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葵涌街道

葵涌街道

葵涌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位于大鹏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东南与大鹏街道接壤,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区坪山街道与惠州市,区域面积103.9平方千米。葵涌街道是大鹏新区的行政中心、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2017年,葵涌街道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51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7亿元,增长6.4%。截至2019年末,葵涌街道常住人口9.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万人;2021年,葵涌街道下辖9个社区。葵涌是海滨小镇,以客家人为主,渔民文化和客家文化浓郁;作为拥有东纵司令部旧址、沙鱼涌东纵北撤纪念亭及纪念公园陈列馆的地方,葵涌又是红色革命基地。葵涌街道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千米。

2022年以来,葵涌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深入探索,建立了“一个涉山涉水安全指挥部+两个前线指挥部+五个交通疏导点”的指挥体系,每逢节假日、台风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便会依托该指挥体系,落实“三领导值班制”,由三名处级领导分A、B、C 三组,分别负责统筹当日全街道、官湖—沙鱼涌(溪涌)—土洋前线指挥部以及坝光片区前线指挥部的值班工作,依托普直联、党员双报到等机制,将街道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下沉到各个交通疏导点协助开展交通疏导服务工作。葵涌街道在原来的交通疏导点基础上升级2.0版本,除增设点位外,还细分“一点一方案”,采取“社区管点、交警管人”的做法,建立顺畅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为市民游客提供贴心的交通疏导和道路指引等服务。

历史沿革

葵涌建圩首见清康熙《新安县志》。古时这里河涌交织,盛产莼菜。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

在历史上葵涌地区的行政区域名称多次更易。

民国年间,葵涌属宝安县第三区,谓葵华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1年10月,辖属惠阳区第四区;

1951年11月改为第七区;

1957年12月至1958年10月,惠阳县撤区并乡时,称葵沙乡;

1958年11月划属宝安县,属大鹏公社管辖;

1961年7月成立葵涌区,辖大鹏、葵涌、坪山区三个公社;

1963年1月至1978年,撤区并社,单设葵涌公社;

1979年撤宝安县设深圳市,葵涌改为区;

1981年10月,宝安县恢复建制,复设葵涌公社;

1983年7月,葵涌公社改为区公所;

1986年10月撤区建镇,设葵涌镇,属宝安县管辖;

1993年1月宝安区撤县建宝安、龙岗区两区,葵涌镇属龙岗区管辖;

2004年,宝安、龙岗两区撤镇设街,葵涌街道办仍属龙岗区管辖;

2009年,葵涌撤镇设街道;

2011年12月30日,大鹏新区成立,葵涌街道隶属大鹏新区;

2015年,葵涌正式改名为葵涌办事处,属于大鹏新区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葵涌街道位于大鹏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东南与大鹏街道接壤,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区坪山街道与惠州市。区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葵涌街道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葵涌街道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

气候

葵涌街道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年均降水量2280毫米。

水文

葵涌街道,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流20多条,其中以葵涌河最大。葵涌河发源于笔架山,西南流向,从沙鱼涌注入大鹏湾,干流长10.4公里,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另有大小水库12座,库容总量达130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葵涌街道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磷矿石高岭土花岗石海砂等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

葵涌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葵涌街道下辖9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福塘南路28号。

人口民族

葵涌办事处辖葵新、葵丰、三溪、高源、土洋、官湖、溪涌、坝光、葵涌9个村(居)委会,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1965人,其中户籍人口8897人,外来人口53068人。葵涌常住户籍人口中,姓氏复杂,以潘、黄两姓居多,占20%。语言为客家方言,生活习俗保持客家人的风貌。

截至2017年末,葵涌街道常住人口8.3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1万人。

2020年,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81656人。

政治

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指示,完成市、区人民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

2、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领导社区工作站,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促进居民自治;及时向上级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负责处理人民来信和来访。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工作。

4、负责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人民调解和治安保卫工作。

5、维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6、参与新建、改建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市政设施配套项目的验收工作,参与城中村(旧村)改造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公共建筑、市政配套设施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

7、负责城市管理工作和城管综合执法工作;按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指挥辖区有关领域的执法工作;做好“三防”和抗灾工作。

8、负责劳动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9、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人口管理和出租屋管理。

10、开展拥军优属和拥军爱民、殡葬改革等各项民政工作,做好人民武装工作;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

11、加强社区建设,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

12、优化投资环境,做好为辖区企业服务工作,规范、监管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促进辖区经济发展。

13、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4、承办区人民政府交办的事项。

经济

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市、区扶贫奔康政策的扶持下,经过深圳市“同富裕工程”建设,镇内市政道路和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99年2月,新一届镇党政领导班子提出“兴工强镇、科技先行”的发展方针,推出“环境品牌”的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了“葵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走廊”,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葵涌。2002年至2003年葵涌先后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文明镇”和“深圳市绿色村镇”荣誉称号,被深圳市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带9+2片区之一和今后重点发展的生态型现代化海滨新城。

2003年葵涌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1993年比,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44.98亿元,增长51.94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3亿元,增长了3.61倍;预算内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4.37倍;税收总收入5.05亿元,增长36.7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增长68.12%;农民人均收入6776元,增长2.13倍。

葵涌已从一个落后的东部小镇初步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新兴的工业园区、商业贸易区、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宾馆酒楼构成了现代化的新城区,一个高科技产业兴旺、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葵涌,正朝着深圳市东部生态型现代海滨卫星新城的方向阔步前进。

2017年,葵涌街道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51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7亿元,增长6.4%。

文化

地名由来

葵涌古时河涌交织,盛产水葵。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莼(即莼菜)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

红色文化

葵涌街道是革命老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土洋村正式公开宣告成立,并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宣告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期间,东江纵队将司令部设立于此。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广东省委在此召开省委委员、省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

方言

葵涌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是客家方言。

文物古迹

沙鱼涌

沙鱼涌村位于葵涌河入海口,依山畔海,已有500多年历史。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惠州、东莞市宝安区三地最大的口岸和商品集散地,在当时被称为“小北京”。这里曾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的地方,也是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秘密营救茅盾、邹韬奋等人的登岸地点。改造后的沙鱼涌村将重现民国时期海关、码头和客家民居、街巷的原貌,成为一处融合客家古村文化、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滨海生态旅游的“世外桃源”。

盐灶古村

盐灶古村地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坝光,此处曾经星罗棋布着18个自然村,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便是盐灶村。该村因盐而兴,已有300多年历史。原有百余栋建筑,整体回收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保留了50余栋有价值房屋按照“修旧如旧”进行修缮,盐灶村学校、凉棚、兰氏宗祠、谢氏宗祠和许多客家特色民居都被保存下来,并活化成客家风俗博物馆。

民俗

客家民俗

葵涌街道居民生活习俗保持客家人的风貌。

客家茶果

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到葵涌的过程中,他们沿用中原传统小食制作技巧,结合当地居民的经验,不断积累、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

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官湖社区。官湖村民历来以半渔半农为生,渔业生产为主。在官湖村东面的海岸边,有座山叫做“望鱼岭”,山顶南侧有块“望鱼石”。每次捕鱼时,站在望鱼岭上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手拿草帽,一旦鱼群进入捕捞范围,下令渔民下网捕鱼。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从清中期以来,一直延续了两百多年。

葵涌舞狮

葵涌舞狮是葵涌人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各自然村均有舞狮队,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举行舞狮比赛或表演。这项体育活动给葵涌人的新春佳节,平添了许多热闹喜庆的气氛。2003年12月,镇舞狮队的《群狮》先是顺利通过审查,成为全区唯一参加深圳市第六届鹏城金秋艺术节开幕式表演的节目,后又被区委宣传部抽调参加广东省民间歌会的表演。在这两次大型活动中,舞狮已经成为葵涌镇一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葵涌客家嫁歌

葵涌客家嫁歌产生年代久远,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客家民俗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嫁歌是沿袭下来的传统古典作品,新的即兴作品很少,因此更显出其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2008年1月10日,葵涌客家嫁歌被列入龙岗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葵涌民间谚语

葵涌民间谚语是流行于葵涌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经验。葵涌民间谚语生动而深刻,简洁而信息量大。这些谚语也反映了葵涌人民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2008年1月10日,葵涌民间谚语被列入龙岗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通

葵涌街道地处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的交通枢纽,深圳市市区至大鹏、横岗街道南澳岛的两条公路穿境而过。葵涌街道西连盐田港,东接惠州港,境内沙鱼涌深水港1个5000吨泊位与5个20000吨货柜码头已投入使用。

社会

教育事业

民国初年,葵涌的办学形式有华侨捐资办学和教会办学两种。教会学校有三溪村的礼拜堂教会学校和土洋村的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私立学校有盐灶村的海燕学校、坝光村的坝光小学、葵涌村的光德学校等。抗战期间,葵涌是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活动的革命根据地,坝光小学、土洋小学是中共地下党员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

2003年,葵涌镇共有公办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成校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含幼儿)4042人,教职工359人。经省、市、区教育部门评定,葵涌镇7所公办学校中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区一级学校3所。

文化事业

2018年,葵涌街道顺利授旗授牌全市首所红军小学“东江纵队红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再添阵地。“葵涌茶果”“官湖望渔岭捕鱼”项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悦乐聚”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葵涌文化品牌,被评为深圳市“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和“十大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本土文艺精品项目荣获第十五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三金一银两铜佳绩。

旅游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土洋社区中心巷16号,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为砖瓦结构二层一进楼房。原为天主教堂,解放后,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一度成为土洋村小学校址。

抗日战争时期,该建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当时司令部会议室设在正厅,楼上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的住所,东江纵队历史上的“土洋会议”就在这里召开,楼房后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练兵场。

1984年9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公布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修复并设立东纵史迹展览馆;1998年,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和东纵史迹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旧址经加固修缮、改造展厅后重新开放。2009年,深圳市委组织部将旧址列为“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2011年5月,被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列为“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

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

东纵北撤纪念亭位于葵涌街道沙鱼涌海滩,是“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

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东江纵队主力需北撤烟台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军政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北撤人员2583人在大鹏半岛的沙鱼涌登上美国军队三艘登陆舰开赴烟台。为纪念东纵主力北撤山东省这一历史事件,1989年,原宝安县人民政府在沙鱼涌原址建亭立碑,后被公布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官湖

官湖,也称“官湖角”,位于深圳葵涌办事处南部,是深圳大鹏湾畔自然生态最美的海滨小村。官湖三面环山,南临大海,4.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被斑斓嶂叠的奇礁异石分成五个海滩(大湾、圆洲岛、乌泥涌、湖湾、沙渔涌),海滩洁白细腻,海水清澈见底,绿水青山环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官湖村风光旖旎,散布着风格各异的80多家民宿,更是深圳市婚纱拍摄的胜地之一。官湖东面离村口两百米处是国际文化艺术区——艺象IDtown。

官湖不但处处有美景,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官湖左侧东部有一座山,叫望鱼岭,流传有“三姊妹石”的故事。村西北有一棵上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流传着“榕树救人”的传说。此外,官湖八景(独树成林、公园夕照、渔歌高唱、湖湾踏浪、奇石倒影、青龙烟雨、湖角垂钓、百湖叠翠)也为官湖增添了许多魅力。

玫瑰海岸

玫瑰海岸毗邻大深圳小梅沙海滩,景区占地约22.6万平方米,其中沙滩面积约7万平方米,沙滩长约1500米。将“生态型海滨养生度假区”与“中国婚庆文化产业基地”的概念高度融合,是集“婚纱摄影”、“爱情电影拍摄”、“婚庆典礼”和“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婚庆旅游度假村,是深圳市及周边城市婚纱摄影的热门外景地之一。

排牙山

排牙山顶峰海拔707米,为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北岛的主要组成山脉,亦是深圳第六高峰。三面环海,山石嶙峋,由于岩石长年累月受海风侵蚀,从南面望去,酷似一排排错落不齐的牙齿,故而得名。

排牙山共有极危植物1种(香港马兜铃),濒危植物13种、易危植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25种,省级保护动物14种。

代表人物

葵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间,又是东江纵队北撤烟台市的重要口岸,被誉为革命老区。葵涌还是著名侨乡,全镇有侨胞、港澳台同胞近万人,分布在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葵涌镇正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海滨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淳朴的风土人情,迎接海内外朋友,共建葵涌美好的未来。

抗日名人

蓝造(1917—1990),葵涌镇人。青少年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家乡组织人民抗日自卫队。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与战友们一起打响了抗日的枪声,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支队政委、团长兼政委、支队司令员、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政干校、信阳步校校长、武汉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作战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2年任惠州区委书记期间,蓝造参与营救数百名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的秘密大行动。抗日胜利后,奉命坚守东江。1946年底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任江南支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在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等地作战,歼敌1500余人,扭转江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势,粉碎宋子文的第二期“清巢”计划,受到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通报表扬。1949年9月任东江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领部队攻克淡水,10月解放粤东重镇惠州市。为表彰蓝造在战争年代的功绩,国防部授予他二级解放勋章一枚,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建国后,蓝造在负责军队院校工作期间,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人才,为院校建设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武汉军区担任作战部部长期间,积极主动当好首长的参谋,经常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编写条例、组织练兵和军事演习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80年离休后仍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参加编写粤赣湘边纵队史,主持东纵一支队战史的编写。1990年11月在广州市病逝。

陈维新(19—1979),男,又名陈奕维、陈维,葵涌镇人。年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年“东江纵队”地下党员。最初在葵涌以开设饭店“雅乐园”为掩护,协助东江纵队执行税务工作,同时也负责游击队情报工作。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广州。当时广东党组织指派一些地下党员在敌占区进行秘密工作。陈维新以做生意为掩护,参与了惠宝游击区跟香港地下党组织的情报联络工作。后转移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香港海员工人运动,成为香港海员工会骨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组织船队为我军运输军用品。1952年,他所在的秘密工作组被潜伏香港的台湾特务发现,上级领导指示他们立即分散离开香港,组里其它同志到了广州市接受新的任务,而陈维新装扮成码头工人进入澳门群胜馆,化名为杨伟、陈平,继续他的秘密活动。他依靠馆内工人,将操纵群胜馆多年的反动头目铲除。60年代,组织派他到澳门日报社任编辑部主任。文革期间,受到“四人帮”的打击陷害,曾停止工作一段时间。文革结束,重返群胜馆。陈维新于1979年11月在澳门去世,享年75岁。

爱国华侨

叶水,男,1920年出生,葵涌葵丰村人,西德归侨。原任西德华侨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回乡后,任侨港葵涌同乡会名誉会长、葵涌侨联会名誉主席,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老华侨。

1962年,葵涌镇政府指派叶水先生到香港募捐以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到港后,他广泛联络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募资20多万元,购买汽车一部、机动运输船一艘、医院病床10张及电器、电线器材一批,分别由海上、陆路送回葵涌。1965年秋,叶水先生旅居西德经营中式餐厅。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做得红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叶水先生倡议在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地的亲朋好友回乡观光、考察,耳闻目睹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他把德国的酒楼交给自己的儿女经营,偕同夫人把平生的积蓄带回家乡进行房地产开发,于1996年在葵涌圩镇中心地段建成了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德华花园。兴学育人、造福后代是叶水先生的一贯追求。近几年来,叶水先生先后为葵涌中学、葵涌中心幼儿园、葵涌医院、葵涌老人院、葵涌老人中心、葵涌侨联、葵涌同乡会等单位捐款捐物近100多万元。

当代名人

潘冠良(1934—1989),葵涌镇人。1956年惠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惠阳区三门岛小学任教,并任该校负责人。1969年12月调回家乡葵涌镇,先后任三溪小学教导主任、校长、镇教办主任等职。

1984年5月,潘冠良任新办的宝城小学校长,并担任思想品德课,致力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先后写出了《思想品德教学原则与规律初探》、《开展思想品德课教研活动的做法》、《师德与教学》等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选登在全国《德育杂志》等刊物上。他自编自讲的《为了明天的事业》这一课获得深圳市优秀课例一等奖。他的“传道明理,激发情感,指导行为”的十二字法,闯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路子,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子女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受家长欢迎。次年患肺结核感染症,但他坚持带病上课,直至确诊为晚期肺癌才住院治疗。6月,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授予“优秀园丁”荣誉称号。1989年7月被评为“宝安县共产党员十先锋”之一。8月19日病逝。

邱月明,男,1949年5月生,葵涌官湖村人。1968年毕业于龙岗高中,1971年至1989年在葵涌镇广播站工作,历任播音员,编播员、宝安广播电台和深圳市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葵涌镇广播站站长等职。1989年10月,经批准辞职回乡从事农村个体养鸡专业。1992年被群众推选为官湖村村民小组长,199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官湖设为行政村后,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官湖实业公司董事长。

自1992年任村民小组和199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邱月明同志为实现“建设官湖,让家乡更美更富”的心愿,多年来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选准路子,建好班子,带好队伍。1998年他根据该村的资源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旅游相辅助,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大胆办起了鲍鱼养殖场,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历经沧桑风雨,闯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养鲍致富新路子,把官湖从一个人均集体分红只有2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分红达到6000元的远近闻名的“鲍鱼致富村”,集体资产从300万元增加到2700多万元,增长8培。2001年7月深圳市委授予邱月明同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又被深圳市委授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基层干部”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官湖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葵涌镇的前列,连续创下全镇“广东省卫生村、”“深圳市安全文明小区标兵”等九个“第一”,2002年还获“深圳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他的事迹被广东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社、深圳侨报等新闻媒体作深入报道,被誉为“鲍鱼书记”。2003年他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官湖独特的依山傍海的环境优势,带领官湖人进行第二次创业,唱好“养鲍——旅游——旧改”三步曲,继续唱响“官湖鲍鱼”品牌,积极开发海滨旅游产业,全力推进旧村改造计划,决心打造高标准、高品位、高商业价值的“深圳海滨第一村”,使该村向文明、富裕、高效、和谐的国际化海滨新城迈进。

参考资料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深圳都市圈.2024-03-31

深圳葵涌「三个升级」全力保障市民假期出行.香港商报.2024-03-31

深圳市成立大鹏新区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新浪新闻.2021-05-20

大鹏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出炉!_深圳新闻网.深圳新闻网.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