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铣
曾铣(1509年~1548年),是明代著名将领。字子重,号石塘,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人。因少时于江都求学,遂落籍江都。
嘉靖八年(1529年)考中进士,初授福建长乐知县,居官严明,兴利除弊,最突出的表现是大兴文教,重视人才培养。后升任监察御史,巡按辽东。为平定辽阳、广宁、抚顺兵变,曾铣不畏强权,不屈从上级的压力,能够针对事件本身,坚持自己的想法,采取灵活的措施,最终使辽东三城兵变得以平定,百姓生活重获安宁,深受嘉靖皇帝的赞赏。因此升任大理寺丞,迁右都御史,巡抚山东。其间,他修建临清新城,重视改善民生。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曾铣联合守边大臣再上《边务十八事》,同时上《营阵八图》,再次获得皇帝赞许。通过这两次上书,曾铣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收复河套”的战略战术思想。后因卷入朝中的政治斗争,曾铣被严嵩诬告入狱。嘉靖二十七(1548年)三月十八日,曾铣被斩于西市,“天下闻而冤之”。临刑前,曾铣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朱载垕即位后,追赠兵部尚书,谥襄,万历(1573年~1620年)间朱翊钧又令在陕西省建祠祭祀。
曾铣在军事上的最大亮点是重视火器运用,创制新式武器。清朝人陈作霖在其所著的《可园文存》里称赞,曾铣对火器在战场上的运用有首倡之功。此外,曾铣还是“慢炮”、地雷等新式火器的发明人。
曾铣忠义的故事随着戏剧《盘夫索夫》和《鸣凤记》的传播,而家喻户晓。
人物生平
曾铣,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始任长乐区知县,任满升御史。初入辽东,即平定辽阳市兵变,将辽阳的赵儿、广宁的于蛮儿及抚顺市叛卒等头目,悉斩诸首恶,悬首边城,全辽大定。朝廷曾铣为大理寺丞,迁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省,平定刘仪,上疏说:“民贫不堪重役,请以招集义勇编入,均徭免其杂役。”山东安定,升副都御史。自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蒙古各酋长相互拼杀,其中俺答汗势力较强,统一了各部落,控制了内蒙古地区,拥有骑兵十万,时常侵掠明朝边境。曾铣请示朝廷修筑了临清外城。工毕,进副都御史。今曲阜孔庙的前厅悬匾“太和元气”即为曾铣手迹,署衔为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曾铣在山东三年,后受命巡抚山西省,修边墙,制火器,在浮图谷与俺答较量之中获全胜。“经岁寇不犯边,朝廷以为功,进兵部侍郎,巡抚如故。”嘉靖二十一年起,俺答屡入陕西省、山西,边民不胜其扰。
嘉靖二十五年(1546),朝廷调曾铣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数千之兵拒俺答汗10万铁骑于塞门,命参将李珍袭马梁山大营,迫其退兵。同年上疏收复河套平原,建议不拘一格选拔将领;引黄河防旱涝,又可限制俺答骑兵。帝准奏,拨银20万两,并罢免反对收复河套的延绥、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巡抚。次年春,曾铣修筑边墙,出兵河套,拒俺答求和。六月,调集各路总兵围歼,俺答被迫移营过河。曾铣治军严明,副总兵萧汉败绩,铣疏诸将罪,按律惩治。此后总兵仇鸾贻误战机,也被曾铣所劾而夺职入狱。《明史》说曾铣“有胆略,长于用兵”。一岁除夕,曾铣突然命令将领出击,而塞上并无警报。此时将领们正在饮酒,不想出战,就贿赂曾铣身边的通信兵,通过其妾求情。曾铣立斩说情的小兵。诸将不得已披甲连夜出战,果然遇到敌寇,击败之。次日,诸将问其缘故,铣笑曰:“见乌鹊非时噪,故知之耳。”诸将大服。曾铣“色有冰霜,言笑甚寡,长不过中人,其忠勇特立,沉毅善谋”。为山东巡抚就有复套之念,每谈及蒙骑践踏中原,“怒发裂眦而中夜不寝”。后为三边总督,志在复套,亲自规划,天下士人无不倚席以待。
八月,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说:“中国不患无兵,而患不练兵。复套之费,不过宣(府)大(同)一年之费。敌之所以侵轶无忌者,为其视中原之无人也。”此时陕西澄城山崩,嘉靖疑为上天示警,疑虑复套之举。权臣严嵩见帝害怕“土木堡之变”重演,发动言官上疏收复河套平原会“轻启边衅”;并勾通仇鸾,诬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大学士夏言。帝先罢夏言,命廷臣议曾铣之罪。吏部、礼部、都御史等上奏罪不可免。
嘉靖二十七年一月,夏言、曾铣入狱,六月,三法司以律无正条,且比守边将帅失陷城寨者论斩,但帝必依正条,又重拟交结近侍律斩,妻与子流放二千里。曾铣临刑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部将李珍被毒死,夏言亦遭斩刑。曾铣幕下王环千里护送曾妻及二幼子到流放地陕西汉中的城固县。铣廉,既殁,家无余资。史称此案“天下闻而冤之”。隆庆元年(1567),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上疏为曾铣雪冤。帝诏赠兵部尚书,谥襄愍,归葬扬州市。王环将曾铣的妻子送回扬州,酬之金帛,不顾而去。万历中期,从御史周磐上疏建祠,准旨在陕西省建祠,黄岩县城建“三边总制坊”和“曾铣节制三陲坊”。今遗故居“曾铣巷”。
主要成就
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多次击退入侵的鞑军队,屡立战功。
轶事典故
曾式地雷
鞑靼人多为骑兵,为了能用步兵制胜,曾铣购置了大批战车,双方交战时,他将战车环立布阵,在车上配置一定数量的弓箭手,车四周复设士兵。当鞑靼骑兵来袭时,战车上弓箭手矢发如雨,战车四周的士兵见机斩马足,挑骑兵。因而,曾铣能每战必胜,鞑靼无不败北,惊呼曾铣之兵为“天兵”。
曾铣还善于运用火炮杀敌。一次鞑靼人来围城,只见城门口立一高高木架,架上木偶载歌载舞,而全城却偃旗息鼓,没有一丝动静。这立即引起了鞑靼人的警觉,便不敢贸然攻城。而士兵却感到好奇,纷纷聚集在一起观望,因而,一时人声嘈杂,纷乱不已。突然间,只听城中军号突起,架上巨炮先发,紧接着,城楼各处火炮齐鸣,于是,围观的鞑靼士兵被轰得落花流水。而这时,城内士兵又随之而出,斩获敌人无数。
曾铣还自己创建了一种叫做“慢炮”的火器,就犹如当今的手榴弹一般。其“炮”圆如斗,外缠五色装饰,中设机关,内藏火线。战时,扔在对方进攻的路上。鞑靼人见了甚是惊奇,不知为何物,便环立观看。谁知,早已点燃的火线顷刻烧到尽头,火药爆炸,死伤者甚众。鞑靼人称为“神物”,竟称曾铣为“曾爷爷”。
曾铣还是地雷的发明者。据史载,“曾”式地雷是这样的:“穴地丈余,藏火药于中,以后覆四周,更覆以沙,令与地平。伏火绳于下,系发机于地面人不注意处。过者蹴机,则火坠药发,石飞坠杀,敌惊为神。”
王环义举
王环是沧州回族人,“铁面,负力善骑射”,曾铣闻其勇,招入帐下,让其教兵士射箭。曾铣被捕入狱后,托王环照顾其妻儿:“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王环流泪回答:“公无忧也,某力能致之归。”曾铣死,妻、子流放汉中市的城固县。王环用小车载夫人与其二子从小路护送发配地。白天为曾妻、子准备汤粥,夜里露宿在旅店外,几千里不懈。20年后,曾铣沉冤昭雪归葬扬州市。王环又将曾铣的妻、子护送回扬州,“酬之金帛,不顾而去”。曾铣可为识士,托付得人。
冤案始末
曾铣倡议收复河套平原,即使不合政府大臣的意愿,也属不同政见,而不致死罪。七十余年后的天启年间,同样反对收复河套的大学士大学士朱国祯,认为曾铣“功虽未就,其志可哀”。曾铣被害罪名是犯“交结近侍官员律”。手握兵权的边关将领与内廷大臣私下交接犯封建朝廷的大忌。奸相严嵩深谙此道,为罗织罪名置首辅夏言于死地,从曾铣着手。被曾铣劾奏下狱的甘肃省总兵仇鸾是严嵩的同党。严嵩知道曾铣与同乡苏纲关系密切,而苏纲的女儿是夏言的继妻。严嵩代仇鸾于狱中草疏,诬陷曾铣掩盖败绩不报,克扣军饷巨万,派遣其子曾淳通过苏纲贿赂首辅夏言,“交关为奸利”。仇鸾之上疏完全是无中生有,史称“其言绝无左验”。而嘉靖帝完全相信仇鸾的诬陷之词,立即下诏逮捕了曾淳和苏纲。及铣至,嘉靖亲拟“当铣交接近侍律斩,妻子流两千里,即日行刑。”曾铣一案是明代的大冤案。史称“铣廉,既殁,家无余资。”曾铣自任山东巡抚至后为三边总督,复套之念由来已久。当时人称“闻其所制火车地炮等攻具数万,皆可用”,“规画措置,种种次第,公非寡谋而轻发者也”。这样一代名将成为残酷政治斗争和嘉靖阴损乖张脾气的无辜牺牲品。据明世宗帝纪记载,曾铣死后的十余年间,边境从不宁静。
史籍记载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九十二》
曾铣,字子重,江都人。自入学作为诸生,就以才华自豪。嘉靖八年(1529)成为进士,授官长乐知县。征召为御史,巡按辽东。辽阳市发生兵变,叛卒抓住都御史吕经并加以侮辱。曾铣当时巡抚金州、复州,急传檄文征召副总兵李鉴停止吕经的苛政,并为叛乱军士请求赦免。吕经被释放,急走广宁,悍兵于蛮儿等人又捉住吕经进行侮辱。就在这个月抚顺市士兵也缚住指挥刘雄父子。正巧朝廷派遣侍郎林庭木昂前往勘察,乱兵很害怕。辽阳兵变的倡首人赵劓儿暗中到广宁去与于蛮儿合谋,想等到镇城官上奏章时,就集众叛乱,被总兵官刘淮察觉,阴谋未得逞。复又结盟死囚,想等到林庭木昂到达,关闭城门搞兵变。但是曾铣已经刺探得到二城及抚顺为恶之人的姓名,密授诸将,将赵劓儿等数十人同一天捕获。曾铣向皇上说:“过去甘肃大同兵变,处置得过轻。群小人说侮辱朝廷命臣,杀主帅,罪罚不过于此,于是相继作乱。现在首恶应当急诛。”于是召回林庭木昂,命令曾铣勘察核实,将诸首恶全部斩首,将首级悬挂边城,全辽大定。
朝廷提升曾铣为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省。俺答汗多次入侵内地,曾铣请求修筑临清外城。完工后,进为副都御史,过了三年,改派巡抚山西省。经过一年敌寇没有犯边,朝廷认为是曾铣的功劳,进职为兵部侍郎,依然负巡抚之任。
嘉靖二十五(1546)年夏天,以原官总督陕西省三边军务。敌寇十万多骑兵从宁塞营入侵,大肆侵掠延安市、庆阳市境地。曾铣率兵数千驻守塞门,而派遣前参将李珍捣毁敌巢于马梁山北,杀敌一百多人。敌寇听说后,才开始逃遁。捷报奏上皇帝,赏赐他银币。既而敌寇多次入侵,游击高极战死,副总兵肖汉败绩。曾铣上疏皇帝报告诸将的罪状,被按兵律罚治。当时河套平原敌寇在近塞放牧,零散骑兵往来,居民不敢樵采。曾铣正在修筑边塞,怕被他们扰乱,于是选精兵打击他们。敌寇逐渐退到北方,间或用轻骑入侵抢掠,曾铣又率领诸军将他们驱赶到远处。参将李珍和韩钦多有功劳,皇帝下诏增加曾铣的薪俸一级,赐银币有加。
曾铣向来喜好功名,又感到皇帝的知遇,更加想有所报答。考虑敌寇占据河套,长久为患中原地区,于是向皇帝上疏说“:敌贼占据河套,侵扰边疆将近有百年。孝宗想收复而不能,武宗想征讨而没有实现,让吉囊占据作为巢穴。他们出河套平原则侵略宣、大、三关,以威震辅;入河套则入侵延、宁、甘、固,以扰乱渭河平原。深山大川,形势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封疆之臣当中还没有对皇帝说要收复河套的人,因为这是军兴重务;小有挫折损失,灾祸就会接踵到来,鼎烹刀锯,前后受刑。我并不是不知道兵凶战危,而枕戈汗马,切齿痛心已经有些日子了。私下曾谋划着这件事:秋高马肥,弓矢劲利,他们聚集而进攻我们,而我们则分散而防守,让他们占上风;冬深水枯,马无隔夜之粮,春寒阴雨,土地没有干燥的地方,他们的优势渐弱,我们利用这一时机,则中国占优势。我请求用精兵六万,加以山东省枪手二千,每当春夏之交,携带五十天的粮饷,水陆交进,直捣他们巢穴。步骑齐发,炮火如雷激荡,则敌寇就不能支撑。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万世社稷所依赖的。”于是逐条奏上八项建议。这时,曾铣与延绥、宁夏回族自治区抚臣想西从定边营,东到黄甫川一千五百里,修筑边墙防御敌寇,请求金币数十万,打算三年完工。奏章一并下到兵部。部臣感到困难,请求下令诸镇文武将吏协议。皇帝下诏书告知说“:敌贼占据河套平原为患中原地区已经很久了,我日夜惦念这件事,边臣没有分担主子忧愁的人。现在曾铣倡导恢复边疆的提议很壮烈,其令曾铣与诸镇臣子悉心研究方略,给予修边费用二十万两。”曾铣于是更加坚决。但诸巡抚延绥张问行、陕西省谢兰、宁夏王邦瑞及巡按御史盛唐以为困难,长久不到一起会奏。曾铣大怒,上疏向皇帝请求,皇帝责备了诸位巡抚。等到张问行被罢后,杨守谦代替他,杨守谦的意见与曾铣相同,曾铣于是集合诸臣逐条奏上方略十八事,之后又献上阵营图八幅,皇帝以赞赏性的口气下旨让朝廷讨论。
廷臣看到皇上的意思是向着曾铣,都与曾铣说的一样。皇帝忽然拿出亲笔诏书晓谕辅臣说:“现在驱逐河套平原逆贼,师出果真有名吗?土兵粮食果真有余,一定能够成功吗?一个曾铣何足道之,如生民荼毒怎么样?”当初,曾铣建议的时候,辅臣夏言想依靠他来立大功,因而极力主张这样做。这时听到这话,感到非常惊骇,请求皇帝自己裁决。皇帝下令刊发手诏,普遍发给参加讨论的诸臣。当时严嵩正与夏言有仇隙,想借此来搞垮夏言,于是极力言说河套一定不能收复。暗中诋毁夏言,故意引罪请求罢职,以便激怒皇帝。不久又明显攻击夏言,他说“:向来拟旨褒奖曾铣,我都没有事先听说。”兵部尚书王以旗会集廷臣复奏,于是全部与以前说的不一样,说河套平原不可能收复。皇帝于是派官逮捕曾铣,调出王以旗代替他;责怪科道兵不说话,一概在朝廷上用杖拷打,停发薪俸四个月。皇帝虽然恼怒曾铣,但是并不想杀他。咸宁侯仇鸾镇守甘肃省时,因阻挠边事遭曾铣弹劾,被逮捕问罪。严嵩过去向来与仇鸾亲近。他获知曾铣的好友苏纲,是夏言继妻的父亲,苏纲与曾铣、夏言曾经往来通话,于是代替仇鸾狱中草就疏章,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扣军饷上万,并派儿子曾淳跟着他的亲信苏纲贿赂当权者。这种话绝对没有佐证验检,但皇帝深信他的话,立即将曾淳、苏纲下诏狱。给事中齐誉等人看见皇帝非常愤怒曾铣,请求早日将他依法处置。皇帝责怪齐誉党奸避事,降级调出朝廷任职。等到曾铣押到,法司将他犯的罪比拟边帅失陷城寨所犯的罪。皇帝依照法律正条,将曾铣以交结近侍的条律斩首,妻子流放二千里,即日执行刑法。曾铣死后,夏言也坐罪被斩,而仇鸾被释放出狱。
曾铣有胆略,擅长于用兵。有一年的除夕之夜,突然命令诸将出战。当时塞上没有警情,诸将刚刚准备酒席,不想出战,贿赂令卒,叫他向曾铣的妻子求情推缓出战。曾铣将铃卒斩首示众。诸将不得已,半夜三更披甲出战。果然遇到了敌寇,并将他们击败。第二天入贺完毕,诸将请问原因。曾铣笑着说“:发现乌鹊鼓噪得不是时候,所以才知道的。”诸将都很信服。曾铣廉洁,他死了以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隆庆初年,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为曾铣辩冤说曾铣志在立功,身遭重法,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至今都沉痛悼念他。皇帝下诏赠官兵部尚书,谥号襄愍。万历年间,听从御史周磐的请求,在陕西省为曾铣建祠纪念。
后世纪念
曾铣故宅“明总制三边兵部侍郎故居”在扬州老城区三元巷南侧的小三巷,昔名曾家垣。扬州梅花岭畔立“曾襄愍祠”。为纪念英雄,明代黄岩县城北建“曾铣节制三陲坊”,故居巷口建“三边总制坊”,巷名“曾铣巷”。
人物争议
籍贯考辨
曾铣的籍贯有不同记载。明史载“曾铣字子重,扬州市人。”明国子监《嘉靖八年进士题名碑》:“三甲三十二名曾铣,贯直隶扬州府江都县,军籍,黄岩区人。”陕西《三关志》称曾铣为“江都籍,浙江黄岩人”。
原温岭县志办副主任李光云先生对曾铣的籍贯作了考证。温岭松门的甘是曾铣的祖居地,籍贯为黄岩仓头街曾家巷。由于曾铣自小在江都就学,按明代科举制度,只有落籍江都,才可在江都当地应试,否则要回黄岩赴考。所以,曾铣的科举应试,从童子试到考秀才、举人,直至嘉靖八年考中进士,都是扬州市籍。
《太平县志》记载:“曾铣字子重,号石塘,祖居松门南城外,又尝徙黄岩之仓头街。父贾而贫,铣自少从客至扬州,遂以江都籍登进士第。”《太平县志》地名:“苍山……其东为甘岙,曾石塘铣祖居在焉。”1957年其地仍属甘岙乡。据《黄岩县志》记载“世居仓头街曾家巷,父贾而贫,与江都商善。铣年十二丰神俊异。商将别去,其父以铣托商,携至江都,延师督课,弱冠登嘉靖己丑进士。”除“世居”二字,黄太二志的内容基本相同。
生年考证
至于曾铣的生年,史料并无确切记载。今人的研究有三种说法,现罗列如下:
1.1509年
201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于龙的硕士论文《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间河套问题研究》、2014年中南民族大学宋星河的硕士论文《曾铣闽辽治绩研究》均持此说。其依据为光绪《黄岩县志》记载:“弱冠登嘉靖己丑进士。”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嘉靖己丑年即嘉靖八年(1529)曾铣20岁,据此推算,曾铣生于正德四年,即公元1509年。光绪志这种说法只是孤证,也没有注明出处,更没有其他史料的佐证。况且此后修的《台州府志》和民国《黄岩县新志》均没有采信曾铣弱冠中进士之说,说明后来的修志者并不认同。
2.1500年1月18日
2015年内蒙古大学刘春媛的硕士论文《曾铣边政活动研究》持此说。其依据为《嘉靖八年进士登科录》中的曾铣履历:“曾铣,贯直隶扬州府江都区军籍,黄岩区县人。府学生,治《周易风水》。字子重,行四,年三十一,十二月十八日生。曾祖,祖宏,父辅。嫡母赵姓,生母张姓。具庆下。兄锦、。娶陈氏。应天府乡试第五十三名,会试第二百二十七名。”1670就是说嘉靖八年(1529)曾铣中进士时为31岁,其生日为十二月十八日。据此,曾铣应该生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按《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计算,弘治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日为公元1500年1月1日613,由此推算,曾铣应生于公元1500年1月18日。进士登科录属于原始档案资料,由此得出的结论理应是比较可靠的,但仍是孤证。
3.1499年
2000年吉林大学李洪权的硕士论文《评曾铣之死》持此说。此篇论文没有指出具体的史料依据。笔者推测,史料依据依然是《嘉靖八年进士登科录》,作者只将曾铣生年弘治十二年简单推算为公元1499年。殊不知弘治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500.1.1)以前属于公元1499年,曾铣的生日却在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应为公元1500年1月18日,这就犯了中西历日换算简单化的错误。
近年来,笔者在曾铣研究过程中一直留心于其生年史料的搜集,查得无名氏整理的《兵部问宁夏案》一书中有一段曾铣年龄的资料:“查得先该锦衣卫镇抚司打问得犯人曾铣供:年伍拾岁,系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人。”该文是嘉靖二十七年(1548)锦衣卫镇抚司提审曾铣时其自供状,属于当时人摘抄兵部档案整理的重要史料。这一发现,让笔者眼前一亮,即与《嘉靖八年进士登科录》中的曾铣履历进行比对。曾铣下狱并被杀害的时间是嘉靖二十七年,时年50,倒推至生年刚好是弘治十二年,结果与进士登科录完全吻合。由上述两段史料完全可以断定,曾铣出生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公元1500年1月18日确凿无误。
参考资料
明代将领曾铣.温岭市人民政府.2024-01-12
曾铣.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12
护佑封疆招奇冤 ——三边总制曾铣.黄岩新闻网.2024-01-12
曾铣:凛凛浩气报家国.今日黄岩.2024-01-12
曾铣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