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
哭墙(Wailing Wall)又称西墙(Western Wall),希伯莱文הַכּוֹתֶל הַמַּעֲרָבִй,是耶路撒冷古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西侧,是犹太民族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和以色列控制区域内著名的景点,被伊斯兰教视为先知夜行登霄的起点,也是基督教中耶稣受难时经过的一部分路段。
哭墙历经三次建立和三次摧毁。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大卫建立了以色列国,其子所罗门继位后建造了所罗门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国王率军攻入耶路撒冷王国,将圣殿烧毁。波斯帝国第一代皇帝居鲁士二世攻陷巴比伦后,允许被俘到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公元前374年,犹太希律大帝重修第二圣殿。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人彻底摧毁,只留下残存的哭墙,并吸引了众多犹太人来此缅怀失去的家园,因此得名哭墙。从19世纪中叶至今,犹太人始终在争取耶路撒冷的统治权,在当地产生多次纷争。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截至目前哭墙仍在以色列控制范围内。
哭墙因其地处耶路撒冷古城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宗教历史,历来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纷争的目标之一,也是巴以冲突主要地点之一。
词源
哭墙,又称“西墙”,希伯莱文הַכּוֹתֶל הַמַּעֲרָבִй;也称Wailing Wall或Western Wall,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位于耶路撒冷王国东区老城的东部,长160英尺,由大石砌成。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为罗马焚毁,再也未能恢复。后来,在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此墙便成为伊斯兰圣地围墙哭墙的一段,犹太人十分珍惜,被视为其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此后千百年中,常有各地犹太人来此号哭,以寄托其故国之思,此墙因此得名哭墙。现在每到犹太教犹太节日,仍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进行祈祷。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大卫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首都就位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后,耗时7年,动用20万人,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一座犹太教圣殿,即所罗门圣殿。来此朝觐的教徒和献祭者络绎不绝,耶路撒冷逐渐成为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灭亡了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国王率军攻入耶路撒冷王国,将圣殿付之一炬,并放逐犹太人。波斯帝国第一代皇帝居鲁士二世攻陷巴比伦后,允许被俘到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与此同时,还将圣殿中被掠走的5000件珍贵器物归还给犹太人。但初期的重建工作并不顺利,停工十余年,后来在“先知”哈吉和撒迦利亚的鼓励下,所罗巴伯和约书亚再次领导群众动手建殿。
公元前516年,第二圣殿终于完成,此后犹太人多次对它进行修葺。
公元前374年,犹太希律大帝重修第二圣殿,规模不亚于罗马的大庙宇。但此后耶路撒冷王国相继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入侵、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管辖、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统治、罗马帝国的军队占领。
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人彻底摧毁,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圣殿被摧毁后,只剩下了一段长50米,高19米的哭墙。后来,犹太人在圣殿的断垣残壁上,修建起围墙。
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在每年犹太民历11月9日(圣殿被毁的周年日)这天回到哭墙,站在这面象征犹太人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缅怀昔日民族光荣。
从19世纪中叶起,犹太人试图购买哭墙和其邻近地区,但没有成功。1882年,犹太人首先发起对巴勒斯坦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耶路撒冷作为主要目的地,在19世纪末所拥有的犹太人迅速达到了4万人。1899年耶路撒冷的著名政治家,前市长优素福·哈利迪(Yusuf Diya' al-Khalidi)致信身在法国的犹太首席拉比,敦促其终止“地理意义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行径。锡安主义运动在20世纪早期兴起后,哭墙成为犹太社区和穆斯林宗教领袖之间摩擦的原因,穆斯林担心哭墙被用于犹太民族主义对圣殿山和耶路撒冷的进一步要求。哭墙下出现越来越多暴力事件。
1920年4月4日,先知穆萨庆典将反犹太复国主义和阿拉伯民族运动推向高潮。当天,庆典游行队伍返回耶路撒冷,抵达雅法门附近时,阿拉伯俱乐部的成员开始向来自巴勒斯坦各地的群众发起演讲,鼓动情绪。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爆发了激烈冲突,双方互有人员伤亡。另外耶路撒冷的精英家族向伊斯兰教世界宣传犹太复国主义和英国异教徒对圣地的侵扰,以保卫圣地之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泛伊斯兰主义联盟。
1928年9月23日,“西墙事件”后犹太媒体鼓吹“征用西墙,夺回圣地”。阿明·胡塞尼对“西墙事件”作出回应:“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已决意牺牲肉体和灵魂来维护他们的宗教权利 …… 他们的民族权利已经被盗走太多。”他着手组建“保卫西墙委员会”,向全世界穆斯林发出关注耶路撒冷危机,共同保卫圣地的呼吁,敦促女王陛下政府和西方国家尊重传统维持圣地现状,兑现穆斯林圣地免受侵犯的承诺。
1930年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以确定穆斯林和犹太人的权利和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德国法西斯主义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在特殊国际政权下由联合国管理的独立主体。
1948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发生战争后,约旦控制了哭墙,禁止犹太人来到墙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同日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路撒冷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约旦和以色列分治的局面。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以色列政府在哭墙旁开辟出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
1981年,包括哭墙在内的耶路撒冷古城整体,以“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1992年考古学家称在哭墙发现五块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巨型基石,其中最大一块巨石据称是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
2024年2月6日,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出访以色列,并与随团成员参观了耶路撒冷的哭墙。
建筑布局
地理位置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间的犹地亚山地(也被称作耶路撒冷山地),老城位于耶路撒冷中部偏东,周围城墙及老城范围约1平方公里。
圣殿山位于老城(也称旧城)西部,面积较小。哭墙位于老城西南,哭墙广场即在下图的西墙隧道附近。
建造技术
哭墙,在狭义上指用于犹太人祈祷的广场部分,在祈祷广场可见的哭墙部分由 46 层石头组成,地上的29层包含不同时期的石头,地上部分高19米,该部分从地基到山顶的高度估计约为 32 米。广义上是指圣殿山的西部挡土墙,该段挡土墙长约488米,曾高至60米,今天裸露部分的最高点达到耶路撒冷王国东山(摩利亚山)基岩上方 40 米。
21世纪初期可见的哭墙(长256米)与哭墙的南端连接,高度约20米,由12层大石块砌成。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哭墙前有一些房屋存在,以色列收复后拆除障碍,修建成可容纳数万人的大广场。
墙的下面为隧道系统,大致是在第二圣殿时期建造的。例如,整个系统中最大的厅是“十字架形大厅”,它是按照十字架形状修建的。其中东横厅与哭墙衔接,而西横厅过去是供蓄水用的,其上部保留下来的防水涂料痕迹可以佐证。
建造材质
暴露在地面上的西墙部分包含不同时期的石头,地下层(以及一些地上层)由第二圣殿时期末期的原始哭墙石头组成。在不同时期,穆斯林将其他石头放在这些层的顶部。哭墙顶部较小的石头放置于20世纪初。原始的石头可以根据它们的大小和结构与其他的区分开来。来自第二圣殿时期的大希律王的石头特点是边缘被蚀刻。
周围布局
岩石清真寺
岩石清真寺,亦称萨赫莱清真寺或欧麦尔清真寺,位于哭墙广场的东北方向,公元691-694年建成于圣殿旧址上。寺内有
一巨石被穆斯林奉为“圣石”,相传为穆罕默德登霄所踩之岩石。岩石清真寺有着标志性的金色岩石圆顶,直径22米;底座呈八角形,每边长20米。圆顶上高擎着一弯新月,寺内的装饰富丽堂皇。
阿克萨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位于哭墙广场的东南方向,建成于公元705-709年,也是伊斯兰教第三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远寺,“阿克萨”是阿拉伯语,意思是“遥远的”。《伊斯兰教圣经》中提及道:“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禁寺行到远寺,我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迹象。”公元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曾亲赴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简朴的清真寺,即阿克萨清真寺的前身。公元705年之后,两届哈里相继修建清真寺,于709年建成,但771年清真寺又毁于地震,此后多次修缮。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一度将阿克萨清真寺改作教堂和武器库。1187年萨拉丁·本收复耶路撒冷,并修缮了阿克萨清真寺,还在寺内设置了精美的木制宣讲台。20世纪,自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以来,阿克萨清真寺的主要建筑不断被拆毁,许多珍贵文物屡遭毁坏。1969年8月21日,犹太极端分子纵火焚烧阿克萨清真寺,虽经抢救,仍有包括木制宣讲台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化为灰烬,伊斯兰会议组织对纵火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并将8月21日定为“世界清真寺日”。
苦路
耶稣受难路,也叫“多洛罗萨路”“悲哀之路”“苦路”“受难之路”。据说耶稣受难前,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从这条路走向各各他高
地的刑场。又称“拜苦路”,是复活节前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公共仪式,由十四个阶段组成,回顾耶稣基督生命最后一天的重要情节,即所谓的“基督受难”,指耶稣背着十字架在人间走的最后一段路。
相关景点
哭墙祈祷广场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耶路撒冷解放时)之前,哭墙没有祈祷广场。穆斯林穆格拉比(Mughrabi)社区只有一条狭窄的小巷——Al-Buraq巷,长28米,宽仅3.6米。耶路撒冷王国战争和统一后,该地区扩建了。目前哭墙广场正式用作犹太教堂。
哭墙是圣殿山的四堵支撑墙之一,在第二圣殿被毁后仍然存在。它是朝西的城墙,是离至圣所遗址最近的城墙,是犹太人圣殿中最神圣的地方。作为犹太民族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和以色列著名的景点,哭墙吸引着无数犹太人和世界各国的游客前来祷告。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在哭墙脚下,他们或围着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等等。在这些祈祷者中,有一个黑帽白袍、满鬓白发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每天都会在哭墙前祈祷,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为“墙人”。哭墙边上,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男左女右,分别在哭墙的南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雅威的对话中,犹太人的做法使哭墙更显得神秘与崇高。
小哭墙
小哭墙是位于祈祷广场以北约 170 米处的哭墙额外裸露部分的名称。它通过位于穆斯林区的铁门附近的一条狭窄小巷到达。过去,耶路撒冷的长老们会来到小哭墙(哭墙)进行午夜祈祷服务(Tikkun Chatzot)。自从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成群结队的游客参观了这个地方,在星期五晚上,犹太人来到祈祷墙前祈祷。
小哭墙的总长度(从南边的入口大门开始,一直到北边的马穆鲁克时代建筑的支撑拱门)为17.7米。前面的广场宽度为4.2米。墙上有不同时期的石头,其中最大的一块长 1.15 米。 1971年,在宗教事务办公室修复其北拱门时,小哭墙的一些石头被意外损坏。当时的哭墙拉比,拉比梅尔·耶胡达·盖茨(Rabbi Meir Yehuda Getz)怀着极大的敬意收集了这些石块,并在哭墙广场展出。
哭墙南段
哭墙是圣殿山大院的挡土墙。在第二圣殿时期,一条商业街沿着它延伸,设有商店,为许多前往圣殿的朝圣者提供商品。在本杰明马扎尔(Benjamin Mazar)教授进行挖掘时,在一堆破碎的石头下发现了哭墙的南段。在圣殿被毁的过程中,罗马士兵将这些石头从圣殿山的顶部扔到街上,对下面的铺路石造成了损坏。
大球场
大球场(Nidbach Raba)是大希律王时代的一层巨石的名称,可以从哭墙隧道的大厅看到。这条路线是哭墙中最高和最长的,它的石头是以色列发现的最大的建筑石材。大球场以南的第一块石头是最大的:它长 13.55 米,宽度估计在 2.0 到 4.6 米之间,高 3.3 米,它的重量估计为几百吨。第二块石头的长度为2米,第三块石头的长度为12.12米,第四块石头的长度为8米。
罗宾逊拱门
罗宾逊拱门是圣殿山西南角的拱门,全长15.2米,高约17.5米,宽为12.90米。拱门的西柱/支撑墙宽3.60米。拱门下,街道宽度约为8米。在第二圣殿时期,圣殿山的西门之一位于其上方。从大门到街道的楼梯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王国的南部。这座拱门于1838年由一位名叫爱德华·罗宾逊(Edward Robinson)的英国学者发现。约瑟夫·本·马蒂亚胡的著作中提到了罗宾逊拱门。
巴克莱门
1854 年,美国游客和研究员詹姆斯·巴克莱 (James Barclay) 博士在现在的祈祷广场妇女区南角发现了圣殿山入口大门的门楣。原来的大门通向圣殿山区域下方,从它有一条楼梯通向圣殿山广场。约瑟夫·本·马蒂亚胡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这扇门。有些人认为它是“所罗门之门”。在穆斯林时期初期,人们习惯性地在圣殿山门对面祈祷背诵。
威力逊拱门
威尔逊拱门毗邻哭墙,它是大桥拱顶中最大的一个。目前它被用作哭墙祈祷广场的室内有顶男士区。这座拱门建于古代穆斯林时期,与第二圣殿时期矗立在那里的狭窄拱门位于同一位置。拱门长15米,宽为12.90米。
沃伦之门
沃伦之门(Warren's Gat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圣殿时期末期,是哭墙的大门之一。大门的宽度为6米,长度为30米。
大希律王沿着哭墙铺设了一条道路,这扇门从这条路通向圣殿山。它通向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从那里沿着楼梯通往圣殿。第二圣殿被毁后,大门被废弃,在古代穆斯林时期,它被犹太人用作犹太教堂。
相关文物
2017年10月17日,新华社报道称:以色列文物管理局16日宣布,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发掘,一座距今约1700年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和一座巨石墙体在位于耶路撒冷古城的哭墙隧道内被发现。以色列文物管理局考古学家乔·尤齐耶尔博士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在威尔逊拱正下方的哭墙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被掩埋1700年左右的约15米宽、8米高的墙体。通过分析鉴定出土的陶片和钱币,他们推断墙体建于古罗马时期。
据考古学家介绍,这座巨石墙体保存完好,显示出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质量。被发现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则拥有约200个座位,不过这座剧场并未被使用过,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争议
关于哭墙的归属问题,也即耶路撒冷王国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三大宗教争论不休的核心,也是巴以冲突的关键所在。1516年,耶路撒冷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疆域。1542年,在苏莱曼大帝的意志下,帝国重修了耶路撒冷城及其城墙,城墙范围内约1平方公里,便是今天的耶路撒冷古城,也就是哭墙所在的地方。1856年起,本地的居民陆续在老城以外建立新区。1918年,英国在统治期间颁布了一项法令,将耶路撒冷分为四个地区。由于划分的法令,犹太人获得鼓励建设与开发的权限,阿拉伯人受到严格的开发限制。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将耶路撒冷王国的地位定义为一个在特殊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在战争中,阿以双方激烈争抢耶路撒冷,最终以色列占领了老城以西约38平方公里的地区,而约旦占领了老城及以东约6平方公里的地区结束。根据1949年的停火协定,耶路撒冷被停火线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的说法也应运而生。1967年,“六日战争”爆发,以色列军队攻占了整座耶路撒冷,将此前约旦控制的东耶路撒冷地区完全纳入以色列领土范围和市政管理。1967年11月12日,联合国再次明确了耶路撒冷作为国际共管城市的地位不得改变,并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出占领的领土。1980年,以色列立法宣布耶路撒冷王国将作为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在法律层面确立了耶路撒散冷的城定位。1993年的第一次奥斯陆协议将耶路撒散冷以东的约旦河西岸地区视为巴勒斯坦的独立领土,巴以领土格局和政治轮廓逐渐清晰,且为国际社会所默认和接受。
耶路撒冷对三大宗教都有着重要意义。对犹太教而言,哭墙是锡安山上圣殿院墙的一部分遗址,是犹太教圣地及犹太民族昔日辉煌的象征。基督教徒非常崇敬耶路撒冷,因传说耶路撒冷是耶稣创立基督教,以及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对伊斯兰教教徒而言,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寺的第三大清真寺,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世界中,耶路撒冷都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认同为宗教“圣城”,遗存的宗教遗迹与宗教文化形成了影响耶路撒冷主权归属问题的宗教文化因素。
宗教意义
犹太教意义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地区,被犹太人称为“和平之城”,被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称为“尊贵的圣城”。该城地处三大洲要冲,历经37次征服,8次被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各在这里统治过500、400、1200多年,留下各种宗教遗迹200多处。圣殿山周围正是各宗教遗址相互重叠、难分彼此的地方,所以结怨深远、难以化解。
圣殿山被犹太人奉为圣地是因为传说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在此领受上帝旨意、祭献儿子;他的孙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并被赐名“以色列”(神角力)。为了纪念犹太民族最神圣的地方,相传公元前1010年所罗门开始在摩利亚山(现在的圣殿山)建设圣殿,以便存放约柜、诺亚方舟等圣物,圣殿于公元前957年竣工。建成后的圣殿长30米、宽10米、高15米,雄伟非常,号称是雅威的所在。根据犹太传奇故事,所罗门开工兴建耶路撒冷王国圣殿时,他曾通告全体民众,给每一个阶层的人们都规定了其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哭墙是穷人建的,他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满腔热情把这堵墙砌起来的。耶路撒冷王国是犹太人心中的古国,残存的圣殿山亦是一种精神寄托。
基督教意义
对基督教徒而言,耶路撒冷是耶稣受难地,在伊斯坦布尔市时期就成为世界基督教徒朝拜的圣地。圣殿山上亚伯拉罕祭拜雅威的石陨石被认定为上帝用泥土捏造人类鼻祖亚当的地方。
伊斯兰教意义
对于伊斯兰教而言,犹太先祖亚伯拉罕祭拜雅威所用的石头就位于圣殿遗址旁的岩石清真寺中。公元705年,圣殿山旁的阿克萨清真寺曾一度成为继麦加、麦地那之后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
《伊斯兰教圣经》中记载,公元621年,伊斯兰教先祖穆罕默德在一个夜晚随天使赶到圣殿山上,并将所骑的“布拉格”天马拴于“哭墙”,然后踩着陨石登天接受真主的启示,随后返回。此后,这块石陨石被穆斯林视为等同麦加禁寺天房中神圣的黑陨石,是拒绝拜物的伊斯兰教的两尊圣物。据说,该陨石上留着穆罕默德的脚印。穆斯林也将“哭墙”称为“布拉格墙”或“飞墙”,以纪念穆斯林对夜行登霄的圣迹。
祭拜习俗
特色活动
成人礼
几十年来,来自以色列和世界各地的数千个家庭在哭墙庆祝家庭成人礼——这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祈祷的墙。每周,哭墙广场都会挤满欢乐而激动人心的家庭,他们来到这里庆祝他们儿子的成人礼——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是犹太人灵感和渴望的源泉,也是以色列国坚韧和力量的象征。
在哭墙举行成年礼时,犹太父亲联同家族男成员陪伴儿子将妥拉经卷由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取出,然后放在台面由儿子公开颂讲,显示他在宗教上成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类同基督教的洗礼或坚振礼。犹太母亲不能进入男性区域,但在围栏外高声震耳尖叫,表示高兴,犹太母亲在家中用神话教养孩童的责任已经告一段落。此后儿子会受教于会堂的拉比。他享有成人宗教权利的同时,也负起宗教上的神圣责任。犹太母亲在栏外抛弃糖果进男性区域,表示祝贺。有男孩在成人脚下忙碌地捡糖果,再拾回给犹太母亲及女亲属再进行抛掷。
成人礼可以在阅读《摩西五经》的日子在哭墙举行:周一或周四、Rosh Chodesh(希伯来月的第一天)和 Chol Hamoed(住棚节和逾越节的中间日子)。
重要节日
犹太节日对犹太人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赎罪日,通常是一个星期的第七天。在这一天游览该地区要格外关心注意事项。
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圣日。在圣经时代,犹太人这一天在圣殿举行献祭仪式,将一头公山羊杀死祭奠雅威,把另一头山羊放逐旷野让它带走犹太人的一切罪孽,这就是所谓“替罪羊”的来历。
相关事件
奥巴马到访
2008年7月27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巴拉克·奥巴马早前到访以色列,并于周四凌晨戴着卡巴头饰到访哭墙,留下写有祷文的纸条,之后垂头敬拜。据指一名学生后来将纸条拿走,并刊登在当地报章《晚报》上,引起外界指摘侵犯奥巴马的私隐,犹太教人士更抨击该报的做法,认为打扰了其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其祷文内容为:“上主,保佑我和家人,赦免我的罪恶,帮助我抵御傲慢和绝望。赐我智慧,好让我做事公平正确。并让我成为旨意的器具。”
为中国人祈福
2020年2月17日,环球网报道称:犹太人民为中国的平安和幸福而祷告。当地时间16时,近千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古城哭墙,为中国人的健康和福祉进行祈祷。参与成员们用希伯来语和普通话进行祈祷,并吹响了被称为“shofar”的公羊角。组织者犹太教拉比艾里雅胡(Shmuel Eliyahu)表示,“中国人需要知道犹太人在想着他们,为他们祷告,与他们在一起。愿这场不幸的灾祸在中国人民身上和全世界都停止并消失。”
米莱参观
2024年2月6日,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出访以色列,并与随团成员参观了耶路撒冷的哭墙。此次出访是巴以冲突的第123天,米莱身着蓝色西装、头戴黑色天鹅绒犹太小圆帽。在会见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时,米莱又保证阿根廷致力于“宣布哈马斯为恐怖组织”。据西班牙《机密报》报道,有超25万的犹太群体居住在阿根廷,形成了南美最大的犹太社区。巴以冲突以来,米莱是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拉丁美洲领导人。米莱既与阿根廷的犹太群体关系匪浅,此行也被阿根廷媒体质疑为是”地缘战略押注“。这一鲜明立场震惊了拉美以及其他批评以色列的国家,也被哈马斯强烈谴责。对此,《民族报》表示,这标志着阿根廷发出了“一个强烈、具有颠覆性且逆潮流的政治信号”。
清除纸条
犹太人认为上帝在“哭墙”上方,这里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只要把心愿写下来塞进墙里,上帝就会实现其心愿。来此朝圣的犹太信徒把给雅威的祈祷词写在纸条上塞进哭墙缝里。这也引发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效仿,将心愿卸载纸条上塞进墙缝,甚至教皇、美国总统等政要访问耶路撒冷时也要写张纸条塞进墙缝。
关于上帝的纸条,有个不成文规矩:尊重隐私,不翻看别人的纸条。因为哭墙纸条是和上帝的对话,禁止别人窥视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不过也有纸条被人翻看,甚至被公开的情况。奥巴马2012年大选前访问以色列,在会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后,凌晨访哭墙,塞纸条后祈祷。他离开后,这张纸条不料被一名学生发现,刊登于当地《晚报》上。
由于缝隙里的纸条已经太多,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清理,以便为以后的纸条腾出空间。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清理出来的这些纸条会被埋在附近的一处墓地。
哭墙流泪
2002年7月,一些朝圣者发现耶路撒冷王国著名的哭墙“流泪”了。石墙中间的一块巨石上出现了一道水渍,水渍经过几天的风吹日晒依然保持原貌,既不扩大也不消失。这一现象令不少犹太人激动不已,因为在犹太教传说中,哭墙流泪是犹太救世主耶稣降临的先兆。许多犹太人以为哭墙真的流泪了,但也有人不相信。一位犹太青年表示:哭墙出现水渍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年半前就出现过,当时查明,原因是哭墙另外一侧用于滴灌的水管发生渗漏,而渗漏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渍能够长时间既不消失也不扩大。以色列文物局在发布的调查结论中说,这一现象虽然不像一年半前那样,是由于渗水形成的,但也属自然现象,是由于一种长在石头中间的植物腐烂后引起的。也有专家指出“这不像是水迹,看来是植物的分泌物”。但没有人解释为何其他一样有植物的石墙没有水迹,以及水迹为什么不蒸发不扩散。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耶路撒冷的哭墙是什么.西墙遗产基金会.2024-07-02
ברוכים הבאים לאתר של.ברוכים הבאים לאתר של.2024-07-07
永远的耶路撒冷.国家地理网.2023-10-21
Old City of Jerusalem and its Walls.世界遗产中心.2024-07-02
耶路撒冷老城及其城墙.世界遗产公约.2024-05-05
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旧城“哭墙”隧道内考古新发现.北晚新视觉.2024-05-16
奥巴马哭墙祷文曝光 祈求赦免罪恶获得智慧(图).中国新闻网.2024-05-15
以色列近千人在哭墙祈祷:为中国的平安和战胜困难祷告.新浪财经.2024-05-15
耶路撒冷哭墙:“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央广网.2024-07-16
耶路撒冷:清理哭墙.人民资讯.2024-07-16
哭墙前的沉思.豆瓣.2024-05-16
建築變形記.豆瓣.2024-05-15
耶路撒冷哭墙 Wall (2017).豆瓣.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