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柯原

柯原

柯原,笔名路苇、夏季,1931出生,侗族人,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一部。1949年参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一分团三大队会计、文书、建团工作团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处长,广州军区政治部研究员,师级干部。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第二、三、四届会长,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人物介绍

如果说柯原是侗族诗人,有人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在1988年12月出版的《侗族文学史》中,找不到“柯原”这个名字?个中原因,只能归咎于诗人的坎坷经历及历史的某些误会。因此,距《侗族文学史》出版不到一年,1989年的秋天,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召开了“柯原诗歌讨论会”,众多海内外有名望的诗人、专家和学者济济一堂,大家一致认为,柯原这个名字虽然被《侗族文学史》遗漏了,但他的诗作并没有被广大读者和诗歌爱好者遗忘。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流传广泛,有的还发表在美国、法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华文报纸上,有的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国外。最后,“柯原诗歌讨论会”的主办单位正式宣布:“柯原作为一颗璀璨的侗族诗星,将被载入侗族文学史。”原来,柯原的本名叫章恒寿,1931年出生于河北省景县。其父是绍兴市人,是清未的一名贡生,为糊口从南方来到北方。其母是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侗族。柯原愿依母籍,所以在侗族文学的星空中,又多了一颗璀璨的诗星。

1946年10月14日他的第一首诗《祖国啊,起来吧!》在《大公报》文艺周刊发表,诗中写道:

欢乐的心情让愁苦来收拾,

美丽的田庄只是飘渺的梦幻。

祖国哟,为了子孙们的命运,

你站起来吧,睁开你疲倦的眼。

……

这一年他才15岁。他的诗情不可抑止地喷涌。他一边参加学生运动,一边写诗。他给天津市的《益世报》、《民生导报》、《新生晚报》,北平市的《经世日报》、《平明日报》,上海市的《文艺复兴》、《诗创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诗歌》等报刊投稿。他的见报率很高,从1946年到1948年两年多时间就发表了200多首诗。有一次他在郑振铎、李健吾主办的《文艺复兴》发表的长诗《鲁迅,你复活了》引起很大关注,但是谁也想不到长诗的作者竟是一位16、7岁的青年。《益世报》文学周刊的主编沈从文注意到这位青年,除了发表他的诗,还写信给予鼓励和指导。正当此时,青年的父亲病逝,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因父亲患病期间的治疗,使家中负了一笔债。困厄中青年想起沈从文先生,便抱着一试的心情给沈先生写信,希望沈先生能够预支一笔稿费,以解燃眉之急。沈先生接信后,深表同情,然而稿费是不能预支的,便提出要卖字帮助这位青年渡过难关。他在《益世报》文学周刊上登出启事:

有个未谋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之举,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作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作家卖二十张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这种字暂定最少为十万元一张,我的办法是凡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我,我寄字时再告诉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这个社会太不合理了,让我们各尽所能,打破惯例作点小事,尽尽人的义务,为国家留点生机吧。

……

沈先生是知名的作家,他的书法也很有造诣。沈先生身上那种强烈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傲气与自尊心,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此之前,他从未出卖过自己的字,但是为了帮助一个有难青年摆脱困境而甘作“乞醯”之举,这实在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沈先生自己并不富裕,也就只好靠卖字筹集这笔救济款。

这位得到沈先生帮助的青年就是柯原。他陆续收到二十多份寄款,每收到一份心中都热乎乎的。由于这笔款,家中的债务得以还清,但是他与沈先生一直未曾谋面,他们只在冥冥之中心灵相通。1948年8月,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在平津一带大肆搜捕进步学生,柯原与沈先生失去了联系。不久,柯原在天津南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到达解放区,入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南下工作。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于忙于工作,忙于思想改造,由于政治运动不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柯原一直没法和沈先生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沈先生。经多方打听,他断断续续了解到沈先生的一些情况。20多年来,由于“左”的文艺路线的影响,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评价,一直是不公正的,他受到很多误解与责难。与此同时,柯原自己也陷于所谓“邢师事件”的历史冤案。这桩冤案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无情地悬在他的头顶,伴随着他的每一步,反右直至“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中,柯原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最早被罢官(政治部文艺科副科长)的干部之一,武装监护,大小会批斗。被押送到天河区牧场和湖南洞庭湖农场劳动改造。接踵而至的灾难,注定要他背负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历史终于翻到了20世纪80年代。报刊上陆续介绍了国外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情况,使读者了解到国外对沈老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国内几个出版社,也分别出版了沈老的文集或选集。

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获得平反的柯原给沈老写了信。此后,柯原天天仰望北方的天空。

一天。似乎有一种预感,柯原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信箱,啊!这不就是魂牵梦绕的熟悉的字体么?

柯原接到沈老一封长长的回信。柯原读着沈老的信,百感交集,泪洒衣襟。是啊!30多年的生活断层终于走到尽头,感情的溪流汇合的时刻到来了。1980年夏天,柯原去北京看望了想念已久的沈老。一位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卓有建树的文坛老前辈,一位是才气横溢的当代诗人。两人相知于危难之际,却于30多年之后才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握手,那情形直教人无语凝噎!

柯原的诗《焚稿》

当着我的面,打开了两包“材料”,

呵,原来是我的手记,我的诗稿,

火柴燃处,腾起阵阵烈焰,

我的歌声和琴弦一起被焚烧。

……

呵,谁料想多年心血,

一旦化作片片蝴蝶飞飘。

不,诗魂在火焰中起舞翩翩,

待明日,依然是笔如宝刀歌如潮!

请问,听到这样的话,读到这样的诗,有热血的人谁不感动?“待明日,依然是笔如宝刀歌如潮!”这就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延续了数千年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作品介绍

柯原著有诗集《露营曲》、《一把炒面一把雪》、《雪莲、珊瑚、岁月》、《岭南红桃歌》、《白云深处有歌声》、《浪花岛》、《相思柳集》、《送你一缕月光》、《金三角之恋》、《现代求索者》、《南海奏鸣曲》、《枫叶的爱情》、《少女与雪季》、《柯原抒情诗精选》、《柯原作品选萃》,散文诗集《爱的国土》、《野玫瑰》、《南方的爱情》、《微笑的事业》等。

获得奖项

诗集《椰寨歌》获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优秀作品奖、1980年军区征文一等奖,其作品还获1980年总政治部自卫还击征文奖、198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银帆奖。

人物评价

柯原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诗,迄今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已出版诗集37部,平均不到两年出一部,可算高产诗人。柯原自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7年从部队离休,在几十年军旅生涯中创作了不少军旅诗,占了他全部创作的大部分。综观柯原的作品,我以为,对他的初期创作应予着重关注。这个时期他在天津市读书,有机会涉猎五四以来的新诗,他大量阅读艾青、田间、绿原鲁藜李季臧克家何其芳魏巍(魏巍)、严辰(严辰)等人的诗,受到很大影响。他除了得到著名作家沈从文的热心指导外,还得到主编《民生导报》每周文艺的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广田先生的悉心栽培。他一边参加学生运动一边写诗。“常常是参加游行或会议后回来,深夜在菜油灯下写诗,随即拿去在学生集会上朗诵和在学校的诗刊上发表。诗与当时的斗争联系得十分紧密。”反抗腐败、渴望光明、追求未来是他这个时期诗作的思想基调。其中《祖国哟,起来吧》、《我的歌》、《鲁迅,你复活了》、《在北中国的土地上》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著名作家邵燕祥周良沛亦关注他初期的诗作,认为“他这个时期的诗作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相关研究

研究柯原的军旅诗,应把握几个亮点:

一是柯原于1951年赴朝鲜前线了解志愿军战时青年工作,历时一个半月,跑遍东、西海岸,访问了志愿军总部及38、39、42等几个军,采访了一批志愿军英雄人物。回来后出版了三本志愿军诗选,所得稿费编辑费,全部捐献购买“鲁迅”号飞机支援前线。这个时期是他创作的一个活跃期。代表作品是1953年出版的《志愿军的快板诗》及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把炒面一把雪》。

二是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柯原利用深入部队工作和下放连队当兵的机会,跑遍了海南岛西沙群岛大万山岛南澳岛等广东广西沿海岛屿,创作了一批诗歌。他尝试采用自由体裁半格律体。他在强凋部队气派的同时有意识揉入富有魅力的南国风光与情调,为自己这个时期的军旅诗注入了色彩鲜明的南国风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旅诗风格。代表作有《西沙群岛组诗》、《海南山水》、《眼泪潭》等。臧克家论《西沙群岛组诗》时认为:“柯原对海岛的生活和景物,有着细致的观察和体会,不论写捕鱼队,还是写摘红豆的姑娘,不论写永兴岛的夜景,还是写‘西沙家园’的小孩子,都写得很精细而富于诗意。确乎写出了在岛上从事社会主义劳动的人们的生活和心愿,岛上风光也具有特色。”谢冕则认为《海南山水》是“壮美的”,他指出:“《海南山水》也如柯原其它海南之作一样,非常注意色彩的对照和渲染,不仅某行某段如此,往往通篇都珠光闪闪,宛若仙女散花,满天锦绣。……柯原的诗,从形态上学民歌甚多,他对五七言单字尾的句式,运用得纯熟,已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从气韵上,取法于古典诗歌绮丽华艳一派。但无食古不化之病,他有自己的特色。”诚然,臧克家与谢冕的评价是客观中肯的。

三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期柯原多次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体验生活和采访。曾随编队出海经西沙群岛琛航岛南沙群岛访问,登上了永暑岛赤瓜礁。在南方地区海上度过了1993年的元旦,在东门礁、华阳礁、渚碧岛附近锚泊,最后经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回到湛江市。这段时期的海上经历,与他5、60年代的沿海经历和海上生活有着然不同的感受。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大海和海岛的诗。他驻足于南中国海这块蔚蓝色的土地,从人类和平的视角切入他的海洋诗主题,他和着天风和海浪组成的旋律,纵情讴歌80年代中国蓝水兵的热带性格。如果说60年代的《西沙群岛组诗》、《海南山水》标志着柯原军旅诗独特风格的形成,那么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海洋乐章》、《南海奏鸣曲》,则焕发出80年代中国大海所赋予的时代精神和进取精神,再次给诗人在中国诗坛赢得了盛誉。

在新生活面前,诗人的触觉是敏锐的。

20世纪80年代,中原地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圳、珠海市厦门市汕头市等特区像一颗颗东方明珠,熠生辉。柯原从一开始就关注着经济特区的变化,多次深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采访,创作出一大批流光溢彩、激情喷发的赞颂诗。他认为:“诗歌应当为四化建设服务,向企业界靠拢,讴歌新的建设、新的开拓、新的观念、新的人物。这也将会给诗歌注入新的声音和色彩,新的血液与生命力。”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相思柳集》中的《厦门风情》、《特区行》两辑,有《金三角之恋》、《现代求索者》、《南方的爱情》中的《特区风景线》和《野玫瑰》中的《五十三层大楼里的野玫瑰》等。柯原的赞颂诗,与他的军旅诗一脉相承,既蕴涵着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沧桑感,又显示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浪漫色彩,成为他的全部作品中的华彩乐章。黄吉生先生谈柯原诗歌创作时说:“作为一个老兵,柯原在旧中国受过煎熬,参加过后期的解放战争,目睹了人民江山的建设过程。风风雨雨四十年,给他积累了丰富的感受。因此,他在赞美新生活时,往往情不自禁地缅怀往事。登临虎门,展望崛起的工厂,新辟的港口,他又缅怀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游桂山岛,从摩天楼和烈士纪念碑的联想中,又唤起他对解放桂山岛牺牲的烈士的怀念。漫步英雄广场,诗人展开的联想更广阔、更悠远。从三元里抗英到广州起义,到法卡山保卫战,历史的风云漫卷,诗人的战士情怀也在思索中升华。”黄先生的评语,切中柯原诗歌创作与其独特生活阅历的关系。且看柯原这首意味深长的《大厦与矮屋的对话》:

新建的大厦,几间矮屋;

正在晨光中对话――

矮屋:祝你诞生,伟岸而俊美,

人们早就把你呼唤,

愿你给他们以宁静和温馨,

我将离去,我将离去,

和人们冷落的旧梦一道离去……

大厦,我很理解,你旧日的重负,

阴暗潮湿,但也曾遮风挡雨。

人们在你怀中思考和向往,

在黯淡中完成大厦的设计,

他们不忘昨天,就不会忘记你。

矮屋:他们走了,丢弃了破旧杂物,

带走那明清山水,宋元青瓷,

以及昔日与隔海亲人的合影。

这上面都有神州可怀恋的记忆,

交给你,愿得到爱与珍惜。

大厦:历史的河水,流过你和我,

永远荡漾着古老大地的绿意。

我将陪伴老人的回忆,孩子的梦

年轻人飞翔的幻想,接着你,

再送一程人生的悠悠行旅……

附:作品【无题】

一百个聪明人,

回答不了

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

一根棍棒,

却能够回答

一百个聪明人提出的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