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华二十四孝

中华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由元代郭居敬编录而成。由于此书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故事的内核是“慈悲”“大爱”“感恩”“助老”“礼让”,通俗易懂、简单直接。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

郭居敬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有人推测与“唱目怜”的风俗有关,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其中有舜孝感动天、刘恒亲尝汤药、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扇枕温衾、涌泉跃鲤、王祥卧冰求鲤等24个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搜神记》。故事的“内核”其实是“慈悲”“大爱”“感恩”“助老”“礼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如“郭巨埋儿”、“乳姑不怠”等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传统的“孝”注入了新的内涵。

创作背景

史籍对郭居敬的生平事迹仅寥寥数笔,郭氏后人对他过往的历史也不甚了解。有人推测,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与“唱目怜”的风俗有关。郭居敬的家乡大田县有一种古老的风俗,聂氏宗祠或民居的厅堂左边设有“目怜”,供“唱目怜”挂图之用。“唱目怜”相当于民间的顺口溜,从盘古开天地唱起,历数千百年感人的孝道故事。比如:第一行孝大舜王,孝顺父母感苍天。山头有米来救饥民,风调雨顺国太平;第二行孝刘恒,文帝尝药孝爹娘。文帝孝顺管天下,万古春秋传饥民等。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搜神记》。

作品内容

孝感动天

虞舜,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

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市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

虞舜,传说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姓姚,名重华,是盲人瞽叟的儿子。舜具有孝敬的性格。虞舜父亲瞽叟脾气暴躁,后母很残忍,后母生的弟弟象也很霸道。舜在历山耕作时,大象也来帮耕,鸟都来帮助舜,用鸟爪将耕耘的土地进行破碎整平,舜的孝行感动天地的力量达到如此的程度。舜制陶器于河边,生产出来的器皿特别的精美,人们都非常喜爱。舜在雷泽湖畔捕鱼,忽然狂风暴雨大作,他却不迷失方向。舜孝敬父母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帝王尧听说后,把舜调到王宫,让他管理国中的众多事务,让九个儿子做舜的助手,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经过长达二十八年的锻炼,舜练就了治理国家的能力。尧就将天子之位让给了虞舜。

亲尝汤药

刘恒,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姬,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译文】

西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开始时封为代王。他的亲生母亲是薄太后,汉文帝对母亲的侍养从不懈怠。他的母亲生了三年的病,文帝夜里从不敢独自睡觉,休息时从不敢脱衣服。给母亲吃的汤药他非得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喝下。刘恒的孝心闻名天下。

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曾子,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胸痹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文】

曾参,字子舆,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的孝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一天,曾参去山里砍柴,家中忽然来了客人,参母急得不知如何招待,等了一会儿不见曾参回来,于是母亲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顶部,在山里砍柴的曾参突然觉得心痛,背起砍好的柴回到家,跪下问母亲什么原因。参母说,你的一个朋友有急事找你,我咬手指头唤你回来。曾子的孝达到与父母同气的程度。

负米养亲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劳。

【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家里很穷,常把一种带刺的野藜草作为饭食。为了父母,仲由走出大山,背柴到一百多里外的平原换米回家,侍养双亲。父母都去世后,仲由跟孔子学习,做了大官,南游到了楚国,跟随的车辆有一百多辆,屯积的粮食有几万斤,他坐的座位都是松软的,吃饭时有好几个用鼎烹制的大菜。仲由看着丰衣足食的场面,想起受穷受苦的已故父母,说:“过去吃藜草饭,到百里之外去换粮食以侍养父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却没有父母在时那种满足的心情了,再想为父母背米却没有机会了。”

单衣顺母

周闵损,字闵子,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译文】

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幼时生母去世,父亲又娶后妻,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冬天做棉衣,给两个生子用的是棉花,因妒忌闵损,用芦花给他做棉衣。父亲让闵损赶车外出,闵损冻得浑身发抖,父亲用鞭抽打闵损时棉衣被打破露出了芦花,父亲要休掉后母,闵损说:“后母在,我一个人寒冷,后母要是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孤单了。”父亲听后留下了后母。后母听说后很后悔,痛改前非。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

郯子非常孝敬父母,父母年老时,都得了眼疾,想喝鹿奶汁把眼治好。郯子顺承父母的心意,披上鹿皮到深山混入鹿群中,从母鹿身上取下奶汁,给父母食用。有一次,郯子独自披鹿皮行走时,被打猎的发现,要射杀郯子,郯子脱掉鹿皮,将实情告诉了打猎的,才躲过了杀身之祸。

戏彩娱亲

周老菜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译文】

老莱子是楚国人,非常孝敬父母,侍养父母用尽心思。老莱子到了七十岁时,在父母面前从不说自己老,穿上五彩布做的衣服扮着小孩子的样子,在父母旁边逗跳歌唱。还端水上堂,假装跌倒在地,发出小孩子的哭声,惹得父母开怀大笑。

卖身葬父

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译文】

董永家中很贫穷,父亲死时,董永穷的买不起棺材,只有卖身为奴换钱买棺安葬父亲。董永在去做奴仆的路上,碰到一个女子,要求做董永的妻子,跟董永到了债主家。债主说如果你一个月能给我织出三百匹白绸来,我就放你们回去。女子干了一个月,债主的要求全部完成。在回家的路上,一棵老槐树下,女子辞别董永而去。

刻木事亲

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译文】

丁兰幼小时父母都去世了,没有得到父母的养育。丁兰长大后经常怀念已故的父母生身之恩,于是用木头刻制了父母的雕像,供奉木像如同对待活人一样恭敬。时间长了,丁兰的妻子有些不够尊敬木像,用针扎木像的手指部位戏耍着玩,哪知被扎后的木像手指冒出血来。丁兰来到木像前时,木像竟眼中流出泪来。丁兰询问其妻原因,明白了一切,立即将妻子休掉了。

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译文】

江革,字次翁,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当时社会动乱,江革背着母亲到处逃难。多次在外碰到贼寇抢劫,要江革去做土匪,江革弯腰向贼寇哭着说,有老母亲需要照顾不能离开,贼寇见江革这么有孝心,不忍心杀害他们。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到了邳州市,生活安定下来,他用苦力挣钱养活老母亲。渐渐地有了积蓄,母亲所用的物品江革都能买到。

怀桔遗亲

东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译文】

陆绩,字公纪,六岁时,到九江袁术家做客,袁术拿出新鲜的柑桔招待。陆绩将三只鲜柑桔装入怀中。在离开袁术家时,陆绩下跪磕头拜谢,三只桔子从怀中滚了出来。袁术说:“陆绩来我家做客,怎么怀中还藏桔子呢?”陆绩回答说:“我母亲非常喜欢吃鲜桔子,因此我暗自将三只桔子装入怀中,以回家送给母亲享用。实在对不起了。”袁术听后十分惊奇,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如此孝敬母亲。

埋儿奉母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译文)】

郭巨,字孔融,家中很穷,有个儿子才三岁,郭巨的母亲把自己吃的饭留给孙子吃。郭巨见母亲因减食而消瘦,对妻子说:“我们家穷的都不能让母亲吃饱,如今儿子又分得母亲的饭食吃,母亲会因缺饭短寿的。我把儿子活埋了吧?儿子可以再生一个,可是母亲死了却不能再有了。”妻子听后不敢违抗。郭巨便挖地三尺多深,准备活埋儿子,忽见坑底露出一坛黄金,坛子上写着“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做官的不能夺收,做民的不能强取。”

扇枕温衾

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知府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译文】

黄香,字文疆,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母亲的思念经久不忘,乡里的人们都称黄香是个大孝子。他做事勤劳努力,侍养父亲尽孝。夏天炎热的日子里,黄香都在父亲睡觉前用扇子把枕席扇凉,免得父亲因炎热而不能安睡。到了冬天天气寒冷之日,在父亲临睡前,黄香都用身体将被窝暖热,才让父亲入睡。当地的太守刘护听到黄香孝敬父亲的故事后,对他特别地赞扬,并收作弟子,另眼相看。

拾葚异器

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译文】

蔡顺,字君仲,幼小时父亲去世,他侍养母亲达到至高无上的程度。当时社会处在王莽篡权的混乱时期,庄稼都不收获,蔡顺只有拾桑树上落下的椹子侍养母亲。蔡顺拾椹子时用两个篮子,个装熟透的,一个装生椹子。当时造反的赤眉军碰见了蔡顺,觉得奇怪而问他,为什么用两个篮子盛椹子。蔡顺说:“黑色熟透的椹子是给母亲吃的,红些的我自己吃。"赤眉军见蔡顺这么孝顺,于是给了他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以孝敬母亲。

涌泉跃鲤

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生鱼片[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译文】

姜诗侍养母亲达到至高境界。妻子庞氏对婆婆也是至诚至尊。姜诗的母亲喜欢喝江水,妻子庞氏就每天背罐去江边取水。母亲特别喜欢吃鲜鱼切成细丝的菜,于是姜诗夫妻两个捉鱼做给母亲吃,有时还邀请邻居家的老人同母亲一起吃鱼脍。忽然,有一天姜诗的住房旁边涌出了一股泉水,味道像江水一样,每天都会有两条鲤鱼跳出水面,姜诗取水抓鱼做给母亲享用。

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译文】

王衷,字伟元,对父母特别孝敬。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性最怕打雷的惊声,死后,埋葬在山林之中。每次遇到风雨来临之时,王裹即忙奔向山林中母亲的坟墓旁,哀拜哭叫着告诉亡母:“衰儿在母亲身边,有惊雷声母亲不要害怕。”王衷隐居教书时,每当读到《诗经·小雅·蓼载》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读过三遍后就泪涕俱下。后来他的学生在学习中避开《蓼栽》这篇诗句,以免王衷再读诗伤感。

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译文】

崔山南的曾祖母称作长孙夫人,年老得都没有牙齿了。崔山南的祖母称作唐夫人,每天都对婆婆侍奉洗护,婆婆年老无齿,不能吃饭,唐夫人就扶持她到堂房中,用乳汁喂养婆婆,使长孙夫人依然健康。后来长孙夫人病重时,把一家老小都集合到堂中,长孙夫人说:“我的儿媳对我特别孝敬,我快死了,无法报答她了,希望你们做孙媳辈的要像我的儿媳孝敬我一样,孝敬你们的婆婆。”

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译文】

王祥,字休徵,早年生母去世,继母朱氏不是慈善心肠的人,在王祥父亲面前尽说王祥的坏话,于是王祥的父亲不太喜欢他了。继母冬天想吃活鲜鲤鱼,当时河水冰冻很大,王祥就解开棉衣,卧在冰上暖鱼,过了一-阵冰突然裂开,从水中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忙抓起鱼回家供继母食用。

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译文】

吴猛长到八岁的时候,就很孝敬父母了。他家中很穷,夏天连蚊帐都买不起。每到夏夜,吴猛在父母的睡房中任蚊子叮咬,皮肤被蚊子叮烂了,成了血泡,蚊子咬的再厉害他也不驱赶,恐怕蚊子被赶跑了去叮咬父母,他敬爱父母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

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译文】

杨香十四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庄稼,父亲突然被窜出的老虎叼起。当时杨香手无寸铁,只知道要从虎口救下父亲,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安危,于是奔跑向前,扼持住老虎的咽喉,老虎最后磨牙而死,父亲被救,死里逃生。

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译文】

孟仁,字恭武,年少时父亲去世。母亲年老时,经常生病。有一年到了冬天,母亲想喝竹笋煮的汤,孟宗想不出怎么能弄到新鲜的竹笋,到竹林寻找也找不到,于是抱着竹子痛哭了起来。孟宗孝敬母亲的心情感动了天地,只见竹林地裂露出了热气,接着数株新鲜的竹笋窜出地面,孟宗将竹笋折下回家给母亲做汤食用,母亲吃后病就好了。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

庾黔娄做孱陵令,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惊流汗,马上弃官赶回家中。到家时,父亲已生病两天。医生对庾黔娄说:“想知道你父亲的病情怎么样,只有吃他拉出的大便尝其味道,如果大便是苦味这病就好治了。”庾黔娄等到父亲拉大便后,马上尝其味道,觉得味儿有些甜,心情非常忧虑,到了深夜,庾黔娄跪拜北斗星,请求上天保佑父亲,自己可代父而死。

弃官寻母

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赵顼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译文】

朱寿昌长到七岁时,亲生的母亲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另嫁了别人,造成朱寿昌与母亲分别五十年。宋神宗在位时,朱寿昌得到母亲的线索,对家里人发誓说:“我找不着母亲,永远不回来。”他丢弃官职到了秦地,到处寻找,终于在同州找到了母亲,时年母亲已七十多岁了。

亲涤溺器

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赵煦元祐年间做官升为太史。虽然做了官,有着较高的地位,但他侍俸母亲至诚尽孝。每天忙完朝廷中的事情后,回到家都要为母亲冲刷马桶一次,每时每刻都在尽着一个孝子的责任。

参考资料:

历史演变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二十四孝文化流变史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四个阶段和两次蜕变。

“一条主线”其实涵盖了一明一暗两条线,从《孝经》到《孝子传》再到“二十四孝”这是明线,即历代官方色彩的有关孝文化经典文本;而从汉代至宋元之际墓葬考古中孝子图像是暗线,即历代墓葬出土孝子图像。其中又可分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经典化、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故事化、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故事典型化到宋金元时期的典型整齐化。“两次蜕变”是指从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到元末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从《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再到明代嘉靖年间《日记故事二十四孝》。

流传版本

作品鉴赏

《二十四孝》故事的内核是“慈悲”“大爱”“感恩”“助老”“礼让”,通俗易懂、简单直接。特点是一方面把孝道通俗化,把儒家经典变成了故事,另一方面故事人物典型名人造势演义化,情节离奇跌宕,引人注目。

《二十四孝》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贤明圣人型:这类故事主要是讲帝王、大臣的孝敬故事。如《孝感动天》《亲尝汤药》《涤亲溺器》等。

2、孝感动天型:孝感动天型的故事有一个模式:孝子的父母需要某一样东西才能生存或病愈,而现实中,这种东西很难找到。但是,由于孝子虔诚以求,孝心感天动地,天神就帮助孝子实现了心愿。孝子故事编撰者往往觉得只写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还不足以显示其孝心的赤诚,而神灵的出现似乎证明了“人在做,天在看”这句古谚语的寓意,证明天人感应的存在。如《涌泉跃鲤》《卖身葬父》《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

3、心灵感应型:古人认为人是能够产生心灵感应的。心灵感应被认为是一种超能力,也被称作直觉、预感、第六感等,指的是两个人之间不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传统感觉,而用“第六感”来传递信息。母亲怀胎十月,养儿到成人,往往能从孩子的表情、声音、姿态、行为感应到他的内心。彼有所动,此有所感,相互感应,息息相关。于是,父子、母子间发生心心相印的事情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每个人都会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父母会托梦告诉你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后来真的发生了。如《啮指痛心》《刻木事亲》等。

4、反哺父母型:反哺,就是感恩父母。父母养我十八朝,何以为报?感恩。恩,按照古汉语的解释,是惠,是泽,是爱,是仁。就是用爱回报父母。古人诗曰:“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感恩怀德是做子女的基本道德。如《芦衣顺母》《怀桔遗亲》《拾葚异器》等。

5、舍身受难型:舍身受难的孝子代表了一种牺牲精神,《二十四孝》的编者特别想推崇的部分,成了现代人最为诟病的部分。如《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埋儿奉母》等。

《二十四孝》最开始写作形式是以一段文言文记叙文开篇,然后配一首五言诗,再配以一幅表现主题的线条画。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历史上有所流传,他们孝敬父母的事迹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古人的记述往往过于简略,常常是寥寥数语,几笔带过,缺少传播需要的传奇性,后来的编撰者把自己的想象和美好愿望添加上去,于是,这些故事像蛹化凤蝶总科一样,神奇变身,情节瞬间反转,悲剧变成了喜剧,迎合了民众爱听传奇故事的心理,孝子们的事迹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作品影响

《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妇孺皆知。从汉代开始,官方为了社会安定,一直不遗余力地宣扬孝子们的故事,很多时候都是皇帝亲自宣传推广。如清朝规定,凡童子应试、初入学者,必须默写康熙帝讲解孝道的《圣谕十六条》,默写没有错误的才准许通过。

《二十四孝》的故事通俗易懂,有普及推广孝道文化,建设个人精神内核修养和内省,改变社会风气和增进家庭和睦的作用。尽管这二十四个故事中还不和谐地夹杂、渗透着一些愚孝乃至于反人性的成分如郭巨埋儿孝母、庾黔娄尝粪孝父、唐夫人喂乳给婆婆等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典型的中国故事,是蕴含着我们祖先喜闻乐见的趣味、包含着中国人的孝道观乃至于家庭以及社会的伦理观、价值观的故事,这些故事在重振传统文化的当代、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读乃至于被新解的意义。

《二十四孝》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传统的“孝”注入了新的内涵。街头的宣传栏上经常有印着《新二十四孝图》。简洁易懂:陪伴是孝,理解是孝;帮父母做家务是孝,带父母出去旅游是孝;支持父母的爱好是孝,满足父母的心愿也是孝;新时代的“孝”和“顺”。

作品评价

《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鲁迅评)

元代郭居敬首辑《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选择虞舜以下至宋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序而诗之,谈迁童蒙”,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平凉博物馆评)

相关争议

《二十四孝》究竟为何人所辑写,存在着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元代郭居业所选辑,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的《辞书》及台湾版《增修辞源》均持此说。此说所持的依据是清代《二十四孝图说并诗》的记载。清末山人潘守廉在此书的自序中说:“至元朝郭居业始将伊古以来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后世。”第二种说法是,《二十四孝》为元代思想家和水利家郭守敬之弟郭守正选辑。持此说的学者认为生于清代藏书世家且出身官宦的韩泰华在《无事为福斋笔录》中已有明载:“坊间所刻《二十四孝》,不知所始,后读《永乐大典》,乃是郭守敬之弟守正集。”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汉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本《辞书》等持此说。第三种说法是,元代郭居敬选辑。据明代语文学家王《续文献通考·节义考·孝子》说:“郭居敬尤溪人。性至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尝掘虞舜而下二出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名二十四孝诗,以训童蒙。”中华书局版《辞海》以及台湾版《中文大辞典》都持此说。

作者简介

郭居敬,元末明初福建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人,生卒年不详。依清代学者李清馥的《闽中理学记考》记,郭居敬其人:“博学,事亲欢顺,亲殁哀毁尽礼。尝抵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系之以诗,用训童蒙。时虞集欧阳玄欲迁于朝,居敬牢让不起,终身隐于小村,以处士卒。”《福建通志》《大清一统志》也有如此记录,从记录上看,郭居敬本人便是一个具有孝悌品行的人,南宋亡于元后,志不仕元,有故国之思。此人博学多才,一生没有出仕,而是在家中读书著作,他的著作多已不存,除《二十四孝》外,在《文渊阁书目》中还记载他曾著有《百香诗》一册。

争议事件

2005年,河北沧州市某小学曾将“二十四孝”图引入校园,引起家长的反对。

2014年,“郭巨埋儿”等二十四孝故事在安徽六安被做成公益广告,遭到市民反对。

2019年,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市村的“孝悌园”,出现了“郭巨埋儿”的雕塑,被游客举报。

2021年,湖州市安吉县营盘山景区内的“二十四孝”主题雕塑引起网络上的各种争议,最终被移除。

参考资料

从《二十四孝》看中国孝文化,到底是愚孝还是正能量?.今日头条.2023-12-07

二十四孝为母埋儿雕像引争议 专家:时代不同 不建议照搬.今日头条.2023-12-16

..2023-12-14

“埋儿奉母”入选公益引争议 网友:让孝道误入歧途.今日头条.2023-12-16

浙江一景区现女子给婆婆喂母乳雕塑,当地宣传部门:已拆除.今日头条.2023-12-16

二十四孝 .中华文库.2023-12-11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郭居敬作品集.中华典藏 .2023-12-14

访谈︱后晓荣:从“画像二十四孝”看中国孝文化的演变.今日头条.2023-12-21

..2023-12-14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平博展览在线观赏】云看展|《孝之道—壬寅春节孝文化特展》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五】.今日头条.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