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一角鲸

一角鲸

一角鲸(学名:Monodon monoceros)又名独角鲸,是一角鲸科一角鲸属哺乳纲。体长4-5米,体重900-1600千克,是一种体型圆胖的中型齿鲸

一角鲸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黑白斑驳的体色以及雄性吻端的那根长长的螺旋形上犬齿,这颗长牙的长度可达身长的2/3。雌性一般没有这颗长牙。

一角鲸是分布最北的鲸目,高度适应北冰洋严酷的环境,经常在冰下活动。一角鲸也是深潜能力最强的鲸类之一。

一角鲸主要分布于于偏大西洋一侧的北极海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2017——无危(LC)。

形态特征

一角鲸身体强壮,头小,额隆突出,喙部很短,尖端向上翘。它们的鳍肢短而钝,随着年龄的增长,鳍肢末端会向上弯曲。一角鲸没有背鳍,仅在背部后半段有一条低矮的隆起。尾鳍的前缘雄性凹进、雌性后掠,尾鳍后缘雄性、雌性均凸出(这一特征在老年雄性当中尤为明显),中间有一个很深的缺口。

幼年一角鲸体色为深灰黑,成年后体色会继续变淡,直到它们的皮肤呈现白色,黑色斑点所在的位置为头部、鳍肢、背脊和尾鳍上方。

一角鲸成体雄性体型略大于雌性。不含长牙的长度,雌性身长为3.95-4.2米,体重为800-1000千克,雄性身长为4.5-5.5米,体重为1000-1600千克。

一角鲸有较大的额隆,额隆由脂肪组织组成,其质地并不均一,作用主要是聚焦声音,在回声定位和交流当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成年雄性的额隆一般较为突出。

白鲸一样,一角鲸的七块颈椎均未愈合,所以它们的脖子动作很灵活,它们的脊椎数为50枚。

长牙

一角鲸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雄性吻端那颗又长又直、如同角一般的螺旋形长牙。这颗牙常被人们比作传说中“独角兽”的角,因此一角鲸也有“海中独角兽”的美称。

雄性一角鲸如角一般的长牙实际上是其高度特化的右上犬齿。其实一角鲸不止有这一颗牙齿,在胚胎阶段,一角鲸的上颌牙床里有六对乳齿,下颌牙床里也有两对乳齿。但在发育过程中,这些乳齿只剩下了上颌中的一对。雌性一角鲸的牙齿一般不外露,而当雄性年满2-3岁时,长牙会从吻部露出来。

长牙的螺纹向左旋转,倾斜角平均为68度。成年雄鲸的长牙可以长到3.1米长,但个体之间的差异颇大。2.47%的雄性没有长牙,而少数雌性(2.65%-3.51%)也会长出长牙,但其长度和粗度一般都要小于雄性,长牙上的螺旋形纹路也相对来说更不明显;而1.23%的雄性会长出两颗长牙。

命名和分类历史

命名

最早在1758年为一角鲸命名的是分类学的鼻祖卡尔?冯?林奈(Linnaeus)。学名中的Monodon意为单牙,而monoceros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独角兽

一角鲸的英文名是narwhal,词源来自古诺斯语的词“nár”,意思是像尸体,用于形容一角鲸斑驳的深灰色身体以及其有时在海面上漂浮不动的习性。

分类

一角鲸科海豚和鼠海豚科同属于海豚总科,而一角鲸和鼠海豚科的关系更近。在约300万年前,一角鲸科的祖先顺着洋流追寻食物,来到了现在北方的栖息地并留了下来。一角鲸科只有白鲸属和一角鲸属这两个成员。

白鲸和一角鲸这两个物种在550万年前开始分化,这两种鲸虽然外形迥然不同,但并没有生殖隔离。1993年在格陵兰岛迪斯科湾发现了一个头盖骨标本,它同时具有白鲸和一角鲸的特征。它比一般的一角鲸头骨要大,而且牙齿特征介乎于白鲸和一角鲸之间。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一角鲸主要分布于偏大西洋一侧的北极海域,即加拿大东北部、格陵兰岛北部、斯瓦尔巴群岛以及俄罗斯北极地区,分布东部边界可达东西伯利亚。在加拿大纽芬兰地区,冰岛、挪威、荷兰、英国、德国以及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也偶有发现。

栖息环境

一角鲸是一种严格的北极动物,其活动范围几乎全年都在北极圈以北。在夏季避暑地,一角鲸会在冰川前缘、近海地区和邻近的峡湾之间来回移动,它们通常活动的水域深度在500米左右。在越冬地,一角鲸们会向南移动到大陆架边缘,而它们的活动水域的深度会增加到800-1800米。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一角鲸社会性很强。在冬季,大多数一角鲸群由2-10头个体组成,但这些群体只是一个由数百头乃至数千头个体组成的大家族的一部分。这些小群一般会在夏季聚集在一起。一角鲸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依个体的性别和年龄进行划分,由成年雌鲸及其幼鲸组成的育儿群和完全由雄性组成的群体颇为常见。虽然一角鲸和白鲸的分布范围有不少重叠,但两者很少混群。

潜水

一角鲸是深潜能力最强的鲸目之一,可以和抹香鲸喙鲸科等鲸类中的“潜水大师”相媲美。一角鲸在夏季潜水深度较浅,一般很少超过500米。而在冬季,一角鲸往往会潜至超过800米的深度,最深可达1864米。一角鲸潜水时间一般大约持续2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一角鲸的潜水速度较慢,深潜时下潜速度约为2米/秒,而在进行深度较浅的潜水时下潜速度为1米/秒。在冬季,一角鲸一般每天在800米以下的深水活动时间超过3小时。

觅食习性

除了用于提升地位以吸引配偶外,雄性一角鲸的长牙也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它们会在水中挥舞长牙将猎物打晕,使捕猎变得更容易。一角鲸口腔内没有牙齿,进食主要依靠吸食。

一角鲸是一种深潜型的捕食者,主要以鱼类、鱿鱼和虾等为食,其食谱会随着季节而变化。一角鲸最重要的猎物是马舌鲽(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在冬季尤为重要,一些个体在冬季几乎完全以马舌鲽为食。马舌鲽的体型大且脂肪含量高,是一种能量丰富的食物,主要在400-800米的深水活动。因此一角鲸在冬季倾向于深潜,可能就是为了花更多时间在深水的海底捕食马舌鲽这种热量价值更高的猎物。

而在夏季,一角鲸的食性较杂,除马舌鲽外还会捕食各种其他鱼类、头足纲甲壳亚门,其中北鳕(Boreogadus saida)和北极鳕(Arctogadus glacialis)所占的比例较大。法氏膝鱿(Gonatus fabricii)也是一角鲸的重要猎物之一,一年四季都在其食谱中占有一定比例。除此之外,一角鲸的猎物还包括蓑鲉属(Liparis spp.)、金平鲉(Sebastes norvegicus)、北极钝头鳐(Amblyraja hyperborea)、北糠虾(Boreomysis spp.)等。

声音

与大多数齿鲸一样,一角鲸利用声音导航和捕食。它们主要发出“咔嗒声”“嗡嗡声”和“呼叫声”。其中咔哒声和嗡嗡声主要用于回声定位,用于了解周围的环境和捕捉食物。而呼叫声主要用于交流和沟通。这些声音是通过气孔附近腔室之间的空气产生的,从颅骨的倾斜前部反射出来。然后这些声音经过一角鲸额隆聚焦发射出去。通过改变额隆的形状,它们可以改变声音的指向。

嗡嗡声一般在350-600米较深的水域使用,而呼叫声一般用于小于100米的较浅水域,其中又有一半呼叫声是在距离海面小于7米的浅水中使用的。

迁徙

一角鲸的季节迁徙性很强,且各个种群都遵循较为严格的迁徙路径和迁徙时间,对于固定的越冬场尤其眷恋。一角鲸在春季主要在近岸水域活动。夏季其活动范围受海冰进退影响,一般往返于冰川峰、外海与峡湾之间,活动区开放水域的比例一般较高。秋季在坚冰形成之前,一角鲸会前往水深较深的外海。而冬季一角鲸则一般在浮冰覆盖率极高的外海活动,因为换气需要往往在浮冰的裂缝和破洞周围逗留,其越冬区开放水域的比例有时甚至不足海面面积的3%。在巴芬湾,一角鲸越冬的地区主要受其冬季主要猎物马舌鲽密度的影响。

繁殖与生长

雄性一角鲸的长牙是一种性选择的产物,是雄性之间用于竞争雌性的器官,它们主要通过展示和仪式性的“打斗”来提升自己在雄性当中的地位,以此获得交配的优先权。

由于一角鲸的繁殖地区远离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它们交配的细节尚未被观测到。成年一角鲸每年的4-5月间在近海浮冰中交配,雌鲸的妊娠期为14个月,幼鲸在来年6月至8月出生。新生幼鲸平均长度约1.6米。

新生一角鲸体色为灰色或棕灰色。随着幼鲸年龄的增长,其体色开始变深,同时皮肤上开始出现白斑,腹部开始变白。这让它们看起来有点像斑海豹。

幼鲸哺乳期为1至2年,这一漫长的哺乳期使幼鲸有时间学习各种生存所需的技能。雌性一角鲸约在6-7岁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即可开始产仔。而雄性约在9岁达到性成熟。一角鲸的寿命很长,雄性最大寿命约为84年,而雌性最大寿命可达约115年。

种间关系

一角鲸的主要天敌是虎鲸北极熊,它们在特定的季节会对一角鲸构成一定的威胁。

虎鲸对一角鲸的威胁主要集中在海冰消融的夏季。一角鲸在夏季经常在海湾峡湾等相对封闭的近岸水域大规模聚集,而虎鲸时常利用这些地方的水文特点对一角鲸进行围捕。由于游速只有13-30千米/小时,一角鲸很难在开阔水域逃脱虎鲸的追逐,但其潜水能力很强。所以它们的策略是躲到冰层下方,背鳍很高的虎鲸在这里活动不便,往往会放弃捕猎。

北极熊通常会守在冰面上的呼吸孔附近伏击一角鲸。由于北极熊捕捉和进食一角鲸都需要依靠浮冰,因此北极熊对一角鲸的威胁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

气候变暖海冰衰退,导致了虎鲸的北上,很多一角鲸在传统繁殖地由于缺少浮冰的保护而惨遭杀戮,北极熊也更多地开始捕猎一角鲸。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2017年一角鲸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一角鲸亦被列入1975年生效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

种群现状

一角鲸有12个较大的种群,下表为2010-2015年统计数据。

上述12个一角鲸种群的数量估计值之和为173134头。目前没有对格陵兰岛东北部种群数量的估计,而斯瓦尔巴德-俄罗斯地区的数字有可能被低估,这是因为在2015年的调查只调查了已知范围的一部分。

如果整个一角鲸种群的71%由成年个体组成,则成体的最小数量将为122925头。最大的萨默塞特岛种群中的成体数量估计为35335头。其他几个近期有统计的种群,数量均基本稳定并略有增加。

威胁因素

一角鲸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捕猎、人类活动、污染以及气候变化。

一角鲸并不是商业捕鲸的主要目标,但是北极原住民传统上一直捕猎它们,因为它们迁徙路线固定,还会进入河口等近岸水域,所以相对容易捕获。北极原住民一直食用一角鲸的肉和脂肪以及它们的皮肤,一角鲸的皮肤中富含维C,是北极地区原住民重要的维生素c来源。2007-2011年,格陵兰岛的年平均捕获量为358头,加拿大为621头。

一角鲸的角可以做工艺品,在中世纪这种角非常珍贵。国王会把它们做成权杖的手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用1万英镑买下了一根一角鲸的长牙。

由于主要捕食的是大型底栖鱼类,导致污染物在一角鲸体内富集,铅铜和汞主要沉积在肾脏和脂肪中,而锌和镉主要在沉积在肝脏中。

由于一角鲸主要在浮冰较多的地区活动,所以它们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一角鲸在冰面下潜水的时候,需要在冰面中预留呼吸孔。如果这时突然降温,呼吸孔被冻结,一角鲸就会窒息死亡。

一角鲸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但如果冰厚到它们无法冲破,它们就会溺水。冰上呼吸孔之间的最大距离应小于1450米,这些孔的直径必须大于0.5米,以便一角鲸探出水面呼吸。

有记录的最大一起窒息事件在1915年发生在格陵兰岛西部,1000多头一角鲸被困在冰下。2008年11月的窒息事件受害者有600余头,发生在一角鲸的越冬区加拿大庞德因莱特附近。在2008-2010年的秋季,在一角鲸避暑地附近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冰下窒息事件。

这意味着近年来一角鲸离开避暑地的日期要比正常时间晚一些。格陵兰岛周边地区的海冰会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不断移动,这就增加了海冰密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一角鲸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保护措施

由于一角鲸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出口其产品需要出口国有关部门的非损害性调查结果(NDF)。具体标准为采集和交易该物种的行为,不得对该物种的生存或物种的维护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要求迫使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记录一角鲸的确切捕获量和贸易水平,并提供有关捕杀一角鲸数量和一角鲸种群变化趋势的数据。但至今为止加拿大和丹麦的NDF评价均未通过。

2004年12月,欧盟颁布了对于一角鲸牙齿及其产品的进口禁令。但这项禁令在2010年2月又被取消了,这是因为格陵兰岛(丹麦)引入了所谓“基于科学建议和更准确的一角鲸统计数量的捕杀配额制度”。自1972年《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生效以来,向美国进口一角鲸牙齿及其产品已被禁止。

参考资料

Monodon monoceros Linnaeus, 1758.col.2024-08-07

Narwhal.iucn.2024-08-07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态环境部.2024-08-07

Monodon monoceros.animal diversity.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