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伏允
慕容伏允(571年-635年),吐谷浑第二十任统治者,夸吕之子,世伏之弟。他于开皇十七年(597年)继位,号步萨钵可汗,并娶隋朝宗室女弘化公主。在他的统治期间,吐谷浑与隋朝和唐朝多次发生冲突。大业四年(608年),宇文述率军攻击吐谷浑,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皆为隋朝占有。大业末年,趁乱复国。贞观八年(634年),唐朝发动灭吐谷浑之战,段志玄、李靖、侯君集等人统军大举征讨。贞观九年(635年),伏允在唐朝入侵时被暗杀,因其对李世民的敌对态度引发了人民的不满。
人物生平
开皇十七年(597年),吐谷浑内乱,可汗世伏被杀,其弟伏允继位,号为步萨钵可汗。伏允依照吐谷浑习俗娶世伏天后弘化公主(隋朝宗室女)为妻,杨坚应允。此后,吐谷浑年年朝贡不绝。但伏允常打听隋朝的情报,文帝非常厌恶。隋炀帝即位后,伏允派使者和高昌国、突厥一起向隋朝朝贡。
隋朝大臣裴矩出使西域回来,建议炀帝控制西域,首先要消灭吐谷浑。这时,伏允和光化公主的儿子慕容顺正在隋朝交聘,被炀帝扣留。大业四年(608年),裴矩指使铁勒攻击吐谷浑,伏允大败,来到隋朝的西平郡(今青海省乐都),炀帝派安德王杨雄出浇河,许公宇文述出西平接应。伏允恐惧宇文述兵强,率众西逃,宇文述引兵追击,攻克曼头、赤水二城,斩首三千余级,虏获吐谷浑贵族二百,百姓四千。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朝占有。大业五年(609年),伏允想重返故地,五月,隋炀帝亲征吐谷浑,伏允败走,隋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市、楼兰、且末等郡,封慕容顺为可汗,其大宝王尼洛周为辅。可是,慕容顺刚到达西平郡,尼洛周被部下所杀,慕容顺不果而还。之后,大业十一年(615年),隋朝大乱,陷入崩溃局面,伏允趁机恢复了吐谷浑汗国。
唐朝建立后,李渊联合伏允夹击河西的李轨。作为回报,高祖将从扬州市逃回的慕容顺送归慕容吐谷浑。武德五年(622年)之后,伏允听信天柱王的建议,屡次侵犯唐朝西部边境,唐朝派大将柴绍反击。这样的侵扰持续了将近十年。贞观八年(634年),伏允扣留唐使赵德楷,六月,李世民以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世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讨伐伏允,十二月,又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大举讨吐谷浑。贞观九年(635年),伏允败走,自缢而死(《资治通鉴》说是被部下所杀)。
史籍记载
《隋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四十八·西域》
明年,其国大乱,国人杀伏,立其弟伏允为主。使使陈废立之事,并谢专命之罪,且请依俗尚主,上从之。自是朝贡岁至,而常访国家消息,上甚恶之。
隋炀帝即位,伏允遣其子顺来朝。时铁勒犯塞,帝遣将军冯孝慈出敦煌市以御之,孝慈战不利。铁勒遣使谢罪,请降,帝遣黄门侍郎裴矩慰抚之,讽令击吐谷浑以自效。铁勒许诺,即勒兵袭吐谷浑,大败之。伏允东走,保西平境。帝复令观王雄出浇河、许公宇文述出西平以掩之,大破其众。伏允遁逃,部落来降者十万余口。六畜三十余万。述追之急,伏允惧,南遁于山谷间。其故地皆空,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于是留顺不之遣。伏允无以自资,率其徒数千骑客于党项族。帝立顺为主,送出玉门,令统余众,以其大宝王尼洛周为辅。至西平,其部下杀洛周,顺不果入而还。大业末,天下大乱,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
隋炀帝时,其王伏允来犯塞,炀帝亲总六军以讨之,伏允以数十骑潜于泥岭而遁,其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口来降。炀帝立其质子顺为王,送之本国,令统余众,寻复追还。大业末,伏允悉收故地,复为边患。高祖受禅,顺自扬州市来归长安。时李轨犹据武威郡,高祖遣使与伏允通和,令击轨以自效,当放顺返国。伏允大悦,兴兵击之,战于库门,交绥而退。频遣使朝贡,以顺为请,高祖乃遣之。
李世民即位,伏允遣其洛阳市公来朝,使未返,大掠鄯州而去。太宗遣使责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婚,于是责其亲迎以羁之。尊王又称疾不肯入朝,有诏停婚,遣中郎将康处直谕以祸福。伏允遣兵寇兰、廓二州。
时鄯州刺史李玄运上言:"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省,轻兵掩之,可致大利。"于是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边兵及契苾、党项族之众以击之。去青海三十里,志玄与左骁卫将军梁洛仁不欲战,顿军迟留不进,吐谷浑遂驱青海牧马而遁。亚将李君羡率精骑别路,及贼于青海之南悬水镇,击破之,虏牛羊二万余头而还。时伏允年老昏,其邪臣天柱王惑乱之,拘我行人鸿胪丞赵德楷。李世民频遣宣谕,使者十余返,竟无悛心。
贞观九年,诏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道宗为鄯州道行军总管,仍为靖副;武威郡都督李大亮为且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突厥、契苾之众以击之。诸将频与贼遇,连战破之,获其高昌王慕容孝隽。孝隽有雄略,伏允心之臣也。靖等进至赤海,遇其天柱三部落,击大破之,遂历于河源市。李大亮又俘其名王二十人,杂畜数万,至且沫西境,或传伏允西走,渡图伦,欲入金玉国。将军薛万均率轻锐追奔,入碛数百里,及其余党,破之。碛中乏水,将士皆刺马血而饮之。侯君集与江夏王道宗趣南路,登汉哭山,饮马乌海,获其名王梁屈忽,经涂二千余里空虚之地,盛夏降霜,多积雪,其地乏水草,将士冰,马皆食雪。又达于柏梁,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焉。两军会于大非川,至破逻贞谷,伏允子大宁王顺穷蹙,斩其国相天柱王,举国来降。伏允大惧,与千余骑遁于碛中,众稍亡散,能属之者才百余骑,乃自缢而死。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
隋时,其王慕容伏允号步萨钵,尝寇边。隋炀帝遣铁勒败之,壁西平;复命观王雄破其众。伏允以数十骑入泥岭,亡去,仙头王率男女十余万降。置郡县镇戍,以长子顺为质,因王之,统馀众,俄追还。伏允客党项族,隋乱,因得复故地。
高祖受命,顺自扬州市还长安,于时李轨据武威郡,帝乃约伏允和,令击轨自效,当护送顺。伏允喜,引兵与轨战库门,交绥止,即遣使请顺,帝遣之。顺至,号为大宁王。
李世民时,伏允遣使者入朝,未还,即寇鄯州。帝遣使者让,且召伏允;以疾为解,而为子求婚,验帝意。帝召子亲迎,亦称疾。有诏止婚,遣中郎将康处真临谕。又掠岷州,都督李道彦击走之,执名王二,斩级七百。连岁遣名王朝。俄寇凉州,鄯州刺史李玄运表吐谷浑牧马青海省,轻兵掩之,可尽致。乃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左骁卫将军梁洛仁率契苾、党项族兵击之,未至三十里,志玄等不欲战,壁而留。虏知之,驱牧马走。副将李君羡率精骑尾袭悬水上,得牛羊二万还。
是时,伏允耄不能事,其相天柱王用事,拘天子行人鸿胪丞赵德楷。帝遣使晓敕,十返,无悛言。贞观九年,诏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积石道,任城王道宗鄯善道,李道彦赤水道,李大亮且末道,高甑生盐泽道,并为行军总管,率突厥、契苾兵击之。党项内属羌及洮州羌,皆杀刺史归伏允。夏四月,耶律洪基破伏允于库山,俘斩四百。伏允谋入碛疲唐兵,烧野草,故靖马多饥。道宗曰:"柏海近河源市,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马粮乏,难远入,不如按军鄯州,须马壮更图之。"君集曰:"不然。向者段志玄至鄯州,吐谷浑兵辄傅城,彼国方完,逆众用命也。今虏大败,斥候无在,君臣相失,我乘其困,可以得志。柏海虽远,可鼓而至也。"靖曰:"善。"分二军:靖与大亮、薛万均以一军趣北,出其右;君集、道宗以一军趣南,出其左。靖将萨孤吴仁以轻骑战曼都山,斩名王,获五百级。诸将战牛心堆、赤水源,获虏将南昌王慕容孝俊,收杂畜数万。君集、道宗登汉哭山,战乌海市,获名王梁屈葱。靖破天柱部落于赤海,收杂畜二十万。大亮俘名王二十,杂畜五万,次且末之西。伏允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将托于,万均督锐骑追亡数百里,又破之。士乏水,张汶祥刺马案饮血。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马雪。阅月,次星官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市。执失思力驰破虏车重。两军会于大非川、破逻真谷。
顺之质隋,为金紫光禄大夫、伏允立其弟为太子。顺归,常鞅鞅,自以失位,欲以功自结天子,乃斩天柱王,举国降。伏允惧,引千余骑遁碛中,众稍亡,从者才百骑,穷无聊,即自经死。
参考资料
隋书·吐谷浑列传.国学.2019-07-06
旧唐书·吐谷浑列传.国学.2019-07-06
新唐书·吐谷浑列传.国学.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