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将其称为“独立战争”,是发生于1948年5月至1949年7月期间的一场战争,主要参与者有以色列和来自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军队。
战争的起因是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这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反对。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独立,接着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了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年左右。1949年3月,以色列军队战胜了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以色列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一个新的力量。随后,以色列和周边阿拉伯国家达成了停战协议,并划定了巴以停火线,该线将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分隔开来作为暂时的边界线。
1949年7月20日,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宣告结束,该战争促使以色列正式成立,且以色列占领了原本属于巴勒斯坦80%的土地,并将领土范围扩大到2.07万平方公里。同时将近100万巴勒斯坦人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园。这场战争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格局,重塑了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此外,这场战争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使得中东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战争背景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背景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历史、民族、宗教、政治、领土争端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冲突的不断升级和持续。
历史渊源和民族观念
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争端地区,这一争端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于公元前2000年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徙至巴勒斯坦,但在之后的历史中不断受到战乱、压迫和残害的影响,不得不流浪至世界各地,包括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在16世纪初,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此后,陆续迁来的阿拉伯人与当地人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形成后来的阿拉伯人。
对于双方而言,阿拉伯人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故乡,是代表阿拉伯民族的土地,他们在巴勒斯坦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阿拉伯人主张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和扩张表示坚决反对。 而以色列人则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祖先居住的土地,是犹太人的故乡,他们在巴勒斯坦历史上也存在了几千年。以色列人主张巴勒斯坦是犹太国家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并在此地扩张领土。
20世纪初,随着东欧、俄罗斯等地区的犹太人大量流入巴勒斯坦,犹太人在该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多,导致阿拉伯人的不满和反抗。阿拉伯人担心犹太人的涌入会威胁到他们的土地和文化,两族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这成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此外,民族观念也加剧了矛盾,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为自己拥有神圣的土地。
宗教因素
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而巴勒斯坦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在以色列,犹太教是国家的官方宗教,对于很多以色列人来说,犹太教是他们文化、历史、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基础。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教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很多巴勒斯坦人来说,伊斯兰教是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他们的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而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宗教在该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将巴勒斯坦视为神圣之地,这也是冲突不断升级的重要因素。
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认为应该回到以色列地区建立犹太国家的思想和运动。自19世纪末以来,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建立犹太人聚居地和社区,并提出建立犹太国家的要求。随着犹太复兴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支持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他们认为这个国家应该建立在他们的祖先曾经占领过的巴勒斯坦地区。
国际形势因素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国际形势背景非常复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美苏冷战影响。战后初期,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世界两大超级大国,它们通过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互相竞争和牵制。在中东问题上,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美国则倾向于以色列。二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的犹太和阿拉伯居民之间的紧张局势在战前就已经形成。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大量的犹太难民涌入巴勒斯坦,并试图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一过程引发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不满和抗议,以及很多其他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不信任和敌视。三是国际社会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表示了支持,并推动联合国提出了分割方案。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决议,宣布将巴勒斯坦地区分成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两个部分。这项决议叫做"联合国分治方案",旨在解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问题。然而,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这个方案,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领土和权益的侵犯,于是反对势力开始壮大。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通过巴黎和会获得了该地区的托管权,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帝国逐渐解体,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在减弱。1947年,英国宣布放弃巴勒斯坦的托管职责,但英国不希望失去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开始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移民和定居。这一政策加剧了两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
战争经过
第一次中东战争指的是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的战争,持续时间至1949年7月20日正式结束。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8年5月15日至7月8日前,阿拉伯国家联军对以色列的入侵。在兵力方面,以色列总兵力有3万人,第一阶段投入兵力有1.9万人,但没有一支正规的国防军,而是由各自为政的游击队和民间武装力量;而阿拉伯联军总数超4万多人。在武器装备方面,以色列装甲部队仅有16辆坦克和一些轻型装甲车;阿拉伯联军有131架各式飞机、12艘舰船、240辆坦克、140门野战炮。
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伊拉克分别派兵,从南、北、东三个方向汇聚到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
战争首先在南线爆发,埃及从南面兵分两路进攻,外约旦和伊拉克的军队从东面,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从东北和北面进入以色列。除北路阿军遭到以色列军队的顽强阻击外,南路阿军攻占了别是巴,并进逼以色列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东路阿军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几乎把以色列占领区拦腰切断。
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中,以色列不敌阿拉伯联军,向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提出停火的需求;5月17日,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递交了一份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的议案。在美国、苏联的停止战争的建议下,英国由最初的反对转变意见,向联合国提交了停火决议案,并于5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英国撤走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提供武器。1948年6月11日至1948年7月8日前,阿拉伯联盟和以色列停止为期四周的战争。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作战时间从1948年7月9日到10月14日。在停战四周的时间内,以色列形成了国防军陆、海、空三军体制,其武装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兵力方面——以色列采取了全民皆兵策略,总兵力增加到6万,并将各地的游击队统一组建起正规的国防军,另外以色列陆军还组建了一支摩托化部队,以色列军队具备了快速作战的能力;武器装备方面——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拥有了轰炸机、坦克、大口径火炮等。
1948年7月9日,以色列发起了“十天进攻”的行动,出动两个旅,首先向阿拉伯军团发起进攻,目标是巴勒斯坦贯通东西南北的战略要道——卢德和拉姆拉。而阿拉伯军团司令格拉布临阵脱逃,不战而撤,因此阿拉伯军团气势受损,在“十天进攻”行动中,阿拉伯联军几乎节节败退,以色列夺得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色列由于武器消耗量大,需要重整军队及其装备,而阿拉伯联军在一连串的失败中需要调整,于1948年7月18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双方停火为期三个月。在第二阶段战争中,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大小为1300平方公里的阿拉伯人领土;而阿拉伯人则只占领了大小为330平方公里的犹太人领土,不包括未被埃军完全占领的内格夫。同时,第二阶段战争造成了6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
第三阶段
1948年10月15日至1949年1月7日,以色列对埃及的进攻。在1948年10月15日,以色列任命伊盖尔·阿隆上校担任此次战役的指挥,伊扎克·拉宾担任作战部长,对埃及发起攻击。以色列夺取了内格夫首府别是巴,除了法卢贾和加沙地带以外,内格夫地区北部都被以色列占领。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领导的埃及一个旅赶来增援,被以色列军队包围阿奇法卢贾袋形地区,在三个月后成功突围,将以色列军队击退。
1948年12月22日,以色列发动了“霍雷夫战役”,这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战争中向埃及发起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在此次战役中,以色列攻占奥贾,并越过边境侵入西奈半岛。随后在英美两国的干涉下,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埃及在内外压力下,面对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的以色列军队,于1949年1月6日同意进行停战谈判;1月7日,南线全面停火。
战争结果
1949年2月到7月期间,以色列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分别签署了停战协定。这些协定中,以色列成功占领了内格夫地区和外约旦之间的巴勒斯坦地区,而且边界和非军事区也得到了划分。埃及同意不得在内战地区14至17英里的领土内设阵地;而阿拉伯军团在约旦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此外,伊拉克虽然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仍然遵守了停战协定并撤出了巴勒斯坦。同时,以色列还与黎巴嫩签署了停战协定。最终,在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协定谈判中,双方最终于7月20日签署了协定。
这些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束,阿拉伯国家在战争中战败,军队死亡1.5万人,将近100万的阿拉伯人成为了难民。而以色列则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其军队死亡约6000人,领土增大到2.07万平方公里。
战争影响
第一次中东战争使得以色列国土面积比之前增加了约50%,以色列的国家存在得到了巩固,使其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阿拉伯国家失去了大量领土,包括约旦失去了耶路撒冷老城区,埃及失去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叙利亚失去了高地,使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色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国家,而阿拉伯国家则进一步陷入了内部动荡和冲突之中,近100万巴勒斯坦人难民流离失所,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变得更加不稳定。同时也推动了中东地区的军事现代化,许多黎巴嫩也开始加强自己的军备,这为后来的中东战争和局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平衡,加剧了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敌对关系,此后几十年一直持续至今,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2008年12月27日,加沙战争爆发,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代号“铸铅”的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原因分析
以色列胜利原因
对于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胜利的原因,井冈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杰提出,强大的军事实力、丰富的战争策略、高度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为主要原因:
阿拉伯失败原因
对于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树民提出,阿拉伯国家内部分裂、军事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战争和战术和国际支持不足为主要原因:
文艺影视
文学作品
《出埃及记》(Exodus)是美国作家Leon Uris的一本小说,讲述了以色列的建国历程。小说以犹太人的视角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问题的复杂性,描写了犹太人在迎战阿拉伯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困难,以及他们如何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电影作品
《黑幕落下》(Cast a Giant Shadow):以色列和美国合拍的电影,讲述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和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的一些事件和人物。
参考资料
汪树民.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4-28
Exodus.豆瓣阅读.2023-04-14
黑幕落下 Cast a Giant Shadow (1966).豆瓣电影.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