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字延清,名少连,为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唐朝诗人,同沈佺期齐名,二人并称“沈宋”。
上元二年(675年),宋之问进士及第。天授天授元年(690年),宋之问以名士身份被武则天征召入宫,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而后,宋之问曾但任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神龙元年(705年),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宋之问被贬为泷(shuāng)州(今属云浮市)参军。次年,宋之问逃归洛阳,因告密有功,升鸿胪主簿,迁考功员外郎和修文馆学士。后依附太平公主,又转投安乐公主,为太平公主所嫉恨,告发其主掌贡举考试时贪贿,因此被贬为越州长史。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旦李旦即位,清算韦、武势力,宋之问又受牵连,被流放钦州市(今属广西钦州),并于先天元年(712年),死在当地。
后世对宋之问褒贬不一,《旧唐书》曾高度评价宋之问,认为他弱冠时就知名,尤其是在五言诗领域,当时无人能跟他相比。而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则评价道:“沈宋为人不怎么样,他的诗也很没有骨气。”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之问约生于显庆元年(656年)。他的父亲是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宋令文富有文辞,擅长书法,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自继承父亲宋令问的一项优点。其中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则精于草隶,宋之问工于文词,三兄弟的行为,是当时的一段佳话美谈。宋之问弱冠时期就以作诗闻名,曾隐居嵩山,向道士潘师正学习,同其他弟子司马承祯、韩法昭、田游岩等人交好。上元二年(675年),宋之问进士及第,担任县尉职务。当时,宋之问还曾同卢照邻等人一道师从孙思邈。
武后征召
天授元年(690年),宋之问以名士身份被武则天征召入宫,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而后,宋之问改任洛阳市参军,后又转任尚方监丞,为从六品掌判监事之官。期间,宋之问著有《寒食陆浑别业》《陆浑山庄》《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等诗篇。圣历二年 ( 699年 ),宋之问曾跟随武则天前往嵩山,有诗《王子乔》《猴山庙》等,多抒写自己的感受,如《猴山庙》一诗便流露出 “徒闻沧海变 , 不见白云归,天路何其远,人间此会稀 ”的惆怅 。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改控鹤府为奉宸府,令男宠张易之为奉宸令。因依附张易之兄弟,宋之问担任左奉宸内供奉,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同李峤等文学之士一道参与修撰《三教珠英》(《唐会要》卷36)。期间,宋之问经常代替张易之兄弟写应诏酬和之作。同时,宋之问还写下了不少应制诗,最为著名的便是《龙门应制》,写出了游龙门的盛况,将万象更新与国号变更结合在了一起。
被贬经历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张柬之等起兵拥戴李显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因逢迎侍奉张氏兄弟作为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属广东罗定)参军。次年(706年)春天,因泷州环境恶劣,宋之问同其弟宋之逊秘密返回洛阳市,躲在友人张仲之的府中。在探知张仲之跟驸马都尉王同皎密谋诛杀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计划后,宋之问便让自己的侄儿宋昙透露给武三思,致使张仲之和王同皎被斩首抄家。而宋之问则因告密有功,坐上了鸿胪侍主簿。期间,宋之问作有《为范阳王挽词二首 》《为定王剑次壁请降王位表》等诗 。
景龙年间,宋之问升为考功员外郎。景龙二年(708年),李显增置修文馆学士,宋之问当选,再次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也写下了不少应制诗,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等。当时,宋之问正是因向太平公主献媚而受重用。等到安乐公主权盛时,宋之问转头又去投靠巴结安乐公主。对此,太平公主颇为怨恨,便上书弹劾,揭发了宋之问的受贿丑行。由此,宋之问被贬为了越州(今属绍兴市)长史。
景云元年(710年)六月,李旦李旦登基即位。即位后,唐睿宗便开始清算韦后和武三思的势力。因曾经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的旧事被揪出来,宋之问便被贬到泷州以南的钦州市(今属广西钦州)。
赐死异乡
先天元年(712年),宋之问在徙所钦州市被李隆基下令赐死,终年约57岁。
主要作品
宋之问原有集十卷,其友人武平一编辑,因年代久远已经失传。现今流传的《四部丛刊续编》本《宋之问集》,是后人所编辑整理。《全唐诗》存诗三卷。
文学成就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对多种体裁的诗歌均能熟练运用,尤其擅长五言诗。由于宫廷诗人的局限,宋之问有不少靡丽颂德之作,但随着阅历的增多,他创作了不少清新真挚的佳作。如短歌 《冬霄引·赠司马承祯》诉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松柏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又如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和沈佺期二人的诗歌都充满靡丽风格,同“锦绣成文”一般,时人将二人称之为“沈宋”,并将二人比作汉代的苏武、李陵。
宋之问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他与沈期在齐、梁沈约和庾信到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践和总结,使律诗各体别都达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并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渡汉江》《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在唐诗盛世准备时代的初唐,宋之问堪称为承先启后,继往迎来的一位诗人。
学者郑振铎认为,沈、宋二人最为伟大的成就在于促进七言律诗的成立,并强调二人对绝句和长律的创立。沈、宋二人对永明体进行改造,规定五律为四韵八句、双句的韵脚押平神韵,中间两联用对仗句,且允许首句入韵,由此产生一种新的五言律诗。
宋之问的作品诗文集已经散佚,现存最早的《宋之问集》为明代西精舍刊本。该刊本共收录175首诗歌,2首赋。这些作品中有许多非宋之问作品也被收录其中,学者佟培基考究后,认为其中有24首诗歌属于他人所作。此外还有明代吴琯所著的《唐诗纪》,其中收录了170首宋之问的诗作,这些诗作中大多属宋之问作品。清代季振宜的《全唐诗》中在《唐诗纪》的基础上再增补八首宋之问诗作。
人物争议
关于宋之问的籍贯,史学界尚存在争议。根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宋之问传》的记载,宋之问应当是州弘农(今属河南灵宝)人。但《新唐书》卷二百零二《宋之问传》中的记载,宋之问应当为汾州(今属山西汾阳)人。
学者马斗全从宋之问的诗作中推测,认为宋之问应当是洛阳市(今属河南洛阳)人。他的论据是在宋之问的诗作当中,出现许多洛、嵩一代的地名,诸如洛阳、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伊河、巩、登封市、嵩山、箕山等,但却很少见汾州地名。马斗全认为,如果宋之问是隰州直隶州人,那么应当会在诗作中提及家乡,而宋之问即使在贬途中也没有写下相应诗句。此外马斗全还曾阅读《汾州府志》,发现其中并没有记载宋之问相关事物,因此进一步证明宋之问并非汾州人。而对于弘农说,马斗全通过对宋之问的诗句判断,将其否定。马斗全通过对宋之问的诗作进一步考究,认为宋之问应当是洛阳市人。之所以被记载为弘农人,是因为宋之问曾经做过鸿胪主簿,而古人有以官职称呼的习惯,因此才记载宋之问为弘农人。
关于宋之问的逝世地点存在着一些争议,不同古籍中记载不同。《新唐书》中记载宋之问死于桂州,《旧唐书·酷吏下》中记载宋之问死于桂林驿,而《旧唐书·文苑中》则记载宋之问死于钦州。学者王启兴考究宋之问的诗作,从中推断宋之问从桂州经梧州、藤州一直到流放地钦州,并在那里死去。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后晋学者刘昫、赵莹在《旧唐书》曾高度评价过宋之问,认为他弱冠时就知名,尤其是在五言诗领域,当时无人能跟他相比。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等在《新唐书》中曾评价宋之问道:“北魏建安之后直到江左,诗格律屡经变迁到了沈约、庾信时,以音韵相婉附,对仗精密。当到了宋之问、沈佺期时期,再加上华丽,文章锦绣,能称学者宗,称为沈宋。”
北宋文人徐坚曾评价宋之问的文章:“同黄金美玉一样,处处都适用。”
唐代文人元稹曾评价宋之问:“文章研练精切,稳顺声势。”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也曾在《艺苑危言》中评价道:“五言诗到了宋之问、沈佺期时期,才能称为律诗。”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道:“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胡应麟称赞宋之问,在排律方面可谓古今绝唱。
负面评价
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曾评价道:“沈宋为人不怎么样,他的诗也很没有骨气。”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闻一多也对宋之问多有贬斥,认为其卑污下流,诗风和人品是太不相称了。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龙门夺袍
宋之问曾跟随武则天前去洛阳龙门游玩。武则天一时兴起,下诏命令随行的官员作诗。左史东方先写好,武则天便赐下锦袍。而后,宋之问也献出了自己的诗。武则天看后十分欣赏,便将赐给东方箈的锦袍改赐给宋之问。
因诗杀亲
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曾经写过一首《代悲白头翁》的诗,宋之问非常喜欢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在知道他还没告知别人这首诗的时候,便向刘希夷讨要。刘希夷答应此事,但事后却没有给他。宋之问恼怒他欺骗自己,便让家奴用土袋压杀了他。
牙齿有疾
宋之问想加入“北门学士”,但是没有受到允许。宋之问便写下《明河篇》,献给武则天,并在诗歌的末尾处写下:“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武则天看到后,向大臣崔融表示,自己知道宋之问有才华,但是因为他口臭自己才不愿让他加入“北门学士”。
谄媚二张
武周女皇武则天十分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宋之问因此对二人十分谄媚。某次宋之问甚至为二张兄弟手持溺器,这样的行为遭到时人的耻笑。宋之问则向嘲笑他的人表示这不是普通溺器,并说出“我为妇人遇二张,亦不知何者为名节,况天后也”。
卖友求荣
当初宋之问和弟弟宋之逊因为谄媚张易之,被贬谪岭南。二人偷偷逃回东都,藏匿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王同皎对武三思和韦皇后的行为十分不满,每次提及二人都咬牙切齿。张之逊听闻后,派遣儿子与外甥前往武三思处告密。王同皎与友人张仲之、祖延庆等人因此被杀,而宋之问兄弟则因告密而得到升职。
三思五狗
武三思因亲属关系,受到姑母武则天的宠爱,先后多次被委以重任。宋之问等人因此也谄媚于他,时人将谄媚武三思的五人,称之为“三思五狗”。
得父一绝
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富有文采、擅长工书,且勇武过人,时人称之为三绝。宋令文的三个儿子中,宋之文以文采著称,他的两个弟弟中宋之悌以勇武著称,宋之逊则精通草隶,各自继承父亲的一样才能。
赠诗好友
宋之问同杜甫祖父杜审言关系甚好,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宋之问评价他同杜审言的关系为“弱岁游执,文翰共许,风露相浥”。二人早年便认识,此后又一同遭到流放,因此二人关系甚好。杜审言第一次被贬谪吉州时,宋之问写下《送杜审言》一诗,其中“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一句,可见二人交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