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School of Physics, Nankai University),位于天津市,是南开大学下设二级学院。2018年学院获批中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0年学院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强基计划。
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并设立了理学物理门,1922年物理系正式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物理系随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市。1946年南开大学在天津复校后,物理系开始重建。1952年天津大学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1960年原子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组建原子能系,5年后原子能系调整至兰州大学。1981年物理系理论物理入选中国高校首批博士点。1993年物理学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8年物理系改建成为物理科学学院。2000年,物理科学学院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学院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截止2024年3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有专职教师10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学院下设现代物理系、光科学与技术系和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系3个系,开办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3个本科专业。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
历史沿革
初创物理学科
1919年,爱国教育家严范孙与张伯苓先生创建南开大学,坚持“理以强国”的理念,设立了理学物理门,孙继丁、徐任之先生讲授物理课。1922年,中国现代物理学先驱饶毓泰先生回国担任物理系主任,物理系正式成立,南开物理系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1924年陈礼受聘南开,饶泰和陈礼两位教授规划物理系课程,建立起一系列实验室。次年思源堂落成。1931年后,顾静徽、张绍忠、王恒守等物理学家先后任教,课程体系日渐完备,学科发展初具规模。建系初期,物理系培养了“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等优秀学生。
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暴发,南开大学学校被炸毁,被迫南迁。1938年4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于昆明市合并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张文裕教授受张伯苓校长之邀来西南联大物理系任教,开展核物理研究,后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联大物理系在抗战8年间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黄昆等一大批杰出物理人才。1946年10月南开大学在天津市复校,同年底,中国近代磁学研究奠基人之一潘孝硕任物理系主任,着手重建物理系。1948年数学系主任刘晋年教授担任物理系代理系主任,沈寿春、江安才来到南开区任教,物理系筹建实验工厂,自制实验仪器,重新建立起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原子物理等实验室。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52年天津大学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大学,胡刚复、陈仁烈来南开任教。江安才担任系主任,陈仁烈任副系主任。何国柱、王华馥、汪佳平等优秀人才相继回国执教。第三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相继投入使用。此时的物理系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58年,物理系开始设置专业,建立了基础教研室、光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8个教研室。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办了半导体工厂、金工厂,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有机结合的育人机制。由此,南开物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布局。1959年丁守谦、蔡载熙、靳健等物理系科研人员参与的601实验所拉制出中国第一颗硅单晶,物理系何国柱主持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台200万伏电子静电加速器。1960年原子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组建原子能系,即物理二系。1965年原子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整建制调整至兰州大学。1970年南开大学物理系试制出彩色显像管专用的光学校正镜。1974年至1975年,学校分别建设电真空楼、半导体大楼,以及各类超净实验室,物理系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后
1980年,南开大学物理系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发现了高掺镁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效应,成就了享誉国际的“中国之星”,同年拉制出我国第一颗酸锂单晶。1981年物理系理论物理入选中国高校首批博士点。1984年物理系的半导体物理专业、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真空物理专业组合成立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学教研室(部分)成立现代光学研究所。物理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和数学系软件专业组合成立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1986年,杨振宁被聘请在南开数学研究所内创建理论物理研究室,与陈省身共任总负责人和学术指导。1988年,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物理学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时期
1998年,物理系改建成为物理科学学院,胡北来教授担任首任院长。2000年,物理科学学院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泰达应用物理学院,并于2013年更名为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2004年,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两年后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维也纳大学拉普(RomanoA.Rupp)教授被聘为泰达应用物理学院院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担任南开大学院长的外国学者。2009年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同年,学院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5年材料物理专业和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组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物理科学学院获批中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同年物理科学学院承办首届中国物理科普大会,南开大学物理科普基地被认定为天津市科普基地。2020年物理科学学院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并联合其他学科组建伯苓智慧书院。次年物理科学学院入选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4年3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下设3个系:现代物理系、光科学与技术系、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系;开办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下设凝聚态物理、 理论物理、光学三个专业方向,应用物理学包括生物物理学、光 子学与光子技术、光电材料物理三个方向。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6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中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天津市市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名单2项,入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次。
师资情况
截止2024年3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有专职教师10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物理学学科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人才”4人和“新世纪人才”13人,国家四青人才13人。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6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光学学科。
合作交流
截止2023年6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建立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在内的50余个海外实习基地。本科生可到包括合作高校在内的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1周的短期访学、为期8-12周的暑期科研实习或整学期的课程学习。每年有几十名学生到香港电台地区、欧美等国的高校参加短期交流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并有国外大学的教授学者来校讲授专业课。
学术研究
科研设备
4D超快透射电子显微镜,4D超快透射电子显微镜集飞秒激光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为一体,结合了飞秒激光的飞秒时间分辨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子空间分辨率,可进行超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的成像、微区衍射以及能谱分析,可广泛应用于超高时空分辨的物质原子结构演变、化学价态变化、电荷转移、电-声子相互作用、电-光子相互作用等动力学研究。
超快扫描电镜/超快阴极荧光系统,超快扫描电镜/超快阴极荧光系统集飞秒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瞬态阴极荧光探测系统为一体,结合了飞秒激光的飞秒时间分辨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纳米空间分辨率,可进行超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的扫描二次电子成像、背散射电子衍射和阴极荧光探测。其中阴极荧光含波长分辨、角分辨和时间分辨测量模式。该联合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时空分辨的载流子和激子动力学以及表面等离激元发光动力学研究。
微区瞬态吸收光谱系统,瞬态吸收光谱系统是利用飞秒激光的飞秒时间分辨率,利用一束飞秒激光激发样品产生动力学激发,利用另一束同步的飞秒激光对样品进行动力学探测,包含透射谱和反射谱两种动力学探测模式。该装置为半自主设计搭建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物质的能量转移、电荷转移、载流子和激子动力学研究。
微区瞬态拉曼荧光系统,微区瞬态拉曼荧光系统是将飞秒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条纹相机/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器集为一体,可进行微米尺度的超快时间分辨的光致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测量。该装置为自主设计搭建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物质载流子、激子等复合发光动力学以及声子激发态的拉曼光谱测量,是微尺度下能量载流子和声子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电子束/聚焦离子束双束系统,电子束/聚焦离子束双束系统是指同时具有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 FIB)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显微镜, sem)功能的系统。可以实现SEM实时观测FIB微加工过程的功能,把电子束高空间分辨率和离子束精细加工的优势集于一身。其中,FIB是将液态金属源产生的离子束经过加速,在聚焦于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成像,或利用强电流离子束对样品表面刻蚀极进行微纳形貌加工,通常结合化学反应气体反应,有选择性地刻蚀或者沉积材料。
科研平台
截止2024年3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有研究机构8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外联合研究中心1个。
学术成果
2019年至2023年期间,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共承担各类项目200余项,其中973国家重点基础项目14项,863高技术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项,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获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及教学成果奖40余项。
院徽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院长
学院荣誉
优秀校友
参考资料
100年!南开物理 .南开物理.2024-03-23
学院简介.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3
物理科学学院.南开大学2023报考指南.2024-03-23
组织机构.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历史沿革---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1-11-15
我院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国家四青人才.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国家四青人才.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三十余院士聚南开 共贺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杨振宁先生九五华诞.南开校友总会.2024-04-0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跨世纪人才.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新世纪人才.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4
大型仪器风采展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4-01
成果获奖.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4-01
院系领导.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3
历任院长.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