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高炽

朱高炽

朱高炽(公元1378年—公元1425年),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在位),年号洪熙,朱棣的嫡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册封为燕王世子;由朱元璋接到首都南京市亲自教导,得到太祖赏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朱高炽返回北平市。靖难之初,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负责镇守北平,据守城池,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朱棣称帝后,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将朱高炽正式册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炽曾六次监国协助处理政务,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病逝,同年八月,朱高炽登基继位。在位期间,朱高炽废除苛政,重用贤臣,注重北部边防的调整,停止下西洋和在云南省等地的采买活动,休养生息。他还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病重,遗诏传位于皇太子,不久驾崩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洪熙元年七月二日上尊谥,庙号明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刘弗陵,葬于明献陵

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不到一年,却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趋向正面,明朝学者周召称明仁宗喜欢文学,造诣很高,能做状元天子,继位前还能留心诗文,著有《明仁宗御制文集》和《明仁宗御制诗集》;清代爱新觉罗·玄烨评价明仁宗用法皆术宽平;《明史》《明末纪事本末》中都称赞的功绩,认为他在行政方面做的完美;著名的历史学家孟森陈致平评价朱高炽是一位仁君;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炳文认为朱高炽,文臣,组成了中枢统治机构,为明王朝以后的施政奠立了基础。

人物生平

燕王世子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朱高炽出生于凤阳县(今安徽凤阳),其父为时任燕王的朱棣,母亲是徐达徐达的女儿徐氏,朱高炽从小就接受武术和儒家的正规教育。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册封为燕王世子,被接到首都南京市朱元璋亲自教导,明太祖命世子们分阅章奏,朱高炽独取与军民事务十分相关的奏章上奏。奏章有文字谬误的现象,没有上奏明太祖。太祖指示他,是否是他有所忽视,朱高炽认为,不应以小小的失误来劳烦皇帝。明太祖又曾问他:尧、商汤时爆发水旱灾害,百姓能依靠什么度过灾难。朱高炽认为,百姓度过灾害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朱元璋为朱高炽的这些见识非常高兴,并评价他有“君人之识”。

靖难守城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朱高炽得到朱允炆朱允炆允许,从南京市返回北平市。同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发动燕王扫北,建文帝用老将耿炳文征虏大将军,以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宁忠作为右副将军,共同挥师明成祖北伐。后耿炳文大败,建文帝以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率军领五十万大军,引军围攻北平。燕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市,坚守城池不出,李景隆大军退走,北平城得以保全。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七月,朱允炆采用离间计,致信朱高炽让其背叛朱棣,并封其为燕王,朱高炽将信送给朱棣。

立为太子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以第二年(公元1403年)为永乐元年。当时建议立太子,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经常称赞朱高煦的功劳,建议立朱高煦为太子。朱棣认为朱高煦类己,在靖难中夸赞朱高煦英勇,激励他有机会成为继承人。成祖以朱高炽为太祖所立世子有贤名,大学士解缙上奏朱棣,皇长子仁孝,立为太子天下归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八月,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

参与监国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二月,朱棣巡幸北平市,朱高炽第一次监国,遇到官员上报颍川军民缺少粮食,朱高炽命令打开官仓赈灾抚恤。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携皇孙朱瞻基北上,再次任命朱高炽监国,在此次监国的第三年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五月,朱棣为断绝朱高煦的夺嫡之路,改封朱高煦青州市,高煦延迟不去,并私自招募士兵三千人,纵容士兵抢夺,兵马指挥徐野驴过问,被朱高煦所杀。朱高煦还僭用皇帝服饰,朱棣听闻大怒,次年十月,朱棣褫夺高煦的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将贬为庶人,太子朱高炽痛哭为他求情,最终朱高煦被削去两护卫,朱高煦暂时退出夺嫡之路。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在朱高炽第三次监国期间,被人诬陷擅自赦免罪人,朱棣逮捕陈千户等人下狱处死,并派礼部左侍郎胡濙调查,经过调查上书言太子处事诚敬孝谨并没有违规的地方。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自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两年间朱高炽又三次监国,其中在第四次监国期间(公元1423年二月至九月),朱棣生病,常山护卫指挥孟贤等与太监黄俨密谋毒杀朱棣,然后伪诏废太子,立朱高煦为太子,被人告密朱棣诛杀密谋之人,斥责朱高燧的阴谋,幸得太子朱高炽辩解,才免处罚,自此朱高燧停止夺嫡之路。在第六次监国时,朱棣病逝,朱高炽登基为帝。

帝王时期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同年八月十日,朱高炽迎成祖进入仁智殿,加棺材收敛入灵柩,加上尊敬谥号叫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李世民,葬于明长陵。 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登基,以第二年为洪熙元年。朱高炽即位之后,尽情地追求享乐发泄情欲,很快就沉于酒色。同年八月,朱高炽释放被关押的夏原吉吴桥中学等官员,恢复原来的官职,并恢复三公、三孤官职。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八月,朱高炽接受夏原吉等人的建议,立刻停止下西洋宝船,停止在云南省西部的市马,以及停止在云南交趾采办诸事,让相关人员返回北京市和各卫所。同年十月十一日,立朱瞻基为皇太子,并下诏兀良哈部、塔塔儿部遣使前来恢复朝贡。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二十八日,宣布将还都南京市,同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病逝于饮安殿,终年48岁,庙号赵祯,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刘弗陵,葬于明献陵

施政举措

政治

重用贤臣并恢复三公、三孤

朱高炽继位之初,就立刻释放在永乐末年被下狱的官员夏原吉吴桥中学等官员出狱官复原职,朱高炽还提拔了一大批官员,杨荣、杨士奇、黄准都被授予大学士的,这些人都是能臣、实干家,他们都是仁宣两朝的贤臣,为仁宣之治作出贡献,影响朱祁镇朝前期的朝局。朱高炽恢复了洪武时期的三公、三孤官制,并且规定以公、侯、伯、尚书兼任三公、三孤的官职、这就提升了三公三孤的政治地位,为以后内阁阁臣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朱高炽从做太子到监国再到即位称帝,始终都坚持体察人民的疾苦,行恤民之政。做太子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奏免灾区的税粮;又趁将要迁都时,朱棣命令他先行前往北京做准备工作的机会,沿途寻访当地军民,查看百姓生活。一天,朱高炽到达了山东邹县,在看到衣衫槛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手持篮筐在路旁采挖食用野菜、野草后,当即命令太监分赐宝纱,并亲自召集乡里老人询问疾苦。还命令山东省布政使赶快发放官粟赈济百姓。

罢宝船,停止采办

朱高炽下令停止下西洋的宝船,相关人员十日内启程来京,停止在云南省西部的市马交易,在云南和交州的皇家采办活动停止,让负责的官军各自回原卫所,以后没有朝廷的明文不得擅自扰民,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缓解朝廷的经济压力,也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

还都南京

朱高炽设置南京市守备,任用郑和担任南京守备,宣布将还都南京,北京市各部门官吏都称行在,恢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还都南京可以节省南北转运费用,为朝廷节省开支,减少财政负担。

赦免建文旧臣

朱高炽一改明成祖朱棣对待建文旧臣的态度,建文诸臣家属为奴者全部宽宥为民,让建文诸臣外亲在位戍边的,留下一个人其余全部放还,并且发回原来的田产,朱高炽赦免建文旧臣的举动,缓和和朱允炆旧臣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树立朱高炽本人仁义的行,利于维护其统治。

慎刑

朱高炽继位后,实行的是慎刑政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大理寺奏请处决重囚,朱高炽说,处理刑狱应辅德政,不让让无辜者含冤,并对金幼孜等三个大学士说去年司法泛滥,一些大逆不道的罪名,大多数出于罗列,要他们务必实行“恤刑”杜绝出现冤假错案,死刑一定要经过四五次奏请,审理重囚的时候,三个大学士同审,发现有冤,一定要细细追查,而规定三法司审决重囚,三学士必是同审。并且重申有罪不可不诛杀,无罪不可滥诛,一定要落到实处。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朱高炽给三法司下旨,人命至重,一定要慎重用刑不能罗织罪名,慎刑政策有利于公正司法,减少冤假错案发生,树立皇帝仁义的形象。

军事

调整军都督府和都司将领

朱高炽继位,开始对五军都督府和部分都司进行调整,命英国公张辅掌中军都督府,柳升柳升掌右军都督府,阳武侯薛禄掌左军都督府,宁阳侯陈掌前军都督府,成山侯王通掌后军都督府,安平伯李安掌四川都指挥使司,中军都督府都督事任礼掌广西都指挥使司,改前军都督佥事马英于后军都督府,朱高炽通过任命这些元勋宿将来帮助他掌握军队,稳定军队。

调整北部边防总兵官

朱高炽通过元勋重臣掌握军队后,设置了大同市山海关区辽东宁夏开平卫甘肃省七个总兵官,给其中一个总兵官发布命令,也会给其他六个总兵官发布一样的命令,体现他对北部边防总兵官一视同仁,北部边防一体的新边防思路。朱高炽也会对北部边防的总兵官进行适时调整,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高炽调换镇守大同总兵官,这是解决大同军镇内部矛盾稳固北部边防。

颁发边将将印

朱高炽对边将颁发将印,云南省总兵官太傅黔国公沐晟征南将军印;辽东总兵官进伯朱荣佩虏前将军印,宣府总兵官、都督费瓛佩平羌将军印,交参将保定伯梁铭、都督陈怀佩征西将军印,将新筑的镇朔将军印赐给阳武县薛禄,让其巡视开平。朱高炽这一次给边将颁发将印,是对边防军镇管理方式的转变,有将印的边将所在的地方一定是边防军镇,没有将印所在的地方,不一定是军镇,显示朱高炽对边防军镇的重视,也有利于朱高炽掌握边将。

设置军队文书

朱高炽还在北部边镇军粮城中学设置了文书,于文职官吏内选择简厚有才识之人,管理军队文书,不得参与军队调度等事宜,自此明军队中有了文职机要人员,有利于保障军队的信息来往通畅和明朝北部边防军镇模式的完善。

文化

改革科举制度:朱高炽在位期间,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科举录取的人数中,北方人仅占十分之一,这样取士并不公道。为此朱高炽规定在科举录取的时候,以十分论,南方人占十分之六,北方人占十分之四,这样规定了南北方人数的录取比例,这项规定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此举兼顾到了全国各地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同,让南北人才都可以为国家所用,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另外,朱高炽经济上迁民屯田,文化上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为后继者政策实施提供了根基。

经济

鼓励农业发展:朱高炽重视农业生产,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九月,下令太仆寺把马分给给各卫所以及戍边的将士鬣羚,用于农耕,这种做法利于提供充足的牛马,帮助农业恢复和和发展。同时朱高炽下令,各地屯田卫所的将士不得被随意摊派,可以让他们专心屯田,发展农业,不为徭役所累耽误农时,而且朱高炽对于遭受灾难的百姓免除赋税,为古籍荒废田地复耕,有愿意复耕者,免除三年赋税,这一系列举措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外交

改善对蒙关系:朱高炽对蒙各部采取温和的措施,派使者到蒙古兀良哈部、鞑部和瓦剌部,宽宥其罪过,允许他们前来朝贡,恢复互市。同时又采取防备政策,在互市的同时将对方置于自己的监视下,防止蒙古部族趁着边境无防备突然发难,又令边将整顿军队严格防守,并让各关隘口日夜瞭望监视蒙古部的动静。朱高炽采取的对蒙政策,有利于缓和对蒙关系,利于边疆的稳定。

人物评价

明朝学者周召认为明仁宗崇尚文治,喜欢文学,造诣很高,诗词都精通,喜欢科举,如果参加科考能做状元天子。

清代爱新觉罗·玄烨评价明赵祯用法皆术宽平,人君治理万民应该像仁宗那样宽厚;清朝政治家张廷玉评价朱高炽在位时间虽很短,但他在行政用人方面做得完美,如果能在位时间长一些,一定会休养生息,功绩可以和文景帝王相比;清朝史学家谷应泰评价朱高炽在位时间短,但是监国时间长,各种政务精通,名为监国,实际上是统治大明,认为朱高炽沛泽很长,并称明朝有仁宣二帝,犹如周朝有成康、汉有文景。

历史学家孟森,将朱高炽他的和儿子放在一起,认为他们可以和周朝的成康以及汉朝的文景相媲美,是盛世之君。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炳文评价朱高炽在明朝行政机构改革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文臣组成了中枢统治机构,为明王朝以后的施政奠立了基础。

历史学家陈致平评价朱高炽是性情仁厚,重用儒臣,提倡学术,是一位守文之主,宽刑减赋、整顿吏治、奖励直言,能听臣下意见,是一位明君。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研究员商传评价朱高炽的端庄稳重、沉静内向,但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十分利索,并没有一丝凌人的锐气。

现代学者黎东方认为为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就处理政务,为人仁慈不愧赵祯之称,并称他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是明朝的不幸。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时龙称朱高炽是一个在政事、猜忌和权力斗争中历练多年的成熟的统治者,他的出现是对经历洪武两朝的大明来说是幸运的。而且朱高炽不好大喜功,又能宽刑薄赋,洁身自省

死因争议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享年48岁,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关于他的死因《明史》以及《明实录》没有明确记载,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较短,他的死因留下了很多争议,关于朱高炽的死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虎彪图

朱棣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犹豫不决,有一次朱棣让大臣们为《虎彪图》题诗,上面画的是一只大老虎,还有两只小老虎,大臣解缙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解的意思大老虎指得是朱棣,两只小老虎指的朱高炽和朱高煦,他用这首诗劝朱棣对朱高炽多一点父子之情,最终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可以说朱高炽是因为虎成为太子。朱高炽从做太子到监国再到即位称帝,始终都坚持体察人民的疾苦,行恤民之政。做太子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奏免灾区的税粮。又趁将要迁都时,朱棣命令他先行前往北京做准备工作的机会,沿途寻访当地军民,查看百姓生活。朱高炽还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对百姓举报的贪官污史,都严厉惩办。

靠子得立

朱棣在立太子事情上一直犹豫不决,朱棣对次子朱高煦十分满意,想要立他为太子,吉林市朝鲜族中学已淇国公丘福等为首支持立朱高煦。而解缙则坚定支持朱高炽,他对朱棣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听了南山鹤解缙接着说:“好圣孙”,朱棣听了表示赞同,于是下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原来在朱瞻基出生前,朱棣梦到太祖给他一大圭,并对他说传之子孙,万世昌盛,等到朱瞻基满月之时,朱棣看到他,孙儿满面英气,符合他的梦,如果长子朱高炽继任,那皇位顺理成章地传到宠爱的皇长孙朱瞻基那里,就这样朱高炽“父以子贵”地登上皇位。

墓葬信息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去世,他下葬的地方是明献陵,这是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朱高炽驾崩后,献陵才开始修建。朱瞻基朱瞻基继位之后,开始着手修建父亲朱高炽的陵墓,他遵从朱高炽的遗命,从简修建,他亲自制定了陵墓的规格。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再到埋葬赵祯,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但是唐献陵修建并没有停下,地面的建筑陆续修建,到了正统8年(公元1443年),陵寝建筑全部完工。在清爱新觉罗·弘历五十年(公元1785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得到修葺,当时清朝明十三陵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而献陵神功圣德碑亭的四壁被拆除,在石碑四周砌了宇墙。其中恩门缩小了,并将明楼内的木构梁架改为石条券顶结构。东西配殿及神厨等附属建筑大多被拆。此后又经数百年风雨侵蚀,陵园建筑毁坏严重。1992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明献陵的宝顶、明楼及第二进院落的陵墙进行了修缮。第一进院落现仅存遗址。

研究书目

《中国帝王名录》

《中国皇帝全书》第6卷

《紫禁城档案》 第1卷

影视形象

2019年出品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由梁冠华饰演朱高炽。

2022年出品的电视剧《山河月明》中,由高宇航饰演朱高炽。

1987年中国、菲律宾出品的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由谭天谦饰演朱高炽。

2009年出品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中,由章( Jie Zhang)饰演朱高炽。

2009年出品的电视剧《金玉良缘》中,由陆毅饰演朱高炽。

参考资料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一.中华典藏.2023-06-10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中华典藏.2023-06-11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四上.中华典藏.2023-06-11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中华典藏.2023-06-19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八.中华典藏.2023-06-10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四.中华典藏.2023-06-10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十五.中华典藏.2023-06-11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中华典藏.2023-06-10

《昭宗仁皇帝实录》卷十四.中华典藏.2023-06-19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仁宣致治.中华典藏.2023-06-09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起.中华典藏.2023-06-19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八.中华典藏.2023-06-10

《病逸漫记》.中华典藏.2023-06-16

《野记》二.中华典藏.2023-06-19

献陵.故宫博物院.2023-05-27

大明风华 (2019).豆瓣电影.2023-05-19

山河月明 (2022).豆瓣电影.2023-05-19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豆瓣电影.2024-04-09

郑和下西洋 (2009).豆瓣电影.2024-04-09

金玉良缘 (2014).豆瓣电影.2024-04-09