮球、排球、田径、健美操为重点项目,院运动队把体育训练与高等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在田径、健美操、篮球、排球等项目中为江苏教育学院赢得了巨大荣誉。健美操队在近三年的南京高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女子排球队在南京高校排球比赛中获乙组第一名一次,第二名一次;男子篮球队获南京高校篮球比赛第八名。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赞扬。学校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约9620平方米,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二片,200米小型塑胶田径场一片,功能完备的体育馆一座(内有篮、排球场一片,乒乓球房一间、体操房一间,乒乓房一间,健身房一间,台球房一间,壁球室二间)和室外15片篮球场,6片排球场地,网球地3片。群体竞赛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在98%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图书、期刊较为齐全的图书资料室,其中,中文期刊近30种,专业类、专业相关类和工具类图书1500余册。近年来,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每年承担省部级、校级立项课题1项。体育系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全体教师正以开拓进取的精神,齐心协力,共同战斗在体育教改与实践的前沿,深入研究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将为新一轮体育教育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资力量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职称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教科研队伍和师资队伍。全院共有教职工508人,其中专任教师267人,正、副教授及教科研等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1人,部分教师参与了兄弟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中学特级教师、名校长、教育行政干部为兼职教授。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重点工程。学院聘请了国内诸多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作为兼职教授,还聘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不定期来院授课或讲学。根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学院坚持质量内涵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培育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自2002年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来,该院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学院的整体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学术科研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设有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和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主办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内部发行的《江苏教育研究》、《学校管理》杂志在省内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各系科研工作活跃,各系建有实验室、教研室、和科研中心。

实验室、教研室及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幼儿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终身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期刊:《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物理学系普通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物理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实验室

化学系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中学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学化工教研室

生物系

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中国近现代文学教研室综合教研室

历史系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地方史研究教学法研究

实习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黄桥新四军纪念馆

音乐系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教学研究中心计算机音乐教学研究中心合唱艺术教学研究中心

美术系国画教研室西画教研室设计教研室理论教研室电脑美术工作室

数学系函数论教研室代数几何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数学教育教研室

地理系天文观测室气象气候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质地貌标本陈列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GIS实验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

现代传媒与教育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育管理系教育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政治经济系政治教研室经济教研室

教育培训与教师资格认定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交流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承担了人口教育师资培训(CPR)项目4个,以及UNDP/CPR/420项目和401项目,先后派出几十名教师和管理干部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丹麦、日本、加拿大、泰国等国家进行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或长期任教,并与上述有关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特色发展

走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花园式校园里,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完成了江苏教育体制创新的尝试,这里走出了享誉全国的名师名校长群体,这里的教育科研成果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教师教育和教育科研新路。体制创新开拓发展新局面2002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从“科教兴省”和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高度,在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江苏教育学院基础上,整合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新型体制和人才培养、教育培训、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是江苏教育体制创新的有益尝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创建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南京教师学院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院,1958年两校合并。在随后的12年里,学院共培训各级各类教师3000多人次,本专科毕业生13600多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新时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对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体制的潜在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现实优势。新型体制和“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为该院事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年以来,该院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各项工作全面跃上新的台阶。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科研人员队伍已经形成。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300多人,成人函授在籍生11500多人。近10年来,共培养普高本专科毕业生7700多人,函授本科毕业生27100多人,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生42500多人,累计培训校长、教育行政干部15000多人,中小学教师10万多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该院从创办伊始就始终把中小学教师队伍、校长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为办学的主任务,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普通教育为主体,普高“专转本”和成人“专升本”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沟通,干训师训并举,结构较为合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五十多年来,该院以优质的教育培养了1万多名本专科师范普高生,5万多名本专科师范进修生,14万多名自考本专科毕业生。2万多名中小学校长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20万名中小学教师都曾在该院接受过培训。在江苏1700多名中小学特级教师中,有140多名是该院培养的学生,仅中文系就培养了50多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首批获选“名校长”称号的40人中,该院校友占据了四分之一。该院凭借优异的办学实绩,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担任启东中学校长之后,王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启东中学品牌。目前该校每年都有几十名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还有一批选手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占领教育科研制高点在近期启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研制过程中,该院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科研领域的优势与价值,积极参与了其中2个专题组的调研起草工作。同时,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研制中承担了重要工作任务。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由该院编辑出版的17种中小学新教材,被兄弟省市争相学习借鉴和使用。“苏教版”教材已成为一种品牌,享誉全国。多年来,该院逐步健全省教育科研网络,创新规划与管理制度,提高组织程度与整体水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科学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十年来,该院教师和科研人员主持的科研课题,国家级30项,省部级9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878篇,其中SCI、EI期刊66篇,核心期刊583篇,出版著作212部,参编267部,获省、部级奖励25项。面对新的形势,该院紧紧围绕江苏“两个率先”和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的优势,强化普通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教育培训的优势地位、教育科研的领先地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教师教育和教育科研基地。对未来事业的发展,该院党委书记管向群充满信心:“质量是生存之本,特色是发展之道。只要我们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提升质量,办出特色,就一定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