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糖
药糖熬制过程中加入了茶膏和多样中草药材,熬好出勺,倒在干净的青石板上,晾凉后搓拉成条,切成小块的食疗糖果。
药糖起源于天津卫,是京津地区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原始配方多针对换季上火引起的常见杂症有显著的食疗保健作用,所以在换季时,近代天津人普遍食用,并俗称为“药糖”。
菜品特色
药糖又称“砂板糖”、“茶膏糖”、“茶糖”、“萝卜糖”、“常州梨膏糖”或“凉糖”等,有多个品种,是京津地区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原为宫廷中的药膳食品,后来流传到民间,由于它对经常发生的杂症或不适有着显著的食疗作用,所以在近代天津人们俗称它为“药糖”。
药糖根据需要可加入中药或保健植物成分,合食疗养生、糖果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老中原地区食疗文化的珍品。
天津
旧时,卖药糖人胸前挎一阶梯式玻璃盒子,约50厘米宽,上下3层,每层四五个小格。盒顶端有干电池,中间有一小灯,两侧有绒制的龙形,名曰“二龙戏珠”。卖药糖人将各味药糖分格放于其中,手持镊子,走街串巷高声吆喝。所谓“药糖”就是把砂糖熬到一定火候,加进了各种中药材,如砂仁、豆蔻、玫瑰、红花、有机生姜、薄荷等;糖熬好拉成条,再切成小块。店前常常围着许多人。1930年左右,串街走巷卖药糖的逐渐多起来,肩上斜垮着一个大口玻璃瓶,用一只大竹夹夹糖,不用手取,这就卫生多了。做这种生意的,一般都是中青年,很少有上年纪的,边走边吆喝,声音象肤板,合辙押韵,吆喝起来一套一套很动听。
著名艺人
当年南市上权仙一带有远近闻名的李一香、王宝山、连化清、李傻子等卖药糖人。
王宝山还标有“双笑牌”商标,以说为主,兼讲些时事笑话,有不少食客围之。
1913年即民国二年,南市的新化池澡堂附近,有一个中年人叫王宝山,摆摊卖自制汽水。王宝山到了晚年,推着一辆小车,步履蹒跚地在南市一带串街叫卖。那时已经是老态龙钟了。他卖药糖还得打扮一番:头戴一顶旧礼帽,身穿破旧西装;内衣已泛黄黑色,套一双不合脚的破皮鞋,还戴上一副旧金丝眼镜,缺一支镜腿,用绳拴好套在耳朵上。吆喝的声音打着嘟噜,含混不清,有时还摇几下铜铃铛。不管倒哪里都是一副装疯卖傻的滑稽像,从来没看他笑过。不管到哪里,都围上一圈人,小车后还跟着一群小孩。可是他每天收车后就变样了,见人打招呼,说话和平常人一样,也到小酒馆和朋友喝两杯,划拳行令,有说有笑。这可能是当时社会谋生的一种宣传方法吧。
他还有另一种卖糖的方式,卖糖前先表演车技:在空地上打个场子,围满一圈人时,他再骑着自行车表演,什么“张飞马”、“童子拜观音”、“金鸡独立”、“八步赶”等,常使观众爆发出阵阵的喝彩声。表演完了,他一面用毛巾擦汗,一面卖糖。卖完糖,他又骑上车向另外的里巷去了。他到70岁左右还可以在车上立大顶,动作依然干净利落,穿着一身漂白裤褂,黑色绑腿带,非常整洁。
连化清
连化清,住在西北城角城隍庙卫安公所旁边。他也是串街叫卖。连化清卖药糖前先说《三国演义》或《聊斋》,至热闹关键处突然停讲,开始卖药糖,大家急着听,便纷纷买药糖,药糖卖完了再讲。另外,连化清还以杂技、车技表演等招徕顾客。
天津老公所和艺人李傻子
1928年,南市三不管形成,天津市民间慈善医疗服务机构天津老公所在药糖的技法基础上,研制了茶膏糖。
1929年,天津老公所关闭。老公所药糖的技法由张德喜、戏法艺人快手刘和武艺人李傻子(原名李宝禄,北京天桥民间艺人,自1928年在天津南市卖武艺)继承。其中,李傻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南市一带形成了较高的影响力,1964年一开春儿,三不管就取缔了,李傻子也离开了那里,居无定所的到处卖艺。1964年收关门弟子龚益德。在其徒弟龚益德的努力下,药糖文化沿袭至今。
1935年前后,在南市“三不管”市场内,有一个中年妇女摆摊卖药糖。摊后面就是她的住房,门口设一口糖锅,一条长条凳,桌上摆着中草药。他一边熬糖配料,一边用流利的天津话讲解每一味药的功能,吹嘘她的药糖的妙用,信口开河,漫天胡诌。甚至连黎元洪都爱吃她的药糖,每月派人来买,一买就是几十块钱的。围观的人都被她吸引住了。他手、口不停,可是从来不撩眼瞧人。
还有一种推着小车的,车上铁笼内装着两个小松鼠,车一停,儿童们就围过来,小松鼠能随卖糖人的指挥做各种动作,非常有趣。卖的是“茶膏糖“,做成葫芦形,分黑白两色,白的贵一些,味道也好一些。
近代卖药糖吆喝
新凤霞的《苦涩童年》中的傻二哥是卖药糖的,他的吆喝也就很讲究:“卖药糖啊!……柑橘、香蕉、痧药、仁丹、青萝卜、青果、鸭梨败火。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天津药糖在贩售的过程中,有的卖药糖的用大秧歌的调子填上词吆喝,形成了特有的歌唱式吆喝风格,吆喝讲究气口,犹如唱曲,似儿歌一样动听。根据记载有两个版本:
“买的买来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吃嘛味有嘛味,菠萝香蕉,橘子蜜柑。”
“买的买,稍的稍,卖药糖的又来了……柑橘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这是传统相声《叫卖图》的相关记载。
历史渊源
近代,砂板糖在京津地区广为流行,常见于老北京的天桥及护国寺、白塔寺、隆福寺、土地庙的庙会和天津南市三不管。
旧时北京卖药糖的,当时有一个很有“名气”、外号儿叫“大兵黄”的,出生在南城的天桥儿附近。据史料记载,“大兵黄”本姓黄,因为清末在张勋部队里当过兵,所以有了这么个外号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天桥戏院边儿上卖药糖。他大高个儿,留着辫子,戴着缎子瓜皮小帽,黄缎马褂,白袜履鞋,背着个大口袋里边装着药糖。“大兵黄”不练把式也不吆喝,而是整天站在那里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卖药糖,今天骂韩复榘、明天骂张宗昌、后天又骂段祺瑞。因为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们恨透了这些军阀,所以有很多人天天围着他听,以解心头之怨。“大兵黄”也因为骂街骂出了名儿,成为“天桥八怪”之一。
自1955年至2001年,在北京几乎不曾面世,仅在天津南市等地区有售药糖。
做法
药糖有多种加工方法,常见的加工步骤如下:
先将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熬至浓稠;
将食物或药物先行加工。对于花生、芝麻、核桃一类可直接食用的食物,切碎或研粉备用。对于人参、黄芪等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或中草药,要先煎煮成汁备用;
将加工好的食物或药汁趁热和入糖内,搅拌均匀,可继续煎敖至起丝状时停火;
随后将熬好的糖汁倒入事先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中,晾晾后用刀划成小块食用。
营养价值
热量,(2483.30千卡),吡哆醇,(0.14毫克),蛋白质,(14.00克),脂肪,(21.32克),维生素B5,(1.00毫克),糖类,(559.24克),叶酸,(105.00微克),粗食纤维,(7.40克),胆固醇,(18.60毫克),维生素a,(319.40微克),维生素k,(750.00微克),胡萝卜素,(1.88微克),维生素p,(175.00毫克),硫胺素,(0.05毫克),维生素B2,(0.12毫克),尼克酸,(3.15毫克),维生素c,(5.50毫克),维生素e,(1006.94毫克),钙,(345.00毫克),磷,(172.50毫克),钾,(810.50毫克),钠,(13.50毫克),镁,(124.50毫克),铁,(17.55毫克),锌,(1.66毫克),,(1.68微克),铜,(1.25毫克),锰,(0.48毫克)。
参考资料
国庆第二天,跟北老师的脚步做个卫嘴子!-新闻中心-北方网.北方网.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