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太子寺之战

太子寺之战

太子寺之战,也被称作河州之战,是咸同年间陕甘回族抗清斗争中重要战役之一。

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兰州西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回族以外,还有撒拉族、东乡等民族。1862年陕西回民起义爆发时,河州地区回民就起而响应,次年9月攻克狄道城。1864年,马占鳌领导当地回民起义军攻占了河州城。马占是河州牟泥沟河家庄人,先世念经传教,他本人也是阿訇,有一定的号召力。河州回民起义军力量较强,当时的陕甘总督熙麟一时无法镇压,只得派人“抚谕”。1867年9月,河州回民起义军假降,署理陕甘总督穆图善出省受降,几被生擒。从此,临夏回族自治州一直在回民起义军的控制之下,成为甘肃回民起义军的四大基地之一。

战役背景

1871年初,河州回民起义军乘驻甘南藏族自治州清军范铭部兵变之机,出击会宁县通渭县天水市、清水、两当县等地。清廷命左宗棠进攻河州,但由于清军在金积堡之战中死伤甚众,“军心懈弛,将士思归”,左宗棠不敢贸然进兵。

为进攻河州,清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

第一,加强和整顿甘南部队。甘南清军冗杂,战斗力很差,屡为回军所败。左宗棠入甘时即派吴士迈等率部由陇县秦州区,以加强甘南防军的力量,这就是执行“三路平回之策”的南路军。1869年底,又派周开锡以翼长名义总统南路诸军。周开锡到秦州后,即着手整顿甘南清军,遭到当地驻军的反对。由于他的暴戾骄矜,激成兵变。后周开锡病死,南路诸军由总理营务处陈湜接统。

第二,准备渡河器材。临夏回族自治州洮河以西,从临洮县陇西县、安定等地用兵,须渡过洮河,所以,左宗棠令清军先准备好渡河用的船只和架桥器材,同时,整修道路,以利部队调动和转运军需、传递文报等。\u003cbr\u003e

第三,筹集粮。清军进兵时,须经过渭源县属境。这里人烟断绝,一片荒芜,粮草无处筹措,左宗棠便派出部队专事转运,令清军在静宁县等地储存三个月粮草。河州一带夏粮秋粮分别在7月底和9月底收割,左宗棠遂把进军时机选定在收获季节,以便就地取粮。

1871年7月底,左宗棠认为一切准备就绪,便令四十余营清军分三路进犯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路傅先宗率鄂军从临洮县渡河,左路杨世俊率湘军取道狄道南面的南关坪进峡城(狄道南九十里),右路刘明灯率部由马营监经红土窑进康家崖(狄道北五十五里)。为防止回军袭击,规定中路以一半兵力留驻东岸,一半渡过洮河修筑堡垒,左右两路则待中路在河西扎稳脚跟以后再行渡河。此外,令提督徐文秀统领后路由静宁县会宁县,策应右路。同时,派五营清军分驻河州东南的岷县(今岷县)和洮州(今卓尼东北)两城,并调土司杨元带“番勇”分驻各隘口,均受左路杨世俊节制。又调总兵徐占彪步队八营、马队三营,由中卫市靖远县进至会宁西北和安定东北一带,防止河州回民军北进,并兼顾兰州市左宗棠自己也在1871年9月中旬由平凉市经静宁抵达安定。

河州回民起义军加紧准备防御清军的进攻。白彦虎等率陕西回民军从固原州一带撤退到临夏回族自治州之后,曾与河州回民起义军一起在洮河西岸修筑了一些堡垒。以后白彦虎等率部前往西宁市地区,河州回民起义军又陆续修筑了不少新垒。洮儿河东岸的康家崖和临洮县,是河州回民军的两个出入口。自1870年6月狄道为清军所占之后,康家崖便成为起义军出入山西省的唯一通道。因此,回民军着重加强了康家崖对岸一带的防御。\u003cbr\u003e

1871年9月18日,刘明灯、徐文秀两部从安定出发,分两路直插康家崖。清军“每进一处,各派队分支包扫而前”,企图将正在洮河东岸分散活动的回民军一并驱往康家崖,迫其井陉之战,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回军为缩短战线,在洮河东岸进行了必要的阻击,给敌人以杀伤后,即撤往河西,驻扎于离洮河西岸十里的三甲集镇一带。

刘明灯、徐文秀部占领康家崖后,左宗棠令中路傅先宗部和左路杨世俊部在狄道用渡船搭造浮桥,派十二营清军过河结垒(分别在西坪、三岔河、陈家山顶等地立营),以牵制回民军,掩护右路清军渡河。回军以部分兵力在黑山头城址、高家集等地筑垒驻守,监视西坪、三岔河、陈家山顶的清军,防其偷袭;主力仍驻三甲集,以对付康家崖清军的进攻。起义军在洮河西岸掘壕数道,并筑有炮台,防守严密。康家崖近岸洲渚纵横,水深流急,人马难越,清军多次抢渡都被回军击退。11月中旬,前福建省布政使王德榜左宗棠亲兵等马步五营,由康家崖东南六十余里的站滩间道过狄道浮桥,与中路、左路清军配合,猛攻黑山头等处。徐文秀、刘明灯部乘机在康家崖、新添铺(康家崖南二十里)等地搭造浮桥,渡过洮儿河

战役过程

清军渡河后,从几个方向会攻三甲集。三甲集虽属临洮县,却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第一重门户。但为了诱敌深入,回民军有意放弃三甲集镇,采取节节阻击的办法,逐渐退至太子寺(今广河县)。太子寺在三甲集西南三十余里,为河州总要关隘,河州州判即设于此。河州回民起义以来,太子寺成了起义军的重要据点。马占鳌领导回民军环绕太子寺挖掘长壕一道,深约二丈余,宽四丈余,并在险要处设置了许多垒卡,与广通河北岸的许多回民村堡互为犄角。

1872年1月,清军经大东乡和董家山直逼太子寺。回军在火红等处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打退清军数次进攻。清军损失惨重,转而从南面进攻。回军又在太子寺寨外挖掘深壕二道,并派出小股部队从沙泥渡至山西省,袭击清军运粮部队,截夺军粮。清军断粮,只得宰牛马为食。

进攻太子寺的清军四十余营密布于太子寺南面二十余里的新路坡。马占鳌亲自侦察,发现坡上有个稍低的山头没有清军驻守,便于2月12日晚派马海晏率回民军优秀射手数百人乘夜暗潜入新路坡,占领山头。马占鳌又密派千人挑运水和土坯上山,连夜浇水砌墙。当时正是隆冬季节,滴水成冰,一夜之间就筑成光滑坚硬的堡垒三座。第二天,清军发现回军堡垒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阵地中间,大为震惊。傅先宗立即调派部队,亲自督攻,企图拔掉这个钉子。马海晏沉着应战。他把枪手一分为二,一半持枪射击,一半专装子弹,多次打退清军的进攻。14日,傅先宗亲掌大旗督兵猛攻,被起义军当场打死。清军丧失统领,军心动摇,防守滥泥沟的回民军乘机出击,抄至敌人后面。清军两面受敌,纷纷弃垒逃跑。徐文秀企图挽回颓势,也被回军击毙。

战役结果

太子寺一战,清军损兵折将,全线溃退三十余里,而且粮运梗阻,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面对这一辉煌胜利,多数起义军将领主张乘胜反攻,扩张战果。有的还提出了进攻左宗棠安定大营的具体计划。但是,马占鳌听说左宗棠正在调动军队,又听说西宁回军已降,想借起义军艰苦奋斗争得的胜利作为投靠清朝统治者的资本。他召集起义军将领议事,否定了他们的正确意见,力主向清军缴械投降,说什么“果如诸君所欲,往攻安定大营,即使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胜,席卷而东,百二山河,皆为吾所有,谁以一丸泥封函谷关,使关东将帅不复西来?去一左宗棠,将有无数左宗棠在其后。河州弹丸,何能与天下抗?!”他以太平天国虽曾扩展到十三省,攻占过六百余城,最后仍被湘军打败为例,强调“今日之事,舍降别无生机”。①随后,马占鳌派他的儿子马安良等人前往安定向左宗棠求降。因兵败而焦虑不安的左宗棠对马占鳌的这一举动喜出望外,但又颇感疑惑,害怕“其中或有别故”②。马占鳌为了表示诚意,后又亲向左宗棠“请罪”。马占鳌出卖了河州回民起义的成果,向清军交出骡马四千匹、枪矛一万四千余件,换取了左宗棠对他的赏识。马占鳌投降后,将部队按楚军的编制改编为三旗马队,转过头来镇压西宁市等地的回民起义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