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狐
耳廓狐(学名:Vulpes zerda),是犬科狐属的一种动物,是现存体型最小的野生犬科动物。雄性体长24-41厘米,雌性体长34-39.5厘米,体重0.7-1.9千克。耳廓狐有着所有野生犬科动物中相对比例最大的耳朵,这让它们对声音很敏感,善于靠听觉发现猎物。嘴部小巧,腿部细长,被毛长而密,通常为沙色或奶油色,足部浓密的毛发延伸并覆盖在足垫上,尾尖深色。
耳廓狐广泛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沙质沙漠与半沙漠地区。它们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昆虫、各种小型啮齿动物、蜥蜴、鸟卵、小型鸟类等猎物,也会进食果实、块茎、人类垃圾等。它们会在低矮的山丘处挖洞,在紧实土壤中挖掘的洞穴错综复杂,具有多个洞口。耳廓狐具有较强社会性,其基本社会单位是一对繁殖的成年个体及其后代,同类之间常嬉戏,并通过叫声交流。
2015年,耳廓狐种群稳定,在整个撒哈拉沙漠地区都很常见。但也受到交通事故“路杀”和人为诱捕的威胁,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耳廓狐是阿尔及利亚的国兽,也是阿尔及利亚国家足球队的昵称来源。在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出现了一名以耳廓狐为原型的拟人化动物角色——芬尼克·王尔德(Finnick),受到人们的喜爱。
分类和演化
分类
耳廓狐以前被学者斯坦斯Stains置于倭狐属(Fennecus)中,而后来的分子数据显示其属于狐属(Vulpes),耳廓狐与狐属其他成员有一些区别:缺乏麝腺,只有32对染色体,行为也有所不同。耳廓狐为单型种,即不分亚种。
演化与系统发育
在中新世晚期(约1千万年前),真正的狐狸支系出现,并经历了适度的分化,形成了狐属(Vulpes)和灰狐属(Urocyon)的原始物种。狐属通过白令陆桥从北美洲扩散出去,独立于犬属支系,并占据亚洲以及后来的非洲和欧洲。在上新世期间(530万年前~258.8万年前),狐属物种在欧亚大陆分布广泛并具有多样性。赤狐和北极狐在更新世晚期才重新回到北美洲。在整个非洲、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有多达13种狐属物种存活到现在,成为现存犬科中最多样化的属。在现存狐属物种中,苍狐(Vulpes pallida)与南非狐(Vulpes chama)最先分化,随后是阿富汗狐(Vulpes cana)与耳廓狐(Vulpes zerda)。
形态特征
耳廓狐是现存最小的野生犬科动物,有着所有野生犬科动物中相对比例最大的耳朵,对声音很敏感,善于靠听觉发现猎物;耳部皮肤下有大量血管,可以有效散热。雄性体长24~41厘米,雌性体长34~39.5厘米;尾长12.5~31厘米;肩高15~20.3厘米;体重0.7~1.9千克;颅基长8.3厘米;颧宽4.8厘米;32对染色体;被毛长而细且浓密,可以适应寒冷的夜晚,毛发通常为淡红色、浅黄褐色或几乎为白色;身体侧面与腹部几乎为白色;面部颜色浅或为白色,从眼睛内侧向下延伸至嘴部两侧有深棕色条纹,眼睛大且为深色;耳背颜色深,耳内偏白;四肢呈现沙红色至接近白色;足垫上有浓密毛发覆盖;尾巴短而茂密,背侧靠近基部有个黑色斑块,尾端为黑色;嘴部小巧,腿部细长,雌性有三对乳头。
齿式为3/3-1/1-4/4-2/3=42,即总共42颗牙齿,每侧上、下门齿各3颗,上、下犬齿各1颗,上、下前臼齿4颗,上臼齿2颗,下臼齿3颗。
相似物种:吕氏狐(Vulpes rueppellii)体型较耳廓狐大;身体上半部是银灰色;苍狐(Vulpes pallida),体型较耳廓狐大,身体上半部有淡淡的沙黄褐色,有黑色毛发分布。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该物种广泛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沙质沙漠与半沙漠地区,从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到西奈半岛北部;目前耳廓狐在整个撒哈拉地区都很常见,可能会出现在北萨赫勒地区南部到北纬14度左右。该物种在阿拉伯半岛的分布并不明确,并且在当地对该物种与其相似物种使用的名称混淆,并且容易将其与吕氏狐和苍狐个体相混淆。包括1949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发现的耳廓狐足迹记录,其具体身份仍然存疑。1982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关于耳廓狐的报道是基于艾因动物园的一个个体,然而其真实身份却是吕氏狐而非耳廓狐。
分布国家:阿尔及利亚、乍得、埃及、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苏丹、突尼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可能在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阿曼、沙特阿拉伯、也门。
保护区分布:阿尔及利亚阿哈加尔和阿杰尔的塔西利国家公园;埃及Bir El Abd 保护区;利比亚Nefhusa国家公园,Zellaf自然保护区;毛里塔尼亚阿尔金岩石礁国家公园和Diawling国家公园;尼日尔:阿德尔和泰内雷自然保护区;突尼斯西迪图伊国家公园。
栖息环境
耳廓狐极其适应在干旱沙漠环境中生存,并喜欢在这种基质上打洞。比起其他狐类,它们能在更潮湿的底层挖掘洞穴,使其在沙丘生态系统中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稳定的沙丘是耳廓狐的理想栖息地,它们也生存于大西洋海岸附近非常稀疏的沙丘,并且包括植被稀疏的草地、莎草地与小灌木地区,可生存于所有半干旱与干旱的栖息地。 耳廓狐是撒哈拉沙漠地区唯一远离水源的食肉目动物。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耳廓狐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依赖听觉发现猎物。它们可以捕食昆虫、各种小型啮齿动物、蜥蜴、鸟卵、小型鸟类(如毛腿沙鸡)等猎物;同时它们也可以以一些果实和块茎与人类垃圾为食。耳廓狐主要依靠食物获取水分,有时也会主动饮水。耳廓狐通常独自捕猎,可能是因为单独捕猎小型动物的效率更高,它们在沙地上挖掘小型脊椎动物与昆虫,有时也会埋藏储存猎物,它们却从未表现出很多其他种类的狐类常使用的“鼠跃”捕食动作(即发现隐藏的猎物后,高高跃起,用嘴部与前爪冲击地面,捕获猎物)。在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收集到114份耳廓狐的粪便样本,其中包含400多只昆虫、植物碎片和海枣果实、鸟类、哺乳动物、有鳞目动物和昆虫的残骸。也有报告指出,圈养的耳廓狐会捕捉并杀死成年兔子。耳廓狐有时也在人类聚居区觅食。
社会行为
对圈养耳廓狐的研究表明,耳廓狐有较强社会性。耳廓狐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一对繁殖的成年个体及其后代,并且像其他一些犬科一样,即使有新的幼崽出生,前一年的幼崽也可能留在群体中。曾观察到过数量多达10只的耳廓狐群体。耳廓狐经常成群结队地游戏,即使其中有些个体已经成年。耳廓狐可通过叫声交流,其叫声多样,包括吠叫、类似家猫的呼噜声、咆哮等。雄性耳廓狐会用尿液标记领地;而在人工饲养情况下,耳廓狐经常用鼻子或后腿推动松散的基质来掩埋粪便。
筑巢行为
耳廓狐的巢穴通常建在低矮的山丘或沙丘的底部,可能在空旷或有植物庇护的地方,那里水分集中,即使天气炎热也能保持凉爽。其巢穴包括巨大的或呈迷宫式的,特别是在最压实的土壤中,覆盖面积达120平方米,有多达15个不同的入口。这些巢穴可能紧密相连接通。在软沙土中,耳廓狐的巢穴通常小而简单,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隧道通向一个巢穴空间。
生长繁殖
繁殖行为
耳廓狐通常季节性繁殖。在野外,耳廓狐在1月和2月交配,在3月与4月生产;而在圈养环境下,它们全年都可繁殖,但大多数幼崽是在3月至7月间出生的。来自圈养个体的数据比来自野外的数据更多,但是由于圈养动物的环境,发情间隔时间有很大差异。个体差异也可能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耳廓狐通常每年生育一次,但在某些条件下(如第一胎因某些原因失去),每年可能超过一胎。
耳廓狐发情周期的特点是大约6天的发情前期和1~2天的发情期。没有与发情或前发情相关的血色分泌物。在非受孕周期中,排卵后有大约50天的双发情期,也被称为假孕期,因为其激素模式和持续时间与妊娠期相当。耳廓狐交配时间特别长,长达约2小时45分钟。交配后,雄性变得非常有攻击性,并会保护雌性,雄性会在怀孕和哺乳期为雌性提供食物。
耳廓狐妊娠期为50~52天,每胎产下1~4只幼崽,幼崽在61~70天时断奶。幼崽在出生时,眼睛紧闭,耳朵折叠,大约10天后睁眼,耳朵抬起。幼崽在约9个月时性成熟。雄性耳廓狐在抚育幼崽方面有较大作用(保护照顾幼崽并提供食物)。
死亡率与病原体
在野外,据报道胡狼、狞猫、缟鬣狗和家犬可能会捕食耳廓狐。但捕食耳廓狐可能较为困难,因为耳廓狐速度很快,逃跑时能迅速转向。当地游牧民族认为即使用萨路基犬也难以捕捉到耳廓狐。而一些猛禽(如法老鹰鸮)可能会捕食耳廓狐幼崽。由于耳廓狐父母对环境干扰很敏感,极易受到饲养员与游客的惊吓,并且新生耳廓狐对环境温度相当敏感,故圈养条件下新生耳廓狐死亡率较高。
由于耳廓狐的栖息地上道路很少,所以很少有耳廓狐死于路杀。
圈养的耳廓狐容易感染犬瘟热病毒,表现出发烧、粘液性眼屎、腹泻、严重消瘦、抽搐、全身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死亡、严重脱水、脑充血和胃溃疡。对耳廓狐的捕捉和长途运输是造成上述症状的原因。
野生状态下的耳廓狐寿命是未知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雄性耳廓狐最长寿命可达14年,雌性最长可达13年。
种间关系
耳廓狐与吕氏狐在一些地区同域栖息,因此可能存在竞争,但详细的种间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摩洛哥南部,两个物种间的遭遇很罕见,因为吕氏狐很少进入大型沙地。在耳廓狐分布最南限,其与苍狐是同域分布的。
一些非洲角鸮物种,如法老鹰会捕食耳廓狐幼崽。胡狼、狞猫、鬣狗科也有捕食耳廓狐的传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现有种群稳定,种群并未碎片化。耳廓狐在整个撒哈拉沙漠地区都很常见。唯一有记录的分布缩减在摩洛哥撒哈拉北部,该物种在1960年代从四个地方消失,这些地方仅限于靠近人类定居点的沙地。
致危因素
目前,该物种在其分布整个区域内没有受到重大威胁。然而,在撒哈拉的许多地方,人类活动正在迅速增加。新的道路的修建、非沥青道路的改善和新的人类定居点增加了对耳廓狐一些种群的威胁。正在进行的地震勘探、钻探和油田开发,加上商业运输的不断发展和穿越该地区最近的偏远地区的移民路线,造成了进一步的威胁。油田开发对当地耳廓狐种群的影响尚未得到评估。直接影响包括增加 “路杀”对耳廓狐的风险,当车辆靠近时,一些耳廓狐可能不会感到恐惧并充满好奇心。在北非当地,主要的威胁是为了商业用途而进行的诱捕,这些动物会被捕捉并出售给游客。虽然仅限于边缘地区,但新的永久性人类定居点的出现,如摩洛哥南部的人类聚落,已导致耳廓狐在这些地区的消失。
保护措施
除了在部分地区(如摩洛哥)受法律保护外,没有具体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
耳廓狐在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物种。198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与人类的关系
饲养繁殖
历史上,北美地区研究手册列出了1900年至2001年期间在北美地区的约839个耳廓狐个体。在2001年底,有131个耳廓狐个体在51个饲养机构。澳大利亚地区育种手册列出了历史上的81只,目前只有12只在人工饲养的群体中。虽然欧洲的动物园里有耳廓狐,但没有种群手册或管理计划。也有将耳廓狐作为宠物饲养和私人繁殖的,但这些记录都无法获得。对圈养耳廓狐的研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此物种的认知。
文化象征
耳廓狐是阿尔及利亚的国兽。耳廓狐是阿尔及利亚国家足球队的昵称来源。
影视形象
耳廓狐因在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作为配角而爆火。在该动画中一只名为芬尼克(Finnick)的耳廓狐作为主角赤狐尼克(Nick)的前犯罪搭档。芬尼克声音粗犷洪亮,但由于其可爱的外表与小巧的身材经常被误认为是孩子。尽管芬尼克身材矮小症且脾气暴躁,咄咄逼人,但他确实有颗善心。最后芬尼克回应了兔警官朱迪(Judy)的请求。
参考资料
耳廓狐.itis.2024-08-25
耳廓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8-25
FIFA.com - 2010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 teams.web.archive.org.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