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镇
王舍人镇隋朝前称杂货店,唐贞观年间(629~652年),王玺(做过中书舍人)告老还乡,在此开店。去世后,为纪念他,此庄改为王舍人庄。王舍人镇因驻地设在此而得名。
1949年10月,成立了历城区城关区,办公地址设在王舍人镇;1956年12月改称历城县王舍人乡;1958年9月,易名为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1980年4月,更名为济南市郊区东郊人民公社;1987年5月恢复历城区王舍人镇;2010年5月,王舍人镇撤镇划办,原有22个村成立王舍人街道,16个村并入新成立的鲍山街道。
历史沿革
强镇由来
王舍人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毛泽东主席1959年两次视察该地,境内殷商文化遗址、梁王城遗址等享誉国内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农重工兴三产,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200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齐鲁乡镇之星、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00年该镇综合实力列济南市第二,1997~2000年,连续4年被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镇。
历史事件
春秋时,齐桓公将今王舍人庄东南2公里处的一丘岗封为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鲍叔牙死后葬于此地,此山因此得名鲍山。
刘宋元嘉八年(431年),宋征北将军檀道济进驻历城梁王庄,军粮告急,敌军乘机进攻,危急之时,檀道济急中生智,连夜以土代粮,量土成山,敌军因此未敢贸然进攻。这些土堆就是现在的粮冢,后人为纪念他又建檀公祠。
北宋年间,张揆、张掞兄弟学有所成,张官至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知审院,曾为皇子师傅;张掞官至户部侍郎,影响很大。1076年12月,苏轼由密州知州调河中府,路过王舍人庄,在张姓二兄弟读书的地方题留“读书堂”三个大字,此读书堂遗址在王舍人庄内。
1931年6月1日,民众教育馆在王舍人庄建立。
1937年8月,国民党历城县政府由济南市迁至王舍人庄。
1943年11月,中共济王工委成立(济南、王舍人庄),尹天佑任书记。
12月,中共济王工委书记尹天佑带领特务大队,夜袭曹家馆敌据点,俘伪军20余人,缴获步枪20余支,子弹一批。
1944年2月2日,中共济王工委书记尹天佑在侯家庄被敌人杀害。
1948年3月24日,境内王舍人庄以东地区全部解放。
10月上旬,历城县政府机关从仲宫街道迁至杨家屯、冷水沟。
1949年夏,县政府机关由冷水沟迁至王舍人庄圩子里。
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城区工作委员会在王舍人庄成立。
10月,成立历城县安源区,办公地点设在王舍人庄。
1950年,沙河乡沙河村农民--劳动模范王朝佑联合本村7户农民成立了历城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任组长。
1951年9月,中共历城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坝子、滩头。
1952年10月20日,王朝佑办起山东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1955年3月,中共历城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赵家庄东新址。
1956年2月5日,济南市汽车公司在王舍人庄设立全县第一个班次公共汽车站。
12月,撤销历城区城关区,成立历城县王舍人乡。
是年,济南大华服装厂建成投产,产品畅销国内外,多次受到省、市外贸部门的表彰。
是年,王舍人乡建成历城县生产规模最大的印刷厂--济南市东郊印刷厂。
1958年9月,撤销王舍人乡,成立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
11月,大辛庄出土商代卜骨、骨簇各1件。
1959年1月,《东郊人民公社关于五定一奖生产管理责任制的规定》被中共历城县委批转,在全县推广。
2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济南车站专列上召开了六级书记座谈会,东郊公社党委书记郑松、大辛管区总支书记李兰生、大辛庄生产大队支部书记张印水参加会议。
2月15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第一书记舒同来东郊公社当社员,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历城区召开全省小麦管理现场会。
4月13日,毛泽东主席来东郊公社视察,察看了大辛大队的麦田。
9月21日,毛泽东主席第二次来东郊公社视察,在此接见了出席全县五级干部会议的管理区党总支书记以上干部。
196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东郊公社大辛大队视察。
1963年7月,王舍人镇冷水沟办事处被中共历城县委确定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单位。
10月,省、市、县三级社教工作队到王舍人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为期60天。
1974年4月13日,历城区革委组织广大群众和干部在大辛大队隆重集会,庆祝毛泽东主席视察东郊公社15周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济南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济南警备区的代表和驻地解放军指战员也参加了大会。
1975年,济南市东郊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始名“战山河”)成立。
1976年,济南东郊棉油脂肪酸厂建成投产,是江北最大的专业生产厂。
是年,济南市东郊水泥厂建成投产,“历山牌”矿渣硅酸盐水泥1989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
1977年,大辛庄殷商文化遗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济南东郊耐火材料厂建成投产,年创产值500多万元,产品畅销国内,主要产品硅质绝热板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78年,济南东郊养猪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场是济南市生猪生产的龙头企业和良种繁育中心。
1979年4月13日,王舍人镇举行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大辛庄20周年活动。
5月24日,由马里全国解放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马里人民民主联盟副总书记、财贸部部长阿马杜·巴巴·迪亚拉上校率领的马里友好访问团到王舍人镇小苏家村参观访问。
1985年4月28日,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来王舍人镇视察王舍人庄农民集资修建的文体中心。
10月,全国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在王舍人镇王舍人庄农民自己集资兴建的文体中心举行。
1986年4月20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工业和农业代表团一行5人,在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孟云陪同下参观了东郊养猪场。
6月10日,王舍人镇召开“热烈欢迎前线战士凯旋归来”大会,并向归来的战士及其家属赠送了纪念品。
是年,济南顺发淡水养殖有限公司成立,是国内独家人工养殖史氏鲟的企业。经中国水产科学院等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评估,该公司现存养施氏鲟亲鱼的数量、质量及养成技术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1987年4月16日,撤销济南市郊区和历城区建制,建立济南市历城区。原郊区洪家楼天主教堂、王舍人、华山三个镇划归历城区。历城区于5月1日对外办公。
6月4日,山东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在王舍人体育中心召开。
8月17日,王舍人地区从早5点到夜晚降雨143毫米,并夹有风暴,最大风力达11级,降冰雹20分钟,冰雹大如核桃,18个村庄受灾,重灾村7个,通讯电话中断3天,总计损失2518万元。8月26日,再次遭受暴雨袭击,降水量为25年来之最。
1988年4月13日,全省第一届农民体育运动会在历城区体育馆和王舍人文体中心举行。
9月7日下午4时,8级暴风雨袭击该镇,造成1333公顷玉米倒伏,300多株树木倒折。
12月7日,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视察王舍人镇宿家开关厂。
是月27日,济南市环保局投资148万元,打深机井2眼,建起滩头水厂,解决了10个村1.5万多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市长翟永?出席了供水剪彩仪式。
是年,济南市文物管理处到王舍人镇进行文物普查,在梁王地区发掘陶器3件,经考证为汉代陶器。
1989年3月13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振等来东郊养猪场视察。
5月13日,姬长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6月,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书记姜春云来王舍人镇参加麦收劳动。
1990年10月,山东省副省长高昌礼到王舍人镇慰问抗美援朝战争老同志郭传才。
1991年5月,王舍人镇团委被评为“山东省争做山东未来建设者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9月,镇广播电视管理站成立,1993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
11月1日,全省首家种子市场--济南市种子市场在王舍人镇落成开业。
1993年2月22日,举行镇科技办公大楼奠基仪式,翌年5月23日举行落成典礼。
5月8日,济南市种子市场首届全国种子现场交易会在王舍人镇召开。
8月,王舍人镇梁二村砖瓦厂在施工时挖出汉代陶磨盘1套、陶罐2件、陶壶1件、陶匾1件、五铢钱数枚;唐朝陶罐2件;元代瓷罐1件、黑釉罐1件,对梁王城的考古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11月16日,王舍人镇被评为省、市义务教育示范乡镇。
1994年1月25日,镇党委、政府首次对在发展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大规模奖励表彰。
2月23日,举办首届焰火晚会。
2月24日,举办民间艺术汇演。
4月,由农民集资40万元兴建的沙河大桥建成通车。
6月13日,王舍人镇顺利通过济南市“小康镇”验收。
8月12日,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在王舍人镇召开“全市争创经济强乡(镇)工作会议”,副市长刘克昌到会讲话。
9月,王舍人镇被评为“山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1995年5月23日,坝王路南端拓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投资1100万元,总长3700米。
7月25日,济南市农村工作会议在王舍人镇召开,副市长刘克昌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副书记、副省长宋法棠在济南市长谢玉堂的陪同下到王舍人镇视察工作,并到东郊养猪厂指导工作。
是月,王舍人镇荣获“山东省乡镇经济综合实力200强”荣誉称号,名列第47位。
11月12日,王舍人镇通过省级“两基”教育验收。
是月,王舍人镇荣获“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荣誉称号。
12月,工业北路东段拓宽改造工程竣工。
是年,张马屯小学职工小家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1996年4月13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到王舍人镇指导工作。
5月,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堂来王舍人镇指导工作。
9月21日,镇党委、政府、镇经济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视察东郊37周年庆祝活动,同时举行坝王路通车、闲置设备调剂中心开业、“幸福门”落成典礼。
是月26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振来镇视察指导工作。
10月18日,王舍人镇梁王三村团支部书记潘淑荣荣获省妇联、省团委授予的“孝敬老人好青年”称号。区团委号召全区青年向她学习。
11月29日,小清河治理工程王舍人段全面开工。
是月,王舍人镇被评为“山东省‘二五’普法先进集体”。
12月25日,小清河治理工程拆迁涉及全镇9个村、842户,拆迁量占济南市的四分之一。
1997年1月,沙三村农民郭洪星被评为“济南市科技致富能手”,他研究开发的西红柿换头技术在全省推广。
12月,王舍人镇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镇”。
是年,王舍人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镇”。
1998年1月2日,区文化局与市文化局在王舍人镇联合举办了济南市第九届暨历城区第四届春联比赛。全市各县(市)区参展作品共300余件。有11位书画家在现场挥毫为农民群众赠春联、书画300余件。
9月8日,王舍人镇实验小学举行落成典礼。该校投资500余万元,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兴建。
11月27日,历城区推广杨南村“群防群治,联户联防”工作经验。
1999年12月20日,王舍人镇长达40千米的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完毕,全部入村。
是年,东郊第一建筑安装公司、宝胜鲁能电缆厂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2000年5月,济南市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在王舍人镇开工建设。
6月,王舍人镇荣获“山东省科普先进乡镇”称号。
7月3日,工业北路施工队伍进驻施工现场,此路拓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是月23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100余名会员到王舍人镇幸福柳广场考察并举行纪念活动。
是月,镇教委荣获山东省航模比赛第一名。
10月,镇教委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是月,王舍人镇被评为“山东省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是月,王舍人村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评为“济南市明星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王舍人镇地处济南市历城区,距市政府15公里。东与郭店镇相邻,西与全福办事处相连,南与历下区姚家街道接壤,北隔小清河与华山街道相望,是济南市东大门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王舍人镇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5公里,总面积596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51公顷。
水资源
该镇地下水资源丰富,名列济南72名泉的白泉、花泉居其中,东郊、李家、宿家等3处水厂处其所,向市区日供水30万吨。鲍山(因鲍叔牙葬于山下而得名)、大王山立于内,其中鲍山海拔118米,面积30.6万平方米,为镇内胜景;梁王河、龙脊河、分洪河、张马沟、大辛河等5条河呈南北走向,河水北流入小清河。奶牛存栏量达3000多头。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全镇辖5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户籍管理人口106889人,自有人口528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全镇有回、维吾尔等12个少数民族,有李、赵、王等70多个姓氏,其中李姓最多。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综述
王舍人镇是济南市的老工业基地,境内有济钢集团、济南轻骑集团、济南小鸭集团、济南化肥厂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国有及省市区企事业单位40余家。上述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全镇一、二、三产业的大发展。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785亿元,地域性财政收入528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全镇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3∶43∶44。
1996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330万元、2.29亿元、2.15亿元,财政收入24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8元。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1亿元、3.81亿元、4.1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78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5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出口创汇11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利用内资3.65亿元。
1996年3月,被市政府评为村镇建设先进单位;11月,被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评为“二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1997~2001年,连续5年保持省级文明镇称号。
1997年1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1996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评为九年义务教育先进乡镇;2月、6月,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1996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拆迁安置先进单位。
1998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9月,被市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9年3月、2000年4月,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济南军分区评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进单位。
1999~2001年,连续3年被市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1999年10月,被省农业委员会、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省农民体协评为全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2000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1999年度计划生育工作集体三等功;10月,被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1月,被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省科普先进乡镇;12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综合治理先进乡镇。2001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济南市市2001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同年10月26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农业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同月29日,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2002年12月5日,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评为第六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亩产仅100多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0多公斤,总产2375万公斤。
1978年后,该镇注重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800公顷,引进种植石刁柏89公顷,开挖鱼塘33公顷,荷塘133公顷,发展成为济南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990年,全镇农业产值达2050万元。
自1990年始,该镇发挥市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优势,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农业,2000年,拥有各类大棚4600多个,保护地面积达2148公顷,主要种植品种有以色列、荷兰系列方红甜椒、济杂一号长茄、车厘子、西红柿、西瓜等瓜、果、菜品种80多个,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奶牛存栏量达3000多头。
该镇重视农业生产的保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2000年有各种树木38万株,高标准排灌渠道50公里,微灌节水面积达333公顷,形成田成方,树成行,沟沟相连,路路相通的新型农业格局。
王舍人镇全镇有耕地2630公顷。镇党委、政府在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蔬菜保护面积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增量与增效并举,市场建设与基地建设同步发展”的路子。自1993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5年,投资450万元,以治理“三湖”为中心,对农田排灌系统进行综合治理,投工16万个,搬运土石41.8万立方米,治理面积966.6公顷,受益面积66.6公顷。修建砂石路30公里,桥涵17座,路涵、管闸44处,开挖沟渠9条、4430米,新建农田林网480公顷,完善900公顷,有林地面积达232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8%;有效灌溉面积为2400公顷。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20415吨,亩产802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2777吨、214公斤,实现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和耕、耙、播、种、收等工序的机械化。大力培植农业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蔬菜大棚。1995年,播种面积1947公顷,产菜101549吨,亩产值3300元。番茄高接换头技术推广后,亩产达到12605公斤,亩收入2万多元。把奶牛业作为主导产业来优先发展。1995年,全镇有奶牛2500头,畜牧产值达2949万元,涌现出了水坡等养牛专业村。全镇养殖水面达到10公顷,年产鱼58吨。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其中种植业1.413亿元,养殖业7792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
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少数红炉、镀锌铁、石灰窑、手工作坊等零星手工业。1958年,大力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农机具厂、印刷厂、服装厂等企业,从业人员65人。1970年后,建起东郊砖厂、五金厂、棉油脂肪酸厂、新华皮鞋厂等,从业人员达到382人,固定资产达322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39万元。1978年以来,经过两次开展乡镇企业年活动,先后又建起了电力开关厂、鲁能电缆厂、东郊耐火材料厂、第三毛纺厂、白水泥厂、合线厂、洗煤厂、轧钢厂、斯达乳品厂等100余家企业,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产品达到138种,销往世界各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233亿元,利税2745万元,创出了平壁控制电缆、无线电力电缆等国优、省优名牌产品,18个产品获国家专利产品称号。
建筑业是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有济南东郊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古建公司2个企业。其中,济南东郊一建公司成立于1975年,是省二级施工企业,1999年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2000年有职工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固定资产1900万元,年产值7162万元,利税500万元。区古建艺术公司是以承建古建筑为主的综合建筑企业,大明湖、千佛山等景区内古建筑均有该公司设计和施工的项目。
第三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只有王舍人、沙河两个集市,小规模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各类店号较多,大都集中于王舍人周围。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群众入股办起了互助合作组织,集体商业网点增加。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90年在全镇形成了每个办事处有一处集市的格局。1993年5月8日王舍人镇全国种子市场成立并举行交易会。从1995年开始,该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吸引各方投资,建设综合及专业贸易市场、大型购物中心等。2000年,全镇建成了永君钢材批发市场、齐鲁建材博览中心、鸿腾酒水批发市场、苏家综合贸易市场、朝山街、坝王路、万隆超市、供销商城等10大综合及专业贸易市场、4条商业街、3处开放型购物中心,个体工商户达1500户;私营企业达75家,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第三产业增加值4.7亿元。
特色产业
境内有国营及省市大中型企业单位40余家,全镇一、二、三产业都围绕大中型企业展开,搞好服务,致富农民,构成了王舍人镇的经济特色。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并成为济南市佳宝乳业公司的奶源供应基地,还带动发展优质牧草133公顷。杨北村养殖的虹鳟销往省内外,培育繁殖的施氏鲟技术国际领先。
社会
教育
解放初,境内有完小1处,初小6处,11处分校,适龄儿童入学率55%,在校学生1000余人,1处中学--现济南十八中。解放后,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幼儿教育、通识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开展。1980年,全镇建起了3处中学,并实现了村村有小学的目标。是年,村村建起了幼儿园、农民夜校,镇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并对各村小学校舍进行改造,设施进行更新,该镇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通过“两基”教育验收。1998年9月8日投资500多万元建起的省内一流规范化学校--实验小学竣工,2000年通过了市级规范化验收。2000年,全镇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6991人。该镇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德育教育、小学教育管理等14个方面在全省领先。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2300多人,其中专科356人,本科78人,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67%。
所属学校
科技
该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1997年以来,向群众发放各类材料20多万份,赠送字画1000余幅,送电影160多场,义务为群众查体1万多人次,建起50余处科普阵地,积极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有8000余名农民取得绿色证书;2000年,全镇共有专业科技人员103人;1997~2000年,获得科技成果30多项,1997年,沙三村农民郭洪星研究的西红柿换头技术在全省推广,并荣获市级科技致富能手称号。2000年6月,王舍人镇获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王舍人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舞蹈、曲艺、书法、绘画、雕刻、陶器、剪纸等民间艺术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1951年7月建文化馆,1968年12月建镇广播站,1974年1月建镇文化站,1980年2月成立镇电影放映队,1993年建镇有线电视台,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1999年成立历史文化资料整理挖掘办公室,对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整理。2000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该镇,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8公顷的幸福柳广场。2000年底,境内有影剧院4处,新华书店总店2处,各类存书达12万册;村村建起文化大院,并设有图书室,藏书12万余册。11个庄户剧团、30多个群众文艺团体活跃在全镇,南北滩的庄户剧团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书法家李恭临的书法作品自1991年起先后在北京、武汉市、西安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前,辖区内医疗条件较差,仅有10余名中医,几个中药铺。1956年,成立大联营诊所,1958年,成立东郊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32名。1967年,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1978年联营诊所并入卫生院,卫生院占地0.6公顷,设有门诊、病房,总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医务工作者53名。另有村卫生室38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2人。1994年,卫生院投资6万元安装了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2000年,全镇有卫生院1处,医护人员70名,年门诊30172人次,卫生院辐射村中心卫生室19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1人。1990年,简家、殷陈卫生室获省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称号。
教育、科技王舍人镇1995年有3所中学(1所完全中学),23所完全小学及成人教育中心学校。1987年全镇进行中小学校舍改造,实现了“六配套”。1989~1991年投资320万元完成了四室(实验、图书、仪器、阅览)建设。1993年11月,市政府对全镇“两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已达标。1994年元月份,经市教委等联合评估验收,全镇实验室建设和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二类标准。1995年11月经省政府评估验收“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镇成人教育中心的教学设施已达到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全镇有幼儿园31所。殷陈庄幼儿园和路家庄幼儿园为全区首批合格幼儿园。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设有分管副书记、科技副镇长;镇政府设科委、科协等职能部门。1994年召开了镇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科协委员。截至1995年,5个办事处设有科协分会,村级科普小组98个,科普人员310人。全镇建8个专业学会,168人;9个科技机构,科技人员52人。全镇有中高级职务的414名,还建立农科学教育培训中心,配备专职教师22名,学校除经常举办各类短训班外,还开办了5个全日制中专班,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
自1990年起,济南市历城激光加工中心与山东大学光学系合作承担了省科委“七五”规划项目“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QM-1型气门激光补焊机研制任务。经一年多的生产应用,1991年10月18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国家新产品。在实验阶段,就为济南汽车配件厂增收162万元。1992年历城区节能技术研究所研制出LCT-3型常温快速黑化液,1993年12月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获成都市全国星火科技精品金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济南市特种粉末冶金研究所,1993年研制开发的YL3、YL6钨钢系列切削刀具,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开发生产的硬质合金顶锤,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被市科委授予“济南首届民办科技机构15强”称号。文化、卫生、体育1974年建立东郊公社文化站,1992年全镇有三分之二的村建起标准较高的文化大院。镇驻地有济钢集团、济南化肥厂等单位的3座影剧院,2个书店。王舍人镇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民间艺术调演比赛,有龙灯、高跷、九连环、大秧歌等。书法绘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都举办规模较大的书画展览。1995年成立了王舍人地区书画社,为培养、发现书画人才发挥了作用。中年美术教师韩兰生1989年参加峨眉山画展,其作品《高瞻图》获一等奖。镇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文化遗址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山革命烈士陵园。1990年,梁王地区发现汉墓,出土印章、铜器、陶器、铜等多件。据有关专家论证,对研究济南及梁王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92年开始投资兴办有线电视,这在济南地区的乡镇中尚属首家。全市有线电视共缆系统论证会在王舍人镇召开,当年列入市科委科研课题。1992年10月试播,播出11套节目,1994年底增加到16套节目,1995年底全镇实现通视。
体育
1985年,由农民自己投资210万元建起全国首家农民体育中心,1986年举办了全国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在此届运动会上涌现出著名运动员王秀亭。2000年,全镇共建有各类体育活动场所70多处;有门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各类棋队、武术队等群众体育组织86个,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镇总人口数的30%;学校体育活动生机勃勃,王舍人镇体育代表队连续多年在全区举办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第一。1997年获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镇称号。
民生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年人均粮食100余公斤。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暖水瓶、钟表、手表、自行车等工业品开始进入农家。1959年,农民人均口粮达到172公斤。1965年人均口粮为185公斤。1978年以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提高,人均收入增加,1985年人均收入达到500余元,人均口粮500余公斤,分别是1976年的7倍、2倍。同年,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50台,缝纫机60台,自行车123辆,摩托车10辆。200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4024元,人均住房面积达30多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1.1万门,移动电话5000部,彩电、冰箱、摩托车普及率达70%,轿车、电脑、摄像机已进入农民家庭。1987年建起镇敬老院,30余位老人入住安度晚年,1994年被评为省二级敬老院。
镇村建设
1978年后,农民的住房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到1985年旧房翻新率达90%,由原来的土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的砖石结构;全镇实现“四通”(通自来水、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1987年9月,在原镇建筑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区第一个乡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1988年,由市环保局投资148万元,打深水井2眼,建起了滩头水厂,解决了滩头地区10个村1.5万人的吃水问题。1991年,投资600万元,修通拓宽了长1100米的工业北路王舍人路口“卡脖子”路段。1993年后,投资近亿元,先后拓宽改造了铁骑路、钢化路、坝王路、朝山街等路段10余公里,全镇形成了“四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该镇编制了“一线四片”和商贸一条街建设规划,城镇面貌大大改观。1997年,鲍丰大厦、供销商厦、尹陈商厦、镇实验小学等建成并投入使用。1992~2000年,开发建设苏家小区居民楼30余幢,入住居民达6000余人。1998年,该镇被列入济南市四大组团之一,给该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后3年间,投资1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工业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一环九射”工程、幸福柳广场建设、安居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1996年王舍人村、尹陈村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
镇辖区内有省市级医院3处。1986~1995年全镇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86年镇卫生院有职工63人,床位20张。1993年投资3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1994年11月,与济南市儿童医院联合成立了“济南市儿童医院东郊分院”,聘请儿科专家应诊,解决了东郊地区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镇政府制定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经省政府评审,12项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要求。全镇村村建有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29个,乡医75人。健全的医疗卫生网络,为治疗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发挥了作用。王舍人文体中心的建立(详见体育分目),为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成为举办体育比赛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全镇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许多村、镇直企业建起体育活动场所。殷陈庄建起了标准较高的灯光球场、门球场,还成立了老年门球队,多次与区和驻地厂企进行门球比赛;宿家村的晚间体育活动常年坚持。张马屯、宿家张马、赵家庄、东郊水泥厂等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垒球、门球、韵律操等比赛活动。【村镇建设】王舍人镇村镇建设一度滞后,制约着经济发展。1987年,镇建委成立,坚持走“小机构大服务”之路,集规划设计、建材生产、开发、装修于一体,建设规模、档次、水平及效益不断提高。镇上确定了以建设工业北路商贸一条街为突破口,对城镇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王舍人庄村内朝山商业街的综合改造工程已基本竣工;大辛庄、宿家张马、殷陈庄等村商业街建设已具规模。1991年投资660万元,拓宽改造了工业北路东首长1150米的“卡脖子”路段。1992~1995年投资1200余万元,开发建设苏家居民小区,建商品住宅楼、商业楼11幢,面积3.2万平方米,有300多户、1500余人迁入新居。
政治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3年11月,中共济王工委成立,尹天佑任书记,王裕民任组织委员。1949年底共有党员48人;1976年底党员总数达464人;1992年党员发展到733人;2000年底,党员人数发展到2027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0%。2000年有党支部86个,总支21个,党委3个。同年,王舍人镇党校被评为济南市先进基层党校,镇党委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委,区级六好乡镇先进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
1949年,成立历城区城关区;1950年,改名为第一区王舍人镇;1956年12月,历城县王舍人乡成立;1958年9月,东郊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7月,历城县将原东郊公社、港沟公社和南郊公社、东郊一部分地区合并,成立了东郊区;1971年9月设立了滩头、冷水沟、梁王、王舍人、大辛、祝甸等6个管理区;1976年2月,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成立,辖6个管理区;1980年4月,重新组成济南市东郊人民公社;1983年5月,成立济南市郊区王舍人镇政府;1987年5月,划归历城区,成立王舍人镇政府。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48年,城关区青年团成立。1951年,历城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在王舍人庄召开。1986年王舍人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建筑技术研究会、企业管理研究会、蔬菜协会、医学技术协会、粮食科学技术协会、林果研究会成立。1987年,畜牧兽医研究会成立。1989年镇计划生育协会、淡水鱼养殖研究会成立。1990年,王舍人镇消费者协会成立。1991年历城区工商联合会王舍人分会、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5年9月21日成立东郊企业集团联合发展促进会。1984年成立了镇老年协会。
文化
文物古迹
鲍山
位于王舍人庄东南部2公里处,海拔118米,面积30.6万平方米。春秋时,齐桓公封此地予大夫鲍书牙为食邑。鲍叔牙死后葬于此,得名“鲍山”。山上有鲍叔牙墓。据《历城县志.山水考》载:“鲍山、鲍邑故城,在县东三十里处。”今鲍山被济南钢铁总公司辟建为公园。山上亭阁台,苍松翠柏,草木繁茂,游廊中彩绘有鲍叔牙举贤、荐齐候、分金和妙语释管子等历史典故。
读书堂
“读书堂”故址位于王舍人庄内。北宋咸平初年,契丹人侵扰内地州县。淄州郡守临阵脱逃,监军张蕴带领民众兵士,昼夜防守。契丹骑兵见无机可乘,只好撤退。后郡守反诬张蕴有罪,张蕴襟怀坦荡,在民众中赢得了威信。张蕴二子张揆、张掞就读于王舍人庄。
张揆,祖籍范阳,后徙居齐州。北宋进士,历任北海县尉、大理国司丞、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齐州知州。
张掞,北宋进士出身,历任青州市、掖县知县,后官至户部侍郎。传说他至孝,其父患病时,曾“股肉以疗”。父死后,尊敬兄长,“为乡党矜式”。张姓兄弟饱读诗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成为乡邻行为楷模,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北宋名臣、学者苏轼、范纯仁、王临都曾到过王舍人庄张氏故宅瞻仰凭吊读书堂,并亲笔题写匾额、诗作,并镌石立碑。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路过王舍人庄凭吊读书堂故址时,尚见3碑俱在。金元战乱之际,乡人把苏轼题写的“读书堂”碑埋藏于地下。明朝时,范纯仁的诗碑及苏轼题字碑,佚失。万历初年,苏轼题字碑出土后,被保存在县学文庙内,供人瞻仰。据县学街小学一位老教师说,1950年代苏轼碑刻尚存。后县学文庙大成殿被拆,古碑再次遗失。今王舍人庄唯王临诗碑尚存。
位于庄内的一株千年古槐、“幸福柳广场”的一株百年古柳至今仍然枝叶繁茂。与张氏读书堂一起昭示着王舍人镇经历的沧桑岁月。
位于王舍人镇陈家张马庄村东北处。据文献记载,明朝柳河之水有两源。其中“东源花泉”(济南名泉之一),乱孔争沸,俗名“乱泉”。西源为钊家泉,水势尤大。两源交汇而形成水面,遂建桥于水上。两源之水,流似双龙,从桥下经过,故取名为“双龙桥”。水流经耿家泉汇合后,北入小清河。桥上碑文显示,双龙桥曾经两次重修。一次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另一次是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年)。旧时,往来于东北地区乡到济南府的必经要道就经过双龙桥,农民、商贩们驴驮车推,徒步肩挑,川流不息。桥边设商亭、茶馆、饭摊,供过往行人歇脚乘凉吃饭,生意红火。
粮冢遗址
位于王舍人镇梁王庄村边,当地俗称“粮冢”。传刘宋元嘉八年(431年),南朝派遣征北将军檀道济攻打北魏。当部队进驻历城梁王庄时(今王舍人庄一带),军粮告急,敌军乘机发动进攻。危急之时,檀道济急中生智,连夜以土代粮,量土成山,并令量粮军士边高喊筹码。堆积成叠的土山,月光下远望像是一堆堆玉蜀黍属,使敌军顿生疑虑,以为是宋军的伏兵之计,不敢贸然攻击。檀道济趁机指挥军队安全撤退,此地留下了一堆堆“粮冢”。据明崇祯六年《历乘》记载,梁王庄的“粮冢”原有72个。现尚保存3个。此庄原名粮家庄,以粮字同音转用梁字至今。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又建檀公祠。
大辛庄商代遗址
位于王舍人镇大辛庄村。2003年,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与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经过23天的发掘,出土了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多种文物。出土文物显示,该遗址是以商代文化为主要内涵,集居住、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为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刻有甲骨文的卜辞甲骨,内容为一位都邑重要人物祭祀占卜的记录。该遗址的发掘为认识商朝跟周边地区关系,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甲骨的整修、钻凿形态,字型文法等,与河南安阳殷墟卜辞属同一系统,距今已有3200年。
参考资料
王舍人镇.山东省情网.2023-06-02
历城区王舍人街道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www.xzqh.org.行政区划网.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