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湛山村
大湛山村古称“斩山”,以村北山峦苍翠的“斩山”而得名。 1910年又依原“斩山”之谐音更名为湛山村,沿用至今。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市后,在湛山村周围建了许多炮台。
基本介绍
大湛山村位于市南区东部老市区的城乡交界处,北倚太平山,南临黄海,西毗太平角,东接浮山所,山水交映,绿树环合,冬暖夏凉,幽静宜人,名作家郁达夫有诗赞曰“湛山一角夏如秋”。
据史载,明初此处设“斩山墩堡”,属山卫浮山所十八军事墩堡之一。在此驻守的屯垦军民亦军亦农,有警则战,无警则耕,遇有倭寇袭扰,白日举烟,夜间举火,传递警报,镇守海疆。今大湛山毛姓和小湛山丁姓都是明初浮山所军户的后裔。毛姓先祖随朱棣举兵,被封为浮山所世袭千户正五品武德将军,曾带兵驻军湛山。丁姓先祖被封为浮山所世袭百户正六品昭信校尉。
明嘉靖,有孙氏兄弟徙居于此,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贾氏来此定居,后又有辛、毛、王等氏来此聚居,诸姓耕稼陶渔,睦邻友善,繁衍生息,渐成村落。1899~1901年,因德人侵逐,又有大鲍岛村、会前村民迁居湛山。《胶澳志》载,“民国十五年,大湛山庄252户1214人,小湛山庄31户145人”。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大批农村人口涌入青岛市,湛山街道因地处城乡交界,移民人口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9年,来湛山村定居的外乡移民约176户,全村共有姓氏70余个。在距村东北0.5公里有浮山所明军户丁氏后裔在此立一小自然村,随湛山村名为小湛山村,故湛山村又称为大湛山村。德、日占领时期,属胶澳租界,民国政府治理时期先后属台东县
区和市南区。
大湛山村古称“斩山”,以村北山峦苍翠的“斩山”而得名。“斩山”系缘于“二郎神在此山斩妖,为民除害”的神话传说。湛山村正北的山上曾建有古庙“二郎庙”,供奉二郎神,香火甚盛,据传德占时期被毁。清代斩山改为官山,村名遂改为官山,属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1910年又依原“斩山”之谐音更名为湛山村,沿用至今。“湛”字概括了这里山清水秀、海天一色的自然环境。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市后,在湛山村周围建了许多炮台。据《胶澳志》载,“太平山东省一公里许为湛山平岗无高峰,最高处海拔80余公尺,德人建炮台于上,分一、二、三号南北排列,名中央炮垒,乃青岛东部之重要防御地带,由此东北一公里有小岭名小湛山,德人建有四号炮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青岛市是亚洲唯一战场,湛山一带也是其中重要战场之一。这些钢筋混凝土炮台,1914年日德之战中大都被炸毁,至今遗迹尚存。
1931年,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客寓青岛市,与佛学家周叔迦等人发起创建佛寺,认为湛山“负山面海、原奥而平、左右回环、独具一格,实属佛家佳境”。著名高僧倓虚法师应邀来青主持寺务,历时十余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