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又称“董鄂妃”,栋鄂氏,世祖顺治帝之妃,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

据考证,她原是顺治弟襄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之妻,18岁时,14岁的博穆博果尔死去,死后旋即被追封为襄亲王,紧接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为董鄂氏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典礼,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清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之后大赦天下。顺治帝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皇四子夭折,追封和硕荣亲王。

董鄂氏郁郁寡欢,又因生子早夭,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帝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孝陵清东陵)。

人物生平

众里寻她

董鄂氏为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更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后代皇帝立后也仅是颁发恩诏),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行天下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子以母贵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帝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大学士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时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嗣。朕以凉德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过数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丧葬规格逾制,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方思成立有期,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朕怀……”

名门闺秀

董鄂氏身为八旗名门闺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她从小颖慧过人,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读隶书过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爱,有见识,识大体,她的作为好像只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释,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帝,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临终时还惦念秋决囚犯的生命,董鄂妃向来不信佛教,顺治有时用一些禅宗思想经典来告诉她,而且为她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深层含义。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宝。专心研习禅学。参悟探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董鄂氏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每次遇见顺治,就总举出这句话:顺治每次都笑而不答。

自从皇后去世后,内政事务堆积,都等着皇帝来处理,每次做事就更加怀念皇后,悲伤不能自已。又感叹皇帝和她伉俪之缘,却不能一起走完人生。只有顺治帝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帝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宫中庶务以前都是皇贵妃董鄂氏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虽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氏时为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氏实权长期与孝惠章皇后并存),但是董鄂氏却是尽到了皇后的职责了。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后在,所以董鄂氏才没有做到皇后的中宫桂冠。董鄂氏自已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董鄂氏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氏都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尽谦和,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孝惠章皇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帝去南苑,孝庄文皇后身体不适,宁悫妃都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孝庄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章皇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顺治十五年正月,顺治帝以孝惠章皇后有违孝道,让群臣廷议废处孝惠章皇后之位,改立董鄂氏为皇后。董鄂氏原先不知道顺治帝要废孝惠章皇后,知道后董鄂氏长跪在顺治帝面前,磕头请辞后位,求顺治帝不可废孝惠章皇后之位。因孝庄的阻止和董鄂氏的劝阻废后事未成,后来孝庄太后令孝惠章皇后三年未曾朝慈宁宫顺治帝十五年二月,孝惠章皇后因停用中宫笺表事件大病了一场,孝献皇后亲自照顾她,时而为她诵读隶书,或者谈些家常来解闷。

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董鄂氏去世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公园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十月初八日,顺治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为了彰显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孝献皇后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孝献皇后语录》。顺治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按:《上海县志·文苑传》:“宸字青,博学工诗文,由诸生入太学,选中书舍人。时端敬皇后宾天,上命词臣拟撰祭文,三奏草而上不。最后属宸云云。寻迁兵部督捕主事。顺治对董鄂氏的丧礼大操大办也明知违背她的意愿,但他无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对董鄂氏生前没有晋升皇后的深深遗憾和怀念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值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惜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康熙帝康熙帝)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清康熙帝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端恪皇贵妃(康熙生母)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在清东陵中顺治的地宫是惟一没有被盗过的,她与他在身后的确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东西宫妃

顺治十三年,礼部上这么一条“奏请”:礼部以册立两妃九嫔典礼奏请。得旨、今先册立东西二宫皇妃。应行事宜。尔部即照例酌议具奏。余著候上。

礼部奏册立皇妃仪注。册立两妃、宜用金册。先一日、遣官祭告太庙。至期、早、设黄案一于皇上看册处。两妃仪仗、各设于所居宫门外。仍设黄案一于宫院正。中又设黄案一于东傍。设彩亭二于皇上看册门外阶下。内院礼部官、捧册由中道入。置黄案上。候皇上看册毕。命以册授遣封官。遣封官跪受。由中道至门外置册于彩亭。至两妃宫门外。内院礼部官、捧册授内监。内监跪接捧进。皇妃具礼服迎于阶。捧册内监以册置东傍黄案。内赞女官举册西向立、宣读。妃跪听宣毕。以册授东傍女官。女官跪授皇妃。妃授西傍女官。置中黄案上。望阙行叩头礼。礼毕、迎入宫。次日、皇妃诣慈宁宫于皇太后前行礼。奏入命于八月以后、择吉具奏。

孔四贞:谕礼部。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壶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

实录没有说明贤妃便是西宫皇妃,可看顺治十三年初记载时,贤妃之父鄂硕排在了赫舍里·索尼之前,或许可推断,此前贤妃早已在宫中,而册立东西两宫妃时,孔四贞是明确的,西宫妃却不见明确,而就近的日子里,却冷不丁出现一位“贤妃”,或可表明,贤妃便是西宫妃。

有关东、西两宫皇妃的冷知识,他们在拉丁转写的满语里,是这样的称呼:amba fujin(大福晋)

这是大福晋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顺治朝册封的东、西宫皇妃,仿照了崇德五宫福晋的制度,东、西宫大福晋分别对照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孛儿只斤·海兰珠)、娜木钟,为平妻,而非妾。

而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档有载,可明确知道西宫大福晋就是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至于“九嫔”人选则侯旨未备,后来孔四贞因故未入宫,东宫皇妃缺位,使得原本的“二妃”体制发生变化;董鄂氏先被封为贤妃,满语仍为大福晋,又因顺治一度有令其取代皇后取而代之的想法,故特仿明制封为皇贵妃,满语如昔日懿靖大贵妃的“尊贵的大福晋”。皇贵妃由此成为单独的宫廷登基,并具有“副后”的尊崇地位。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世祖最宠

世祖所最宠爱者为董贵人,美而贤,聪慧能文。有一汉人记其事者,谓妃时进规谏,请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亲览。又劝帝崇尚俭德,宫中宴会只须饮馔适口,不必太丰。帝自言每日临寝之时,妃必亲查室内势度而调适之。薨时年甚少,帝悲感不能自解,亲作碑文,记妃德行。

其中言帝常命妃陪宴,妃恒不愿,劝帝出与大臣共之。其劝帝亲贤勤政类如此。由此亦可见当时朝廷礼节尚简略,上下情意相亲,不似后此之尊卑悬绝也。盖初入关时,犹存满洲旧风,其后则一切如汉人之制度矣。

献字谥号

“献”字谥号:“聪明睿智曰献,智哲有圣曰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

另史料记载《端敬皇后行状》:“后幼聪颖过人”、“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已明确表明董鄂氏是一位难得的才女。

册封贤妃

册立董鄂氏为贤妃曰:【奉圣母皇太后口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姿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顺治十三年八月至九月》记载)

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赐之册宝册文曰:【朕惟乾行翼赞。必资内职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选。爰彰彝典特沛隆恩。咨尔董鄂氏、敏慧夙成。谦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兰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兹仰承懿命立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其尚只勤夙夜。衍庆家邦。雍和钟麟趾之祥。贞肃助鸡鸣之理。钦哉。】

册封董鄂氏颁布天下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上□日。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

追封皇后

追封皇贵妃董鄂氏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锡之册宝。册文曰。朕惟治隆内则。史称淑德之祥。化始深宫。诗诵徽音之嗣。历稽往牒咸有嘉谟。若夫睿质夙昭、允协符于坤极荣名未备、宜追锡于瑶编。爰展哀。以彰惠问。尔皇贵妃董鄂氏、肃雍德茂淑慎性成。克令克柔。安贞叶吉。惟勤惟俭。静正垂仪。孝养孔虔、愉婉顺慈闱之志。恪共弥、赞襄端椒寝之风。方期永式于璇房。讵意俄升夫仙驭。凡兹九宇、同深月掩之惊。余一人、益重鉴亡之痛。嗟掖庭之失助。伤令范之云遐。露泫风回、感凄清于素节。帏虚殿迥、怅窅邈于云程。不褒琬琰之章、曷著珩之度。是以慈怀殷眷。懿命重申。朕仰奉德音。特隆殊典。追封为皇后。锡之玉册玉宝。载加显号用表遗徽。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呜呼。彤史徒馨恫音容之遂隔。丹纶用贲顾褕翟而增悲。荣哀之礼斯崇轸悼之思逾切。弘兹宠制。贻厥芳型宝文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宝。

顺治帝在孝献皇后丧礼中欲行期年之礼下的谕旨

【数月以来、办理丧仪。诸凡吉典、皆暂停止】。朕念诸王臣民哀思未已。是以驻南苑。间幸郊原。聊自宽解。以慰臣民。【今已数月。尚守服制。吉事概未举行】。臣民咸有惨然未舒之色。朕心反未慊然。今朕在宫中、仍行【期年之礼】外。其郊、庙、视朝、庆贺、诸大典礼。俱著照旧举行。诸王以下、至军民人等、凡吉庆等事、亦照常行。尔部即行传谕。

顺治以端敬皇后的遗愿下令停止是年秋决

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壬子。谕刑部、朕览朝审招册、待决之囚甚众。虽各犯自罹法网。国宪难宽。但朕思人命至重。概行正法、于心不忍。明年岁次辛丑。值皇太后本命年普天同庆。又念端敬皇后弥留时、谆谆以矜恤秋决遗言。朕是以体上天好生之德。特沛解网之仁见在监候各犯、概从减等。使之创艾省改。称朕刑期无刑、嘉与海内维新之意。尔部即会同法司、将各犯比照减等例、定拟罪名。开具简明招册具奏。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上亲制行状,略曰:“后倪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返跸晏,必迎问寒暑,或意少若几乱,则曰:‘皇帝归晚,体得毋倦耶?’趣具餐,躬进之,命共餐,则辞。朕值庆典,举数觞,必诫侍者,室无过,中夜罝起视。朕省封事,夜分,未尝不侍侧。诸曹循例章报,朕辄置之,后曰:‘此虽奉行成法,安知无当更张,或有他故?奈何忽之!’令同阅,起谢:‘不敢干政。’览廷疏,握笔未忍下,后问是疏安所云,朕谕之,则泣曰:‘诸辟皆愚无知,岂尽无冤?宜求可矜宥者全活之!’大臣偶得罪,朕或不乐,后辄请霁威详察。朕偶免朝,则谏毋倦勤。日讲后,与言章句大义,辄喜。偶遗忘,则谏:‘当服默识。’狩,亲骑射,则谏:‘毋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偶有未称旨,朕或加谯让,始犹自明无过;及闻姜后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朕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省。后初病,皇太后使问安否,必对曰:‘安。’疾甚,朕及今后、诸妃、嫔环视之,后曰:‘吾将不起,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不及酬皇太后暨皇帝恩万一。妾殁,陛下宜自爱!惟皇太后必伤悼,奈何?’既又令以诸王施贫乏,复属左右毋以珍丽物敛。殁后,皇太后哀之甚。”行状数千言,又命大学士金之俊别作传。是岁,命秋谳停决,从后志也。 时鄂硕已前卒,后世父罗硕,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及上崩,遗诏以后丧祭逾礼为罪己之一。爱新觉罗·玄烨二年,合葬孝陵,主不庙,岁时配食殿。子一,生三月而殇,未命名。

《星源集庆》记载:

孝献敬皇后,栋鄂氏,内大臣功封三等伯鄂硕之女,顺治十三年八月册为贤妃,十二月晋封皇贵妃,行册立礼,顺治十七年庚子八月十九日崩,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六月奉安孝陵,不祔庙时配食飨殿。

《端敬皇后行状》记载:

鸣呼,内治虚实,赞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无穷。惟后制行纯备,足垂范后世,顾壶议密,非朕为表着,曷由知之,是用汇其平生聪懿行,次之为状。

后幼,颖慧过人。及长,娴女工,修谨自锡,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皇太后所嘉与。于顺治十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为贤妃。九月,复进秩册为皇贵妃。后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

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赍,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崩逝后,诸合殓具,皆皇太后所预治者,视他宫侍亦无少差别,均被赐予,故今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身俭者数人。

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所诵\u003c四书\u003e及\u003c易\u003e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敏慧,遂精书法。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思想谕之,且为解\u003c心经\u003e奥义。由是崇敬三宝,栖心禅学,参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语。每见朕即举之,朕笑而不答。后以久抱疾,参究未能纯一。后又举前语,朕一语答之,遂有省。 自婴疾后,但凭几倚榻,曾未偃卧。及疾渐,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鸣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

先是后初病时,皇太后眷吾极笃,脱不幸病终不,皇太后必深哀戚,吾何以当之, 故遇皇太后使来问安否,后必对曰:今日少安。

凡人之美,多初终易辙。后病阅三岁,虽容身。仍时勉谓无伤,诸事尤备,礼无少懈,后先一也。事今后克尽谦敬,以母称之。今后亦视后如娣。十四年冬,住南苑,皇太后圣体违和,后朝夕奉侍,废寝食,朕为皇太后祷于上帝坛,旋宫者再。今后曾无一语奉询,亦未曾遣使问候,是以朕以今后有违孝道。谕令群议之。然未今后知也。后后闻之,长跪顿首固请曰:皇帝之责皇后是也。然妾度皇后斯何时,有不僬悴忧念者耶,特以一时未及思,故失询问耳。陛下若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即万无废皇后也。

自后崩后,内政丛集,待命于朕,用是愈念后,悲感不能自止。

今后秉心淳朴,顾又乏长才。得后才德皆备,足毗内政,谐朕志,且奉事皇太后恪共妇道。皇太后爱其贤,若获环宝,朕怀亦得舒,夙疾良已。故后崩,皇太后哀痛曰:吾子之嘉耦,即吾女也。吾冀以若两人永偕娱我老,兹后长往矣。

《世祖实录》

顺治帝十三年三月

乙酉。命护军统领希尔艮、苏克萨哈、达苏、前锋统领努山、鄂硕、梅勒章京苏拜、俱为内大臣。  

顺治十三年八月

庚子。谕礼部。本月二十二日。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尔部查照典礼。择吉具奏。     

顺治十三年九月

甲戌。谕礼部。朕前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立为贤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圣母皇太后谕。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尔部即查照典礼。于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册封礼。

顺治十三年十月

戊寅。定赏赐皇贵妃父母礼物。金一百六十两。银八千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一。银盆一。缎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胄十六副。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

戊寅。以册封内大臣鄂硕董鄂氏为皇贵妃。遣内大臣公舒穆禄·爱星阿、告祭太庙。 

己卯。册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赐之册宝册文曰。颁赦。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

丙申。上以册封皇贵妃、礼成。具表恭请尊加皇太后徽号。表文曰。子皇帝臣谨奏。恭惟圣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皇帝、天禧集。坤德弘昭。臣只奉训言。抚绥函夏。八埏向化。亿姓蒙庥。兹复特简淑慎之仪茂佐宫闱之政。神人允协。典礼宜崇爰顺群心恭加徽号。伏祈垂慈俞鉴。俾展微忱。介福禄于无疆。衍本支于有永臣不胜惓惓之至。

顺治十四年正月

丁卯。封皇贵妃父三等精奇尼哈番鄂硕为三等伯。

顺治帝十四年三月

丙辰。以监造皇太后、皇贵妃册宝。监视缮写诏赦。赐大学士爱新觉罗·巴哈纳额色赫、礼工二部官员、及太监等、马匹银币有差。匠役、亦给银两布疋。

顺治十四年九月

丙辰。赐皇贵妃父内大臣三等伯鄂硕,祭二次,谥刚毅,立碑。(顺治十四年九月癸卯,内大臣三等伯加一级管牛录鄂硕卒)

顺治十四年十月

丙子。皇四子生。

顺治十四年十月

壬午。吏部奏言、定例。凡满洲蒙古汉军三品以上官、三年任满、勤事以死者、俱准赠荫。今故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乃皇贵妃之父、不便止照常例议赠。应追赠为侯。从之。

顺治帝十五年二月

戊子。命故三等伯鄂硕子费扬古、袭爵  

顺治十五年三月

甲子。上以皇子生甫四月而薨。悼之。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顺治十五年四月

戊寅。以和硕荣亲王寝园成。安设神牌。遣官谕祭。

辛巳礼部奏言、和硕荣亲王坟园圈丈地内、所有寺庙坟墓。宜令迁移。得旨、民间年久坟墓。及供奉神佛之寺庙僧道等。为朕子建立寝园之故。俱令迁移。朕心实为不忍。况群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所有坟墓寺庙、不必迁移。仍著照旧存留。礼部尚书恩格德、可作速前往。将荣亲王新园附近坟主眷属、并寺庙僧道等、传集晓谕。俾知朕体恤民隐之至意。 

顺治帝十五年五月

和硕荣亲王发引。遣官祭于所。  

辛丑。遣官致祭和硕荣亲王。

顺治十五年六月

庚午。谕工部内官监。和荣亲王茔殿。前有谕旨务从节省。尔等须恪遵前谕。但期坚固。足蔽风雨。不必华侈。以致劳民。傥不体朕心。劳民糜费。后有见闻。治罪不宥。  

顺治十五年八月

戊子。以差往江南侍卫桑阿尔寨吴巴旦、沿途逼索贿赂又明知荣亲王之丧违制宴乐。下法司会勘、得实拟立绞上念二人侍卫有年。免死。革职。鞭一百。籍其家。  

辛卯。夕月于西郊遣公舒穆禄·爱星阿行礼  

壬辰。葬和硕荣亲王于黄花山 

顺治帝十五年十一月

甲寅。先是、钦天监择于本年八月二十七日辰时、葬荣亲王。礼部尚书恩格德、郎中吕朝允等、误用午时。钦天监五官挈壶正杨宏量、固争不得。至是、宏量发其事。上命内大臣伯索尼内官监掌印官通吉等会讯。以朝允、额勒穆将钦天监所选辰时、误译午时。后又将监内移送印文、说堂改抹希图遮饰。拟革职。立斩。籍其家。笔帖式贾一麟、坐畏罪巧供。拟革职。籍没。鞭一百。员外郎布岱、主事吴拉理、俱坐巧供。布岱、拟革职。鞭一百。为兵。吴拉理、拟革职。鞭一百。尚书恩格德、拟革职解任。侍郎渥赫、罚银七十两。得旨、吕朝允、额勒穆、俱俟秋后处决。余如议。 

顺治帝十七年二月

己亥。刑部题、原任礼部郎中吕朝允、笔帖式额勒穆、当葬荣亲王时。不遵所择时刻。拟斩监候。今遇恩赦、应否减等、请旨。得旨、吕朝允、额勒穆、著各枷号两个月。鞭责一百。流徙宁古塔

顺治十七年八月

壬寅皇贵妃董鄂氏薨。是日、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  

顺治十七年八月

甲辰。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后略)

顺治十七年九月甲寅

上为端敬皇后服丧十二日。释服。遣官致祭。先是上谕内大臣伯索尼曰。皇贵妃已追封皇后。其伯父罗硕、应得恩典会同吏部议奏。至是会议、罗硕系拜他喇布勒哈番并一拖沙喇哈番。今若加三级、应为一等阿达哈哈番。若加二级、应为二等阿达哈哈番。得旨、罗硕、著加三级。授为一等阿达哈哈番。  

顺治帝十七年九月

丙辰。以端敬皇后神牌点主、遣官致祭。

顺治十七年十一月

丙辰。遣内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后。辛未。遣官祭清永陵清福陵昭陵、端敬皇后。庚辰。端敬皇后百日。遣内大臣伯索尼致祭。是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各官命妇以上、齐集举哀。

顺治十七年十二月

壬午。皇太后遣公钮祜禄·遏必隆、祭端敬皇后。

癸巳。礼部以元旦庆贺礼仪具奏。得旨意、免行庆贺礼。皇后蒙皇太后慈谕。此三四年来、未令朝谒慈宁宫。以后行礼事宜、有关皇后者。不必开列具奏。(这里已经明了,顺治帝追封孝献之后,怕是不再认孝惠这个皇后了)

癸未。遣内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后。

甲午。谕礼部。端敬皇后在日。奉事皇太后、克尽孝道。赞助朕躬、裨益良多。爰遵懿命、追封加谥。一切丧祭典礼、悉从优厚。凡以仰皇太后眷悼慈衷。辰朕惓切之怀。并申诸王臣民悲伤感慕之诚。数月以来、办理丧仪。诸凡吉典、皆暂停止。朕念诸王臣民哀思未已。是以驻跸南苑。间幸郊原。聊自宽解。以慰臣民。今已数月。尚守服制。吉事概未举行。臣民咸有惨然未舒之色。朕心反未慊然。今朕在宫中、仍行期年之礼外。其郊、庙、视朝、庆贺、诸大典礼。俱著照旧举行。诸王以下、至军民人等、凡吉庆等事、亦照常行。尔部即行传谕。庚戌。遣内大臣纳喇·苏克萨哈、祭端敬皇后。 

人物评价

清史学家评价顺董: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后其弟费扬古又有名绩于康熙帝朝,读袁枚《抚远大将军费襄壮公传》,笔墨飞舞,令人向往。世祖之于董鄂,事虽过中,不失为钟情佳话,弥可存也。

顺治帝:①才德皆备,足毗内政,谐朕志,且奉事皇太后恪共妇道。皇太后爱其贤,若获环宝,朕怀亦得舒,夙疾良已… 。②若皆无心者乎,胡竟无一语耶?盖追惜后耦淑德,为诸人所难及,故每曰诸妃嫔可勿来重伤我心,于此益见念后之至也。抑朕反复思后,所关之重,更有不忍言,而又不能自止者。皇太后雅性修洁,虽寻常起居细节,亦必肃然,不肯苟且。如朕为皇太后亲子,凡孝养之事,于理更有何忌?但以朕乃男子,故当有引嫌不能亲及者。故惟恃后敬爱,能体皇太后,即皇太后千秋万岁后,诸大事俱后经治是赖。今一朝崩逝,后脱遇此,朕可一一预及之乎?将必付之不堪委托之人。念至于兹,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伤痛无已矣。后持躬谨恪,翼赞内治,殚竭心力,无微不饬,于诸务孜孜焉罔弗周详,且虑父兄之有不幸,故忧劳成疾。上则皇太后慈怀轸恻,今后悲悼逾常。下则六宫号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鸣呼!是皆后实行,一辞无所增饰,非以后崩逝,故过于轸惜为虚语。后美素着,笔不胜书。朕于伤悼中不能尽忆,特撮其大略状之,俾懿德昭垂,族怀亦用少展云尔。

孝庄文皇后:吾子之嘉耦,即吾女也。吾冀以若两人永偕娱我老,兹后长往矣!

徐广源:董鄂作为一名满洲正白旗下的名门淑女,以德、色获得帝宠,她没有恃宠而飞扬跋扈,欺压群芳,陷害其他妃嫔;也没有恃宠而干预朝政,危害国家;也没有蛊惑君王,荒废朝政,花天酒地;也没有恃宠让自己的家人、亲戚把持朝政。相反,董鄂受宠而不骄,尊贵而不傲。谦恭有度,淑慎贤明。她的言行都完全符合封建礼教。顺治帝在遗诏中说在孝献皇后丧礼上“逾滥不经”,那也是顺治帝的问题,怪不到已经死去的孝献皇后身上,与孝献皇后没有关系。说孝庄文皇后讨厌孝献皇后,更缺少证据。至于后来乾隆把皇后忌辰从小祭升为大祭,独不把孝献皇后忌辰不升为大祭,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重要争议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正史说,第二种是秦淮八艳董小宛说,第三种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顺治帝与董鄂妃之事,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先曾说她是明末秦淮八艳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弟媳、襄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现许多影视,小说都沿用重要这一意见。由于董鄂氏身前身后典礼过于特殊和身上各种谜、扑朔迷离的身世,这也是董鄂妃成为清代风云人物之一。

董小宛

《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武侠董小宛》等小说电视剧,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八艳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什为么将与董鄂妃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辟谣:很多野史都把孝献皇后董鄂氏和董小宛说成同一个人,有人说清代名流吴伟业诗词里面的“千里草”便暗指一个“董”字。其实董鄂Donggo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还有人觉得董鄂氏通晓汉学,她就一定是个汉人,其实孝献皇后的弟弟也是个有文采的名将,还擅长诗词,爱读汉学典籍,大将军也被说是汉人。

•襄亲王福晋说

孝庄秘史》,《少年天子》等电视剧,都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孝庄文皇后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当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5岁。

辟谣:根据《爱新觉罗宗谱》襄亲王福晋是科尔沁区宣妃,和硕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之女,所以孝献皇后绝对不是襄亲王福晋

汤若望记载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官修史书一概避而不谈,唯有《汤若望传》提供了下述线索:“1658年(顺治帝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后不久,即行薨逝,关于这位皇子殡葬的情形,在以后继续数年的历史中是我们还不得不屡屡提及的。钦天监内所设之一科,应行按照旧规则,规定殡葬正确地点与吉利之时刻。这一件事情是这一科里办理了的,并且还向朝中上有一份呈报。可是这次殡葬仪式是归满籍之礼部尚书恩格德之所办理,他竟敢私自更改殡葬时刻,并且假造钦天监之呈报。于是这位皇子便被在一个不顺利的时刻里安葬。这样便与天运不合了。因此灾殃竟要向皇室降临。这位皇子的母后不久崩,就是头一次所发生不吉利之事件。此外还有其他两件死亡事件继续发生。这两次事件是我们马上就要叙述的,并且最后甚至皇帝晏驾也都归咎于这次殡葬底错。”

《汤若望传》中还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

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康熙帝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帝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那么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妃病逝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

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但是顺治帝朝期间又并未设贵妃一职,皇四子也被顺治说成是皇太子。

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三位皇后”与“贵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贵妃董鄂氏。顺治帝十四年十月,顺治将董鄂妃之子作为未来的皇太子,举行隆重庆典,诏告天下,顺治帝并不以封董鄂氏皇贵妃而满足,他认为惟有皇后的名位才配得起董鄂氏。皇四子出生后又立即被顺治帝视为第一子,此时的顺治帝欲效仿前代故事,扶正这对母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无宠,又不如妃善得太后欢,帝密有夺嫡意。”

董鄂妃18岁入宫,不符合选秀女的年龄,所以她应该不是通过选秀女的渠道入宫。而当时没有被选上秀女的少女,一般就嫁人了。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后才被选入宫。直到今天。她的身世依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赖晓伟的红学专著《赖晓伟重评石头记》典藏版考证:《红楼梦尤二姐的人物原型就是孝献皇后。

网络小说

《大清皇后》作者:蓝姒

《忆君王:庶妃皇后》作者:莞卿

《梦续三百年》作者:孤单的兔子

《魅惑顺治帝》作者:沁甜馨婷

《刻骨铭心——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小说(十二章)》

《云烟深处忆故宫》作者:凤凰耳语

《倾国倾城》作者:颜月溪

《后宫—倾城泪》作者:淡紫馨然

《重生之董鄂妃》作者:露{同书名}作者:漱玉然

《穿越倾国董鄂妃》作者:紫嫣倾城

《穿越清朝之董鄂妃》作者:1314轩辕若雪

《清宫泪》作者:夜半夏初凉

《凤凰涅磐:美人戏江山》作者:碎心紫泪

《情定大清:迷糊皇妃》作者:恋恋清成

漫画

《妃·夕妍雪》作者:食人鱼

诗词

清代名流吴伟业也写下《清凉山赞佛诗》,记载顺治与董鄂妃之事,。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菩萨台。

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

王母娘娘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

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清东陵里埋葬的那些美貌的皇后们.清东陵保护区.2024-01-06

【清世祖孝献皇后】.故宫博物院.2024-01-06

皇贵妃董鄂氏.故宫博物院.2024-01-06

孝献皇后生平简介.历史网.2024-01-07

孝献皇后.读秀.2024-01-21

清史稿.国学网.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