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诺德林根战役

诺德林根战役

诺德林根战役是三十年战争影响深远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改变了整个三十年战争的走向。

战役结果为神圣罗马西班牙联军获胜,但本次战役帝国和西班牙联军数量超过瑞典-魏玛联军足足8000人,最重要的是帝国和西班牙的步骑兵数量均多出瑞典4000人,在步骑兵均占优势情况下,将本次战役视为新式古斯塔夫二世瑞典方阵不足以抵抗传统西班牙大方阵是不稳妥的,本次战役只能视为西班牙和帝国联军的辉煌胜利。

基本介绍

一。战前德意志帝国局势

二。战前法国局势的变化

三。荷兰对西属尼德兰的攻势

四。战前西班牙的干预

五。战前1633年阿尔萨斯和普法尔茨局势的剧烈恶化

六。天主教联盟和新教同盟在巴伐利亚州的各自行动

七。战前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的反常进军和施泰瑙陷落

八。战前1633-1634年费利亚公爵和匈牙利的斐迪南德各自行动

九.战役过程

十。战后影响

一。战前德意志局势

1632年吕岑战役后,新教同盟开始出现内讧,勃兰登堡州选帝候和萨克森公国选帝候惧怕瑞典成为横跨欧陆的大帝国,暗地里在背后诋毁瑞典,污蔑瑞典在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烧杀抢夺意图霸占整个德国,两位选帝候的煽动导致了整个新教同盟只剩下黑森明面上仍然驰援瑞典,这导致了瑞典和新教方面作战兵力不够集中,新教军队分为三支各自为战,古斯塔夫二世二世在位期间,瑞典久经沙场的2万主力和德意志新教同盟的5万援兵一度在纽伦堡集结起7万大军,对德国天主教联盟和皇帝的4万联军占据绝对优势,但此时各新教邦国大多持观望态度或不积极驰援瑞典,新教同盟此时战争彼此之间充满隔阂,在西里西亚战场,这里有三支新教同盟大军同时作战,图尔恩伯爵率领的瑞典军队、阿恩海姆的劳恩堡公爵率领的萨克森公国军队、阿尔布格斯多尔夫率领的勃兰登堡州军队,新教同盟的三支大军已经占领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可瑞典军队和萨克森军队完全不能同仇敌忾,阿恩海姆和图尔恩为了争夺更高职位勾心斗角,勃兰登堡和萨克森(萨克森各邦国内支持新教的势力)军队一致反对瑞典,相反,皇帝和天主教萨克森军队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互相之间经常举行宴会,联盟之间的勾心斗角导致瑞典人被出卖,在这种联盟势力极难信任的情况下,图尔恩的瑞典军队想独自行动是不可能的,可就在此时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率领4万大军开进了西里西亚,并开始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瑞典对皇帝的绝对优势葬送了,但德国新教徒的背离所至影响仅仅在西里西亚战场导致局势崩溃,瑞典此时仍然掌控着整个北部德国法兰克王国福地区、法兰克尼亚、阿尔萨斯,并在普法尔茨成功攻城略地,瑞典军队仍然强大,掌握着战争主动权,1633年海尔布朗同盟在奥克森斯蒂尔纳的努力下组建后,伯恩哈德即刻率领其新教主力大军入侵巴伐利亚州,短时间内攻城略地,不久便占领军事重镇雷根斯堡

新教军队距离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已经不远,在波西米亚的华伦斯坦再次持观望态度,局势对帝国极为不利,在皇帝谋划下先刺杀华伦斯坦,派遣匈牙利的斐迪南德(皇帝斐迪南二世之子)率领华伦斯坦旧部和大量匈牙利骑兵以及雇佣兵组成的4万大军,自波西米亚向巴伐利亚挺近,意图切断瑞典后方补给线,至此,德国战场的局势开始复杂化。

二。战前法国局势的变化

1632年,蒙莫郎西公爵和奥尔良亲王加斯东意图煽动勃艮第地区各省和下朗格多克地区爆发大规模反黎塞留起义,并阴谋从加来得到西班牙大军增援,意图彻底打倒枢机主教黎塞留,但该计划被黎塞留截获,并于5月10日,法王路易十三和黎塞留亲自前往法国北部皮卡尔迪省,加强了周边要塞的兵力和弹药储备,5月22日撤换加莱总督彻底断绝了蒙莫郎西公爵、奥尔良亲王加斯东、玛丽·德·美第奇太后的叛乱计划,法国局势趋于稳定。

黎塞留将战略重点开始转向洛林公国和莱茵方向,洛林公爵查理四世经常对法国采取敌对措施(收留奥尔良亲王加斯东、暗中接受西班牙津贴帮助西班牙人出兵普法尔茨和阿尔萨斯、允许西班牙人在其领地补充给养和兵力),同时驻扎在普法尔茨的西班牙军队也对法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早在4月底黎塞留就暗中准备对洛林采取军事行动,5月31日,黎塞留命福尔斯元帅和埃菲雅元帅率领法军对洛林不宣而战,当日便占领了圣旺德尔,随即入侵洛林本土,同时法国同荷兰的军事行动是互相配合的,6月1日奥兰治亲王率领联省军队入侵西属尼德兰,这样一来驻扎在西属尼德兰和普法尔茨的西班牙军队为抵御荷兰军队无法驰援加斯东·巴蒂斯特,法军进展迅速,6月15日,等加斯东反应过来停止入侵法国边境回援洛林公国时,洛林已经全境沦陷,6月26日《利维尔条约》,查理四世路易十三交出了斯特内和雅梅斯两要塞以及克莱蒙昂阿尔贡伯爵封地。洛林公爵的投降使法国腾出了许多福尔斯元帅的兵力,黎塞留命德埃菲雅元帅挥军直指德国,命舍姆贝格元帅追击奥尔良公爵加斯东,1632年9月1日在卡斯戴尔诺达里战役,舍姆贝格元帅率领久经战阵的三千骑兵和一千五百名乘马的火枪手毁灭了蒙莫朗西和奥尔良万人大军,蒙郎莫西公爵被俘,10月黎塞留宣布处死蒙郎莫西公爵,法国怀有众多反叛意图的贵族被彻底震慑至此再无叛意,叛乱彻底失败。

1632年9月29日,奥尔良亲王加斯东和法王路易十三签署《贝齐埃尔条约》,路易十三并没有顾念他身为亲王之尊,而是要他必须答应不再同西班牙和太后反对国家,要定居在图尔享受一定待遇,加斯东同意,法国经过持续8年之久的奥尔良亲王和太后动荡终于偃旗息鼓,整体局势趋于稳定,最重要的是法国占领洛林断绝了西班牙从16世纪就开始的军事走廊,西班牙老兵从米兰驰援西属尼德兰因法国中立无法进行,接着黎塞留将战略中心放在了德国局势上,大肆宣传战争,鼓动新教徒对西班牙开战,并在南德战场积极驰援皇帝,马德里也注意到了法国对德国局势的重视,西班牙首相奥地利瓦雷斯力图重新打通西班牙军事走廊并遏制法国在德国的势力。

三。战前荷兰对西属尼德兰的攻势

1632年6月1日,奥兰治亲王莫里斯统帅大军借法国攻打洛林的有利局势入侵西属尼德兰,在开始用兵的头几天就拿下了芬洛和罗埃蒙德,并开始围攻马斯特里日,8月24日马斯特里赫特举城投降,西班牙驻扎在普法尔茨的12000机动兵力不得不回援尼德兰战场,但尼德兰战场仍然失败,这使得西班牙损失惨重,普法尔茨的兵力抽出造成了西班牙在该地区的控制力下降,西班牙随时可能将普法尔茨丢给瑞典人,这将导致瑞典人可通过普法尔茨经莱茵河荷兰人汇合进一步增强已经颇为强大的新教势力,马德里朝野大为震动。

四。战前西班牙力图干预

西班牙为增援其佛兰德和德国战场,将新一波西班牙老兵调入西属尼德兰,从而挫败荷兰人的攻势收复被占领的失地,但此时传统西班牙军事走廊(从米兰经阿尔卑斯山道、通过佛朗什孔泰,然后穿越洛林最后抵达西属佛兰德)路上通道因法国中立而阻断,海上通道也因荷兰皇家海军的袭扰不安全,红衣主教斐迪南亲王提议从德国开辟一条新建陆军事走廊,通过意大利北部经过奥地利治下的蒂罗尔,穿越巴伐利亚州的斯瓦比亚经莱茵河抵达西属尼德兰,将连接米兰和布鲁塞尔连接起来,还可以通过该军事通道存在的军事力量遏制潜在的敌人法国,这项提议得到了首相奥利瓦雷斯,特别是米兰总督佛费瑞亚公爵的支持(费利亚是首相奥利瓦雷斯的政敌,但和国王腓力四世的宠臣要好,在朝中势力很大)。

根据El III Duque de Feria, 知事 de Milán(1618-1626 y 1631-1633)的记录

1633年2月,米兰总督费利亚公爵向意大利国事委员会摄政王奥克塔维奥·维里尼(Octavio V ilani)提议与托斯卡纳摩德纳和帕尔玛等亲西班牙意大利邦国谈判,达成军事合同和财政支援协议,组建了一直数量达12000人的新的野战机动兵力,国事最高委员会鉴于费利亚公爵成功组建军事力量的功劳,将普法尔茨的12000军队配额交给费利亚并组建成一个新的“”阿尔萨斯军团”负责驻守阿尔萨斯和驰援西属尼德兰,到4月8日,阿尔萨斯军团达到24000人,费利亚公爵将自热那亚抵达米兰的红衣主教斐迪南亲王任命为军队副手,这导致了米兰众多贵族不满,但公爵成功组织了斐迪南亲王的就职游行活动,解决了该问题。

五。战前新教同盟在阿尔萨斯和普法尔茨取得优势

1633年6月1日后,佛兰德局势剧烈恶化,西班牙米兰总督费利亚公爵自意大利莱茵河出兵意图打通莱茵河航线并和皇帝军队汇合,瑞典元帅霍恩出兵上普法尔茨在攻占诺伊马克特后便向士瓦本挺近,霍恩意图占领康斯坦扎,但该城市已和瑞士联合,得到瑞士增援后,霍恩并未成功,便撤军向东迎击匈牙利的斐迪南德,此时莱茵公爵奥拓-路德维希在不久前占领了瓦尔德施泰特,顺利占领了下普法尔茨,但他的兵力此时不能费利亚公爵以及皇帝的3万联军正面交锋(费利亚公爵2万人,皇帝军队1万人),只能跟着敌人的脚步步步逼近,比肯费尔德的普法尔茨伯爵及霍恩的大军抵达后,三支新教大军成功汇合并逼退了哈布斯堡联军,并一路追击哈布斯堡联军,西班牙和帝国军队在遭受不小损失后向后方慕尼黑撤退瑞典重新在下普法尔茨地区阿尔萨斯占据优势,皇帝再次被逐出上述两处地区。

六。战前天主教联盟和新教同盟在巴伐利亚州的各自行动

西班牙米兰总督费利亚公爵决定率军占领上述两处地点首先打通莱茵河航线 并稳固西班牙在阿尔萨斯和普法尔茨的局势,皇帝斐迪南二世也同意派阿尔特林格尔支持费利亚,同时伯恩哈德率领18个步兵团和180个骑兵队在多瑙河摆开阵势,借着阿尔特林格尔和其意大利军队撤出雷根斯堡驰援西班牙期间,伯恩哈德迅速出兵包围雷根斯堡,这导致了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惊恐万分,急忙要求佛里德兰公爵华伦斯坦支援他5000军队,皇帝也写了7封信件给与华伦斯坦请求他增援雷根斯堡,华伦斯坦也答应提供1.2万士兵增援,但华伦斯坦并未动身,这导致了巴伐利亚选帝侯只得以投降来保全卫戍部队,伯恩哈德并不满足于占领雷根斯堡,他要继续进军,迅速在伊萨尔河口登陆,帝国城市林茨拿骚惊恐万分。万分恐惧的皇帝斐迪南二世一再警告华伦斯坦,要他火速增援巴伐利亚州,华伦斯坦终于决定向多瑙河进军,伯恩哈德此时背后是雷根斯堡这个不怀好意的城市,前面是伊萨尔河口,为避免被华伦斯坦包围,马上撤兵回军守卫上普法尔茨。。

七。战前前华伦斯坦的反常进军和施泰瑙战役

托马斯·伯恩哈德从巴伐利亚撤兵后,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并未随机跟上并解放巴伐利亚,而是带领4万新招募的雇佣兵大军向萨克森公国方向进军,联盟方面仅仅以2.4万人迎击,但新教同盟还是想打上一仗,可在明斯特贝格城下,华伦斯坦向瑞典提议停战6周,并向瑞典将军图尔恩伯爵表明,帝国应该和瑞典停战并一起出兵攻打土耳其,若皇帝反对,他可以和瑞典一起进军维也纳用武力迫使皇帝同意这个协议,条件是:让他成为波西米亚国王,并召回被流放的波西米亚贵族,并要求得到瑞典最精锐的军队指挥权,但停战谈判进展的并不顺利,瑞典方面回应寥寥无几,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在等待的不耐烦后签订了一向和萨克森公国的停战协议并赢得了其支持,派出一支萨克森军队挺近16英里后迅速回师奥德河,瑞典骑兵部队被华伦斯坦的先锋官沙夫戈奇将军打的溃不成军,2500瑞典步兵则在施泰瑙(stetvio)被华伦斯坦的2万大军包围,图尔恩伯爵没有选择余地只得投降,华伦斯坦兵不血刃占领了施泰瑙,胜利者得到了敌军的大量火炮,后勤补给,金钱。

在施泰瑙得胜后,华伦斯坦迅速出兵占领了利格里茨,甚至占领了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为彻底征服西里西亚,为深入波美拉尼亚波罗的海沿岸,华伦斯坦派兵占领了通向波美拉尼亚的钥匙-兰茨贝格,并亲自下令剩余大军出兵劳西茨,猛攻占领了格里利茨,迫使包岑投降,但他这样做目的只是为了吓唬萨克森公国选帝侯,目的仍然是为了和勃兰登堡州选帝侯和萨克森选帝侯再次达成和平协议,即使收效甚微,皇帝再次威胁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要把瑞典和萨克森人驱逐出巴伐利亚州和西里西亚,这次他再也没法违反命令了,军中和国内大量流传他的不利信息,并有部下叛逃至巴伐利亚选帝侯麾下,还给他本人下令增援巴伐利亚,表面上他同意派阿尔特林格尔增援,但暗地里下令捆住了他的手脚禁止增援红衣主教,再次假意裁减6000骑兵用来增援红衣主教斐迪南亲王但并未兑现,随后皇帝密谋下,华伦斯坦被刺杀,军队指挥权交给其子,匈牙利的斐迪南德。

八。战前1633-1634费利亚公爵和匈牙利的斐迪南德各自行动

根据El III Duque de Feria, 知事 de Milán (1618-1626 y 1631-1633)的记录

费利亚公爵考虑到伯恩哈德在巴伐利亚州的兵力情况,于1633年8月22日,费利亚公爵亲率8000步兵、1400骑兵自米兰莱茵河进军,9月费利亚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经瓦尔特利纳(Valtelina),抵达巴伐利亚境内的斯泰尔维奥(Stelvio),进入城内期间,西班牙军队得到总人数为5000的天主教巴伐利亚军队和部分雇佣兵的加入,西班牙兵力上升为1万4千,随后费利亚成功解放帝国城市(konstanc)康斯坦茨(当时该城市是由瑞士军队驻防),费利亚在康斯坦茨受到巴伐利亚州天主教徒的热烈欢迎,随后费利亚即刻向南部巴伐利亚进军,期间完成了米兰到康斯坦扎的补给线并派驻部队维护,随后得到了大量天主教巴伐利亚军和后方援兵增援,兵力由1万4千增加到2万,同时皇帝的1万军队也成功和费利亚汇合,西班牙帝国联军总兵力达到3万,霍恩听闻哈布斯堡大军进入后,即刻在施托卡赫和普法尔茨伯爵汇合,霍恩随即向费利亚的大军靠拢,两军一度只相隔半英里,但费利亚公爵并不想即刻和瑞典军队决战,决定解围布里萨赫后实力进一步增强再做打算,10月,费利亚成功解围布里萨赫(breisach),该要塞拥有斯特拉斯堡到瑞士巴塞尔市之间唯独一座可提供大军通行的莱茵河大桥,对于西班牙阿尔萨斯的行动尤为重要,占据了军事主动权的费利亚随即向南出兵,西班牙的2万大军将瑞典人驻守的瑞士边境城市莱茵费尔登包围的水

泄不通,城市马上被攻破,费利亚下令将350名瑞典守军全部屠杀,并将康斯坦茨和莱茵费尔登的胜利大肆在南部德国意大利进行宣传,宣传达到了很好效果,南部德国天主教徒和意大利的西班牙臣民战争热情空前扩大,巴伐利亚州境内众多德国天主教军队加入了费利亚的军队,从意大利不断有部队赶来加入他的军队。

但同时莱茵伯爵路德维希击败了洛林公爵查理四世对阿尔萨斯的入侵,莱茵伯爵在后方压力减轻情况下立即和比肯费尔德的普法尔茨的伯爵、霍恩汇合,三路大军合兵一处,新教徒的总兵力超过了哈布斯堡联军,费利亚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不得不率领西班牙大军向巴伐利亚后方撤退,哈布斯堡联军在瑞典联军的优势兵力攻击下减员严重,费利亚力图后撤至慕尼黑和皇帝军队汇合再战新教军队,并打通斯瓦比亚地区,但1633年12月24日,大军撤退到施塔恩贝格(Starnberg),严重的斑疹伤寒摧毁了费利亚的军队,其本人也遭受疾病袭击,几天后费利亚病情好转,西班牙大军开进慕尼黑,但费利亚还是1634年1月11日因失败导致的精神低迷和疾病去世,红衣主教斐迪南亲王接替了他的指挥权,并指挥1万部队去帮助刚接替帝国4万大军的斐迪南德。

伯恩哈德意图使斐迪南德分兵,亲自指挥德意志新教军队深入巴伐利亚州诱使斐迪南德分兵以解雷根斯堡之围,但斐迪南德不为所动,继续全力包围雷根斯堡,红衣主教的军队在和瑞典军队交战期间剧烈减员,因此斐迪南亲王要求皇帝将以前华伦斯坦久经战阵的4000骑兵增援给他,但遭华伦斯坦哄骗未能兑现,此时红衣主教斐的部队已经减员到7000人左右。

好消息是1634年8月,经过数月围困,并在数次击溃瑞典援军后,匈牙利的斐迪南德带领4万大军成功占领雷根斯堡并进一步进军包围斯瓦比亚的诺德林根镇,在9月2日,红衣主教斐迪南的7000西班牙援兵也成功抵达诺德林根,后方属于以前费利亚公爵的1万5千西班牙部队也成功抵达,西班牙援兵总兵力接近21000人,而瑞典和新教同盟军队整整落后了3天才抵达战场,此时战役爆发前的兵力形式对瑞典和新教同盟极为不利,西班牙帝国联军算上围城部队在内拥有近4万大军,而新教同盟方面,虽然在1634年7月12日,托马斯·伯恩哈德和霍恩的大军已经于奥格斯堡成功汇合,但新教大军只有不到3万人,于9月6日,抵达诺德林根的新教联军仅有2万4千人,哈布斯堡联军占据绝对优势,正如图尔恩伯爵在施泰瑙的失败一样,瑞典和萨克森公国军队一共2.4万人仍然主动向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的4万大军发起挑战,瑞典新教军队一如既往的沉浸在布莱登菲尔德的辉煌中,总是敢于向占据绝对优势的帝国军队发起挑战,他们总觉得布莱登菲尔德的辉煌将再次上演,3万3千哈布斯堡联军和2万4千瑞典联军于1634年9月6日对峙于诺德林根镇,战役爆发。

九。战役过程

战役爆发前,众多经验丰富的将领建议(如华伦斯坦旧部;帝国猛将马提亚-加拉斯)匈牙利的斐迪南德和两位新教最具战争经验的将领正面交手是鲁莽的,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斐迪南亲王得到了西班牙国内军事副司令莱加内斯的支持,斐迪南对身经百战的西班牙军团极具信心,并积极支持其堂兄匈牙利的斐迪南德出兵入侵巴伐利亚州,斐 迪南亲王的劝说和对西班牙军事实力的信心稳住了维也纳,使得计划得以实行,直至两军至诺德林根对峙。

此时,托马斯·伯恩哈德和霍恩迅速调整军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伯恩哈德提出必须发动正面攻击解除诺德林根的围困,但考虑军队后勤供应不足,霍恩不同意。尽管从俘虏得到了军事情报,但伯恩哈德还是严重低估了西班牙军队的数量,伯恩哈德估计西班牙军队数量不足7000人,但实际上斐迪南亲王7000先头部队抵达后后方第二支增援部队也抵达了,伯恩哈德并未从俘虏得到该情报,西班牙军队足足有21000人,同时西班牙和帝国联军拥有13000骑兵,瑞典和新教同盟联军只有9000骑兵,对于骑兵战斗力和防护明显弱势于帝国的瑞典军队,数量也严重不足是致命的。战场的地形也让瑞典放弃了古斯塔夫将炮兵和步兵混编的英明战术,这种方法是古斯塔夫二世横扫德意志帝国战场的关键所在,使得瑞典在各个局部小单元交战拥有火力优势,放弃该战术使得瑞典的劣势进一步扩大。

哈布斯堡联军和新教联军在诺德林根镇前摆开阵势,哈布斯堡内部一致同意由悍勇的西班牙军队充当联军这次作战的关键部分,并部署在阵线后方随时机动,正面阵线主要由天主教德意志部队负责维持,新教同盟方面则是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身经百战的瑞典军队身上,新教同盟军队负责维持阵线。

哈布斯堡联军的左派在小山上,阵线中央最前列是天主教德意志步兵,后面是准备随时机动的西班牙军队,同时左翼山顶阵地也是由天主教德意志军队负责守卫,托马斯·伯恩哈德提出自己率领德意志帝国新教和雇佣兵负责牵制帝国右派和中央的天主教德意志军队,霍恩则通过在右翼一片树林隐蔽下集中战斗力最强的瑞典军队攻击联军左翼的山顶阵地,一旦这座山顶阵地被瑞典军队占领,可将联军大部分火炮

布置在该山顶上,敌军大部分阵线将暴露在凶猛的炮火中,通过猛烈轰击造成敌军阵线虚弱后,自己和霍恩发动总攻,一气呵成击败哈布斯堡联军获得全胜,并解除诺德林根的围困。

在9月6日的日出时分,霍恩命骑兵向左派山顶阵地发动攻势,但树林可视性差的特点使他的骑兵部队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厄运。军官们向骑兵们下达作战命令后,骑兵们过早的进攻,把步兵和炮兵抛在后面。尽管犯了这样的错误,但天主教德意志军却被这波骑兵突然出现吓得惊慌失措直接抛弃阵地,但得胜的瑞典骑兵部队观察到周边全是庞大的敌军后十分惊恐,便请求后续部队增援。可这片树林的特征使得得胜的瑞典骑兵和增援过来的步兵团都以为对方是敌人,于是他们开始交战。瑞典骑兵在山顶阵地击退了意图增援自己且正在追击被那些吓破胆敌军的友军步兵。

根据《诺德林根之战》,雅克·科特斯的记录。

处于中央后方的斐迪南亲王观察到了霍恩的这波攻势的混乱,斐迪南亲王即刻派出一支西班牙骑兵中队击溃了孤立无援的瑞典骑兵部队,顺利夺回了山顶阵 地,霍恩召集他的部下重新发动攻势,但斐迪南亲王已将著名的西班牙步兵方阵派入阵地驻扎,该阵地变得坚不可摧。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霍恩重新对该阵地发动了15次攻势,但所有的攻击都被久经沙场的西班牙方阵击退。(该山顶守军是西班牙方阵部队由fuara、Idiaquez和Toralto等人指挥的,并得到了Ottavio Piccolomini的意大利骑兵增援。瑞典攻击部队由维茨托姆(Vitzthum)、帕尔德(Pfuel)的瑞典军队、威廉·康恩率领的一支苏格兰步兵团、图尔恩伯爵率领“黄色军团”和“黑色军团”组成。)

霍恩的攻势被全部击退后,斐迪南亲王下令将50门大炮火速转移至山顶阵地内架设,立即向联军中央发起轰击,西班牙大炮的火舌凶狠的撕裂着伯恩哈德的阵线,在阵线中央,伯恩哈德麾下身经百战的“佛兰康纳军”和“阿尔萨斯军“”军顶住了哈布斯堡的火炮轰击,极具战争经验的伯恩哈德通过灵活使用他的大炮抵消了了西班牙火炮的大部分攻势,并派遣了一支援军去支援霍恩,意图和霍恩汇合后火速占领山顶火炮阵地,随着炮击的持续和伯恩哈德增援霍恩的一支部队撤离中央阵线,帝国指挥官们判断此时伯恩哈德的阵线处于一个虚弱期,拥有8000兵力优势的帝国联军在此时发动进攻是最佳时机,斐迪南亲王和匈牙利的斐迪南德立刻下令中央和右派全部兵力对伯恩哈德的阵线发动总攻,顺利驱逐了托马斯·伯恩哈德那些久经沙场的德国雇佣兵,与此同时帝国和西班牙军迂回到霍恩后方彻底截断其退路,瑞典军队几近全军覆没,霍恩被俘,并开始了8年囚徒生涯,伯恩哈德率领几千残部向莱茵方向退去,少部分新教军队逃亡海尔布郎。

此次战役,因为右翼退路被截断,瑞典和新教同盟前后总计战死和被俘逃亡总计12000人,损失80门大炮,丢失300面军旗,其中包括最精锐的4000瑞典近卫黄色军团以及全部正规和雇佣骑兵团,自布莱登菲尔德以来,瑞典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十。战后影响

这场战役是瑞典和德国新教徒遭受的最惨重的失败之一。军力大大减少,使得许多德国的新教邦国开始拒绝继续援助瑞典采取观望政策,新教两大强国勃兰登堡侯爵萨克森公国均在布拉格条约中与皇帝达成了和平,瑞典不得不撤退到德国北部波美尼拉尼亚,并一直在波美拉尼亚和勃兰登堡抵抗皇帝入侵,若不是法国参战,三十年战争将以皇帝的胜利而结束,哈布斯堡王朝将建立欧洲霸权

法国一直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称霸欧洲的头号强敌,内阁首相黎塞留长期在支持哈布斯堡家族的各大强敌,并在瑞典过于强大期间积极反对瑞典支持皇帝,同时也积极进行反西班牙活动,黎塞留的英明政策就是隔岸观火;支持敌人之间互相残杀并积极反对任何一方过于强大;通过最低代价让法国成为最终胜利者,自意大利战争以来,法国人被嘲笑不懂外交的历史已经逝去,黎塞留是哈布斯堡王朝史无前例的强敌。

瑞典已不能制衡皇帝,斐迪南亲王的大军抵达西属尼德兰以后,荷兰也处于劣势,西班牙荷兰均达不到黎塞留制衡其世仇哈布斯堡王朝的要求,且皇帝和西班牙已经收复了整个普法尔茨、萨克森公国、皇帝军队直指瑞典大后方波美拉尼亚和整个波罗的海沿岸,身经百战的帝国元帅维特将帝国大军开进阿尔萨斯战场并取得了节节胜利,斐迪南亲王进入布鲁塞尔主持了西属尼德兰局势,并随即对荷兰展开攻势,荷兰人节节败退,法国在阿尔萨斯的权利岌岌可危,西班牙军事力量在西属尼德兰的增长极大增加了法国北部潜在战争压力,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已经过于强大,黎塞留的法国不得不直接参战挽回不利局势。

1635年5月21日,法国正式对西班牙宣战,并恢复了和瑞典的同盟,法军从南方入侵西属尼德兰并和荷兰一起牵制住了西班牙 在佛兰德的主力军团,彻底阻止了西班牙军事力量增援德国战场,同时在德国战场,黎塞留派遣1.2万法军和大量资金驰援了悲惨处境的魏玛公爵伯恩哈德,伯恩哈德重整旗鼓重新对皇帝发动攻势,极大的牵制和消耗了皇帝的财力和兵力,天主教德意志和西班牙的优势开始丧失,局势再次开始有利于新教徒。

瑞典人因法国参战恢复了元气,1635年法国参战1年后,瑞典元帅巴纳尔在维特斯托克战役中击败了帝国和萨克森公国军队,随后又在布雷特恩菲尔德、詹考和扎斯马苏森的第二次战役中获胜,新教同盟重新压倒天主教联盟,如此众多局势变化均因诺德林根战役而引发,足见诺德林根战役在三十年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黎塞留传.黎塞留传记.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